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武至成化时期之建安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典籍卷佚浩繁,翻阅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著作,不难发现,有很多对建安文学进行批评的材料,如历代文人所著的诗话类作品。诗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种存在形式,对建安文学进行批评的大部分且集中的史料都蕴含其中。另外,古人所作序跋、书信等作品中,诸多涉及建安时期文学现象、文学特征、历史人物以及文学作品的批评。再者,明代诸多总集、选本中,很多都著录有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正所谓选择即是批评,对这些总集、选本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分析,亦不难窥见编选者的审美意向和批评态度,而且有些选本含有大量、集中的建安文学批评史料。
大图模式
对建安文学的批评,早在建安时期便随着文人自身的创作而产生。自此以后,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批评史料。有明一代,文人学者对建安文学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对建安文学的研究亦明显增多,与前代相比,表现出批评材料明显增多,批评范围更加广泛,批评内容更加繁富。此时,建安文学批评开始进入繁荣、深化的阶段,为清代建安文学批评总结期的到来莫定了基础。对这一时期的批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时,笔者发现其中蕴含了不少的建安文学批评内容。而通过这些批评内容,无论是对建安文学总体的评介,还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它们有些只是只言片语,有些则是大量集中的批评,我们可从中窥见明人对建安文学的批评态度,结合明代近三百年各个时期主流的文学主张,以及当时兴盛的文学思潮,可以扩宽我们对建安文学研究的范围,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人对建安文学的批评概况。
探溯源流,突出承继关系
宋镰字景镰,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史,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有《宋学士文集》一书存世。宋镰之诗学主张乃为本乎经,重乎道,“力低风花雪月、流恋光景之非”,其于《答章秀才论诗书》一文中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师古观:该书信中,作者的主旨虽然是反驳张秀才所持之“疑历代诗人皆不相师”的观点,指出前后出之诗人自来便有师承之关系。
大图模式
而且师承古人有上、下之分,“其上焉者,师其意,辞固不似而气象无不同;其下焉者,师其辞,辞则似矣,求其精神之所寓,固未尝近也”。同时,其以简短的语言,肯定了曹氏父子在建安文坛上的主导之功,以及建安七子对当时诗坛的辅翼之绩。
并且,其指出以曹氏父子为首的邺下文人集团创作的诗歌,符合诗道的传统与宗旨,“诗道于是乎大盛”这一句简短的话便表现出了他对建安诗歌的褒赏之情,而这也正好符合宋镰的诗学主张。
另外,其在指出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在诗歌创作上师承李陵的基础上,并以大量的篇幅探讨后世名家对建安诗风的承袭,如“陆士衡兄弟则效子建,潘安仁、张茂先、张景阳则学仲宣,左太冲、张季鹰则法公干”;“三谢亦本子建而杂参于郭景纯”,并认为“三谢”之诗“气骨渊然”,颇具西汉风气。
但少含雄浑之气,而多刻镂雕琢之感;沈约、王元长、江淹、阴铿、何逊、徐陵、庆信“远式子建、越石,近宗灵运、元晖”,但“方之元嘉则又有不逮者焉”;李白则是“宗风、骚及建安七子”;岑参、高适、刘长卿、孟浩然、元镇之侍,亦“取法建安”。这里,不仅指出了历代诗人文者除了在诗歌风格之上有师承,在诗歌意象的取用上也远绍建安,也指出了建安文学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
大图模式
宋镰对建安诗歌的批评,即是对建安文学的某一方面进行的批评,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了他的批评态度,以及他的师古观。虽“诗道于是乎最盛”句用以评价唐诗,对唐诗的首肯不言自明;“诗道于是乎大盛”句用以评价建安、黄初、正始时期的诗歌,亦表明了对建安诗歌的偏重和尊崇,“他不仅主张学盛唐李、杜和汉魏曹、刘,对宋代苏、黄诸作也并未排斥在学习之外”。可见,其所持并非狭窄的师古观,而是通达的师古观,不拘囿于一时一代,一人一派。
以辨体为主;吴钠《文章辨体》对建安文学的著录与批评
中国古代出现的“选本”,是一种集鉴赏与批评为一体的文学形式,是批评与鉴赏的统一。
每个选者在面对历代文学作品时,按照一定的选择意图,设定需要达到的目的,遵循一定的标准,以自己的眼光对一定范围内的作品进行选择并排列,有其过程必然融入了选者的文学见解,并且有些更是包含选者对作品的品鉴。由于选家个人的文学主张及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选诗、选文的标准则往往大相径庭。
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诗坛文场之恩怨多存于世,亘古无此。故有不少选家学者,将编选诗、文选本作为推介本派文学主张主张、教示门人及后学的重要途径。另外,选本能够实现与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
明代总集在数量上十分可观。据伏俊琏、杨爱军考察得知,“《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共著录书目164种,其中明代45种,约占30%,'总集类存目’共著录401种,其中明代270种,约占70%”。其中著录有建安文学作品的选本也有很多。如《文章辨体》五十卷,外集五卷,吴纳编。是编采选前代至明初诗文,内集分五十体,外集分九体。《四库全书总目》云:“内集凡四十九体,大之以真德秀《文章正宗》为蓝本。外集凡五体,则皆骄偶之词也。”因以《文章正宗》为其编选蓝本,故具有相当浓厚的理学色彩。虽然,陆深对此书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然四库馆臣认为该书“大抵到掇旧文,罕能考核源委,即文体亦未能甚辨”,于序中指出诸多失察、缺乏精审之处,认为该书“不足尚”,并将其列入存目中,有目而无文。
大图模式
本文所据版本乃《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册291据吉林图书馆所藏明天顺八年刻本的影印本。书中,吴纳采辑建安文人8人,涉及赋、乐府、古诗、歌行、诏、檄、论、诛诸体共41首作品,其中魏武帝3首、魏文帝10首、甄后1首、曹植24首、王集41首、陈琳1首、刘祯1首、称衡1首。现列表如下:书中,其肯定曹植、刘祯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其于《古诗一》序中云:“三百篇尚矣。
以汉魏言之,苏、李、曹、刘实为之首。晋宋以下,世道日变,而诗道亦从而变矣。”他认为汉魏诗人,以苏武、李陵、曹植、刘祯为首,尚存《三百篇》之遗风,具备诗之六义。其论五言诗曰:“载于昭明《文选》者,唯汉魏为盛。若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固为一时之冠。究其所自,则皆宗乎《国风》与楚人之辞者也。”“至晋陆士衡兄弟、潘安仁、张茂先、左太冲、郭景纯辈,前后辈出,然皆不出曹、刘之轨辙;独陶靖节高风逸韵,直超建安之上”。
不仅肯定了曹植、刘祯在古体诗歌史上的地位,以魏诗为师古正宗之一,而且指出他们诗歌创作灵感源于《国风》与楚人之辞,还简单论及他们对晋代诸文人的影响。
结语
《文章辨体》一书的编撰主旨在于辨体,其中采录诗文,皆以体类分,体现了以“体制为先”的辨体观。只就分目而言,己体现了吴纳的辨体意识。复观其为每一目类所作之序,能更清晰的看见他的辨体观,书中所著四言诗,大抵符合其说:“大抵四言之作,拒于摹拟者,则有蹈袭《风》《雅》辞意之讥;涉于理趣者,又有铭赞文体之消;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为得之矣。”故吴钠所采辑的四言诗,大抵为辞意融合,不见蹈袭之迹;吟咏性情、不出诗六义之轨辙。
可见,吴纳之诗学思想以及此书在编撰的过程中,明显地受理学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除了吴纳之外,周叙对汉魏之辞亦表现出重视和褒扬,主要体现在对五言古诗的论述中,其云:“凡作五言古诗,必以汉、魏为法。汉、魏之诗,最近风雅,语意圆浑,理趣深长,动出天然,不假人力,终篇一览,穆如清风。”
大图模式
“故学五言者,必以《毛诗》为祖,魏为宗。”若学五言古诗,其以汉魏间诗为师法典范。指出建安文人创作的五言古诗,最近风雅之旨,且语意悠圆自然,理趣深长,自然不加雕琢,如清风般优柔和美,当成为今人创作之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学名家名篇名著: 魏晋南北朝(二)
卢燕新: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方法及其意义
“唐人选唐诗”录女诗人作品现象研究
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从唐诗选本看明代的文学批评
江苏历届高考文学常识(附加题)高考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