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书》全译文

~老李解析《素书》—汇总完结篇

老李解析《素书》共33篇,已全部完成。每一篇都包括原文、译文和解析感悟。为了便于大家完整查看和学习,并作为资料留存,老李把全部《素书》的译文整理到一起,原文以图片的形式穿插之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原始章

第一章 原始章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所谓道,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律,它让世界上的万物不断变化,却不知道之所以这样的由来。所谓德,是指人们顺应自然而各有所得,使万物的欲望都得到满足。仁是大家都亲近和喜欢的,一个人只要有恻隐之心,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心中就会形成“仁”的理念。义是人们都认可的一种道德观念,将它作为社会规范,奖善罚恶,以此建功立业。礼需要人们身体力行去做,存在于人们早起晚睡的日常生活中,它建立起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

要想修身立业,就要遵守道、德、仁、义、礼这五项基本准则,缺一不可。

那些德才兼备的贤人,品德高尚的君子,都非常清楚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明白事业成败的规律,懂得社会安定与战乱的大势,深谙建功立业和功成身退的道理。因些,就会隐居不出,韬光养晦,等待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如果时机到来,就乘势而行,达到位及人臣的地位;借机行动,就能大展宏图,建立丰功伟业。倘若遇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默默无闻了。因此,道德品德足够高尚,名声才会一代代传下来,受后人尊重。

第二章 正道章

第二章 正道章

品德高尚,天下的人才都愿意来归顺;讲究信用,能够统一分歧;讲义气,诚心待人,能得到众人的拥戴;有才华,能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睿智,能够洞察下属的心思。这就是人中俊杰啊!

行为端正,可以做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难题;诚实守信,可以守约无悔;廉洁公正,可以仗义疏财。这就是人中豪杰啊!

克尽职守,且毫不松懈;恪守信义,能始终如一;受到猜忌,仍义无反顾;利字当头,却不贪图小利。这就是人杰中的人杰啊!

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

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

杜绝不良嗜好和非分之想,可以一身轻松;抑制不正当或邪恶的行为,可以避免过错;不贪杯,远离女色,可以一世清白。回避和远离嫌疑,可以不犯错误;勤学好问,可以开阔眼界;行为高尚但言语谨慎,可以修养身心。敬畏、节俭、谦虚、简约,可以保持清白。细致谋划、考虑长远,可以宽裕从容;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真诚对待忠诚和正直的人,并宽恕他们的错误,人们就愿意和你交往;任用人才的时候能做到量才而用,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成就;远离小人,痛斥谗言,才能控制局势,避免发生动乱。学习古人的经验,用他们的智慧来验证和指导当下的事情,才能不陷于困惑;做事前深思熟虑,提前谋划,抓住重点,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随机应变,才能洞悉并解开症结所在。凡事心中有数,不轻易表态,并懂得顺应时机,才能免除灾祸;坚定不移,正直刚强,才能建功立业;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

第四章 本德宗道章

第四章 本德宗道章

要想让自己心志专一,行为笃定,就要在以下方面做到最好:最长远的打算就是要把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到,最能使自安全的办法就是忍受屈辱,最紧迫的大事就是修练德行,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就是广行善事,最能感动神灵的就是内心虔诚,最清醒的就是能够体察事物,最幸福的就是学会知足,最痛苦的就是欲望太多。最大的性格弱点就是做事情没有恒心;最严重的病态就是反复无常;最为目光短浅的做法就是只顾眼前利益;最阴险的人就是那些贪婪卑鄙之人;最易招致众叛亲离的做法就是刚愎自用;最危险的事就是任用自己不信任的人;引起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私心太重。

第五章 遵义章(上)

第五章 遵义章

在下属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和欺骗;自己有过错但不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歧途而不能返回正道,一定浑浑噩噩不能自拔;因为言语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下达的命令与心里想的不一致,一定会功败垂成;政令前后不一致,最终会导致失败。随意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和挖苦别人,一定会有灾难来临;任意侮辱或杀戮下属,一定会危机四伏;怠慢应当受到尊重的人,一定会凶多吉少。

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心怀异志的,一定会身陷孤独;亲近奸臣,远离忠良,一定会遭受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然是昏庸无道的;女子干涉国家政事,一定会动荡不安;私下允诺巨子官职,国家局势就不会稳定;通过欺凌下属而获得快感,一定会遭受报复;图有虚名但没有真本事,即使耗尽全力也达不到效果。

忽略自己的过失而对别人求全责备的人,不可能治理好天下;对自己宽容而对别人刻薄的人,一定会遭到众人的遗弃;因为过失就忘记了别人功劳的人,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如果都有了外心,必定沦陷和灭亡;用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会让人感到沮丧和不满;事前承诺的多,但事后兑现得少,必然招致怨恨;开始的时候热情相迎,但后来又拒于门外,一定会遭恩断义绝。

第五章 遵义章(下)

给予别人很少,却寄予比较高的期望,一定得不到什么回报;富贵之后就忘记贫穷时的人和事,一定不会长久。总想着别人原来的过错,而忘记他新的功劳,一定会招致祸端;任用邪恶之徒而不是正直之人,一定会有灾祸和危险;强扭的瓜不甜,勉强的心也不长久;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葛,事情必然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战斗力必然减弱;与不仁义的下属商量决策,一定会有重大危险。私密的计划提前泄露出去,结果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而全凭口舌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家一定会衰败;贿赂‮府政‬官员的事如果随处可见,这个国家政治一定十分昏暗。

‬‬‬‬‬‬‬‬‬‬‬‬‬忽略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对缺点和错误耿耿于怀,这样的领导没有头脑。任用的人不去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国家政局一定会异常混乱;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国家,人民就会团结;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人民将会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小的怨恨不解决,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让人信服,处罚不能让人心甘,必定会引起叛乱;奖赏没有功劳的人,处罚没有罪过的人,就是昏庸残酷;听到奉承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言便心生怨恨,一定会灭亡;百姓丰衣足食,应有尽有,国家才会安定;总是想把别人所有的占为已有,必然衰败灭亡。

第六章 安礼章(上)

第六章 安礼章

不宽容的赦免下属小的过失,容易招致怨恨;事前不做细致的谋划,就会产生祸患;积善积德就会幸福;多行不义会有灾难;轻视农业,容易发生饥荒;不重视纺织业,就会挨冷受冻;得到贤人就会安定;失去人才就会危险。招来远客就会富庶,荒废农时则会贫困。

领导反覆无常、焦躁不安,部属就会欣存猜疑,以求自保;轻视上级就会招致罪祸,侮辱下属就会失去亲信;身边的臣子得不到重用,关系疏远的臣子就会产生轻视之心。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的朋友;上司喜欢被奉承,就不会有正直的下属;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能的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良优秀的人参与。

爱惜人才并投入情感,必定求贤若渴;得到贤才而感到快乐,必定待之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而来;国家即将败亡,贤能的人就会先行躲避。土地贫瘠,大的作物就不会生长;水浅的地方,大的鱼就不能生存;树木光秃,大的飞禽就不能栖息;森林稀疏,大的野兽就不能居住。山势过于陡峭,就容易崩塌;池塘蓄水过满,就容易外溢。

第六章 安礼章(中)

抛弃美玉而选择石头的人,一定是睁眼瞎;羊即使披上虎皮,它的本质依然柔弱;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就容易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就容易跌倒;梁柱太弱,房屋就会倒塌;辅佐者软弱,国家就会倾覆。脚下受寒,就会伤及心肺;百姓怨恨,就会伤害国家;山将要崩塌,土质就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百姓就会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烂;百姓贫穷,国家就会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君主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该警惕还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厌恶前人有过的劣迹,就应该尽量避免。

害怕危险,常能得到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够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道义就会顺利,不符合道义就有凶险。吉祥的人,所有的福气都会聚集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所有的恶运灾祸都会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只是自然规律罢了。

第六章 安礼章(下)

善于策划的人,很少有险恶的事情发生;没有长远考虑的人,眼前就可能出现忧患。志趣相同的人会相得益彰;志趣相同又共事的人会有共同的忧虑;臭味相投的人就会结党;爱好相同的人就会互相访求;同样美丽就会互相嫉妒;同样谋略的人就会互相算计;权势相当的人就会互相迫害;有相同利益的人就会互相猜忌。有共同语言的人沟通顺畅;志气相同的人会互相感应;志趣相投的人会互相依存;思想相近的人会彼此亲近;都身处一样的困难会互相帮助;抱负一样的人能一起成大事;技艺相同的人就会互相较劲;水平一样的人就会互争胜负。以上这些都是从自然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做事的时候,不能违背。

纵容自己,而去教育别人,别人一定不会接受;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再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信服。违反常理,事情就很难成功;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违反事物规律办事,就容易产生动乱;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一切就会顺理成章。

明白了以上道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方面就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书译文
中庸全文及译文
神秘老翁赠张良之天书——《素书》全文译文(下)
《素书》全文翻译,集儒、法、兵家的思想
《三略》译文
素书原文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