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国和吴国一直是与当地士族共治天下的,蜀国诸葛亮一直是依法治国的。益州集团代表的是当地士族、豪绅的利益,诸葛亮不用当地士族而是依法治国,所以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一直是打压当地益州集团的,在荆州集团失

公元263年,绵竹之战后,蜀军全军覆没,邓艾进军成都,蜀国后主刘禅投降,至此,蜀国灭亡。

大家看史书的时候看到这里不免大呼可惜,内有成都坚城,外有十万援军,为什么刘禅就这么轻易的投降了,要知道当年刘备打成都都没打下来,还是让马超去劝降的,难道蜀国当时真的无力回天了?

或许大家都会大骂刘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把蜀国灭亡的原因都怪罪到刘禅的头上,但小编不这样认为,从魏国进攻蜀国开始,刘禅就派辅国大将军董厥,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支援姜维,邓艾偷渡阴平之后,又把自己的禁卫军全部派给诸葛瞻前去阻敌,可以说刘禅一直是积极抗战的,那为什么刘禅最后又主动投降了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蜀地人心已散

蜀国一直是以汉室正统自居的,所以又叫蜀汉,汉贼不两立,贼是谁呢,贼就是篡权的曹魏政权,所以诸葛亮和姜维一直北伐,势必复兴汉室,就算明知打不过也要打,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立国的大义所在,不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吴国孙吴政权就是地方割据政权,所以他们只要维护好自己地盘,不需要承担大义去进攻魏国。

但是蜀地老百姓不这样想啊,我管你是汉室正统,还是地方割据政权,我们只要安居乐业就行了,诸葛亮七次北伐,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消耗了大量兵力和财力,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所以说蜀地百姓这时候是厌倦战争,渴望天下一统的。邓艾进军成都路上,有很多人跑去军前投降也说明了蜀汉民心不可用。

二、心腹精锐尽失,担心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反水

蜀汉相当于益州一直是外来集团,魏国和吴国一直是与当地士族共治天下的,蜀国诸葛亮一直是依法治国的。益州集团代表的是当地士族、豪绅的利益,诸葛亮不用当地士族而是依法治国,所以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一直是打压当地益州集团的,在荆州集团失去荆州,夷陵之败后,实力大大受损,不得不联合以李严为首的东州集团共同压制势力强大的益州集团,所以益州本地集团在法正死后一直是没进入过蜀汉权利中心的,还一个原因,益州当地士族势力只想在蜀地当土皇帝就好,如果让他们掌权,势必不会北伐,这样就与蜀汉国策相悖。

在蜀汉治下,当地益州士族势力一直是被打压的,所以益州当地士族也对蜀国没有什么归属感,如果换成魏国统治蜀地,却会重用他们一起管理蜀地,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机会来了,两项比较他们会如何选,结果不言而喻了。

邓艾兵临城下,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人才凋零,要不都被派出去帮助姜维了,只剩一个诸葛瞻了,结果诸葛瞻兵败身死,禁卫军也全军覆没,成都虽然还有留守兵马,但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战力还不如益州本地豪族的私兵,谁的拳头大谁就掌权,所以此时的话语权、投不投降都不是刘禅说的算了。

就算刘禅不投降,当地益州豪族势力一定会造反攻入皇宫,而且还会杀了刘禅去向邓艾请功,所以刘禅主动投降不仅是明哲保身,而且还避免了蜀地百姓再遭受一次灾难。

所以,刘禅并不是昏庸无能,贪生怕死辈,主动投降实属形势所迫,无奈之举。

起诸葛亮,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都是羽扇纶巾、夜观天象的半仙儿形象。

读《三国演义》,简直就是在看诸葛亮的粉丝同人文,什么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点灯续命……这还是人吗?这是挥一挥衣袖就能打败敌军的神人,带领蜀汉一路躺着就赢了。

就是有一点会让读者非常困惑,怎么蜀汉赢着赢着就亡国了呢?

所以说评价历史人物啊,还得找靠谱点的资料,今儿我就较个真,给他总结一个“七宗罪”,咱们一块看看他到底有哪些黑历史。

1. 隆中之对:盛名下 仍有漏洞

《隆中对》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中,诸葛亮送给刘备的投名状。刘备一听说“三足鼎立”的战略思想,哇,惊为天人,立刻把《隆中对》作为蜀汉集团发展的BP(Business Plan)。

确实,三分天下的方针高瞻远瞩,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对于实现三足鼎立之后的计划,诸葛亮缺乏了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变通性。

隆中对提出,天下三分以后,将兵分两路,一路发自荆州,一路发自汉中,合力向北,讨伐曹魏。

但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只从兵力上来说,曹魏兵强马壮、蜀汉老弱病残,差的不是一点点,分兵只能让本来就弱的战斗力再次减半。而且两路兵马相隔太远,通讯又不方便,获胜的可能性比刘备托孤后原地复活大不了多少。

还有啊,《隆中对》也太难背了,一想起小时候背课文受的委屈,必须差评!

2. 错用将领:斩马谡 逼反魏延

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作为表扬诸葛亮赏罚分明的经典案例,广为传颂。

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北伐刚开始的时候,势头还不错,曹魏集团一度很害怕。但在进军的关键点上,诸葛亮却将十分要命的街亭交给马谡去守,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史书记载,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而且与诸葛亮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俩人经常讨论军国大事到三更半夜。

可能是被友情蒙蔽了双眼,诸葛亮看他是块宝,但别人眼里的马谡不如草。刘备临终前这样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结果,诸葛亮连老大刘备的遗言都忘了,力排众议安排马谡守街亭,然后瞬间被打脸,马谡败了。

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况不同,马谡在兵败后没有自觉羞辱,自请斩首谢罪,而是马上跑路,被捕入狱,羞辱地迎接死亡。

不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经史料中,从结果不难看出马谡的确不是什么领兵打仗的好材料,只可惜诸葛亮没有把刘备的遗言放在心上。另一边,备受刘备赏识的魏延却根本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不得不说,在用兵点将方面,诸葛亮存在很大不足,尤其是马谡这个猪队友,坑得整个北伐由盛转衰,再难成功。

3. 荆州失守:刘关张 纷纷丧命

三国时期,荆州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这么重要的位置在孱弱的蜀汉集团手里,简直就是找打的活靶子,因此必须要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才能镇守,最好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

关羽的武力值没话说,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自傲自信自大。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之后,他勃然大怒,说道:“这种老不死的家伙,竟然也能和我一样是五虎上将?我才不和这老头一样呢!”

傲娇的性格放在妹子身上很可爱,放在硬汉关羽身上就太惹人烦了。这种情商让他根本无法处理好荆州与孙吴集团之间微妙的外交关系。

作为安排者,诸葛亮不会看不到关羽身上的问题,但依旧把荆州交给了他,这样一来,关羽的死亡已成定局。

一个人死还好,但后续张飞和刘备为了给结拜兄弟报仇,一个接一个跟送菜似的,都死了,蜀汉瞬间塌了大半边天,这可真是错得太严重了。

4. 南征隐患:擒孟获 猛拉仇恨

七擒孟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抓一放、欲擒故纵,诸葛亮这一手猫抓耗子玩儿得是炉火纯青。

故事之外,真实的南征其实是为了获得南中地区的资源,包括钱粮、士兵。史书上写得很清楚:“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牛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这是对南中地区的掠夺,自然会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实际上即使在诸葛亮南征、“南土平定”之后,“南夷复叛,杀害守一将”,可见南中地区对蜀汉集团的积怨之深。

诸葛亮南征成功,获得了粮草和战斗力爆表的少数民族士兵,但同时也失去了南中地区对蜀汉集团的好感。

这一点从蜀汉濒临灭亡的时候,阿斗宁肯亡国也不向南中撤退就能看出。正是因为诸葛亮南征“供出官赋,取以给兵”的政策,双方水火不容,南中并不是一条退路,反而是一条绝路。

5. 执意北伐:为理想不顾身后事

南征之后诸葛亮的后半生,是北伐的后半生,每天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去北伐的路上。

诸葛亮的这份执念来自于刘备,能说明他确实忠君爱国,言而有信。

而且他也确实是贤臣、能臣,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成功靠北伐走出了一条“以战养战”的险路。

史书记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尤其是最后几次北伐,他领导士兵在曹魏集团家门口屯田,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蜀汉的国力说不定会逐渐强于魏国,北伐的结果还未可知。

只可惜,密集的北伐虽然救了蜀国经济,却耗空了诸葛亮本人,除了他,没人学得来“以战养战”这一套。他死后,宦官掌权,民不聊生,百姓很快由“丰衣足食”发展成“面有菜色”,国家败亡也是迟早的事。

历史的车轮又一次没有给他机会,这一宗“不懂可持续发展”的罪,是他对自己的生命竭泽而渔,却由整个蜀汉集团的未来给他陪葬。

6. 挑选储君:杀刘封 架空刘禅

除了大名鼎鼎的“阿斗”刘禅,刘备还有个养子,名叫刘封。

插播一句,看名字就知道这刘封是先收养的,先封再禅,封禅封禅,刘备这家伙野心真不小。

与扶不起来的阿斗不同,刘封勇武过人,战功赫赫,是蜀汉集团新一代将领的代表。

可惜太优秀也没好处,诸葛亮觉得刘封过于刚强,对刘备直言,评价“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也就是说刘备这个爹玩儿完之后,嫡子刘禅继位,刘封恐怕不会服气。所以建议刘备早做打算,除掉义子为亲儿子铺路。

此时恰逢关羽向刘封所在的上庸求援,打算巩固樊城和襄阳的胜利果实。但当时上庸刚刚稳定,完全无法派兵相助,刘封看关羽那边情况大好,就拒绝了。

谁能想到,时局突然逆转,关羽兵败而亡,这个锅就被诸葛亮扔给了刘封,刘备也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没细想就赐死了自己的义子。

刘封死后,刘备又想起了当初的父子情分,也想起了义子的战绩,悔之晚矣。

隐患已除,刘备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给给诸葛亮,还给他配了个二把手李严。

诸葛亮接过蜀汉集团之后,首先架空了李严,军政大权一把抓;而后又因为刘禅“扶不起来”,一直没有移交手中的权力。

更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刘禅敢怒不敢言,因为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另辟蹊径,像曾经衰败的汉室一样,宠信太监,宦官黄皓因此得到重用,蜀汉集团这艘船又多了几个破洞,沉船之日近在眼前。

7. 人才匮乏:蜀中无大将 廖化当先锋

最后一宗罪,也是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大权独揽,没有为蜀汉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半截身子入土,才培养出一个姜维,自己死得又太突然,给姜维留了一大堆烂摊子。

在刘备同时期的猛将和能臣老的老死的死之后,蜀中无大将。守着烂摊子,姜维根本打不赢仗,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五虎上将虽然是演义,但不得不承认,关羽张飞确实是猛将,只不过可惜的是关家和张家的“将二代”们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本是关羽麾下主簿,虽然能力不算平庸,但他上战场的时候也七十多岁快八十了,诸葛亮不培养人才,让蜀汉集团混到这个地步,怎一个惨字了得。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征,由于刘琮出城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决定一鼓作气攻克江东,就此一统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结为同盟,在大都督周瑜的指挥下,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而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大败,但其大军仍然驻扎在荆州北部,当时大都督周瑜正率军攻打江陵的曹仁以全据荆州,而孙权则打算开脱西北两边的战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率军亲自攻打合肥。然而让孙权没有想到的是,他此生四次率军攻打合肥,兵力最盛时甚至有十万之众,然而孙权每次攻打合肥都无功而返,有时候甚至大败而归,让人无奈。

公元214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时,孙权率领十万人再一次出征合肥。此战中孙权准备充足,他麾下有凌统、甘宁、吕蒙和蒋钦等骁勇善战的将士,兵力是合肥城中的十数倍,按理说,只要刘备与曹操相持不下,合肥城中没有增援,以孙权的兵力拿下合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合肥城中的张辽丝毫不惧孙权,他先是率领八百死士冲入孙权大军之中,直接杀到了孙权的旗下,若非孙权逃到山顶上以长戟自守,只怕此一战孙权就要被张辽生擒了。在此之后,孙权大军遇上瘟疫,只能班师回朝,然而在撤退过程中,张辽率军追击,竟以七千兵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此一战不仅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也让后世孙权的军事能力产生了质疑。

孙权先后四次攻打合肥都无功而返,而且率军十万被七千守军击溃,不得不说,孙权的军事能力是不合格的。而东吴绝非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赤壁之战中的大都督周瑜,迫使刘备划江为盟的鲁肃,白衣渡江的吕蒙,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的书生陆逊都是可堪大用的帅才,凌统、甘宁都是能征善战的将士,孙权完全不用自己亲征。其实孙权之所以要这么做,不过是需要用军功来证明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就。

在孙权接替孙策统领江东时,孙氏集团依旧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江东,孙氏并非江东本土人士,祖上也不是门阀士族,并没有什么号召力,孙策之所以能占据江东,是因为他用武力赶走了朝廷任命的刘繇、王朗和华歆等官员,因此,在江东本土势力看来,孙氏集团不过是外来的入侵者。为了改变这一的局面,孙权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当地人接纳他。为此,孙权礼贤下士,广纳人才,许多江东人士因此而成为官员,正因为江东本土士族们获得了利益,于是他们逐渐认可了孙权这个外来政权的存在。

在此之后,孙权出兵征讨山越。虽然山越人占据的一代多为原始森林,而山越人也大多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此地的地域资源虽然丰富,但却并不适宜汉人居住,但孙权当时在对外扩张上受阻,再加上他自己占领的土地远称不上富庶,因此,孙权要通过征讨山越来挖掘资源。在这两件事上,孙权做得不错,因此,此时的孙权只需要通过军事扩张取得军功,就能彻底得到本土势力的认可,让他的统治合法,因此即便攻打合肥再怎么困难,孙权也要咬着牙坚持上了。

笔者认为,孙权深知自己的军事实力有几斤几两,但当时的他必须在对外征战上有所建树,因此即便是赶鸭子上架,孙权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群雄争霸。这一期间,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三国人物中,很多人不仅拥有超群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就连文采都可以与文化大家相媲美。比如一代枭雄曹操,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观沧海》和《短歌行》。而说及蜀国的英雄,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对帝王十分忠诚,写出著作《出师表》以劝诫刘禅。但笔者今天不谈曹操,也不谈诸葛亮,我们来谈蜀汉皇帝刘备的文学风采。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一些名言,就是出自刘备。能发出感慨,书写出高深作品的文化大家,人生定然不是风平浪静的,而刘备说过2句千古名句。

刘备也不例外,能说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和他不凡的人生经历也是处处相关的。刘备一生的使命是光复汉室,他重用人才,不似曹操那般多疑。能在刘备身边做事的,都是刘备十分信任的人,同时刘备身边的人也会对他忠心耿耿。“桃园三结义”便是讲述刘备和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的故事,他们三个人的兄弟情谊也是至今流传的一段佳话。刘备从不把他身边的人当做“手下”,而是当朋友一样温和相待,尤其是关羽和张飞。张飞勇猛无比,但也十分冲动和鲁莽。一次张飞不幸丢掉了一座城池,想到刘备对他的信任,故而对刘备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想要自杀来赎罪。

然而刘备却极力地拦住了他,表示张飞永远是自己的兄弟,丢了一座城池已经很难受,如果兄弟死了岂不是更难过?还曾说出一句话,也是今天我们时常听闻的,那便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可见,刘备已经将张飞当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句让女人很难受。张飞听闻刘备此言,激动地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刘备表达自己的感恩,只有忠诚更甚,才能报答刘备的信任。正是因为刘备重用人才,许多优秀的将领和谋士都愿意跟随刘备,就像赵云和诸葛亮,毕竟没有什么是比一个主公的信任更重要的。

而刘备说出的这句话,也成为了如今的至理名言,既可以用来表达兄弟情义,也在黑道上频繁使用。而另一句名言,相信大家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可以用来教育孩子。乍眼一看,还以为是出自孔子的名言,但其实这句话却是刘备说的,这句至理名言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顾名思义,这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做善事要从小事做起,而坏事就算是小事也不能做。可见,刘备也是一位文采奕奕的君王。但只可惜,刘备的使命终是没能完成。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兵力受到了严重的挫败,而刘备也是身心俱伤,没过多久就驾崩了。

而蜀汉的大业也寄托在了刘备的儿子刘禅身上,可惜刘禅比起刘备的政治才能,就十分薄弱了。其实刘备在临终前,也知道以刘禅的能力是不足以担当重任的,所以让诸葛亮尽力辅佐,甚至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取而代之。”可见,刘备对于光复汉室的执念,早已大过了个人的家庭感情,他的胸怀和人品都让身边的人深深地敬佩着。只可惜,汉室的气数已尽,刘备的心愿终是落空了,而诸葛亮其实也早已预料到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还是愿意为刘备鞠躬尽瘁,倾尽此生。而关于刘备的这两句名言,你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分封天下的诸侯,其优势不外乎三点——天时地利人和。占其一可雄踞一方,拥其二可逐鹿中原,霸其三可问鼎天下。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之乱世,治世之利器三国各占其一。刘皇叔自称汉室子孙,怀拥人和之势;孙家三代治理东吴,吴越之地富甲天下,孙吴占据地利之优;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天时。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地利长存天时难撼,唯人和易变。

刘备三顾茅庐,以至诚之心感召卧龙出山辅佐,卧龙曾有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43天子而令44诸侯45,此诚46不可与争锋47。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48,贤能为之用49,此可以为援50而不可图51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52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53,而其主不能守,此殆54天所以55资56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直言曹魏孙吴协天时地利之优势,不可与之抗衡。然诸葛亮力荐刘备高举“人和”之大旗据荆州而忘巴蜀,天命之年的刘备被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蓝图展望下,不由得有点飘飘然起来。殊不知此时的刘皇叔确实是人心所向,但一旦得陇望蜀之后,其人和之势危矣。

刘备在动巴蜀的念头前,口碑还是不错的,其弟刘璋主动邀其入川共治;陶谦更是让出徐州之地自甘其下;连不可一世的袁绍父子也远道相迎。此时的刘皇叔其品行之高洁,可谓感天动地。悔不该攻取巴蜀之地,或者说吐下巴蜀的吃相难看了点,让刘备装了一辈子谦谦君子的形象毁于一旦,其在国际上的风评可谓一泻千里。更有甚者称刘备为“老虏”“ 滑虏”。当然也要为刘备说句公道话,刘备实在是等不起了。养人和的技能包确实耗时间耗心力,刘备攒了大半辈子的人品,此时不用还要等到何时,毕竟刘备都五十了。

得国不正的刘蜀集团可谓是内忧外患,拿下巴蜀后刘备肯定是失信于孙吴,加上在曹丕弑君后心急火燎地称帝,整个温良恭俭让的人设就这么崩塌了。当然刘备是想在摒弃人和的优势之后立马建立起汉室正统的天时之势,但当时的世家大族并未将偏安一隅的刘蜀小朝廷奉为汉室正统,且不说龙兴之地的关陇大族,就连巴蜀内部的世家大族对刘备这伙外来户也是敬而远之。

刘备集团入蜀之后,并没有处理好与巴蜀地区世家大族集团的关系,大部分地头蛇集团对刘蜀集团采取静默态度,你打你的战,我过我的日子,即便换了天,大地主稳坐钓鱼台。在未能及时消化巴蜀地区的同时,刘蜀集团也没有停下战争的车轮。刘备亲征的夷陵之战,被黄须小儿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威虽盛,但皆铩羽而归。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逢此乱世、民生凋敝之际,刘蜀集团不思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却肆意兴兵。人心背离、士族掣肘,人和已失,天时不立,亡国已在旦夕之间。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人和养成之际势必用之,然不可挥霍过度,人和尽失之时,奈何唐宗汉武也回天乏术。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虽然蜀汉这个政权最终未能成功,但由于其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故一直为后世所同情。

刘备集团有过辉煌的胜利,也有过惨淡的失败,那么刘备集团鼎盛时期有多强大呢?其实相对于后期困于西南一隅益州的无奈,刘备集团鼎盛时期还是相当强悍的,可以说是真有问鼎天下的希望!

刘备集团鼎盛时期是在孙吴偷袭荆州之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我们来看看此时刘备集团(此时蜀汉还没有正式建国)的实力有多雄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破曹,北方势力暂时无力南下,刘备之后南收荆州四郡,加上从孙权手里借的南郡,刘备占据荆州五郡。

红线内部为此时刘备的地盘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操将向汉中讨张鲁,内心怀有恐惧。而益州集团内部的张松,法正等“心怀鬼胎”者怂恿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结果没想到却导致鹊巢鸠占。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控制益州,领益州牧。

刘备刚夺取益州时的版图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张飞在瓦口击破张郃,斩断了曹操集团南侵西川的手,在北上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开始,刘备集团开始经略汉中,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之战以刘备集团全胜告终。

这是刘备生涯成就的最高峰!其不仅攻破了战略要地汉中,还因正面击败曹操大军让而使声威如日中天,重振汉室似乎指日可待!同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

而荆州方面关羽也是气势如虹,其以南郡为基地北伐,希望打下曹操控制的襄阳和樊城,曹军是一败涂地,于禁、徐晃、张辽等几个军团被关羽打残,关羽水淹七军,斩颜良,诛文丑,威震华夏。

益州一线北上汉中大局已定,荆州一线北伐襄樊气势如虹,而这一年,则成了刘备集团鼎盛的时期!此时刘备集团能战的兵团人数达15万左右,而控制的版图则包括益州全部和荆州大部,隆中对战略的实现,一统全国,光复汉室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刘备鼎盛时期版图!荆州这边因为和东亚以湘水为界,所以少了一点,但北部却有很大的开拓,这让曹魏非常恐惧

只是遗憾的是,孙权方面的偷袭结束了这一切,荆襄和夷陵两次惨败使得蜀汉国力损耗一半以上,之后纵然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其数次北伐纵有小胜,但整体也以失败告终,蜀汉集团也终于在一步步中走向灭亡,成千古遗恨。

关羽遇害,荆州全失后,刘备称帝,此时版图如上

诸葛亮北伐夺取武都,阴平两郡后的版图

正所谓“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说三分”。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乱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论是大汉后裔刘备集团,还是江东群英,亦或者一代奸雄曹操,他们的本身势力,哪个不是在人事和天道的轮回中起起伏伏呢?公元210年,周瑜病逝

作为孙策时代,东吴的准二号人物,周瑜对于整个江东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赤壁之战前,作为江东最前沿的防线负责人,周瑜除了在赤壁之战中大放异彩之外,还准确的看出道: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刘备绝非久居人下之人。

赤壁之战后,周瑜先是击败曹仁,进一步解决了江东的威胁,之后又决定进军益州,和曹操呈现南北二分天下的局势,如果此举成功,不但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进一步蚕食刘备,也是易如反掌,但就在此刻,周瑜却突然病逝,年仅36岁,多年以后,当孙权率领吴军在合肥多次大败而归的时候,是否会想:如果公瑾此举成功,是否会改变天下局势呢?公元219年,夏侯渊战死汉中

作为曹操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夏侯渊在魏军中的地位可能仅次于夏侯惇,曹操让其执掌汉中,同时派出五子良将中的两人——徐晃和张郃辅佐,也体现出曹操对于这位族人的重视,但显然,整个汉中的失守,夏侯渊几乎要负全部责任,原本刘备在汉中的攻势并不算顺利,夏侯渊只需守住阳平关,即可完成任务,但他却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派出大批主力去救援张郃,自己还亲率400人修补防御工事鹿角,结果被黄忠突袭斩于马下,直接造成了曹魏在汉中的全面失利。

曹操在听闻夏侯渊战死后说: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从长远来看,汉中的失守,直接导致曹魏在之后二十年,西南边疆的不稳定,即使诸葛亮数万人马出汉中,也往往造成长安的震动。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

就在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后,蜀汉集团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打击,那就是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从正史《三国志》来看,关羽实属运气欠佳,首先是内部出了叛徒,其次,益州的地理位置,让彼此成为独立王国,通信困难,再者,上庸的刘封孟达,硬是没有去救援,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认为是关羽过于骄傲,实际上,早在赤壁之战时,刘备就曾经这样说道:孙车骑(孙权当时是车骑将军)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作为当时有求于孙权的刘备,竟然嘲笑对方四肢短小,不想再见,可见,关羽对于孙权的轻视,恐怕也有刘备的影响。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来看,一个集团,想要最终成功,容错率实在是太小了,这也正是三国历史的魅力所在,在哪个豪杰并起的年代,兴亡常常只在一念之间。

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刘备麾下的武将都是重情重义的英才,这也是因为刘备礼贤下士,一视同仁的缘故,但也还有这么一个人,大多数三国迷并不喜欢他,此人还是刘备的亲戚,他是谁呢?且看笔者缓缓道来。

此人便是刘备的内兄糜芳,糜芳的家族世代经商,家中仆役有上万之多,有一方巨富之称,在公元195年,陶谦去世后,糜芳就开始与兄长一起追随刘备,此后的十余年中,刘备多次因兵败无立足之地,而糜芳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后来刘备感恩让糜芳做了地方大吏,然后糜芳却因陷害赵云,间接的害死了刘备麾下的三员五虎大将,这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先是糜芳诬陷赵云投敌曹魏,制造谣言。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刘备不敌率家眷逃跑,不想在战乱中和家眷都走散了,当时在长坂坡赵云直接申请向刘备去寻回阿斗和他的妻室,刘备听完十分感动便应允了,而当赵云一走,糜芳却悄悄的在刘备身边说赵云已经投降了曹操,这种小人行径实在是令人可耻,不过刘备十分信任赵云,并不相信糜芳的瞎话。

在襄樊之战时,糜芳又间接害死了关羽,当时关羽被东吴和曹魏的联军前后夹击,遭遇大败,后来听闻东吴要杀关羽,糜芳却按兵不动,也没有出兵相助,导致关羽无路可走身处绝境,在败走麦城时,被吕蒙的部下所杀。

还有糜芳间接的害死张飞。关羽死后,张飞听到消息悲愤不已,性格也变得暴躁无常,他多次鼓动刘备发动伐吴大战,还常醺酒殴打士兵,导致在夜间被部下所杀,假若关羽不被糜芳害死,想必张飞也不会性格失控,导致意外身死了。

那最后糜芳间接害死黄忠是个啥情况呢?当刘备听闻义弟关羽惨死,他直接集全国之兵发动了伐吴大战,并亲率大军攻打吴国,在夷陵之战被陆逊用火攻导致惨败而回,自己还病倒了,最终病逝在白帝城,在夷陵之战中老将黄忠战死,这黄忠被杀和关羽被擒杀有关,所以也和糜芳脱不了关系。

然而糜芳的无中生有,先是诬陷赵云,又是间接害死五虎将的三员大将,他也是导致蜀国国力急剧衰弱的一大元凶,当黄忠被杀后,刘备就下达了将糜芳活剐的命令,而行刑的人恰恰就是关羽的儿子关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羽大意失荆州?事实如此吗?我们需要更客观的历史大局观
刘备的战略失误,使得诸葛亮未能复兴汉室1
谈谈一世枭雄曹操晚年的战略布局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得到三为何败了?
关羽不仅丢了荆州,还弄丢了四大人才,竟导致诸葛亮难出西川
“浴火未重生”:浅谈夷陵战败对蜀汉政治的三重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