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为大脑内囊区的血管硬化、破裂出血所致。而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部血供不足或阻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颅外或颅内的脑部供应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斑块或溃疡使其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缘故。后者较前者更多见,其中又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约占颅外、颅内闭塞性病变的80%。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统计资料显示,脑卒中的病人,约2/3的脑梗塞与颈部动脉狭窄有关。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有不少病人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正处于脑卒中高发期,但由于患者对治疗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处理,结果发生了同侧脑卒中,半身瘫痪。

颈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因症状与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的严重昏迷、体征等有明显差别,故通常称为小中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类型有两种。其一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以无意识障碍或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能陈述某种神经功能的突然影响,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期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等。一般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后遗症。但这种症状多反复发作,多则一日数次,少则数周、数月至数年发作一次。局部性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而各有不同。例如颈总动脉的缺血性发作,以对侧肢体轻度瘫痪为最常见,可能有同侧面部瘫痪,并伴有感觉异常。短暂性单眼失明则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临床上又称为短暂性黑矇。左颈总、颈内动脉缺血可伴有失语。颈动脉硬化闭塞症亦可引起持久性脑缺血,起病常在睡眠中,发展稍缓慢些,约数小时至1~2天症状达到高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以致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颈动脉硬化闭塞症亦需与椎基底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区别。椎基底动脉的脑缺血发作也可表现为头晕、眼花,但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行走不稳、耳鸣、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感觉或运动障碍,甚至构音障碍等症状。临床上还有一种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是由于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出狭窄或闭塞,当上肢活动时使同侧椎动脉的血液逆流供给上肢,导致椎动脉缺血症状发作。这种病人可以有同侧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上肢乏力,苍白,麻木,疼痛,针刺感,脉弱或无脉,在运动时加重。患侧血压常低于健侧超过20mmHg。临床上颈动脉狭窄与椎基底动脉硬化闭塞常同时伴发,这就使症状和体征更加复杂,更为多样。

一般来说,无症状或症状轻的患者自己无法知道是否有颈动脉狭窄。但随着各种诊断手段的发展,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检出已越来越多,为我们积极防止脑卒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检查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以了解颈动脉的血流情况以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另外较为常用的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重建(CTA)、颈动脉造影以及磁共振血管重建(MRA)等,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形态、范围等,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前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对脑卒中的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和高龄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应积极的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才能有效的阻止颈动脉狭窄的发展。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防止微血栓的形成,进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仍有症状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可应用抗凝治疗。但目前仅用于狭窄程度<>

那么,什么样的病人需要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呢?颈动脉狭窄手术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所以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1)有明确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或脑梗塞症状稳定后仍然有症状发作;(2)积极的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者。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时,要看斑块的大小、软硬度以及有无斑块破裂等情况而定治疗方案。小的斑块、没有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和非漂浮性斑块,可以暂时不必手术治疗,应当随诊观察,但必须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微血栓形成。若发现斑块增大造成颈动脉狭窄时应当及时手术治疗。发现有颈动脉狭窄,要视狭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狭窄程度小于50%时,可以用预防血栓的药物治疗,不必手术;若狭窄50%至70%,临床无症状可以密切观察和药物治疗,有症状时应当手术治疗;若狭窄大于70%时,血流动力学会明显的受到影响,造成脑梗塞的机率很大,应当手术治疗。而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不宜一次手术解决,因为颈动脉时已经造成脑血流降低,如果突然一次性增加双侧脑血流,会导致脑组织突然的过渡灌注性损伤,出现脑水肿,严重会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所以双侧颈动脉狭窄时,应当先解决严重的一侧病变,至少1~2周后再行另外一侧颈动脉手术。当一侧颈动脉完全闭塞后,往往已经有较好的对侧血流代偿,如果颈动脉完全闭塞当时没有发生脑梗塞或偏瘫,就不会再发生脑梗塞了。只要对侧代偿的好,可以不用手术。但是如果对侧颈动脉也有狭窄,则应当先设法重建闭塞侧的颈动脉血流,目的是为了下一步行狭窄侧的颈动脉重建手术奠定血流基础。

手术术式的选择: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即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颈动脉内的斑块和血栓剥除的方法。这一技术创始与50年代中期,于60~70年代得到广泛开展,至今已有近50的历史,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1995年美国出院病人统计显示,每年有132,00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经过大量的手术病例总结,证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防治脑梗塞的有效方法。其麻醉方式主要是全身麻醉、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传统的麻醉方式多是全麻,术中病人没有痛苦感觉,没有心理负担,对于精神紧张类型的病人和有心脏病的患者全麻较好。近年来多开展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术中病人出于清醒状态,术中可以说话和活动对侧肢体,帮助手术医生随时了解病人脑血流情况,适于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手术暴露颈侧部,暂时夹闭狭窄段颈动脉远端和近端,或使用转流管转流颈动脉近端的血液到远端以隔绝狭窄段。然后切开颈动脉,剥离切除有病变的动脉内膜,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术后1-2天病人即可恢复正常生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要的也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是脑卒中发作,但是发生率低,一般小于2%。其次,是周围神经损伤、心脏意外等。因为这类病人都是全身广泛性动脉硬化,也同时存在颅内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所以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危险。另外,因为术后需要抗凝治疗,可能出现伤口出血、血肿的可能性。

(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这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一种较有希望的替代疗法,1979年由美国学者Mathias首先应用。1989年,支架开始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有更为广泛的适应征。它避免了颈部手术切口及其引起的颅神经损坏、血肿压迫等并发症。它只需在局麻或轻度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预先置入脑保护伞于颈动脉狭窄处的远端,然后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的颈动脉内,支撑狭窄部位,起到使血流通畅的目的。因而其创伤较小,恢复快,对于那些因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仍可考虑行此手术。另外,对于那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狭窄部位靠近颅底而使手术难度加大、放射线所致颈动脉病变等情况,是很好的支架植入适应征。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也有其不足之处:花费较昂贵;也同样存在脑卒中、偏瘫甚至生命危险;有些病例颈动脉狭窄过重,导致输送装置无法通过;另外,它同样也存在再狭窄等问题。

颈动脉狭窄手术后也还是有可能再发脑梗塞的,这主要源于动脉硬化的进展、其他部位血管的狭窄病变(如颅内血管)、颈动脉手术部位的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因此颈动脉手术后应当在一段时间内服用抗凝药物,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加减药物。颈动脉手术后至少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一年以上,但是由于病人都有全身的动脉硬化存在,所以一般需要长期用药。

总之,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关系密切。如果我们重视起来,及早的发现颈动脉狭窄,及时、正确的加以干预,就能很好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此文为转载刊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视频详解---我的手术学习笔记系列
图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中风
颈动脉狭窄 做内膜剥脱还是放支架
防微杜渐,预防中风,治疗颈动脉狭窄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