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游戏理论介绍(5):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附录1

  艾里康宁是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创立了自己的游戏理论体系。他的学说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

  角色游戏的产生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儿童在历史发展各阶段中的社会地位具有密切的关系。艾里康宁继承了普列汉诺夫关于游戏和艺术起源于劳动的思想,认为儿童的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儿童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地位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他认为儿童的角色游戏不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而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而出现的。成年人为了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有掌握任何工具所必需的一般能力,为儿童创设了练习一般能力的专门物体——玩具,通过玩具成人教会儿童正确使用的方法,儿童也凭借此玩具来模仿他们想参加但又不能参加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游戏起源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与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某种内部天赋本质所决定的。

  相对于个体而言,角色游戏则是由于儿童与成人间的关系的改变而导致的。由于运用实物的动作技能的发展、儿童独立性的提高,婴儿期待有的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发生了瓦解,儿童想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自身能力又还不能胜任成人的活动,儿童只有通过在游戏条件下,模仿重演成人的日常活动,使愿望得以满足,角色游戏是在儿童与成人的新的关系中产生的。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是在成人与儿童的协调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儿童游戏是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内容是社会性的,游戏的主题来自儿童的生活,儿童游戏的内容是按照下面的规律变化的:从再造实物活动到再造成人之间的关系和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艾里康宁指出,角色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是较发达的一种游戏形式。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作儿童角色游戏理论。

  艾里康宁还特别强调游戏对于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他指出,个性是一种关系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儿童——社会现象”,即儿童掌握使用对象的社会方式,其特殊过程是内部需要,在掌握社会上形成的使用对象的方式时,就使儿童成为社会成员,包括形成儿童的智力、认识能力和体力。另一个是“儿童——社会成人”,成年人是作为使用对象的新的和更复杂的方式的体现者,以及在周围现实中定向所必需的社会上形成的标准和尺度的体现者,在儿童面前出现的。儿童在这两个系统中的活动是统一的过程,在统一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儿童的游戏正是体现这两个系统的统一。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个性的形成是在儿童与成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资料来源: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人都需要“变脸”
跟我玩吧!
智障儿童游戏时需注意几点
介绍杜威及其民主主义教育
生活中你是迫害者受害者还是拯救者
三种夫妻相处模式,你是哪一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