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区变街区,考验城市管理能力

  最近,“街区制”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不难发现,提倡“小区变街区”,治的是“城市拥堵”。小区人员庞杂、车流巨大,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出入口及附近道路通行压力巨大,极易造成拥堵;一个个封闭小区,就像扎在城市路网上的一个个结,小区道路与公共道路的不贯通,成为人为堵点。打破篱笆,将小区道路开放为公共道路,显得极为重要。

  按照国内外经验,实行街区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营造更有活力的社区氛围。广州老城区的骑楼,就是一种典型的街区制:上面住人,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街区制带来的活跃氛围,是封闭式小区难以达到的。

  然而,市民和网友心里却不免担心:小区向社会车辆和人员开放,生活环境和治安如何确保?不少高端社区,优质社区环境早已体现在房价里,如今完全开放共享,是否公平、合理?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当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能力仍跟不上城市扩张和发展的步伐,还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封闭式小区全面开放,将极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难度也将急剧增加,我们的城市准备好了吗?封闭式小区长期广泛存在,不少群众已经形成了通过小区进行资源分配的默契和习惯,这从小区环境与房价的关联上就可见一斑。封闭社区的开放,意味着这些资源的均分共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冲突如何化解?居民在房价里为好环境支付的成本是否赔偿、如何赔偿?不仅如此,以社区为单元进行社会治理早已成为常态,包括治安、环卫、公共资源养护,原本都由居民支付、物业承担,从封闭变开放,从小区变街区,这些责任如何顺利完成交接,政府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不降?这些都给城市管理部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考验着我们的城市管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务供应能力。

  我们需用丰富的公共资源满足市民需求,用高效有序的管理提升市民安全感,用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环境替代开放前的小区,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封闭与开放没差别,甚至开放比封闭好,才会愿意变私家为公家,变独享为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住建部回应所谓“拆围墙”:避免误区 先新后老 精细管理
开放封闭小区内部道路的权利问题研究
趋势 | 住宅小区街区化,解决大城市病靠它?
住宅街区化须注重公私权益平衡
城市中封闭小区开放,街区制推广为哪般?
12月23日,“封城”第一天,西安普通市民的宅家生活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