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八派分裂刍议(一)述论
(一)
《韩非子·显学》开篇即言:“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儒家分裂为八派,各派之间教义有别,有时还会在教义上相互攻击,比如《论语》之中,我们就看到子张和子夏的不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探究儒家各派的教义,以及教义之间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派系利益划分(比如在《论语·子张》中,我们看到子张和子游亲密,两者均和子夏疏远),以及他们的演变和对之后的各家学派的影响。
研究儒家学派的裂变,实质上也就是研究先秦学派的流传,以及儒家思想对诸子百家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中国人思想意识的影响。
关于这一分裂,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专门有《儒家八派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一共三章,结合《论语》对于各派学说做过一点并不十分详细的考证。但并没有分析出分裂的原因、过程以及八篇之间的冲突。在儒家与各家关系上,郭沫若则考证出,庄子出于颜氏之儒,前期法家都受子夏氏之儒的影响。蒙文通在《古学甄微》中认为勇士北宫黝出自漆雕氏之儒。从反面的角度说,则有钱穆否认子夏传经。他认为:“孔门传经系统见于史者惟《易》,而《易》之与孔门,其关系已最疏,其伪最易辩。其他诸经传统之说,犹远出史迁后,略一推寻,伪迹昭然矣。”(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孔门传经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01页)
(二)
前辈学说大抵如此,我则预备从孔子的一名弟子有若出发,探讨儒家派系的分裂。
关于有若,《史记》当中记载: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後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有若被立为继承人的原因和被赶下台的原因都很怪异。事实上,《论语》当中除了转述孔子的话,一般都不称名,而独独《颜渊篇》中赫然写着:“在哀公问于有若曰”,直呼其名。但《论语》并不是完全对有若排斥,事实上《论语》除了孔子之外,只有对有若称为有子,对曾参称为曾子,又是尊重的。我们可以从这层矛盾入手,解读儒家学派的分裂。并通过这样一个分裂的现象,判断其中的派系和教义冲突。
(三)
本课题拟从《论语》文本出发,结合《史记》中的相关史实,详细解读孔子弟子的思想及其流传情况,并从细微之处探究儒家学派分裂的端倪。同时搜集先秦诸子中的相关资料,并借鉴前人及今人的研究成果,对儒家八派分裂原因及派系冲突进行深入挖掘。可资参考的资料主要有:杨树达《论语古义》(商务印书馆1934年)及《论语疏证》(商务印书馆2006年);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上海书店1987年);张觉《韩非子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韩兆琦《史记评注》(岳麓书社2011年)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章太炎《菿汉三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章太炎《国学概论》(2009年中华书局);钱穆《先秦诸子纪年》(商务印书馆2001年);傅斯年《战国子家与史记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梁启超《儒家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
(四)
诚如上所言,研究儒家学派的裂变,实质上也就是研究先秦学派的流传,以及儒家思想对诸子百家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中国人思想意识的影响。茅盾曾说:“书不读秦汉以下”,了解先秦哲学思想,就是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根源。而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儒家学派对于先秦各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与渗透,就是了解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根源。
本课题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研究儒家派系裂变研究先秦哲学流派,这一点虽然前贤偶有提及,但没有系统深入的做出研究。本人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与思考,为先秦哲学做出一个系统的划分,了解其本源所在,以及这些哲学观点与儒家学派之间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为建设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华哲学谱系尽一些绵薄之力。
(本文系作者关于课题《儒家八派分裂原因与派系冲突》的研究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问礼
真假孔子思想辨析
颜回与“颜氏之儒”探微
白化文:孔子及其弟子
曾子与子思,孔子与孟子之间的儒家传承
论语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