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之后无突破?且看历代医家对“汗法”的运用



前言

自仲景后汗法从理论到临床的运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分歧和争论,如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崇尚辛温与崇尚辛凉之争。因此厘清仲景后历代医家对“汗法”的认识为清晰汗法的内涵和外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汗法”又称为解表法,被列为中医八法之首,有开泄腠理,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祛除病邪的作用。张仲景继承《内经》汗法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辛温解表法,制定了对应的方证。后世医家对此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但在较长时间段内没有新的突破。回顾汗法的沿革,可以见到仲景后历代医家对汗法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和拓展应用的渐进过程。


晋唐时期辛凉解表之萌芽


    晋唐时期,在继承仲景辛温解表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同时,也创制了许多新的解表方药,其中有一些辛凉解表方药开始出现,但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辛凉解表”的法则。东晋葛洪的[1]《肘后备急方》把清宣表邪的葱豉汤用来治疗伤寒,并把它列入汗法方剂的范畴,在治疗伤寒等外感热病时已注意到外感风寒不解,表闭可以郁而化热的问题。晋末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扩大了汗法的适用范围,其中包括用洗、渍、敷等几种外治发汗方法治疗痈疽疮疖和疹痱疥癣等疾患,其治疗思想继承了《内经》“汗之则疮已”的治疗学思想。此后到隋唐时期,汗法方剂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据大概统计《外台秘要》收载的发汗方剂就有70余首之多[2]。组方上在辛温解表方中加入了辛凉透散之品,为后世的辛凉解表奠定了理论基础。北宋时期日·丹波康赖所著《医心方》集隋唐以来的方书之大成,书中记载的汗法应用体现了这一时期汗法运用的特点,拓展汗法的临床应到“中风失音”、“霍乱”等病证的治疗中。可见这一时期汗法在应用治疗内伤杂病时在继承仲景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宋金元时确立辛凉解表的治法

    在仲景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论治外感热病皆循“辛温解表的伤寒例”原则。直到宋代朱肱在《南阳活人书》中提出应用辛温解表方剂治疗外感病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三因制宜灵活运用,须配以寒凉清热等药。后人对此较为推崇如清代名医徐大椿称“大有功于张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宋金元时为汗法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此期基本确立了辛凉解表的治疗原则,扩大了汗法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外治法取汗的内容。辛凉解表法的确立贡献最大的当为北宋·韩袛和,在其《伤寒微旨论·卷下》中把解表法的性质分为“发表”与“解表”两类,并且明确无误的指出两者具有辛温、辛凉性质完全不同的解表作用。韩氏治疗伤寒又常与治疗杂病融为一炉,他曾说:“假气杂病方可用,治伤寒病者亦可投之”,从而补充了治伤寒的方剂,也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其后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中记载了辛温芳香的香薷饮、香苏散,体现了理气解表,化湿解表等辛温的变法。此后金元四大家在学术上各有特色,在汗法的应用上也有突破。张元素在所著医籍《此事难知》中创制了九味羌活汤,方中既有发汗解表药物又有散寒祛湿之品,弥补了仲景单纯用辛温药发汗在治风寒表实证中的不足。金代刘完素[4]阐发《内经》热病理论,认为伤寒就是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提出了用寒凉药治疗当时的热性病,其治疗表证兼有内热时创立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而解之。张子和专于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汗法理论体系。他的著作《儒门事亲》[5]记载有很多汗法治疗杂病的医案,并充分扩大了汗法的治疗范围。他在泄泻治疗中指出:“此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并继朱肱之后结合汗法应用的三因制宜思想,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应用辛温,辛凉解表法。


明清温病学派兴起,辛凉解表广泛应用

    明清时期汗法的临床应用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与之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清·温病大家叶天士明确提出了温病证治用辛凉的原则,至此在仲景后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历经10几个世纪的沿革后才完全突破了《伤寒论》辛温解表的束缚,此时汗法理论已日臻成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清·吴谦的《医宗金鉴》[6]汗法扩展到外科疾病的治疗中;陈实功在《外科正宗》[7]也提倡用汗法治疗疮疡:“凡疮初起,……得汗解为妙……,毒气随汗而解,最为捷径”,从理论上明确了《内经》“汗之则疮已”的应用机理。

    明清之际的温病学派及其他临床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应用和发展汗法,使其更加成熟。如华岫云:“辛凉开肺便是汗剂,非如伤寒之用麻桂辛温也”,为温病应用汗法从理论上给以明确指导。薛生白认为湿温虽禁汗,但初起在卫分可发汗,或芳香微汗以祛湿。因此温病治法同样也有发汗的应用,通过汗法轻宣通阳以利湿,芳香辛散以透邪。正如薛生白说:[8]“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吴鞠通创立银翘散和桑菊饮等辛凉之剂,广泛运用于临床,并一直作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应用至今,影响深远。以上明确了温病汗法,为温病卫分证的治法,目的在于使温邪由卫分随汗而出,阻断其传变,临床运用以凉解透汗为关键。清·喻嘉言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用汗法,不仅使邪气由汗而解,而且,随着表邪的疏散,里滞解除,其痢疾自愈;还创立了扶正解表的败毒散,这一治法被形象的称为“逆流挽舟”。清·程钟龄著《医学心悟》[9],程氏根据复杂的临床疾病,以及众多的治疗方法,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八法”治病理论。并对汗法做了详细的论述,如《医学心悟·医门八法》:“百病起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汗法一差,夭枉随之矣。”至此汗法成为临床治疗第一大法。


    

    纵上所述不难发现,仲景后历代医家应用汗法,在治疗外感与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遗留了大量运用汗法治疗外感与内伤杂病的医案。笔者认为应该系统的整理总结这些宝贵的医疗经验,给后人以启迪。另一方面,汗法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存在两方面的误解:第一,把汗法等同于解表法。因为汗法可以解除表邪,因此容易使人们误认为汗法即是解表法,只能用于治疗外感六淫邪气所导致的表证,而忽视了其在杂病中的应用。第二,汗法只限于药物治疗的方法。使用药物发汗是汗法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容易使人误以为汗法仅仅是局限于药物发汗的方法。以上两种汗法概念的异化,局限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汗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汗法这一颇具中医特色的治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编辑:湘泉)


作者:韩文舫,李凡娥,王志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是怎样治疗流行病的?
孟澍江对温病表证的认识
张仲景的“温病”,你未必懂
温病解表不宜完全辛凉
温病
岭南医学寒温之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