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是如何过重阳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


重阳节,始于战国时期,盛于汉代中原,后广泛传播至全国各地。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迫害后,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某被逐出宫外,嫁与贫民为妻。据说贾某离宫后将此说带至民间:在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古代一种糕点)、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客家人因战乱及其他一些原因,自古南迁至岭南山多林密荒蛮之地,并将此民俗节日带到新迁之地,常称之为“九月节”,又名“兜尾节”,认为它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且素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所以,客家人过“九月节”特别隆重。忙时各顾生活,闲时相互串门。在重阳佳节之际,恰逢秋收农闲,更是探亲访友的良好时机,亲人团聚,族人联谊,互赠佳品,交流谋生心得。这个节日最为普遍的活动是插茱萸、饮菊花酒、放风筝、登山游玩。



插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雅号“辟邪翁”。其实,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其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防虫。古时,客家人迁徙南粤,山高林密,房屋潮湿,炎热尚余,衣物易霉,故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并以此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



酿制菊花酒


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西京杂记》又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夕餐秋菊之落英。”古时的客家人对菊花酒,凡重阳必饮,以此祛灾祈福,亦称之为“吉祥酒”。



放纸鸢


风筝即是古时的“纸鹞”,五代以后谓之“风筝”。于重阳节前后或是重阳节当天放风筝,亦是某些客籍地区的特有习俗。风筝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枝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岭南气候多潮湿,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难放风筝;重阳前后,秋高气爽,金风怡人,客家人登山望远,于户外活动中放纸鹞随处可见。



登山祭祖


有些地方的客家人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以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甚至不少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雅趣|重阳节,你都干了啥?
今日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全国各地习俗盘点(图)
重阳节的作文
漫话重阳节
我们的节日丨重阳,念一个节日的传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