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盗汗组合穴一-后溪 五倍子敷灸神阙

01

导语


盗汗是指入睡后“偷偷”出汗的一种病症。“盗汗” 之“盗”字用得十分巧妙。“盗”即“偷盗”,多在夜间偷偷摸摸地行事。古代医学家用来形容人睡后,汗液偷偷地泄漏出来,简直是惟妙惟肖。在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已经有了这个十分形象的病名了。

盗汗的程度各人轻重不同,医生为了明确地分清盗汗的程度,大致上分3 种情况。

轻度:多数在后半夜或天将亮时(-般在清晨5时许)或在一觉醒来之前1~2个小时开始出汗,出汗的量较少,或仅仅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再无汗液泄出。

中度:多数在人睡后不久汗液即泄出,甚则可使睡衣湿透,醒后汗出即止,揩干身上的汗液后,再次人睡即不再出汗。常伴有面部阵发性烘热感,烘热发作则不停地出汗。醒来后感觉口干舌燥。

重度: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睛,汗液即大量涌出。汗出后常因湿冷而惕醒,醒来后汗液可暂时收敛。然而再次人睡时再次汗出。汗液常带有淡淡的威 味,或混有汗臭味。出汗的量比较多,常常不仅衣裤尽湿,还浸湿被褥。

盗汗多属阴虚内热,秋冬季较为常见。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汗血斥 源”,如果长期盗汗,阴血津液被大量耗伤,就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02

针灸方法


用2寸针刺人后溪穴,对准掌心,缓慢进针至劳宫穴,以局部沉胀,向手掌四周扩散为度。留针,每隔5分钟捻转1次,共留针30分钟。

事先将适量五倍子研成细末,密贮,备用。每晚睡前取适量,用醋调成粘稠状,填满脐窝,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即可。



03

组合之妙


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通督脉, 有清心宁志、清热止汗之功,为治汗证之要穴,为历代医学界所推崇。如《百症赋》载“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赤白肉际。

出。”清代(1742)名医吴谦著《医宗金鉴》载“寝汗等证,先砭后溪穴,开通脉道,无不愈矣。”

神阙穴属任脉,为经脉之中枢、经 气之江海,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有着“脐为先天之本“脐为生命本源”的重要地位。现代研究也表明,脐部的皮肤非常薄弱,且血管神经网络丰富,十分适宜于敷贴药物,既有四通八达之利,又有容易吸收之效。

五倍子滋阴敛汗,用以敷灸神阙穴为自古以来盗汗之经验方。现代药理研 究表明,五倍子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可使皮肤黏膜中的组织蛋 白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起收敛作用,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04

临症一得


脐(神阙穴)是个“古老”的穴位。查证有关资料,早在殷商时期, 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 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敷灸神阙穴属于经皮给药的范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三代给 药法。国外研究证实,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

盗汗还需要注意与“自汗”相鉴别。醒觉状态下出汗为“自汗”,睡 眠中出汗方为“盗汗”,治疗大不相同,千万不可混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后依然出汗不止?讲一张“敛汗丹”方,两味药,巧妙化解
三伏天最好的补品是——汗!
五倍子治出汗
汗液预示的疾病
医野掇拾:察汗液?识病因
身体出现这些“汗”,背后可能藏着这些病!别怪我没提醒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