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率骑兵闯金兵大营的往事及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本文就从这件事情说起,讲讲辛弃疾的故事。

其一、智勇双全的抗金义军将领。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企图把南宋政权彻底消灭,引发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当时,山东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已发展到二十万之众,并在这一年攻占了郓州。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他深知,要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抗金大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郓州去投靠耿京。当时耿京的队伍里正缺少有名读书人加盟,所以对辛弃疾的到来很是欢迎,给了他“掌书记”的职位,负责全军的书檄文告这一年十一月,宋军在采石击败了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采石大捷的消息使起义军上上下下欢欣鼓舞,辛弃疾更是无比兴奋,他认为收复中原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便建议耿京“决策南向”,争取南宋朝廷对北方起义军的支持,以便进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议,派遣他与贾瑞同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绍兴32年(1162年)118日,贾瑞、辛弃疾等人到了古城建康,受到赵构接见。宋高宗授予耿京以“检校少保”的官衔,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给贾瑞、辛弃疾等人也分别授予官衔,他们仍回山东去向耿京传达朝廷的旨意。事情本来进行得很顺利,不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使辛弃疾顿时陷入了悲痛之中。原来耿京不幸被叛贼张安国杀害义军大部分溃散,未溃散的也被张安国他们劫持去投降了金人。在愤怒与悲痛中,辛弃疾提出了一个虎穴擒敌的大胆计划,得到大家的赞许于是辛弃疾带领着王世隆和忠义军马全福等共5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海州直向济州扑去。他们到达济州的这一天,张安国正在州府中与金将酣饮。他听到外面报告说,过去义军中的军官辛弃疾来见他,说有事相商。张安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他听说辛弃疾只带来了50人,心想我这边5万人,怕他作甚!便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早就作好准备的辛弃疾、王世隆等人,一见张安国出来,猛地扑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迅速把他捆个结结实实,扔到了马背上。辛弃疾大声疾呼:“我们朝廷的10万大兵已经打过来了!原来的义兵兄弟们,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干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听说掌书记来了,耿京的部下群起响应,在辛弃疾身边很快就聚拢上万名弟兄。在辛弃疾的指挥下,庞大的队伍顿时整齐有序地向着南方奔去,这就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的由来。意思是:作者年轻的时候(壮岁)曾经率领上万的战士(拥万夫),穿着锦绣的军装(锦襜)渡过长江来到南宋。“燕兵”指燕地(今河北省)的兵,代指金兵。“娖”即“准备”;“银胡觮”指银色的箭筒。“汉箭”汉朝的箭,代指宋朝,“金仆姑”是箭的名称。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带领义军和金兵日夜激战的情形。这一不平凡的壮举,显示了辛弃疾青年时期就有着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军事才能。辛弃疾在耿京的队伍中渡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生活,成了他实现抗敌报国愿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负的最难忘经历。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在他南渡以后,这段富有战斗意义的生活,便经常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其二、政绩卓著又壮志难酬的游宦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力陈抗金抚国方略,反对议和和偏安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

1168—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他23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26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南归已有六七年光景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种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前段他自称“江南游子”,感叹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点明报国无路的苦闷。后段说自己不象“季鹰”(即晋朝张翰)那样,秋风起了,想起家乡的鲈鱼脍,就辞职回家。而是为国势飘摇和时光虚度而忧愁,掉下了英雄泪!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伸、抑郁悲愤的心情。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并湖南安抚使辛弃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创立一支军队,以湖南“飞虎军”为名,名义上是为维护地方治安,实质上是为了震慑金人,并为北伐准备力量。当时枢密院有人告状说,辛弃疾借建飞虎军来“聚敛民财”,御前金字牌已下来,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飞虎军。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来,加紧建设过程,限期要施工官员完成任务。可当时正是雨季,秋雨不断,窑工没办法烧瓦,无法完成营栅工程。辛弃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长沙城内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于两天内送到营房,送到后立即付于瓦价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两天日果然凑足了。军队建立起来了。辛弃疾将修建过程、经费来源、用度开支,向朝廷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将飞虎营栅的图纸也呈上。聚敛民财的诬告不攻自破,皇帝心头的疑云也随之消散。飞虎军很快成为一支威名远扬的精锐之师,金人对这支队伍很是害怕,称之为“虎儿军”。史称: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其三、报国无门,闲居在家的18年。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名篇,限于篇幅,只举两首为例: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曾入选中学课本,大家都很熟悉。陈同甫名陈亮,他坚决主张抗金,和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词友。这首词写于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词中回忆当年 义军壮盛的军容和英勇的战斗,也透露出作者南归后雄心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

二、《清平乐·村居。词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将领,辛弃疾报国无门,但作为一个着名的词人,这一时期是他写诗填词,著作甚丰的时期。后世将辛弃疾苏轼合称“苏辛”,成了豪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词中之龙”之称。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晚年时期1203年至1207年,64岁到68岁四年是辛弃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四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官员起用主战派派人士,已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66岁时出任镇江知府,为备战做准备。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两篇名作:一篇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在以前的博文中说过,这里不再细说。另一篇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京口指今天的江苏镇江,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亦称北固亭。“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意思差不多。表达的是词人将抗金北伐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辛弃疾又一次失望了。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年)重回故宅铅山闲居。66岁以后的两年,他年老多病,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无奈身体衰弱,无法应召。儿女们看着辛弃疾的病越来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着他。开禧三年九月十日,辛弃疾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时如同又飞骑在战场上,对着金人砍杀,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他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作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词中王者辛弃疾。
宋代词人列传之辛弃疾 zt
【诗词人物】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人中之虎 词中之龙 (2015-02-26 18:33:47)
辛弃疾:明明可以靠将才吃饭,却偏偏要靠文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