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2011-06-06 收藏本文

-
提及母亲这个词,便会使人想到慈爱,想到宽容,无论我们身处何境,永远如母亲放飞的风筝,无论我们心有何想,母亲总如一盏明灯,时时照亮着我们的胸堂,无论母亲是否在身边,她的身影她的力量永远铬在了我们的心中。随着岁月变迁,随着阅历的丰富,这种印象愈加深刻。天下儿女对母亲的感情都差不多,敬佩无限、感恩不尽。而我,对母亲有着更加刻骨铭心的感受。
  
  我的母亲生于1939年农历10月,那是一个真正的冬天,既是国家的冬天,也是家庭的冬天,外公的家道开始败落,母亲很小便随着我的外婆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不过,母亲后来常常感悟她的童年依然如十月里的小阳春,寒气不饶人,但阳光还是有的,得到的痛爱不少,而且外婆是个要强的女人,把我的母亲当男儿一样地抚养,在那样一个女儿不读书的年代便下着决心供她读书。母亲读完了师范,1960年开始长达30余年的教书生涯,先是在叶家河教书,与我的父亲结婚后便回到了老家的学校,一直到1994年退休。
  
  母亲是对怀着对美人生的憧憬开始教书的,但后来却成为谋生的手段。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不得不操持起全部的家务,上有老母亲,下有我们四个需要照顾的儿女,单靠做苦力挣工分,她既受不了,也不可能养活一家人。最主要的是当时村里读书的人少,能教书的更是屈指可数,这种便宜自然就落到了母亲头上。但那个年代里,教书匠不象现在这么受人尊重,老师被称为“臭老九”,不仅没有地位,还常受到世人的嘲讽与欺侮。有些人受不了这种欺视,宁可上工做苦力。即便那样,母亲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34年,母亲开始的身份是民办老师,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一直到1986年通过考试才转为国办老师,晚年的生活有保证。每当母亲回忆起这段艰辛的生活时总是一笑而过,“生活还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坚持就是胜利”,“知足常乐”。这些便是她对艰苦岁月的感悟。
  
  既然教书时刻都有被辞退的危险,母亲只好时时注意,毕竟这是件相对轻松的职业,她不能放弃,就算家事再多,身体再不舒服,也不敢当误上班,长大了听处婆说,生我前一小时母亲还在上课,生我后第三天她还得去上课,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可想象也不会相信的事实,但这远不是她生活的全部,教书不可能养活一家人,清晨和夜晚,还有星期天,她不得不做工分。这一切全是为了生活,为了拖儿带女养家糊口,为了饿肚子的日子少一点。尽管如此,生活还是十分拮据,挨饿的日子依然少不了,记得有一天晚上,我随母亲到小队部去称口粮,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亲眼看见小队的保管把母亲的箩框扔得老远,那时我太小不懂事,只知道母亲强忍着泪水带着空箩框回了家,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为了能让我们吃得饱一点,她只好自己不吃或少吃,有时把学生倒过的剩饭剩菜带回来自己吃,只要有好一点的,她都会留给我们吃,对我们说自己已经吃饱了,那时我们还真的相信她不饿。还有一次,母亲偷偷把学校一个公办老师倒过的参片一片片检起来,洗净后放进水里熬呀熬,希望能熬出点营养来给我们喝。我们喝得津津有味的,仿佛这就是山珍海味。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1984年,家里开始有了田地,母亲开始种菜养猪,凭着她的勤劳,加上外婆的扶助,而这时大哥已初中毕业了,能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开始好起来,开始计划着结束一家七口人住两间瓦房的日子。
  
  母亲对学生有种特殊的感情,家里再困难,日子再难过,来到了学校,面对着学生,她总是开心的,她一生从事着低年级复式教学,成为那时村里所有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成为他们一生骄傲,母亲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那一点点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无论听话的还是调皮的,她都视如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懂得什么叫慈爱,什么叫友善。在那样一个知识不被尊重的年代里,她耐心地给一群群饥渴却不懂事的孩子传授着知识。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生活的态度。为他们走出大山练就了坚实的脚步。在我的印象里,很多学生都把母亲视为最受尊敬的启蒙老师。所有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交给母亲,以致于她退休以后,村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一致恳求母亲留在学校里,就这样,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母亲拿着2000元一年的报酬继续着她的教育生活。一直到身体支撑不了,眼睛花得看不清的时候才不得不放下教本。
  
  母亲一生都在做善事,教书育人是做善事,晚年了,她信奉佛教,教人行善,为人祈福,当时我们都不理解,后来我们渐渐懂得,其实佛教里所宣扬的忍让与善良的思想与儒家文化里的仁爱是不谋而合的。母亲行善事,更多的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就算省吃俭用她也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些东西,给路过门前的乞丐一点温暖。
  
  母亲一共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并且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其实她对我们管教得不算严,在那个年代里,她不可能有精力去管我们,我们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全然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宽,生活有多艰苦,因为一切都有母亲支撑着,对子女,她除了痛爱,还是痛爱,无论我们多么顽皮,做了什么错事,她都以一颗宽容的心耐心地教育着我们,她的言语,她的行为,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各自成家立业,她对我们弟兄三个感到很满足和欣慰,但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结,一块散不去的阴云,那就是我的大姐,因为弱智,从小没有上学,长大了没有嫁人,无论母亲走到哪儿,过着怎样舒适的生活,虽然表面上她很开心,但在心里她始终惦记着我的姐姐,虽然目前她没有让我们为姐姐操心,但我们知道,她是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给姐姐更多的照顾。她的用心,她对子女的爱,不在言语上,全在行动上,在心里,在那慈祥的眼神里。
  
  我的外婆性格太要强,而我的父亲脾气过于暴躁,他们的共同话题很少,动不动就会争吵起来,关系十分紧张,一直到他们卧病不起直至逝去,母亲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但她总是极力维护着对方的形象,维护着家庭地团结,同时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处理这种头痛的关系,无论是对我的外婆,还是对我的父亲,母亲做到了她所有应该做到的,及时为外婆买补药,每天都得安顿好她的生活才顾得上自己,在母亲的照料下,外婆晚年的身体一直很健康,离世的时候已是88岁,父亲在外工作的时候,母亲承担了所有父亲对家庭的责任。父亲病重卧床整整8个月,吃喝拉全在床上,主要靠母亲照料着,她陪伴着我的父亲走过了最后的时光,给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照顾父亲,每当我们看到母亲那憔悴的面容那花白的头发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涌起一阵难言的痛。其实她同样需要照顾,她太坚强了,坚强得连我们这些男儿都无法与之相比。我们知道,她的坚强源自她对亲人的爱。
  
  母亲今年69岁,但她显然已经老了,心脏不好,血压很高,没有当年那使不完的劲,没有当年那走不动的路,头脑不再那么清醒,口齿变得笨拙起来,步履变得更蹒跚起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多年的劳累所致。每当我在城里看到70多岁的老人那硬朗的身躯,那矫健的步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我们想要她到城里来过安逸的生活,安度她的晚年,但她已经习惯了生她养她几十年的大山,习惯了老家的乡风民俗,更放不下离不开我的大姐。她心里永远装着最需要关心的人。
  
  母亲是我们爱心的源泉,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她不仅是我们兄弟的母亲,也是学生们的恩师慈母、同时也是乡亲们孝敬老人扶危济困的使者,她集儿女的孝顺、妻子的贤惠、母亲的慈祥、老师的仁爱于一体。母亲,在我们的心里是一座永恒的丰碑。《经典文章》提醒您:文章摘自《我的母亲》,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她遇见他的地方,我遇见了你
【转载】清明节,我最思念的那个人......
迎母亲节诗文大赛参赛作品《我的母亲》李惠平
你的衣服里,藏着一家人的福气
八月的天堂
原创散文丨目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