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辩证思维10级修炼》节选

                                     《辩证思维10级修炼》节选

                                                                 袁劲松

长期以来,辩证思维是否真正存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反对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辩证思维,只有逻辑思维这一种思维方式,所谓的“辩证法”实质就是“诡辩术”,是对抽象概念的玩弄和组合。肯定者则认为辩证思维是真实存在的,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今天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更是渗透到了一切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为科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武器,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有充分的正例和反例支持自己的观点。过去由于思维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都是在实践方法的层次上争论这个问题,所以,总是找不到那个不可撼动的“唯一”理由,让辩证思维具有科学的“合法性”。今天,思维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让人们抛开有形“成果”,直接去把握解析无形“成因”的成熟高度,关于辩证思维是否真正存在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定论。

“辩证思维10级理论”认为,辩证思维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以动态逻辑为界面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多维性三大特征。逻辑思维是一维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辩证思维是多维思维,是逻辑思维的超越。在几何学中,任何“面”或“体”都可以分解为“线”的组合,但并不能因此说多条线“线”的简单叠加就是“面”或“体”。同样的道理,辩证思维比逻辑思维层次更高,具有更复杂的宏观属性和功能,不能把它视为多个一维逻辑思维的简单叠加。有关辩证思维原理的具体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解,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辩证思维的存在性是学习它的大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辩证思维呢?自从黑格尔创建唯心主义辩证哲学体系后,辩证法就成为世人公认的学习辩证思维的最好教材。在辩证法中,黑格尔系统制定了辩证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范畴等要件,使辩证方法第一次有了可操作性的工具,尽管本质上辩证法还只是一个哲学方法,但在传统已知的各种方法中,它最接近纯粹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辩证法具有如此广泛应用价值和影响力的原因。

不过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黑格尔所提供的辩证哲学方法与真正的辩证思维方法相比就像是算盘与电脑一样有天壤之别。辩证法不仅学习起来极为不便,而且在应用中也有种种的缺陷和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复杂性和动态性,这对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方式就像是人脑的软件,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果。因此,人们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外,还迫切希望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辩证思维方式,以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辩证思维10级理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实际需要而创建的一套辩证思维方法体系,该理论从思维的角度研究总结了辩证思维的基本原理,并设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思维方法工具,使辩证思维无论是学习还是运用都变得简易方便,快捷高效。

“辩证思维10级理论”把辩证思维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二分、三元、多维、联系、整合、转变、反动、阴阳、两极、螺旋这10个层级,它们代表了10种不同的辩证思维技能,也包含着相应的辩证思维方法工具。需要说明一点,辩证思维10级的界定划分更多是从思维训练的需要考量而非是一种绝对的标准,因此学习者无须从学术的角度去论证它的合理性。这就像武术中最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也可以变成绝招一样,“辩证思维10级理论”中的这些技能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但不存在一种技能比另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情况。

在辩证思维10级训练中,二分、三元、多维属于初级训练,它们侧重的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思维技能训练,主要是为广义辩证思维方式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习者认识到除了二元辩证思维方式外,还存在更复杂的二元、多元辩证思维方式。联系、整合、转变、反动属于中级训练,它们是辩证思维动态性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以变求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联系是通过两两相联求变,整合是通过聚散为整求变,转变是通过形变质变求成,反动是通过反向逆常求成,这四种技能是辩证思维中最富有活力的因子,也是在实践操作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阴阳、两极、螺旋属于高级训练,它们是三个实用的辩证思维模板,思维模板是被严格界定的思维范式,它们就像象棋围棋中的定式,具有简明高效和容易操作的特点,使用者遇到特定问题时不加思索地直接套用,就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过正像越具体的东西其适用领域越狭窄一样,阴阳、两极、螺旋这三个模板由于界定的过于具体,因此在实践应用的时候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习者需要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应用边界极限,避免犯用主观模型强制解释客观事实的错误。阴阳、两极、螺旋是狭义辩证思维的三个基本模式,之所以把它们放在高级训练中,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代表了狭义辩证思维的最高水准,是对其他初级辩证思维技能的综合,这就像所有复杂的武术招式都是由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的一样。另一方面在日常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会选择使用三元、多元辩证思维,一般人更喜欢使用简单的二元辩证思维,这是一种主观偏好选择,从思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二元辩证思维比较容易驾驭,而且也足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可谓物美价廉,性价比最高。出于尊重绝大多数人的实用思维习惯考虑,所以把这三种思维技能放在最高层次。

在实际应用中,辩证思维10级技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具体情境灵活组合,协同发挥更大的功效。以二分技能与多维技能的组合应用为例,在企业战略规划过程中,用二分技能将企业一分为二得到优势和劣势这两个要素,如果再配合多维技能将企业一分为五得到人、财、物、管理制度、赢利模式这五个要素,它们综合在一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复杂的企业优势/劣势分析框架:

1)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制度、赢利模式的优势整合(五要素的最佳组合方案)

2)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制度、赢利模式的劣势整合(五要素的最差组合方案)

以上是二分技能为主,多维技能为辅的组合应用思维范式,如果反之是多维技能为主,二分技能为辅的组合应用,那么呈现的将是另一种思维范式:

1)企业在人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2)企业在财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3)企业在物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4)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5)企业在赢利模式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对比这两种思维范式我们不难发现,前者侧重于宏观,关心的是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后者侧重于微观,关心的是企业有什么,没有什么。这两种思维范式都是高层管理者在做企业战略规划时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先后之分。

辩证思维10种技能的组合有固定招式,无一定之规,遇事时全凭思考者临机决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思维原理】

1、“辩证思维10级理论”是以“思维”为核心对辩证思维的原理、规律、方法的科学研究。

2、“辩证思维10级理论”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原理、辩证思维10级。

3、辩证思维原理部分是对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工具做了深入的研究总结,第一次完整清晰地勾画出辩证思维方式的全貌,论证了辩证思维方式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是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形态。

4、辩证思维10级部分是从实用性角度把辩证思维分为10个技能层级,使辩证思维的学习第一次建立了标准化的等级制度,学习者从此可以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后期的学习方向,按照规范的流程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训练提升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5、辩证思维10级介绍

辩证思维1级 二分:一分为二,两面同观。

辩证思维2级 三元:一分为三,三元同观。

辩证思维3级 多维:一分为多,多维同观。

辩证思维4级 联系:普遍关联,强制因果。

辩证思维5级 整合:化多为一,整体求效。

辩证思维6级 转变:形变质变,转圆转换。

辩证思维7级 反动:反向运动,逆常求成。

辩证思维8级 阴阳:对立统一,兼顾两难。

辩证思维9级 两极:化二为三,执中而用。

辩证思维10级螺旋:道法自然,周行不殆。

6、辩证思维初级训练——广义辩证思维训练

   1)二分——塑造“二元”辩证思维方式

   2)三元——塑造“三元”辩证思维方式

   3)多维——塑造“多元”辩证思维方式

7、辩证思维中级训练——辩证思维动态性训练

   1)联系——培养“两两相联”求变能力

   2)整合——培养“聚散为整”求变能力

   3)转变——培养“形变质变”求成能力

   4)反动——培养“反向逆常”求成能力

8、辩证思维高级训练——狭义辩证思维训练

   1)阴阳——运用“阴阳模式”分析解决问题

   2)两极——运用“两极模式”分析解决问题

   3)螺旋——运用“螺旋模式”分析解决问题

9、在实际应用中,辩证思维10级技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具体情境灵活组合,协同发挥更大的功效。

10、辩证思维10种技能的组合有固定招式,无一定之规,遇事时全凭思考者临机决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思维法则】

1、黑格尔舍弃有形的“要素”,而选择无形的“联系”做为其哲学体系的基石,是一个天才性的创见。唯心主义辩证哲学的“本体观”是“虚体观”,认为无形的“联系”才是客观世界的本原,这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实体观”,近乎把握到了现代系统科学的核心精髓。

2、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1)矛盾论:矛盾=对立联系+统一联系,矛盾是普遍性的客观存在。

2)规律论: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变化论:矛盾不仅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而且从宏观来看无论是自然的世界、历史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充满了矛盾的变化。

4)唯心论:宏观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矛盾的统一体,物质世界中的矛盾性是它在物质层面的投影,精神世界中的矛盾性是它在精神层面的分身。宏观意识精神的矛盾性演变进化在前,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具体矛盾性演变进化不过是对它的随后“显化”而已。

5)范畴论:概念具有自我运动的本能,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同一与差别、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必然与自由等范畴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之间互动衍生编织的概念网络构成了“辩证法”的活动界面。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基本继承了黑格尔的主要思想,唯一不同之处就是用唯物论代替了唯心论,其理论贡献价值类似用“科学因”代替“神鬼因”来解释分析一切未解之谜,马克思主义把上帝、造物主、绝对精神之类的概念从哲学体系中清扫出去,使辩证法回归了科学的本质。

4、辩证思维方法与辩证哲学方法的区别

1)思维方法只关心形式,不关心内容,而实践方法则必须关心内容。从本质来看,哲学方法还是属于实践方法而非纯粹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哲学方法与数学方法、科学方法、军事学方法、艺术学方法、经济学方法一样,都有特定的实践目标指向,哲学方法的实践目标针对的是哲学,因此就免不了带有哲学内容的烙印。而思维方法没有特定的实践目标指向,因此也就更简单抽象,适用范围更广。如果把思维方法比作纯净水,那么各学科的实践方法就象是海水、河水、茶水、酒水、果汁等。尽管哲学方法的研究对象高度抽象,但它还是免不了要包含一些内容“杂质”。

2)辩证思维方法只关心三点: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动态性、思维的多维性,而对客观世界“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并不关心,但这三个问题是辩证哲学方法必须明确界定的。

5、辩证哲学方法的内容“杂质”

   1)是什么——辩证哲学方法认为事物是由无数矛盾的双方构成,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的本质。

   2)怎么样——辩证哲学方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为什么——世界图景为什么如此,而不如彼呢?黑格尔的辩证哲学方法终极归因于唯心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哲学方法终极归因于唯物论。

6、辩证法基本概念界定:

1)矛盾: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2)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对立面的同一即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统一。事物保持暂时的自身统一,使对立双方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事物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作用,双方能够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为扬弃对立即解决矛盾准备条件。对立面的斗争即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不断地变化以至最终破坏自身同一。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斗争的作用,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旧的矛盾统一体所不能容许的限度时,就造成旧矛盾统一体的瓦解、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是促成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的决定力量。

3)质量互变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7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是内因决定论分析法,也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以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为例:

1)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

2)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

3)最后,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要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思维案例】 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念。

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从没有发表过,在他去世后1896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恩格斯原本准备写成一部巨著,为此仔细研究了大量文献,写了十几篇论文和170多个札记。从1873开始写作,1878以前,他要写作《反杜林论》,因此只是为本书收集材料。1878以后,他开始正式写作,写了大部分论文和片段,并拟订全书计划草案,写了导言。1883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全力于完成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校对工作,还承担起主要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没有时间继续写作,虽然后来陆续还写到1886,但再没有能继续写,直到1895他去世。

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稿由马克思的最小的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保管。当时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负责处理马克思、恩格斯遗稿的是伯恩施坦,他一贯敌视辩证法,1896年曾公开声称辩证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最大的危害。因此,他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遗稿随随便便地搁置一边。在四束内容丰富的遗稿中,他只发表了两篇。一篇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发表在1896年的《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时并未说明出处。另一篇是《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发表在《1898年世界新历画报》年鉴上,发表时才透露这是一系列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完整论文中的一篇。可是以后,他再也没有发表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别的文稿了。

直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全面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才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据梁赞诺夫1923年发表的报告,他们那一年在柏林所获得的照相复制品就已达七千张,其中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和大量的信件。这项复制工作进行到1927年才完成。

《自然辩证法》出版前,伯恩斯坦把手稿送给爱因斯坦征求意见。爱因斯坦在看了伯恩斯坦送去的手稿以后, 于1924年6月30日写给伯恩斯坦的意见如下:

“爱德华· 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 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 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 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 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 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 我可以这样设想, 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又是一个有趣的文献, 那是可以出版的。”

在1940年6月17日给胡克的信中,爱因斯坦说:“我坚信,要是恩格斯本人能够看到,在这样长久的时间之后,他的这个谨慎的尝试竟被认为具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他会觉得好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202页)

从这些意见来看, 尽管爱因斯坦建议出版《自然辩证法》手稿, 但他对其作出了很低的或否定的评价。

 

【思维训练】

★爱因斯坦有没有可能犯错误?

★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思维成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    辩证思维原理

一、辩证思维的元法则

爱因斯坦9岁的小儿子问父亲:“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出名?”爱因斯坦笑了起来,然后解释道:“你看见没有,当甲虫沿着球面爬行时,它没有发现它爬过的路是弯的,而我却有幸发现了这一点。”

甲虫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视觉的有限性,人脑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思维的有限性。客观世界是多维的,人类的思维是一维的。当人类用纤弱的思维触角一维一维地探索无限复杂的客观世界时,这个场景恰如甲虫在篮球上的探索旅程,其视野所看到的永远是一个“无限的面”,而感知不到一个“有限的体”。

如果说线性视觉与平面视觉是普通的甲虫与聪明的甲虫之间的差距,那么一维思维与多维思维就是普通人与聪明人之间的差距。当一只聪明的甲虫把它所看到的平面路径告知其他甲虫时,那些普通的甲虫只能理解被分解为一段一段的线性路径。同样当一个聪明人把他领悟的多维道理告知大众时,那些普通人只能理解被分解为一维一维的道理。

一维思维无法直接理解多维道理,只有多维思维可以直接理解多维道理。

辩证思维之所以难以被常人理解是因为它的思维结果是把多维认知“压缩”而成的“一”。篮球在三维空间看是有限的,在一维空间看是无限的;在宏观看是一个点。在微观看是一个体。所以,我们可以说,篮球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一个点,也是一个体。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维度看到的图景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图景都是正确的,这就是辩证思维的元法则——多维性法则。

辩证思维的多维性法则一般体现在三方面:

1)  多视角的思维结构

思维视角是指头脑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去观察分析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我们从有利的思维视角和有害的思维视角去分析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般人在分析问题时,其思维结构中的视角是一维的,它只能从一个视角来看问题,例如“问题——有利视角”或“问题——有害视角”,得出的思维结果或者是“有利”,或者是“有害”。而聪明人的思维结构是多维的,他可以同时从多个视角来考虑问题,例如“问题——有利视角+有害视角+整体视角+局部视角”,得出的思维结果是“整体的利、局部的利、整体的害、局部的害”。一个人的思维视角维数越多,其思维结构就越复杂,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周密,保证了思维不会偏执一端。

2)  多层次的思维结构

思维层次是指头脑思考问题的层次,对于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去观察分析所涉及的领域范畴是不同的。如果要研究一条鱼的话,在微观层次我们可以研究鱼的不同器官以及每一个细胞,而在宏观层次我们则只能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如果说一般人的思维层次是一维的,只能在一个扁平层次上去分析考察问题,那么聪明人的思维结构就是立体的,他可以同时在多个层次上分析解决问题。还是以“经济全球化”问题为例,一维思维的人在分析时只能想到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而多维思维的人会站在全球与地区、社会与个人、国家与企业,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等多个层次来考察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讲,一个人的思维结构层次越多,其思维空间也就越深广。

3)  多模式的思维结构

思维模式是指头脑思考问题的范式。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有效的思维范式,比如,发散思维范式、反向思维范式、艺术家思维范式、数学家思维范式等等,这些思维范式对帮助人们思考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讲,思维模式是宏观的、复杂化的思维视角,思维视角是微观的、简化的思维模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模式更多侧重内在主观,而思维视角更多侧重外在客观。

多模式的思维结构体现为主观能够自由灵活地根据需要“转换”习惯的思维定势,这个过程就像换衣服一样轻松自如。而一般人由于很难觉察自我的思维定势,往往受制于习惯本能,只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思考问题,这就像某个女孩只喜欢穿牛仔服,无论出席什么场合都习惯如此着装,在习惯定势的束缚下她意识不到要根据环境不同变换不同的服饰,比如出席晚会要穿华丽的晚礼服,在工作场合要穿端庄的职业装,在家可以随意一些穿宽松的休闲服。这种单一的反应会让她总显得和环境格格不入,很难适应复杂环境变化。

聪明人的多模式既表现为宏观思维范式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微观思维范式的多样性。多种思维模式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根据思维的需要灵活组合,发挥倍增的效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维模式在本书中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思维范式,也可以表示微观的思维范式。以反向思维模式为例,推而广之它就是一种宏观的思维范式,小而化之它就是一个微观的思维范式,可以作为其他宏观思维范式框架下的一个小模块。比如,在宏观创新思维模式下,反向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思维工具。

如果把多维思维比作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那么一维思维就是一个专才专艺或才艺平平的人。一个人的才艺越多他对动态环境、复杂环境和陌生新环境的适应力就越强。同样的道理,思维的复杂性越高,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问题的适应力就越强,所以,多维思维比一维思维的反应更快,智慧更高。

 

 

二、辩证思维的三定律

   思维的确定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大前提,失去这个大前提人脑就无法理解和把握混乱无序的外部世界。为此,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形式逻辑学时,确定了著名的逻辑三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从此以后,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就有了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真假甄别依据,毫不夸张地讲,如果否定了这三大定律,就等于动摇了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不仅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交流无法正常进行,即使个人的思维活动也会常常陷入混沌的迷雾,没有正确的参照坐标。

从本质来看,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形式逻辑学是在为人脑的内在思维活动“立法”,是一套服务于主观的思维规则体系,目的是勿使主观在思维活动中犯错,保证思维内在的条理性、清晰性。假如内在世界是混乱的,那无论外在世界是多么有序的,人们看到的也只能是一幅混乱的世界图景。反之,如果内在世界是井然有序的,那么无论外在世界是多么混乱的,人们也能将其“转译”为一幅井然有序的世界图景。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为人类内在思维建立正确范式的学者,这让人们的思维活动由无意识地摸索正确性,“进化”到有意识地寻找正确性的层次,通过自律人们可以自觉地参照标准范式来大大提高思维活动的正确率。从这一点来讲,亚里士多德在思维科学领域的贡献是无人可比的,直到今天人们仍广受惠泽。

不过,主观思维的确定性与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思维发展初级阶段,人类不得不“牺牲”部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使其适应主观思维的确定性,不如此人类就无法建立最初级的知识体系,勾画出客观世界最原始的图景。但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丰富,原始的世界图景显得越来越粗糙简陋,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时候就要求人们必须根据客观世界的多维性绘制“精确”的客观世界图景,而要做到这一点,人类由一维思维方式转变为多维思维方式是一个大前提。

人脑思维本质是一维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所制定的思维规则体系也是服务于一维的,即形式逻辑学界定的是一维世界的对错道理。当人脑思维需要适应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转变为多维思维方式时,形式逻辑学的三大定律就无法满足更复杂,更高级的需要,于是辩证思维的新逻辑定律就诞生了。

辩证思维的三大定律分别是:

1)  非矛盾律

逻辑思维中矛盾律的内容是:在一维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同真。即A不是非A。

范例1:公平不是非公平。

范例2:我不是非我。

范例3:攻不是非攻。

辩证思维中非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多维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同真,且可同真。即“A不是非A”与“A是非A”可以同真 。

范例1:公平不是非公平,公平也是非公平,例如:平均主义对勤劳的人而言不公平。

范例2:我不是非我,我也是非我,例如:我也是父母、朋友、同事、企业、民族、国家等社会关系的总和。

范例3:攻不是非攻,攻也是非攻,例如:战争中虚张声势,以进为退,声东击西。

2)  非同一律

逻辑思维中同一律的内容是:在一维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是自身同一的,一个思想如果是真的则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是假的。即A是A。

范例1:男人是男人。

范例2:成功是成功。

范例3:苦是苦。

辩证思维中非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多维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是自身同一的,且是不同一的。一个思想如果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如果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即“A是A”与“A不是A”同真。

范例1:男人是男人,男人也不是男人,例如:男人性格女性化。

范例2:成功是成功,成功也不是成功,例如:战术的胜利导致战略的失败。

范例3:苦是苦,苦也不是苦,例如:恋人们共同艰苦奋斗的过程是甜蜜的。

3)  非排中律

逻辑思维中排中律的内容是:在一维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同假,必有一真。即A是B或者不是B,没有其他。

范例1:曹操是好人,或者不是好人。

范例2:齐国救赵,或者不救赵。

范例3: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或者不选择多元化发展。

辩证思维中非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多维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同假,且可以同假;必有一真,且可以不必有一真。即“A是B或者不是B”与“A是B且不是B”同真。

范例1:曹操既是好人,也不是好人。因为曹操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他平定诸侯战乱,破格选拔寒门人才,是一个好人。但从世族权贵的角度来看,他篡夺汉室江山,杀人如麻,是一个坏人。

范例2:齐国既救赵,也不救赵。因为齐国可以通过围魏间接救赵,而不直接救赵。

范例3:企业产品既选择多元化发展,也不选择多元化发展。因为企业可以在一个产品搞多元化发展,而不是在多个产品上搞多元化发展。

 

   如果把逻辑思维比作人类思维的儿童智慧阶段,那么辩证思维阶段就是人类思维的成年智慧阶段。在儿童眼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在成人的思维世界里,黑与白之间还存在着灰,人是不能简单用好坏来划分的,对错的判断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而且也要视其背景环境而定。逻辑思维是一维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但辩证思维不是一维思维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复杂性的思维结构,其思维流程、思维方式、思维的结果截然不同于逻辑思维。这就像一本连环画书,每一页的画面都是静止的,但如果快速翻动呈现在人们眼里的就是活动的画面,这是一种假相,也是真相。辩证思维的多维思维方式是一种近似于“同时”对客观事物多维性的思考,它呈现给人们的图景不是静态机械的,而是动态的,这是逻辑思维无法做到的,即使将辩证思维的结果分接到具体的每一个思维维度,逻辑思维也感知不到那鲜活灵动的画面。

有两个园丁在菜园里为主人干活。园丁甲看见白菜叶上生了虫,便把虫捉了踩死;园丁乙看到了,就埋怨他不该踩死虫。于是,两个园丁便吵了起来。
    这时,主人带着管家走了过来,责问他俩为什么吵架。
    园丁甲说:“主人。我看到虫子在吃白菜。就把虫子捉了踩死。我觉得,不踩死虫子,怎么能保护白菜呢? ”
    主人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园丁乙说:“主人,虫子也是一条生命。它不吃白菜怎么能活下去呢?而园丁甲却把虫子捉了踩死;我要不阻止他。怎么能保护虫子的生命(乃至整个生态平衡)呢?”
    主人也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站在一旁的管家有些迷惑不解。他悄声地间:“主人,根据逻辑学上的道理,要是两种观点发生矛盾的话,其中必有一错,而不可能都是对的。”
    主人又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只有复杂性才能理解复杂性,用简单性去认识复杂性,我们只能看到简单性……

 

一、辩证思维的四模式

辩证思维有什么用?

这是许多想学习辩证思维的人首先关心的问题。恩格斯曾把形式逻辑比喻为初等数学,把辩证逻辑比喻为高等数学,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隐隐点出了辩证思维的应用价值存在于高层次领域,而不在低层次领域。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数学的应用价值不会超出加减乘除的范围,而从初中到大学所学的几何、代数、函数、微积分等诸多“高深”数学知识在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基本全部忘光。有趣的是,尽管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数学,但没有任何人敢否认数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因为高等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没什么用途而降低它的学科重要地位,所以,许多大学生一边在心里痛恨高等数学的枯燥深难,一边又不得不绞尽脑汁学习这一门对他们的未来近乎无用的学问。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在高科技领域,它与人们的一般性日常工作生活没什么关系。同样的道理,辩证思维的应用价值在高层次思维领域,它与人们的低层次思维活动没有什么关系。对于一般人来说,学不学辩证思维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没太大的影响,反倒是应当把重点放在逻辑思维素质的提升修炼,但对于哪些从事高级脑力工作的人而言,辩证思维则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技能,如果没有这一高级脑力技能就很难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性、动态性的事务。这就像如果要看完一本书人们只需具备简单的识字写字技能就足矣,但要想写出一本书只有识字写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学习和掌握更高超的构思写作技能。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辩证思维一般有四种应用模式:

1、猴子模式:客观多维,主观跳跃求全。

在思维活动中,假如面对的思维对象是一个复杂性事物,人们只有通过多个思维视角、多个思维层次、多个思维模式才能认知其全貌,这时候一维思维方式就“失灵”了,只有多维思维方式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佛陀就要涅磐了。

   听闻到这个消息的人天大众都来了。他们一匝一匝地环绕在佛陀的身旁四周,瞻仰着佛陀庄严的紫金色身,纷纷悲泣不止,就好像天塌地陷了一样——他们难过得几乎要绝望了。

   佛陀用手抚摸着胸部,慈悲地注视着法会上的每一个众生;很奇怪地,大众的心绪居然慢慢稳定了许多。只听佛陀微妙的声音在法会上飘扬着:“你们好好看着我这纯净无染的紫金色身,瞻仰个够吧! 不要心生疑虑!如果说我灭度了,不是我的弟子;如果说我没有灭度,也不是我的弟子。”

现场的大众听到这些话时,悉皆契悟。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在多维思维活动中,一维思维并非没有参与,逻辑思维永远是辩证思维的基础,如果逻辑思维错了,那辩证思维必然是错的。辩证思维的多维是“多个”逻辑思维的一维,只是要求思考者近乎“同时”完成多个一维的跳跃思考,这个过程就像一只猴子敏捷跳跃于各个树枝之间一样。学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缓慢一招一式演练,但对敌搏击时则需要数招并发,一气呵成。招式还是那些招式,但如果不能快速出拳,还是慢慢腾腾地迎敌,肯定会被对方揍得鼻青脸肿,即使每一个招式都施展得正确高妙也无用。

其实,任何技能的学与用都与此类似,学的时候要求分解动作正确标准,用的时候则求合成技能实用实效。假如分解动作错误走形,那么合成技能肯定无用失效。辩证思维的有用有效是建立在逻辑思维正确准确的基础上,当然每一维的逻辑思维都正确准确也不等于思维结果整体有用有效,因为如果事先没有一个多维的思维结构在背后做整合管理,各个分解的思维维度是不知道如何聚集整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2、河流模式:客观动态,主观随动求真。

     有教育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要随其年龄增长而变化,才能有效有用,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应用。在思维活动中,假如面对的思维对象是一个动态性事物,人们只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思维视角、思维层次、思维模式才能把握事物的真相,这时候如果思考者仍用固定的一维思维方式应对变化的事物,就会犯“刻舟求剑”的思维错误。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思考问题钻牛角尖,头脑呆板不知变通。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无论是激烈的在军事战争、商业竞争中,还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需要人们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事而变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理解了其中的奥妙,有意识地灵活调整思维视角、思维层次、思维模式去分析处理问题,就会获得正确的结果。反之,如果不知变化,还照搬过去的成功模式,传统经验应对未来,看不到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则必然犯经验主义错误。正如热恋会让情人们智商降低一样,成功也可以让人迷狂。长久的成功更是容易推动普遍的幼稚预测:明天还会像今天一样成功。最终,今天成功的良方反倒成为明天失败的毒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指这种情况。如果剖析其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机械僵化的一维思维方式所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宣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此言一出,举世皆惊,振聋发聩。它警醒人们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还原世界本来的真实面目。黑格尔评价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第一奠基人。黑格尔读到他时,动情地说:我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看见了新的陆地。黑格尔认为“赫拉克利特进到了'变’这个范畴。这是第一个具体者,是对立统一者在自身中的'绝对’”。“赫拉克利特普遍地被认作深思的哲学家,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3、医生模式:客观不确定,主观随机应变。

在思维活动中,假如思维对象存在的几种变化形态是固定,但什么时间呈现何种形态是随机的,人们要准确应对变化就必须提先准备与之相适应的几种思维视角、思维层次、思维模式。当思维对象的变化确定后,立刻应对已经准备好的方案策略,这一互动过程有点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的头脑里储存着应对各种病症的方案,但在没有对患者做一番诊断前,他是不知道启用何种治疗方案的。

辩证思维的随机应变经常为世人所诟病,被认为是无原则,不讲逻辑,没有确定性的是非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随机应变不等于随机乱变,它有一个大前提——主观的变化是由客观的变化决定的。失去了这个大前提,就变成了无原则,无根的随机乱变,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真正的辩证思维,而是一种披着辩证思维外衣的诡辩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残次的辩证思维模式。

辩证思维=不变的+变化的,不变的是固定的思维框架,变化的是根据客观情况随机应变的思维视角、思维层次、思维模式的选择。

例如:利害辩证分析=利害视角框架(不变的)+利害视角选择(变化的)

     面对危机时,真正的辩证思维会从利害两方面来看问题,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当然,有时候主观为了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可能会有选择地只使用有利视角,多谈危机所带来的好处利益,这有可能给人以歪曲诡辩的感觉,被视为没有原则性,其实这只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反向应用,即使是逻辑思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都属于知其然,为达目的却反其道而行之的负技巧。

   宋仁宗宅元年间,党项族犯边,将延州城(今陕西延安)围困了七天七夜,有几次差点儿攻破城防,情况十分危急。延州知州范雍十分忧虑,忧郁之情溢乎言表。
   
一位老军校见状对范雍说:我是边地之人,这样的围困遇过好几次了,有几次情况跟这次差不多,都没事儿!党项人不擅攻城,完全不必担心!这城肯定不会破,否则我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范雍很赞赏老军校这一番豪言壮语。大家听了,军心也稳定了不少。后来,延州城果然没被攻破,老军校因此大受范雍赞赏和提拔。
   
有人对老军校说:你好大胆!那样的情况下竟敢说空话,打保票!万一城破了,你不怕杀头?”老军校一听,哈哈大笑,说:你真糊涂!万一城被攻破了,城中一片混乱,谁还顾得上杀我呀!”
   
空话有害,但在某些情况、某种环境中,却能变害为利。

一般来讲,如果面对的是客观事物,辩证思维的不变性体现为坚持基本原则,即主观的变化是由客观的变化决定的。但是如果面对的是主观事物,有博弈的因子参杂期间的话,人们就会以胜负为追求目的,而不关注真假。这时候,辩证思维的不变性就只体现为多维思维框架的不变,而不关注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认死理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无原则,是诡辩,而高智慧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超脱,是跳出局外控局的灵活性。

 

4、参禅模式:主观不确定,客观随心而变。

   在思维活动中,思考者不是完全被动受外界客观制约的,人具有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对外界信息可以有选择地屏蔽或接收,对客观事物可以有目的的改变创造。人类是大自然的杰出作品,这决定了人类不能脱离客观界面而存在,但是人类又拥有神奇的想象力,这使得主观源于客观但又能够超越客观,在头脑中创造一个无限的想象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外界客观事物也不得不屈从它的领域法则。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唯心论。对于低级的思维活动,视觉起着决定性作用,基本是所见即所思,在这一点上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没有多大区别。但在高级思维活动中,视觉的感官作用被大大降低,复杂的思维活动主要是由大脑独立完成,需要什么信息,从哪个角度观察现象,以何种模式处理都是由大脑决定的,视觉器官只起执行作用。

   宋代有禅宗大师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其实,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同样也会经历这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随着年龄增长,日渐成熟,人们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人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厚度,通过不断的反省,人们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层内涵在内了,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 
从某种程度来讲,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思维活动。只要有人参与,思维必然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互动的过程,因为思考者的情绪、性格、意志、信仰、阅历、知识、经验、动机、欲望等诸多主观因素都会参与到思维活动中。
对于那些基于客观世界的思维成果,人们可以用实践的成败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思维成果是基于主观世界时,就会出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这时不存在唯一的对错判断标准,每一个主观世界都自有其独特的道理法则。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称:“我思,故我在。”一个在世人眼里本应是绝对理性的学者,竟然用一句极端唯心的话来表达其哲学主张,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辩证自然观,
黑格尔:为什么说“存在”就是“合理”?
陈吉平 | 探解唯物辩证法主要内容及结构的内在逻辑
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
什么是思维?什么是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