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法在近现代针灸学派中的应用与传承
userphoto

2023.10.01 浙江

关注

孙  睿1,杨  骏2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二科)

小编说:此篇推送原文梳理了各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的灸法特色,因字数限制仅截取部分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

灸法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通过烧灼艾草、草药等物质,将温热之力透过皮肤传至体内,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通过梳理广西的八桂针灸流派、承淡安先生为代表的澄江学派、陆瘦燕先生为代表的陆氏针灸学派以及周楣声先生为代表的金针梅花派灸法特点,从而探讨灸法在近现代针灸学派中的应用及传承。

1 八桂针灸流派

八桂针灸流派兴起于光绪年间,属于地方医学流派,创始人左盛德先生为当时著名的外科针灸大家。左盛德先生师从张仲景世孙张绍祖,因其无著作传世而难考其生平,下文从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罗兆琚先生、朱琏先生、黄鼎坚先生总结八桂针灸流派的灸法特色思想。

1.1  罗兆琚

罗兆琚先生(1895-1945年),广西柳州人士,擅治外科疾患,尤擅治各类炎性疾病及乳癌。罗先生认为灸法适用于外科急性病初起阶段及慢性病,以局部取穴为主,取穴宜少、灸量宜小。如乳腺炎初起时可于局部行香附饼灸;蜂窝组织炎初起可于局部行小艾炷灸;盲肠炎初起于局部压痛点行隔蒜灸等。罗先生亦有取穴经验处方留世,如丹毒初起可于脐周灸3~5壮;颈部淋巴结核可灸肘尖穴。灸法亦可用于乳癌的保守治疗,如取雄黄、麝香、香附、生地黄、艾绒制成药饼覆于硬结上方行隔药饼灸。罗先生开创了灸法治疗喉科疾患的先河,为多种喉科病症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认为喉科病症多以麻痹、燥痒为主症,可用温灸疗法温养肌肉神经,“挽回此项痹而不用之机能”。《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一书中记载了治疗慢性咽炎、喉肌麻痹、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肥大性扁桃腺炎等喉科病症的灸法处方,慢性咽炎取天突、气舍、璇玑等穴行隔姜灸;喉肌麻痹取人迎、天突、扶突、大迎等穴,浅刺后隔姜灸5~7壮,灸至喉部稍感温热为度;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灸大杼、风门、百劳、身柱等穴;慢性肥大性扁桃腺炎灸颊车、人迎、合谷、列缺。

1.2  朱琏

朱琏先生(1910-1978年)推崇艾卷(艾条)灸,为艾条灸的研究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艾条灸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但当时仅记录有“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所用之药艾条,施灸手法局限于实按灸。朱琏先生首创清艾条,保留艾条热力集中、便于携带优势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灸法的普及。朱琏先生通过控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艾灸时间等因素控制艾条灸的灸量,并以此创立“艾卷悬起灸”。朱先生针对各类疾病总结出3种“艾卷悬起灸”方法,即温和灸、雀啄灸、熨热灸。温和灸功偏镇静、抑制、缓解;雀啄灸功偏兴奋,适用于虚脱、失眠、感觉减退、精神障碍等疾患;熨热灸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疾患,如牛皮癣、湿疹、麻痹、发钱癣等。

朱先生对于妇产科、儿科疾患的灸法治疗见解独到,留下多组疑难症、急症灸疗方案。如妊娠期水肿灸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妊娠期中毒病(妊娠期皮肤科疾患)灸肺俞、肾俞、中都、三阴交;小产胎死不下灸隐白;小儿夜盲症雀啄灸百会;小儿痢疾灸大肠俞、天柱、气海、天枢、足三里等。

八桂针灸流派是八桂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灸法理论体系以临床实践为核心,革新灸疗形式和施灸方法,发明清艾条及药线,并依此提出艾条悬起灸和点灸疗法;探索配穴方法,将传统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丰富组穴处方;拓展灸法适应证,病种涉及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八桂针灸流派的灸法思想丰富了传统针灸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2 澄江学派

1930年针灸学的发展受到当时“禁针令”和涌入的西方医学思想的冲击,承淡安先生面向全国开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传承复兴针灸学,这便是澄江学派的前身。澄江学派影响甚广,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均有传承,代表性传承人有留章杰、谢锡亮等人。澄江学派灸法以直接灸为特色,广泛运用于各类疑难急症的治疗中。

澄江学派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针灸学危机中,承淡安先生及其弟子坚持遵守针灸传统理论实质的同时,积极借助西方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日本新派针灸理论,重新诠释传统灸法理论,在灸法科学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打破了针灸学科固有的保守观点,为灸法的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澄江学派不断完善直接灸疗法理论体系,以新的视角解读灸法的起效机制以及灸疮与疗效的关系,量化直接灸疗法(包括麦粒灸疗法)的操作。其灸疗特点为灸法形式多样、取穴少而精、强调“针不再灸,灸不再针”。临床诊疗模式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 陆氏针灸学派

陆氏针灸学派与澄江学派均代表“禁针令”时代针灸人的崛起抗争。陆氏针灸学派由陆瘦燕先生所创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演变而来,学派学术思想承于陆先生之父李培卿先生,在针灸学科的继承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陆氏针灸学派崛起于逆境之中,其传承形式融合了传统家传模式和新型院校授课模式。其灸法特色主要体现在伏灸、隔物灸的应用上。陆氏医家大胆提出伏灸疗法,将养生之道融入慢性病的治疗之中,打开了冬病夏治新格局;总结用药经验,丰富了药饼灸的配方;深入探讨灸法机制,推动了针灸基础研究的发展。

4 金针梅花派

以周楣声教授为代表的金针梅花派源于安徽周氏,周氏为医学世家,族内代代口传金针奥秘,直至第四代传人周树冬先生以梅花命名始成派,至第六代传人周楣声教授作书传道、声名远扬。

金针梅花派是传统家族式中医传承模式的典型代表。周楣声教授强调对症施灸,敢于否定传统理念,大胆提出“热证贵灸”思想,打开灸法治疗热证的新局面;勇于挑战疑难病症,以灸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及AIDS;突破传统施灸部位,提出“内脏施灸法”,扭转经皮肤施灸的思维定式;革新灸具,发明点灸笔、灸架、三联治疗仪等新型灸具。金针梅花派灸法理论推进了传统灸疗的发展,是针灸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步。


来源:孙睿,杨骏.灸法在近现代针灸学派中的应用与传承[J].中国针灸,2021,41(6):641-644+65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先生针刺手法经验
承淡安艾灸学术思想和经验研究
澄江针灸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的“运针不痛心法”
艾灸起源
中国针灸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针灸几大派系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