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著名改革家

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当国家面临各种危机的时候,都会有少数敢为人先的有识之士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匡正天下、革除积弊、救国安民为己任,锐意改革,兴利除弊,尽管他们的动机不一,结局各异,但是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他们的首创精神也应为后人所永远铭记。笔者特地精选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15位改革家及其改革运动,在此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为齐桓公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李悝:任贤重农,法治强魏

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孔子弟子)弟子曾申门下。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任用李悝为相,约于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这样改革的结果,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况较好。

二、尽地力。“尽地力”是一种“重农政策”。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他计算说:一百平方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这就是说,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此数字关系重大,因此必须鼓励农民生产。

三、制定《法经》。李悝制定一部法律,叫做《法经》,共分六篇,为《盗》、《贼》、《网》、《捕》、《杂》、《具》六律。《晋书·刑法志》曰: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域、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具律》是根据情况,决定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总论性的律文。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但对魏国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又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历任鲁国的将军,魏国的的大将、西河郡守,楚国的苑(今河南南阳)守、令尹(职位同相)等军政要职。郭沫若同志曾高度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这时楚国较弱,国内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北面和西北面又一再受到魏、韩、秦等国的侵伐。吴起大约于公元前395年以后到了楚国,很得楚悼王的信任,就协助楚悼王进行改革。吴起认为楚国的主要问题也是“世卿世禄”制度问题。他说此制度在楚国造成“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偪(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他改革的重点和李悝一样,主要也是在于削弱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楚国经过此次改革,政治得到整顿,军力也日益强大。“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可是,吴起之改革遭到楚国贵族保守派的反对,双方的斗争也很尖锐。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保守派立即发动政变,把吴起杀掉,吴起的改革几乎都被废除,领土几占天下之半的楚国由此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历史机遇。

4、商鞅:严刑峻法,成就强秦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它的成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孝公六年: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用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行连坐法。第二次是在孝公十二年:合并乡邑为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废除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创立按丁男征服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服;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由于商鞅在推行新法时手段过于严酷,得罪了部分守旧贵族。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即被贵族迫害,遭车裂酷刑而死,以身殉法。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行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5、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改革范围广泛,囊括了整个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与“附益法”,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次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武帝还是中国第一个创立年号和使用年号的皇帝。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既充实了中央的警卫部队,又为反击匈奴准备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还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统计。

以强大的皇权作后盾,上述改革措施得以成功推行,极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后来大汉王朝一系列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的对外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句“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就出自汉武帝时期率军一举灭掉北匈奴的将军陈汤之口,现在读来仍让人倍感振奋和豪迈!

6、王莽:托古改制,扬汤止沸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今河北大名县东 ),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篡汉自立后,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他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

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的王莽背负了千年的骂名,但是历史记住了他和他的改革探索,最终也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7、魏孝文帝:胡汉一家,盛世肇基

魏孝文帝( 公元467—499年),本姓“拓跋”,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471年—499年在位, 为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到孝文帝即位时,在中国北方民族融合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改革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孝文帝的改革是分两期进行的。第一期开始于公元484年,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措施主要是政治上整顿吏治,实施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三长制、户调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农村基层政权,保障国家税源。因此时的孝文帝年幼,改革实际主要是在其祖母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进改革,终于是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迁都洛阳,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改革。迁都后,一律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并提倡与汉族通婚。在改革中,他以身作则,将皇族改为元姓,自己改名为元宏,带头娶汉族大臣的女儿做皇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人为妻。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逐渐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艺术、生活用具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孝文帝还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魏孝文帝的改革是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的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隋文帝:立纲陈纪,泽被后世

隋文帝杨坚(581-604),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强化措施。589年,隋文帝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延续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开皇元年(581年)开始,隋文帝即着手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的《开皇律》,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确立法律根据。第三,隋文帝采取了许多经济措施以巩固其统治,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第四,整顿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第五、建立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对后代影响很大,后来的西方国家所建立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隋文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隋文帝统治的后期,国家富足强盛,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为历史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隋文帝所创隋制,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刘晏:理财专家,忠而被谤

刘晏(约公元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为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财政方面,内容有三:第一、改革漕运,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第二、改革盐政,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第三、推行“常平法”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刘晏大胆改革了过去只管收取金钱,不管人民死活的税收政策,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这一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功高犯忌,廉洁遭妒,正直的人常常被冤屈而死,刘晏没有逃脱这一封建痼疾造成的灾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唐德宗即位。唐德宗听信宰相杨炎的谗言,于780年将刘晏贬出京师,随之下诏将其杀死。刘晏无罪被杀,群情激愤。后唐德宗迫于情势,杀死了杨炎,刘晏得到了历史的公断,人民刻石以传。《旧唐书》、《新唐书》、《东明县志》均有记载。

10、王叔文:永贞革新,昙花一现

王叔文(735~806),唐越州山阴人(今绍兴人),著名政治改革家。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后,即授翰林学士又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他提拔联合刘禹锡、柳宗元、王伾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减免税赋,罢诸道速奉,贬斥贪官京兆尹李实,废止宦官把持的宫市停止盐度使的月进钱和地方官吏的进奉,继又兼任度支及盐铁副使,进一步筹划夺取宦官兵权,以改变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宦官专权的局面。

但其改革受到掌握禁军的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的反对,加上顺宗身体不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联合藩镇韦皋、裴钧等人的力量,迫使顺宗立李淳(李纯)为太子,八月又禅位于宪宗,是为“永贞内禅”,王叔文也因而失势,被贬为渝州司户,永贞二年(806年)赐死。王伓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王叔文等人前后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史称“永贞革新”。      

11、范仲淹:庆历新政,功败垂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范仲淹先是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却揭开了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12、王安石:不畏人言,金陵梦碎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王安石曾先后两次罢相。加之用人不当,朝臣党争加剧。最终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13、张居正:力挽狂澜,功亏一篑

张居正(1525一1584),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在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

明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土地兼并、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为自救,当权人物选择了改革政治,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在内政方面,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整顿了邮传和铨政,其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万历九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张居正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加强了边防;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张居正改革对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反对派反攻倒算,改革的成果很快毁于一旦。

14、雍正皇帝:不畏艰险,刚毅务实.

雍正(1678—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庙号世宗,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

他在位期间(1722-1735年),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有利于穷人,也对人口迅猛增长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以此加强皇帝本人的权威;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正是由于他勤政务实的13年统治,才有了延续百年的“康乾盛世”。

几百年來,雍正帝因为反对貴族利益集團,士紳利益集團等各種利益集團而被妖魔化.必须还原了一位伟大的君王,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雍正帝侵犯了貴族利益集團、士紳利益集團等各種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遭到了這些利益集團的疯狂反扑,然而雍正帝無所畏惧,依旧勇猛向前。历史是公正的,人心自有公道,而且歷史越久遠才越清晰。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15、康有为:百日维新,壮志难酬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1895年,康有为偕梁启超在京赶考之际,获悉甲午战败,乃串联千余举人“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仍未上达。同年,康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此后仍屡次上书呼吁变法,率门生同志创办《万国公报》、《时务报》和强学会、保国会。影响所及,各地骤然兴起办报刊、学会、学堂、书局热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史称“维新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光绪在“帝党”官僚和维新派的支持下,力排众议、锐意维新,但遭顽固派极力反对。9月21日,掌握清朝实权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黜光绪。康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遭通辑,逃亡海外。

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从上述十五位历代改革家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实施社会变革是一件何等艰难的事!其中除了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四位帝王(汉武帝、魏孝文帝、隋文帝、雍正帝)和管仲、李悝等少数君主始终宠幸的权臣依靠强大的皇权所推行的改革基本成功外,其他的社会变革多数失败,而随着变法的终结,变法者也大都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即使是成功的,如商鞅变法,改革者同样没有逃脱厄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中国历史上,皇权(王权)是多么的强大,保守势力是多么的顽固,改革者又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愿,中国古代上述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能为今天的人们所汲取,使今天的改革开放能够少走弯路,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能够早日腾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家
生活中不要失望 [http://764022157.qzone.qq.com]
北魏王朝的“中国化”:孝文帝为何废除内朝?
中国历史上有谁称得上“伟大”?
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皇帝,却在西方人眼中评价很高,称功绩媲美秦始皇
中国历史故事|隋朝历史故事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