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释道处世智慧126条入世越深,出世越远!

南怀瑾曾一句话概括他对儒释道的理解: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然后又用一副对联概括了自己对贯通儒释道之境界的感悟: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儒释道,这是世间的大学问,中华的大正统;想要从容高贵地活过自己的人生,儒释道的处世智慧,就不能不通达。所以我们全面整理了儒释道精华处世智慧126则,认真品读,定能让你受益无穷。

儒家处世——极高明而道中庸

《周易》篇——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天,龙飞得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做事有度,物极必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运用仁义来行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做坏事的家庭,祸患一定会害及子孙后代。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能够得到百姓的敬服。

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昏昏沉沉地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自己的东西不仔细保管会招致别人盗窃,过于打扮自己的容貌会导致坏人奸淫。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辛劳于事务,劳苦到极点,但是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立了大功,作出真正的贡献,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忠厚到了极点。虽然有极大的功劳,但还是甘居别人之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不做大量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去做,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而无法得到宽恕。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机,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聪明睿智的人会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行动,会先观察别人的心思然后发表意见,会先和别人做朋友然后才有所请求,会先定好自己的目标和志向然后才努力前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两人意气投合,会形成一股锋利得可以切玉断金的力量。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君子的声势会伸张,小人的声势会消退。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平易就容易让人明了,简朴就容易使人顺服。容易明了则有人亲近,容易顺服则能够建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有人亲近则处世就能长久,建功立业则立身就能宏大。处世长久是贤人的美德,立身宏大是贤人的事业。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天地顺自然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差错,四季的更替也不会有差错。圣人顺自然之理而动,则刑罚清明而百姓顺服。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进的时候就行进,动与静都不失时机,君子之道就能光明。君子所想的不会超出他所处的位置。君子要有自知之明。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能够清楚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是可以和他们研讨事物的几微的。他们知道在该终止的时候就及时地终止,这样的人是可以同他们一起共同保存道义的。

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其君子之德,就可能蒙受羞辱,定会遗憾。

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上天旋转运行,大地生长万物,天地增益没有固定的法度。凡增益之道,都是与四时一同运行的。

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

君子应当对多的减损,对少的增加,要测出财物的多少,公平分配。

《论语》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的是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知道的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错误)。

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过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愤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大学》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在今天洗净身上的东西,使身心清新;就应天天洗净脏东西,使身心清新;更要继续不断地每天清洗,使身体和精神焕然一新。

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没有上喜爱仁德却下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半途而废的。

《中庸》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子日:“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践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真诚。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孟子》篇——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对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宣扬人家的不好,出现了后患,该怎么办呢?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牢固掌握;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也会受到人爱戴;尊敬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尊敬。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怎样交朋友?)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倚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时,是因为朋友的品德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要存在任何倚仗的观念。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对于不该停止的工作却停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的了;对于该厚待的人却去薄待他,那就没有谁不可以薄待的了。前进太猛的人,后退得也会很快。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家明白。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诞生者也。

即使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还是活不长的。(凡事贵在坚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交给一个人,必先施与种种磨难,使他事事被打乱,样样受干扰,以此让他磨炼心志、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两者不可以兼得,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道家处世——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篇——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入乡随俗,顺应世间,与世俗相融合)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处理,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其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为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诚信不足,就不会有人信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表率;甘愿做天下的表率,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差失,回归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聪明,能认识了解自己才叫高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能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努力践行、坚持不懈才叫有志向。不离失本分的人才能长久不衰,虽死而道存才算真正的长寿。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微妙而又显明,柔弱可以战胜刚强。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大丈夫居于厚重,不居于浅薄;处在实在,不居于浮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水流石间);无形的东西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下少有能赶得上的。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个更亲近?生命和利益相比哪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相比哪个更有害?过分地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就必定会遭致更大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以恬淡无味为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微细的部分开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必定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慎重,有这样的态度,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于统兵者,不穷兵黩武;善于打仗者,不会被激怒;善于战敌者,不会与敌对持;善于用人者,谦下之。这就是不争强好胜的道德,这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遵循客观规律。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因此更为充实;他尽力给予,自己反而更富有。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事但不跟别人争夺。

《庄子》篇——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山上的树木因为能作木材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但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但不至于面对刑罚。遵从自然的中正之道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外化而内不化。

顺应外境,而保持本心。

物物而不物于物。

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就不会受其牵累。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不搬弄是非,以和世俗社会、世间之人相处。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泊如水;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人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己贤德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不以物挫志。

不因为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圣人效法自然而珍重自己的真性情,不拘泥于世俗。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就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谋划事情如果没有主见就会陷入困境,做事情假如没有准备就做不成。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普通人为物质利益而牺牲自身,知识分子为浮名虚誉而牺牲自身,卿大夫为封邑而牺牲自身,圣人为天下而牺牲自身。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言语,犹如风吹起的水波;说话,必定会有所偏失。风吹波浪容易产生动荡,有所偏失容易出现危难。所以愤怒发作没有别的缘由,就是因为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道德在名声中浩大,智慧在争辩中显露。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凶器,不可以推行于世。

佛家处世——万事随缘

佛家只盯着一个安心,由安心而至于修身,由修身而至于处世,到头来不过“随缘”二字。所以佛家虽然直接说处世的话少,但随缘的态度是明显的。古今各说两则,已经足可体味。

寒山问拾得——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净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星云大师:佛经里的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记,后述很多事都好办。比方夫妻结婚,不要忘记当初你侬我侬谈恋爱的那个最初的感情,当然白头偕老没有问题。生儿育女是做父母的多少的希望,当然教养儿女也很辛苦,但只要不忘记当初希望生儿育女的那一点心,所以就要心甘情愿地把儿女养育成人。当初你们立志奋斗,希望创造财富,当现在已经达到这种志愿,你也不要忘记你最初那时候想要创造财富做(为了)什么,你要记住这个最初的意念,我要创造财富想要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和谐、为苦难的人救苦救难,但是到了现在要靠你有智慧,怎么样为国家、为民众、为这个社会去做一些奉献。所以我要跟各位贡献一句,人只要不忘记最初的发心,他就会增加力量。

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字,忍耐的忍,对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这个忍,不是说我们大家平时在社会里说人家骂我两句,我要忍耐,人家打我一下,我不计较,忍耐,这个不是忍。这个忍有阶段性,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我们有生命,我们要生活,我们要生存,那我们给予我们的生命、生存、生活,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这个忍。忍是一直以来,它主要的是智慧、是力量,比方说这个人我们先要认识这个世间的万象、世间的前因后果,要认识它,认识了以后,要有力量接受、要能担当、要能够化解很多问题,能可以支配生活环境,这个社会变了,对我们,它的语言或者告诉我们动作(对我们所做的)好或不好、胜与不胜,我要认识,认识了以后,我要有力量接受,接受了以后,我要能负责、担当,我要能化解,这个大概就是说心甘情愿、不忘初心,拥有智慧、力量,才能处理一切事物。在生活里面一些忍耐是重复的,其实叫法忍,法忍就是这个世间人情世道好坏,种种的环境,就是在佛教里这一切法好或不好,为了能认识、为了能接受、为了能担当、为了能处理,我要有智慧、要有力量来处理世间的事。你拥有生忍、法忍,当然一个最根本的无生法忍,就是世间你要能自在解脱,就是你要能看破、放下,一切做法不是不美,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要自己进取,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第二句话就是《维摩诘经》,是一个在家居士,叫维摩诘居士的经文,它里边有一句经文叫不请之友。我们交什么朋友,做什么事情都说,哎,你怎么没有请我,你怎么没有跟我讲,不过只是人情之常,但是真正的有情人,他不计较有请我不请我,只要你需要,只要你是好事,我可以做不请之友,不要请,我就要做你的朋友,那个在佛教就称为普善。你们在社会上遇到的人、事很多,有的时候你觉得很有意义,并没有要你、来拜托你,也都是很欢喜地去救苦救难去帮助,那就叫不请之友。我们拥有了财富,这个财富有一时的财富,有永远的财富,有有形的财富,还有无形的财富,健康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这种人缘、事业顺利都是财富,和谐社会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可以说最有价值的财富,所以当我们什么都有的时候,对国家、对社会、对你们所喜欢的都应该要做不请之友,这样我们才会受到社会更广大的尊敬。

我第三句要贡献给各位的,有一本《八大人觉经》,里面有一句话叫不念旧恶。我的朋友好多的人,常常做对不起我的事,(说)对不起我的话,我想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把朋友的错误、缺点都记在我的心中,这个负担很重,就是朋友讲朋友的好事,我们要去把它记在心中,有一点错误、固塞,一点一点没化,所以现在就希望我们能够用不念旧恶的心,就是很多不好的事情,从心头把它忘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以不忘也。那么凡是人家憎恨我们,不可不知。我之憎恨人家,不可不忘也。人家有恩于我不可以忘记,我有恩于人,应该忘也。人家对我的不好,我要忘记,看人家对我的这种尊重、荣耀,有的时候也要把它严格的(抛弃),不要很傲慢地,去一味自我膨胀,你们的家人朋友社会,你们的资源能供他们多少,但也有人对你们做不足的事情,有的时候大人不记小人过,所以,建言自己,比他好、比他有办法,对一些不道的(事)予以认识,也是不念旧恶。

第四句就是有一本书叫《大乘起信论》,这本书里有一句不变随缘,这说明我们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社会,各种教育,各种人、事、环境,我们可以说,叫做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有什么主张,(就是)不变的原则,随缘的应付。有关于性格、道德、人格,我有不变的原则,对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吃一点亏,给人讨一点便宜,要我随时跟着做一些不是不好的事情,我去随缘一下好了。

这个四句经文,一是说我们对自己要记住,我不忘初心。第二句我们就是对国家,我们要做不请之友,像现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现在崛起,所以我们责任重大,因为只有知道你们是社会的中坚,你们的这个财富,你们的这个贡献对国家都有影响,所以对国家要做不请之友。对朋友要不念旧恶,有的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都留个余地,将来可以见面,所以不念旧恶的人忍过了,对未来是有用的。第四句不变随缘,就是对社会,我们要不变随缘,因为这个社会,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好好坏坏,我们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怎么样安身立命,要有不变的原则,要有随缘的一方面。

我这里只想给各位祈愿,愿大家能积聚财富,当然还要有一个智慧,把财富散布、运用得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8、真正的君子是:远望威严、近处亲切——再谭《中庸》
难看的《中庸》
中庸 第十二章
《中庸》学习笔记之四
中华国学300句(4)
中庸处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