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五: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六)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五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六)

 

写诗要用“诗家语”

                                           ---第六讲:学诗门径,由浅入深(上)

 

 

       

               冯延已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三大类。诗又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指发端于永明体而在唐代成熟并定型的一种诗体,包括律诗与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五绝和七绝律诗首四联八句,分五律和七律。另外还有“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

“永明体”是我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所出现的诗风,又称为“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齐武帝永明(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间,故又称永明体”。这里所说的“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

诗句的“对偶”早在《诗经》中就已存在,魏晋以后逐渐增多;到了宋齐时代,诗人更着意追求发现汉语“四声”并提出“声律论”是产生新体诗的关键。“四声是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的。大家知道:我国古代音乐照“的组合变化演奏出各种优秀动听的乐曲,与此相类似的是我国古代诗歌根据字声调“平、上、去、入”的组合变化达到铿锵和谐富有诗歌音乐美的效果。

 

永明年间,著名音韵学家周颙(字彦伦,汝南安城人,公元473年前后在世)发现并创立了“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人)等人则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去研究我国诗歌的声、韵、调的配合,进而提出了“八病说”。

所谓“八病”,是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要避免的八种毛病。简言之,就是:

一、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即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是犯了“平头”的毛病。比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和“提壶”同是平音字,犯了“平头”的毛病。

二、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是犯了“上尾”的毛病。比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和“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三、蜂腰:顾名思义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之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比如:“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和“方”都是平声字,“我”和“鲤”都是浊音字而中间的“双”则是清音字,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四、鹤膝:对于这一条规定,不同文献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的第二点(即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正好相反。这里不再详述,请参考《杜诗详注》一书中的说明。

五、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比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是同韵部,这就是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六、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比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一韵部,这就是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七、旁纽:亦称“大纽”,音韵学术语之一。同一类声母之中相邻的声母称为“旁纽”。如牙音组“见溪群疑”中的“见母”和“溪母”,就是“旁纽”关系。“八病”中的“旁纽”是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一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是犯了“旁纽”的毛病。(下句的“兽”和“走”同韵,又犯了“小韵”的毛病)。

八、正纽:亦称“小纽”,音韵学术语之一。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不同,这就是犯了“正纽”的毛病。(下句的“流”与“秋”同韵,又犯了“小韵”的毛病)。           

“四声八病”说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逐步走向了“人为艺术”的产物“近体诗”的飞跃。“永明体”的形成,是我国近体诗形成的前奏,它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永明体”的诗风,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它们是: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其主要表现为: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其主要表现为:讲求骈偶和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能够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诗风有很大的转变。其主要表现为:革除了刘宋时代元嘉体“痴重板滞”之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的通俗易懂之诗风。

第五,诗歌的结构和构思,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现为:讲求诗歌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总之,“永明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歌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诗歌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即使后人对“永明体”诗风提出过种种批评和责难,而“永明体”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肯定的。

 

           


                              刘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关于“永明体”诗风只介绍到这里,下面说说如何“学诗”(包括欣赏和写作)这个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首先学诗必须博观。我这里所说的“博观”,主要指对文化典籍、诗词作品的广泛涉猎。一个学诗的人,应该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随时随地地吸收各种文化信息,养成自已深厚的学识修养提高自己的鉴赏力。《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求“香菱学诗”时,首先读王维、杜甫和李白,然后再读陶渊明、应瑒、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其他名家的作品,这说明林黛玉有眼力的(实际上是作者曹雪芹的眼力,聊博一笑!)林黛玉的看法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论述异曲同工:“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当然,我这里还需要对林黛玉的话进行补充。学诗的人,除了林黛玉所列举的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谢灵运......等,还必须认真研读诗经楚辞》、汉魏六朝古诗、汉乐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所有这些经典名著都是应该沉潜细读的。除此之外学诗的人还要认真阅读20世纪以来的名家诗词包括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并且要有选择性的背诵一名篇。这是因为,只有你读多,你才会有写诗的冲动,才会运用“诗家语”

 

其次,学诗要善于捕捉典型。大家知道,那些高明的摄影家、画家和作家,总是善于捕捉最能揭示景物、人物状态的那典型的一瞬间”,诗人也是如此。举例来说,诗人杨万里《小池》写的非常美,其原因之一就是“典型”抓得好!诗曰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的一、二写池上的泉眼、树阴;三、四目光集中冒出的荷花,进而又突出停在荷花的蜻蜓上。这首诗在写法上,由远及近,像拍电影一样先拍小池的全景,再拍树影映水之景,然后拍荷花和蜻蜓的特写。这样,夏日小池的景色便层层推,展露无遗。 

 

再举一例。杨孟载《春绣》诗描写的是一个深闺待字的少女,她为自己刺绣嫁妆时的情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她飞针走线的全过程,而是捕捉她停针凝想的一刹那。诗人写道

    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线唾碧窗。

是个特写镜头,把少女脉脉含情,凝思走神的意态刻画得丝丝入扣,妙趣横生。是啊,“闲情”一心头,“针”也就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笑”也自然而然地浮上了她的双颊嚼红线唾碧窗七个字,传神地描绘了少女凝眸时的“下意识动作。这位少女此时此刻几乎忘了一切,深深地沉浸在未来新婚生活的憧憬之中,这种憧憬又是由“春绣”引起的。我想,这位少女很可能正绣鸳鸯戏水”这个图案绣到这象征恩爱夫妻的鸳鸯鸟时,她于是神往了,停针了,笑了!所以,她才会娇羞地把红丝线嚼碎唾向碧窗。这首小诗,用如此传神的笔墨画了如此动人的片段,怎不教人拍案叫绝! 

 

      


                        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其三,欣赏诗词用比较法采用比较法,能够不同诗人对于同类事物的描写中,发现各自的匠心。举例来说,同样写“愁”,历代不少诗人都写过但由于运用的手法不尽相同,他们笔下的“愁”也就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比如 

李群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有了深度。 

易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了重量。 

赵嘏:“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愁”有了倍数。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字有了体积和长度。 

冯延已“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愁”有了形状。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于乡关烟波浑然一体。 

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有黯然恍忽迷离之状

    

    通过上述诗人笔下“愁形象”进行比较,我们可能已经悟出一些道理,这对于提高欣赏诗词水平、学习诗人巧妙的表现手法上都很有好处。                                   [未完待续]

 


       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四声八病”
唐诗诗病举隅(4):挤韵和撞韵
什么是八病
何谓“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
【诗词微塾】何为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