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格律诗词的押韵

 

     浅论格律诗词的押韵

     ——再谈格律诗词的写作规则

 

近期,时和友人谈论诗词的押韵。现把我对格律诗词押韵之学习心得刊登于博文,盼专家指点。因为去年发过一篇浅谈格律诗词的写作规则——兼论当代人写格律诗词易出现的问题,故本文是“再谈”格律诗词的写作规则

一,诗歌是一种押韵的文学作品形式

解查阅文献,可知殷周时期民歌已有押韵。诗经里收集的民歌是押韵的,而且注重句式大致整齐,广泛采用比兴手法。楚辞、汉赋、唐诗、元曲,诗词的艺术形式逐步发展完善。因为押韵,注重格律,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故诗歌发展,得以流传。由此可见,诗歌是一种押韵的文学作品形式,不押韵的不能叫诗歌。

二,对诗韵作统一规定是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需要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工具,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但中国地大,过去交通不便,人们交流少,隔一山一水,口音可能就有细微差别。汉语不是拼音文字。一个字,在各地写法都一致(这对保持中华民族和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和历史贡献),但读音却有差别。为了加强统治,有利发展经济文化,历代统治者十分注重推行民族共同语言,汉代叫“通语”,唐宋朝廷颁布有“正音”(标准读音),明清时期推行“官话”,民国时期普及 “国语”。

为解决诗歌用字平仄和押韵问题,必须对每个字的读音做一个统一的规定。隋朝以前(六朝)就有人研究这一问题,写韵书。隋朝陆法言作《切韵》,唐朝采纳,为科举判卷标准。后来修正,又称“唐韵”。宋朝又修订增补,改称为“广韵”。唐朝诗韵分206个韵部,南宋山西平水(临汾)刘渊归纳为107个韵部,印刷出书,沿用至今,称“平水韵”。

科举考试做格律诗,一首诗只许从一个韵部中取字押韵,出韵可能落第(中不了秀才、举人、进士)。科举不考作词,所以词韵没有诗韵严格。

三,平水韵长期流传有其必然性

平水韵分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声含15个韵部、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每个韵部含字数多少不一,如“四支”韵部,含464字;而“三江”、“九佳”、“十五咸”,则分别只有51字、55字、41字,其中常用字只有十一二个。以“江”、“佳”、“咸”押韵作诗,难度可想而知,故称之为“险韵”。

为何平水韵能流传近八百年,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而不衰,我想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平水韵是在北方语系上发展起来的。隋唐起源发展于山西陕西一带,这些地区的语言属北方语系,覆盖面大,使用的人多。

二是,文化名人的示范作用。唐代格律诗词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峰,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使平水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三是,宋、元、明、清朝庭把平水韵定为国家标准,使官员和想入仕的文人不得不学平水韵。

四是,平水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分韵不合理,同韵母的字分在不同韵部,等等。但它总体上是严谨科学合理的。对它只能改进而没有更好的体系替代。

四,对平水韵必须改进

格律诗词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光是反映的内容、创造的技巧在与时俱进,对诗韵的运用也是在发展的,从“切韵”到“唐韵”再到“广韵”,字数增减,韵部减少,就是例证。与时俱进是格律诗词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百年来,语言发展状况与平水韵创立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人写格律诗用平水韵,要遇到不少麻烦:

一是,平水韵韵部分得太细,如平声韵,东、同、中、空、工属“一东”;冬、龙、宗、容、凶属于“二冬”,“一东”和“二冬”不可通用押韵。这种划分和规定在今天看来毫无道理。

二是,有些字平水韵的读音和今天普通话的读音不一致,有的平仄不一致,如屋、竹、叔、哭、觉、杰、吉、佛、学、活、白、国这些常用字,普通话是平声,但按平水韵是仄声,没有规律,只能死记或查韵表。

三是,平水韵里有“入声”(即发音以声母ptk结尾),但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在少数方言中(如闽、粤、赣)还保留了入声。“一唱雄鸡天下白”,其中“白”为入声,要念成“bak(k轻发音);“无情未必真豪杰”,其中“杰”为入声,要念成“jet”(t轻发音)。

新中国成立后, 195626,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推广普通话,为改进平水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诗韵改革尚在酝酿之中

关于诗韵改革,很多文学家和一些研究单位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共识。如:

对字的读音必须以普通话语音为准,并以此定平仄和押运。

必须改变一韵多部的规定。如结尾韵母为“ong”的字,就不必分为“东”“冬”两个韵部;如结尾韵母为“ang”的字,就不必分为“江”“阳”两个韵部。

但也遇到了困难,如古代有入声,现在没有入声怎么办?平水韵的入声有17个韵部,而现代编印的《中华新韵》中只保留了8个。那么,就有一个通韵的问题。有的诗家主张分类通押,即“麻”、“坡”、“歌”、“皆”(开口呼音素收音)通押,“支”、“齐”(齐齿呼音素收音)通押,“姑”、“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素收音)通押。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两首诗中,入声韵脚已通押了今日的八个入声韵部。其实,古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在尝试通韵了。

“痕”(前鼻音n收尾)“庚”(后鼻音ng收尾)两韵部,历来是严格分清的。现代有人也通押,好像理由不充分,可能他们是南方人,“n”“ng”不分的缘故。

诗韵的改革,没有几位像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王力这样的大学者出来说话,形成文学界信服的结论,政府也不好做规定,我们只能等待。

六,现在我们写格律诗怎么办?

受到押韵平仄的限制,存在古今读音不一致的困惑,是现代人写格律诗词面临的问题,我以为不难解决。

首先,学好普通话,以普通话的语音为准押韵并确定平仄,按格律诗词的要求写诗词。因为,以普通话的语音为准写诗词这是今后必然的方向。

其次,认真修改。吟出一首诗词后,记录下来。如果想严格按平水韵写作,回家后有功夫可以查一下韵表,看看是否出韵。如出韵,可试用合韵的字来替代出韵的字。如无法替代,那也是一首好诗词,就那么放着,以后新韵表出来,它就是完全合韵的诗词了。但如果要发表,最好在题目后括弧注明为新韵,以免编辑先生以为你不懂平水韵。

第三,如想严格按古韵作诗,就要记住一些现代和古代平仄不同的常用字,如前面提到的屋、竹、叔、哭、觉、杰、吉、佛、学、活、白、国等字外,还有溶、潸、鲜、夭、娼、空、封、综、足、闻、玩、弹、汕、听、油、泽、伯、宅、席、拍、敌、笛、急、汁、菊、桔字,现在是平声,古代为仄声;而种、降、仔、戏、委、比、誉、虑、恶、反、汗、胖、患、扁、跳、要、哮、胜、跑、占、忘、令、并等字,现在是仄声,古代为平声。这样,只要记住百十个字,就可以基本不查韵表,避免失对、失粘、犯孤平、三平调等违例问题。

第四,背诵一些著名诗词,学习参考里面的押韵。背诗词比背韵表要容易得多。一般喜欢古典文学的人,记性再不好,背诵几十首一百首唐宋名诗,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基本上把各韵部代表性的字都记住了。

第五,吟诗时注意选好韵部。诗言志,一般想吟诗时,作者都有一种冲动,要对某事某物发表感想。如要咏月,月有冰轮、玉兔、婵娟、圆影、夜光、银盘、太阴、明镜等多个别称,可以压多个韵部。要注意选宽韵,避用窄韵险韵(当然,也有故意用险韵以展示才华的)。

第六,压古韵也要注意和现代语言的和谐,古韵押韵而普通话不押韵的字,可用可不用时不要刻意用。“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首唐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古韵“儿”念“ni”,平声(现在吴语系还是这么念),和“期”押韵,朗诵这首诗时,还得这么念。但如另写一首诗,在可以调整的情况下,就不一定非要把“期”和“儿”押韵在一起。那样,用普通话朗诵时,显得不押韵。

我虽坚持写格律诗词多年,但常是一时有感而发,不细推敲,事后也不查韵表,不再修改,故谬误不少。近一年多来,在孩子的帮助下开了博客,自娱自乐,发一些绘画诗词,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和高手的指教,觉得眼界渐开,能力有所提高。这次把四年前的一篇心得修改发表,也算是对网友的感谢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的用韵
诗韵浅谈之一 孟宪纾
漫谈格律诗词(4)
(四)诗 韵
诗词格律十讲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第二讲 五言绝句
(原创)浅谈格律●平仄●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