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的美食与养生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词圣手--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书香门第。由于父母的精心培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使他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才能。在他10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13岁的时候就能修改老师赋的诗句。 

苏轼从小就胸怀大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散文等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1037-1101年)

 

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官的地方,都为当地的人民做出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苏轼先后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的政策而遭受到朝廷的排挤、迫害,不得已漂泊到了当时的广东、海南等偏僻、荒凉的地方。 

不仅如此,苏轼还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烹饪家和吃货。他的一生多次遭到贬官,早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不论到哪里都照样吟诗生活,尤其把自己爱好的“吃”写在诗里,并写的有滋有味。 

最近有一部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去打开电视欣赏,并为之眼馋,纪录片里面讲述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名吃,甚至被无数网友称之为《吃货宝典》。我们中国人离不开吃,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受人欢迎叫“吃香”;受人照顾叫“吃小灶”;花积蓄叫“吃老本”;混的好叫“吃得开”;不管他人叫“吃独食”;受到伤害叫“吃亏”;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嫉妒叫“吃醋”;甚至朋友一见面张嘴就是“吃了吗”?吃的文化,在我们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 

 苏轼一生,吃过很多别人不敢吃的稀奇动物。据说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当年他吃鱼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他在《鱼蛮子》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蔬。” 苏东坡在黄州时,曾写有《煮鱼法》一文,介绍他“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现在饭店里的各种“东坡鱼”的做法,应该还是在苏东坡的时候创造的。

 

 

东坡鱼

   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说,苏东坡最喜欢吃猪肉。“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甙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他在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为宁远节度副使,当时已经59岁了。惠州位于岭南,自古以来就是罪臣流放的地方,被称为“蛮夷之乡,瘴疠之地。”然而,到了惠州以后,苏东坡觉得这里山清水秀,人情纯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民。并在乡亲的帮助下,修建了新居。有一天他的儿子苏过捧着一盘鲜荔枝给父亲,苏东坡尝过以后非常喜欢,荔枝又唤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荔枝叹》“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苏东坡被贬官到当时荒无人烟的海南岛以后,在“吃”上就遇到了麻烦。“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这是苏东坡六十四岁的时候在儋州所写的一首诗。“儋州”如今在海南省西部地,当时此地生产很落后,米很稀少。苏轼在《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这首诗中说他半个月都不能喝上酒,吃饱饭。渴望邻居能给他送来酒肉。 

他曾经作诗到:“土人顿顿食薯子,,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由此可见,在当时颠簸流离的境遇中,苏东坡吃过癞蛤蟆,还可能吃过烧蝙蝠和老鼠。而如今“三叫鼠”已经成为广东地区的一道菜,这道菜是用一窝刚生下来不久,没长毛没睁眼的小鼠崽放在盘中,直端上来,附带酌料着汁吃。筷子一夹,叫一声,一沾小料又叫一声,放到嘴里一咬再叫一声,是为三叫。食者必须有极大的勇气,传说大补且味道鲜美。 

他还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说的是,吃完槟榔后面红耳赤目炫,如醉酒一样。正所谓文人不幸天下幸,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稀奇美食,很好的诠释了东坡居士那曾经酸甜苦辣的一生。

 

眉州东坡酒楼

 

      在苏轼大半辈子的颠沛流离中,他不断辗转于半醉半醒、半饥半饱之间。苏轼爱吃,还吃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不屈不饶,坚持己见,从他的吃和吃出的诗,表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斗争精神。苏轼一生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后人世代受益无穷。

 

               苏轼在美食养生上的造诣

                              2012-07-09 来源:中国中医网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然而苏轼在美食养生方面也是个行家。

苏东坡经常到山野里去发掘一些药食两用山草野味。一次,他走到一片稻田附近,突然看见他平时喜爱吃的野荠(即现在所说的荸荠),便想解解馋,于是用衣服捧着荸荠来到附近的寺院,借用灶火煮粥。方法是将荸荠500克,大米100克,生姜适量,煮成荠羹。荠羹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有清热、利尿、平肝、和血、化痰的作用。

苏东坡还爱吃玉糁羹(山芋煮成的)。他经常下厨自己煮着吃,并且称这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史书也记载,山芋是块茎类食物,富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可益脾和胃,治淋巴结肿大。外用可以帮助消肿、镇痛。

麦门冬饮也是苏东坡喜欢的饮品,他将麦门冬饮制成具有口腔保健、安神催眠的家常饮料。并作诗说:“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麦门冬是中药中补阴的上品,有益阴养胃、润肺清心的功能。常用于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也可用于心烦失眠、心悸盗汗等症。具体做法是,一次取少量麦门冬,像泡茶叶一样沏水喝。每天喝一二杯即可。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这是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美食的哲理思考 
                                2012-07-02  来源:中华网 

苏轼乃中国历史上一代文豪,同时也是中华美食大家。其文学作品以及个人的艺术魅力深刻地影响着国内外文化,在苏东坡那个没有网上订餐的年代,他在美食方面同样也有着非凡的成就。苏轼是一个有着旷达乐观心态的学者,他仕途多舛,流离颠沛,而且世俗迷恋现货黄金,但他从未对生活失去热情。在苏轼的笔下有着陶渊明似的田园情结,诗词文中包含着大量的日常生活乐趣篇章,其中对美食的描写占有较大的比例。苏轼常常将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自己融为一体,他力求在其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这是他一生在追求的。

在苏轼的追求过程中他获得了一种愉悦,从中享受到了美感,并且陶醉于之中。美食则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也可以说是他进入和谐境界的催化剂。美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司空见惯,就是这样熟悉的事物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思想和哲学的支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苏轼留下了许多美食的制作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文学作品与美食生活也有着不解之缘,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但他在大量的书信、序跋、笔札以及作品中,却广泛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些作品中包含了苏轼美食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轼对于美食的乐趣首先在于吃,其次在于制作,然后是与友人分享,最后就是对美食的思考。由于好吃,苏轼才会绞尽脑汁想办法,运用天地之间的灵物和自己的智慧制作出美味之食。由于好吃,苏轼对“味”的非常讲究,他才能熟练“五味调和”之道,知晓“物类相感”之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源于他对生活的热情,食之道乃是人生存之道,只有口腹的调理到位,才能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因此苏轼认为饮食之道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他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生”理论。另外从品食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食品即人品,苏轼的美食观以及美食人格一直深深影响着后人。

 

                苏轼的“四当”养生经

                           2012-03-06 16:08:57 来源:中国中医网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养生家。他一生遭遇到众多的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豁达、开朗的性情。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条件怎样艰苦,他都能进行自我的心理调理,顺应事态的发展。他的养生之道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

  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带来一张上好宣纸,求其墨宝,并希望讨点养生之道。苏轼爽快地挥笔写下“无事以当贵,早寐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他的朋友看后,一脸的茫然,苏轼笑着解释道,养生长寿的秘诀,全在这四句话里!

 

无事以当贵

  人活在世上,不要去追逐功名利禄,不要留恋官场富贵,也不要将荣辱得失看得太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观。因此应将精神从追逐身外的名利等物欲中退出来,用于维护自身健康,以淡泊名利为“贵”。

 

早寐以当富

  指的是良好的起居习惯,比金银珠宝更为宝贵。古人云“睡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者,能食,能长寿。”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日久便会耗气伤血,进而损及五脏,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安步以当车

  指人莫贪图安逸,肢体不劳,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或乘车。多运动可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著名养生家华佗也提倡人体应该多活动,他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涌,病不得生。”

晚食以当肉

  入应该感觉到饥饿方可进食,不要吃得太饱。《寿世保元》提倡:“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这也是古人关于“饮食有节”的经验之谈,言之有据,施之有效,若过饥过饱、过热过冷、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则形坏而寿夭。

  苏轼的“四当”养生经,与现代医学所揭示的道理有很大的一致性,仍然可以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养生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坡肉真是苏轼发明的?知道答案后震惊了
苏东坡:赫赫有名的诗人,更是一代美食家
苏东坡与东坡肉,探寻文豪与美食背后的秘密!
盘点史上最强吃货苏东坡发明的6道菜,您吃过几道?
苏轼被贬后贫困潦倒,吃下等猪肉?倘若真如此,世间再无东坡肉
万家灯火杨增良 20150528 跟苏东坡学养生 五谷里的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