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生穴位侃读录(八)


陈以国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辽宁省名中医

沈阳市优秀名中医

博士生导师

二级教授






“雄姿英发”话太冲


主讲人:朱磊


1
主讲内容篇



太冲者,肝之原穴;肝者,将军之官也。故每言及太冲穴,总有意气风发之感,有雄姿飒爽之意。师常言:“太冲,肝之原,不仅限于疏泄,其补益之效,不容小觑,灵活用之,可疗脏腑之不足也。”

 

一、太冲穴出处


太冲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言:“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此言太冲的归经,及其重要性(肝之原也)。


二、太冲穴定位


《灵枢经·本输》言:“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 

《针灸甲乙经》言:“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言:“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动脉中。” 

《经络腧穴学》言:“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由此来看,其不同在于针刺1.5寸与2寸的区别。笔者采用同身寸,发现1.5寸在凹陷之正中,而2寸在两骨结合部。太冲与合谷位置对应,都为四关穴,在临床中,发现恩师取穴常取两骨结合部,其针感与1.5处并不相同,其中精妙原委诸君可自斟酌。


三、太冲穴名解析


太,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冲有两个繁体字,据目前可寻资料,可追溯到篆书,一为“沖”,一为“衝”,到宋体字合为“冲”字。对于“沖”,在《康熙字典》中提到,《说文》解释为“涌摇也。”对于“衝”,在《康熙字典》中提到,《说文》解释为“通道也。”两个异形字,具有不一样含义,虽不知古人当初取哪种意思,但是都能体现太冲穴的重要地位。



古代医家对于太冲穴的解释为:


《医经理解》:“足厥阴所注为俞。该本经之一大冲也。” 

《子午流注说难》:“太冲乃是足厥阴肝经所注之俞穴。肝藏血,女子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太冲又为九针十二原之原穴,五脏禀守六腑水谷气味精华之冲具,故名太冲。 

《经穴释义汇解》:“太,大也;冲,通道也。喻本穴为肝经大的通道所在,亦即元(原)气所居之处,故以为名。”

《针灸穴名解》:本穴与冲阳傍近。进步抬足,首当其中,故名之以“冲”。穴在跗上,足大指次指歧骨间故名“太冲”。



四、太冲穴五输穴属性


木        火        土        金        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井        荥        输(原)  经        合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俞主体重节痛。”


故可见太冲穴为肝经精气流注的穴位。《说文》,注,灌也。其意与“涌摇”之意相合。在后面的应用也可见太冲穴在“体重节痛”中的应用。


五、太冲穴特殊称谓


(1)四关穴之一。《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针灸大成》对此解释曰:“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

(2)天星十二穴之一。《针灸大成》谓其:“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动;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六、太冲穴古代临床应用


太冲穴在古代临床应用广泛,在此略举一二。


《灵枢经·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脉经》:“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地黄汤,薯蓣圆,内补散,牡蛎散并粉,针太冲补之。”

《脉经》: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脉经》:“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 

《脉经》:“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协下若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此为可治。宜服防风竹沥汤,秦艽散。春当刺大敦,夏刺行间,冬刺曲泉皆补之。季夏刺太冲,秋刺中郄皆泻之。”

《针灸甲乙经》:“痓,互引善惊,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狐疝,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暴胀,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面唇白,时呕血,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女子漏血,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黄疸,热中,善渴,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男子精不足,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飧洩,太冲主之。”

《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备急千金要方》:“主淋不得尿,阴上痛。”

备急千金要方》:“太冲,主面塵()黑。”

《备急千金要方》:“主羸瘦,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

《备急千金要方》:“太冲穴,针灸随便。治马黄,瘟疫等病。”

《备急千金要方》:“下气,灸肺俞百壮,又灸太冲五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主膝内踝前痛。”

《备急千金要方》腋下肿,马刀,肩肿,吻伤,太冲主之。”

千金翼方》:“产后出汗不止,针太冲,急补之。”

《标幽赋》:“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

《通玄指要赋》:“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肘后歌》:“股膝肿起泻太冲。”

《百症赋》:“太冲泻唇㖞以速愈。”



《经络腧穴学》太冲穴功能主治:

(1)头面诸疾: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㖞,青盲,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生殖诸疾: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

(3)神志诸疾:癫痫,小儿惊风,中风。

(4)气机诸疾:胁痛,郁闷,急躁易怒。

(5)肢体经络诸疾:下肢痿痹。



小结:古人对太冲穴应用广泛而且灵活巧妙,但皆以肝经循行以及肝脏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和依据,万变不离其宗,临床应用只要重视辨证,寻机扪要,必有奇效。



2
师门讨论篇



NO.1      朱同学


《百症賦》中言:“太冲泻唇㖞以速愈”。口㖞,见于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又称为“卒口僻”、“引口移颊”。早在《灵枢·经脉》言:“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㖞唇胗”。《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古人对于口的选穴:《针灸甲乙经》:“口僻不正,……翳风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客主人……治偏风口斜。”《百症賦》“颊车地仓穴,正口于片时。” 由文献来看,古人治疗唇从肝经论治以及取太冲穴的观点并不多见,那此处当作何解?承淡安先生在《百症赋笺注及经穴摘要歌诀合编》中释曰:“唇针太冲得愈者,殆为肝阳暴逆所致者。”从脏腑角度,肝主疏泄及藏血,唇之面瘫常并见肝阳上亢及气血逆乱之中风,疏泄肝经则降肝阳调气血,正合淡安先生之意也,这也体现针灸之辩证施治精髓。从经络角度,“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而太冲为肝经原穴,故有其效。

NO.2      同学


“太冲泻唇㖞以速愈”:取太冲治面瘫,因瘫得自外风,风邪入络导致面部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之理。肝主筋,故运用肝之原穴太冲调肝经经气,养经筋。

NO.3      同学


“太冲泻以速愈”若断句成:“太冲泻/以速愈”,即宾语前置,那本意就是“泻太冲唇以速愈”。若断句为:“太冲/泻唇以速愈”,则是没有标明补泻,单纯讲太冲治口歪。治疗肝阳上亢时,太冲的补泻法似乎都行得通。肝阳上亢为肝阴无以制阳,补太冲可养肝血,柔肝以制暴阳。而过亢之肝阳通过泻法也能得以散通。这里体现了太冲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NO.4      同学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唇多见于风证,或为外风所袭,或为内风扰动。故取肝之原太冲以解之。

NO.5      同学


对“冲”字的理解:有冲破、突破之意。在主治方面表现为治疗鼻塞不通一类的鼻病。解析如下:(1)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的循行“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中的颃颡就指鼻咽喉部位。(2)《杂病穴法歌》中有“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

NO.6      同学


《席弘赋》中记载:“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两穴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是具有阴阳相配,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处方。

NO.7      同学


《难经》言:“俞主体重节痛。”《标幽赋》言“: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致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沉重。合谷、太冲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针刺则气血阴阳同调。“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针太冲可治疗胸胁以及咽部疼痛,与肝经循行“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密切相关。

NO.8      同学


《脉经》言,“季夏刺太冲”,这正是体现了因时制宜的思想,太冲属土为输穴,与难经“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的思想相合。

NO.9      同学


冲,涌摇也。此穴与水有关,《针灸资生经》言“虚劳浮肿,灸太冲百壮”,故可用太冲来利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叫做开四关?开四关有什么作用?
眩晕试试针灸
气血同调的“四关穴”
日月穴的准确位置图,日月穴,日月穴的作用及功效
犊鼻穴位位置图,犊鼻穴取穴方法
日月的准确位置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