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方外圆:处世的最高境界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抓到一个盗贼,出于心中正义,他对贼人讲了一番关于良知的道理。但盗贼听后并不为所动,反而轻蔑地问他:“请你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了?”

当时正值大热天,他叫盗贼脱光了上衣后,将裤子也脱掉。这时贼犹豫了,觉得这样做不大好。

他向贼人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本着良知与道义,直言说理,并不能改变贼人一点点;反倒退一步,让贼人脱衣的方式,能使其自觉羞愧。

这就是中国哲学讲究的方圆之道,于铜钱中取象,追求为人处世做到外圆内方,即内心有正义有原则,处世懂圆融,懂变通。

-1-

立志如山须方,行道如水须圆

纪晓岚是清代才子中最受乾隆皇帝宠信的一位文人,无论是政坛上还是文坛上,他都颇受欢迎。

他四岁开始学习,二十岁成了秀才,而后又考中了进士,顺利地走进了官场,担任礼部官员,主持官方学术事务。

虽是一介儒生,他却有着安邦定国的大志向,所以他常伴君王左右,提利国利民之策,矢志不渝。

一次,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在野外散步。乾隆突然问他如何理解“忠”,纪晓岚回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谓之忠”。

于是,乾隆便以君王的身份要求他立即尽忠,看他如何接招。纪晓岚先是一惊,随即答应便离开了。

不久,纪晓岚又回来了,说自己本想跳河尽忠,却被屈原阻拦了。乾隆皇帝不解,纪晓岚又娓娓道来:“屈原说他那时是遇到了楚怀王昏庸无能,才不得不跳河,而此时,听说是开明盛世。让我回来问一问您,看您说自己是不是昏庸无能,如果说是,我再去跳。所以,我这就来问您了。”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称赞纪晓岚机智。

虽是一次玩笑事件,但纪晓岚不丢忠义之本,以迂回之策解了皇上为自己设下的窘境,既表了为臣的忠义之心,也反向给皇上抛了一个只有唯一答案的梗,使一场严肃的忠义讨论,以轻松欢乐的方式结了尾。

纪晓岚心有大志,其忠义之心,皇上心中自是明了。但此时,若是换作常人,恐怕早吓出一身冷汗,急于直言自己如何忠义,那么心中的方义是表明了,但这场郊外散步就得不欢而散了。

《妄谈·疯话:老宣放言录》中说到,“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说的是树立志向要像山一样,但走人生的道路要像水一样。立志向不像山,就不够坚定,做人不像水,就不知道变通,就不能弘扬心中的正道。

所谓“常立志不如立长志”,一个心性稳定的人,不会随意地改变心中志向。只有志向坚定,才能面向噪音杂音不迷惑,才能在迷惑面前不动摇,走出理想的康庄大道;

而只有在时局前懂迂回懂变通,才能将心中志向巧妙地施展于外,收获“曲径通幽”的效果。

-2-

严以律己方,宽以待人圆

对自己的要求须严格,是为方;对他人能宽容大度,是为圆。能在责己与容他之间,成就方圆之说的人,其成就必不在话下。

李泌曾被唐朝四代皇帝所宠信,也为大臣们所尊崇。

唐德宗时,李泌担任宰相。回纥想与唐朝议和,但德宗皇帝因曾受过回纥羞辱,拒不答应。

李泌思量着,议和之事对两国有利,便极力撮合此事,多次向德宗陈述利害关系。但德宗此时仇心深重,严厉斥责了李泌。

朝中有大臣劝李泌不要再自讨没趣,惹祸上身,但李泌坚定地说:“皇上也知议和地好处和必要,只是一时激愤才不允。若我此时不极力促成此时,皇上早晚会怪罪我的。”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德宗气消后接受了李泌的劝告,并派李泌与回纥首领交涉,终使回纥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且向唐朝皇帝称臣。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全凭李泌一己之力完成。可当德宗皇帝询问李泌“回纥为何如此顺从?”之时,李泌却只字未提自己的辛劳,而反过来说是“由于皇上威名远播,回纥人极为敬畏,才会如此行事。”

德宗皇帝高兴异常,从此对李泌更加宠信。

议和之事有利于天下苍生,因此,即使面对皇帝的训斥,李泌也要求自己迎难而上。即使议和之前,回纥曾侵扰过大唐,但李泌却能以长远的眼光,宽容的态度,为老百姓奔走。邀功之时,他只字不提皇上之过,甚至将功劳全部让出。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君子应该有严于律己的勇气和宽以待人的度量。待人接物应如大地一般广博宽厚,心中能容纳万千。对自己的要求应严格严厉,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责怪他人。能做到这样的人,即使身处高位,人们也不会因害怕而躲避他,反而会从心里敬重他,希望与之相处。

能坚持尊重自己内心方义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长久尊敬;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所容。于方与圆之间,守得内心方义,若于原则无大碍,则应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3-

外圆内方,人生大境界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后,宴请群臣欢庆。在宴席上,魏王问文武百官自己是昏君还是明君。

官员们纷纷称赞大王是明君,而官员任座却直言大王是昏君。

此时的魏王憋着怒火问他缘由,任座回答说:“大王您获得了胜利,攻下了城池,没有按功劳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

这位大臣说:“大王是明君。古人经常说,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进来赴宴。

任座刚正不阿,令人敬佩,但也因过于直率,不给魏王留颜面,导致自己不光没劝谏成功,还差点丢了性命。

而任座之后的大臣则是个外圆内方的通透之人,他明白自己的初衷是要使魏王纳谏,更懂得以委婉的方式,既给魏王台阶下,也让魏王明白如何做一个明君。

《围炉夜话》中说:“正而过则迁,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做人太过方正则不通世故人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这两种人还不失为正直的人。但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虚浮,这两种人到底不能成为真正高明美好的人。

人最为可贵的,便是心中有正道之光,且能不为世俗所破。但如何使这一光芒照亮一方,则要讲究方式方法。

网上有一句话,“只圆不方则不立,只方不圆易碰壁”。一个人若过度圆滑,行事没有规范,势必会为世人所不齿。但是,也要防止由内而外,太过方正,棱角过多则不通人情,不懂得变通,也会招致祸患,使自己寸步难行。

真正的智者,是能以圆融之道实现心中方义的人,不必过于严肃,也不必过于抨击,言语柔和一些,语气舒缓一些,如此才能于这方圆之间,修得为人处世的大境

界。

-4-

中国哲学讲究变通,变则通,通则顺,顺则心中方义可实现。

方是心中的坚定志向,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对外的圆融贯通,是处世的锦囊。

方以立志,圆以行道;方以责己,圆以容他;外圆内方,是人生大境界。

如此,方能无往而不利,寻得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准探亲
真正的智者,为人处事,往往懂得这三点,活得更从容
对联趣闻(158)纪晓岚巧对君主联
纪晓岚醉后写了一副对联, 乾隆大怒: 你给朕好好解释一下
乾隆让纪晓岚死,为何能够不死?
纪晓岚被乾隆逼去自杀,和珅在旁煽风点火,他如何巧妙化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