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原】碎片化阅读的危害

人类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随时会被打断,快餐文化碎片思维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受害了而不自知,仍然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以为是跟上了时代的新潮流,无比享受,但这种沉迷与上瘾形同吸毒。

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

大数据时代的来袭,文化碎片开始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逐步壮大。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多,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以为是跟上了时代的新潮流。虽然在生活的各个间隙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有谁真正了解过碎片思维对人的危害呢?

有人说,碎片时代辐射出的电磁波虽对人的健康伤害很大,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家就可以旅游,看遍大好河山,无论是山村的古堡,还是江南小镇,都因着其特有的古老建筑所形成的场景和风光,成为每个人心头一抹浓浓的思乡之情。当我们想家了就可以同家人视频,面对面的讲话,顷刻间就像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这样有何不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你已经被它的思维所害了。”

在一个以互联网为经济中心的时代,一切事业都追随经济效益的步伐突飞猛涨。想了解什么,便可在网上得到想要的答案。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研发出新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快速地传播给大家。在利益驱动的同时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不被它所诱惑呢?

现在社会普遍存在,“低头族”的现象。因技术带来的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过不了一会儿就把手机屏幕按亮看一下,中断谈话去查看信息;各种手持设备让我们随时随地回复邮件,就连睡觉都跟手机在一起。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随时会被打断,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严重。

研究“持续被打断”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形成了一个学科领域,叫作“中断科学”。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发现是,在做事情的同时又忙于回复邮件的人,其智商会下降10点,这种影响比吸大麻的作用都强。心理学家还发现,正是由于技术让人们能够实时了解事情的发生状况,这让我们感觉必须马上就得了解。但实际上,许多消息可能并非那么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

“碎片化”已琐屑到对个人经历的絮叨而无法“高于生活”,正因这种自恋情愫和功利目的,使“微文学”过于琐碎,以致带给我们的往往不是智慧、思考、美感而大都是以自我为本源的碎片拼凑,内容看似华丽,读后却无所受益。

据悉,当代快餐文化,在功能上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在文本上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上是一种无等级的泛市民文化,因而可以说,快餐文化是借助于现代文化日臻完美的传播技术和复制手段,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消遣性的“原始魔术”。

如今,我们每天从电子终端获取大量的信息,阅读变成一件随手可得、不需要整块时间的事情。一方面,这种阅读方式也开始让人焦虑,因为碎片化阅读让人逐渐丧失分析思考能力,更弱化了阅读严肃大部头的能力;另一方面,新的工具让阅读后的交流更加方便。也许,对于阅读,关键不是阅读载体,而是能在浮躁喧嚣中保持真实从容的那颗心。

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用,碎片化阅读为大众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快乐原则的狂欢节,使我们放弃了对终极事物本质孜孜以求的态度,不再把文化当作济世救民、普度众生的精神法宝。那些轻松自如的故事,令人兴奋而又晕眩,供人消遣而无阐释,一切朝生夕亡、转瞬即逝。

最近某某机构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做了一项调查,调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很多学生到图书馆后,先打开微信、QQ和众亲友打一遍招呼,说上一堆无聊的废话,再上网浏览一圈新闻,两个小时就过去了。”由此看来,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危害是很大的,危害之一就是连续的时间不断被打断,宝贵的时间不断被占用。时间就像金钱一样,会花费、会流逝,你不用都不行。问题是,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人都在争夺你的时间,怎样让时间变成自己的,就要抵制各种诱惑,不要被移动终端、互联网牵着鼻子走。

据了解,大家一面在斥责其粗制滥造,一面却又在享受着其带来的身心愉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碎片文化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不需要殚思竭虑,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智力降低到几乎等于零,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碎片思维的利弊在于“度”

近日乘车看到,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发微博、聊微信,或一边接电话一边处理手上的活儿,许多人觉得自己是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就像专业的演技师那样,能把好几个球抛在空中,真的是这样吗?据资料得知:人脑并不能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是在不同的任务间来回切换,这一点被科学家反复证明。如果你同时做两件事情,那么你哪件事情都做不好,正验证了古人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如今的现象就是,技术正在要求人脑做它做不到的事情。

回眸学生时代,还记得曾经文史老师在台上枯燥的讲,我们在课桌上沉沉的睡,在当时的宏潮下,难得有几位稍微讲得精彩的老师。当时的我脑海里第一印象就是:文史课只管背诵,某某年在哪儿发生了某某事情,有什么历史意义?而快餐文学却给文史教育以养分,活跃了课堂内外。如百家讲坛中老师们的讲故事般的读史,梳理了历史脉络,描绘了生动的历史人物,虽有一些自我臆断和现代流行词汇的穿插,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对历史的兴趣。一些独到的分析和剖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于正在历史中埋头苦读的学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文化碎片”如何把握这个“度”尤为重要,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没有问题,但对于心智尚未成年的学生就不一样了,这时就应该有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挑选有益的快餐供孩子们享用,让他们学会如何分辨快餐文化。(张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餐文化”的碎片化
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朗读者》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作文分析和考场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作文训练:“纸质阅读\电子阅读”
微阅读时代,怎样阅读?
随笔||浅阅读
杨林:文腻与素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