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困生转化讲座一之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学困生转化讲座一之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 zhongwei19620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0-09-15 08:21:18|  分类: 学习方法 |字号 订阅

 

学困生转化讲座一之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学困生转化讲座”分为五个系列:一高中数困生转化、二、初中数困生转化、三中学数困生转化、四数困生转化、五学困生转化,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是“学困生转化一(高中数困生转化) ”之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进入高中以后,数学知识内容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不少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而沦为数学学困生,这些数学学困生由于害怕数学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致使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数学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本文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分为三个版块:一是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表现;二是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三是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表现

1.1、学困生的产生与形成。

⑴学困生的概念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生,也即学习后进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基础教育数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⑵不能把学困生称为差生。学困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但应注意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就是智力差,就是差生。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⑶数学学困生的概念界定。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并且神经功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失调,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但是在数学学习方面由于行为不良、教学不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数学学习水较低,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⑷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比例相应地增多,特别是在普遍扩招下的普通中学尤为突出。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学困生已日渐成为制约学校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更新观念,重视学困生,研究学困生,针对性地指导学困生,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基本特征与行为表现。

⑴高中数学学困生一般具有三个典型的基本特征。①家庭及高考的压力是其学习的外在动因。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多但成绩不理想。③对数学学科和数学学习的意义认识模糊,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⑵高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①是学习行为不到位,②是学习注意力难集中、易分散,③是拖拉散漫,④是满不在乎。

1.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来源于他们的学习认知、学习品格与学习情感,具体有:

⑴自卑心理。这是数学用功型学困生共有的心理,由于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有些同学学习没有他们用功,数学成绩反而比他们好,于是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产生自卑心理。

⑵固执心理。数学用功型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总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提高数学成绩,老师看他们很用功,也很少去主动关心他们,长期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他们一方面用固执掩盖自己的自卑,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⑶强迫心理。高中数学用功型学困生内心对数学学习多半是排斥的,但由于高考中数学分数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强迫自己学习数学,这种强迫心理伴随他们的数学学习全过程。

    ⑷懒惰心理。这是数学不用功型学困生共有的心理,他们大多不记公式,做作业要用到公式时,就翻书,不记笔记,认为课堂上弄清楚了就行,不愿承认知识遗忘规律,不愿意计算,动不动就用计算器,甚至等别人做完了抄一下。有些题目知道怎么做,却不做。怕吃苦,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劳动。

   ⑸畏难心理。见困难就后退,题目常常做不完,文字多了的题目往往看都不敢看。对于计算稍微复杂一点,分析步骤多于三步的题目,就认为太难了,断定自己做不出来,常常放弃。

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2.1、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

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应试教育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一味追求升学率,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冷落,他们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也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自然也就会产生数学学困生。

2。2、学科特点和教材因素。

  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2004)确定了每个人除拥有除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这两类传统所称的智力外,至少还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六种智力。数学能力虽有多种形式,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人的智力本身就有差异,出现数学学困生是自然的事。

  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初中教材偏重于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而且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但是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比较抽象的知识,与初中知识联系不大,尤其是其中很多概念定义的严格性和抽象性,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接下来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贯穿整个函数一章的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又高,因此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具有较大的难度。

2。3、教学要求偏高、偏深。

  高中数学教材偏难、偏深,对学生的要求也偏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超阶段,超大纲,难点难题过多。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难点的突破和难题的讲解上,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显然消化不了,自然就会增加数学学困生。

2。4、学困生自身的差异性。

  ⑴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学习。

  ⑵缺乏学习数学的坚强意志。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意志是学生自始至终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⑶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一般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不少数学差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自觉性不强、害怕困难、不爱思考等。

2。5、教师因素。

  ⑴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现在许多数学教师还持有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传递的,认为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就是对于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管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⑵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讲解---接受”模式,大容量,满堂灌,在教学中启发导学不够,对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教学配合的不够积极,教学效益比较低下。教师的教学着眼于知识讲授,教学缺少艺术性,导致学困生更加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⑶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有些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⑷师生关系不融洽。有些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心理或厌恶心理,因而往往对数学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而有些教师偏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缺少对他们的关爱,使数学学困生感觉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6、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则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等等。

2。7、社会因素。

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学习,还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不能自拔等。

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以促使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同时,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优势智力的同时,将自己的优势智力迁移到弱势智力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力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势智力,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智力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使他们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3。2、加强学法指导。

   《礼记》中这样写到 “善学者,师逸而功信,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数学学困生的学法指导,数学学困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不少学困生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思维的灵活性也欠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指导他们会学学习。

⑴教会学生预习。习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应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若是涉及以前的旧知识,只是忘记了,则可以再翻开书找到相应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3]。

⑵教会学生听课。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听课呢?首先,听课时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地思考,若遇不懂则作上记号,以备课后把它弄懂。其次,抓住重点做笔记。一般来说,一节课中老师所讲的重点并不会很多,大概一、两个,而对这一、两个重点要掌握的话,往往涉及到它的预备知识。而预备知识我们已在预习时已复习了,所以如果我们已掌握了预备知识,那该节课的内容就已非常有限了,只需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就行。如果预备知识我们还未掌握,可以先把它记住,做好笔记,跳过,思维跟着老师走,不需再此纠缠不清,课后再把它弄懂[4]。另外,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总结要特别注意,这些总结都是老师对知识的归纳,是精华;记住了这些,成绩就会一步一步上去了。

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握知识很重要的一环是“记”。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多时候都是依赖于“记忆”的。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大部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差,而是因为没有遵循记忆的规律,没有科学用脑造成的。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记忆是先快后慢的,这就是说,我们要及时复习巩固,当天的知识在当天就要复习巩固一遍,并且要习惯于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看看这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某种解法又可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题目等等。

3。3、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以区别的方式对待学生,巴班斯基认为多数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其他方面。不单是在教材难度和广度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他当时最好的成绩,获得最大的发展。(顾明远等,2001)由于困难生在知识结构、智力、心理素质、情感方面与优秀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用划一的、较高的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将挫伤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摇其本来就很脆弱的信心,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困难生适当放低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3。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任苏民,1992)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为此,数学学困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调动起来。

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不愿动脑筋,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不仅是预习,还是课堂上的练习,课后的复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⑶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习惯。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培养学生多从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解题方法等去思考,他们将会发现: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高不可攀。遇到了不懂的问题,鼓励他们向老师问或跟同学讨论,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会觉得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⑷培养学生小结、归纳的习惯。对本节课、本章节、对一类解题方法,对知识的结构等多进行小结、归纳,可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学生也会发现数学知识并不会枯燥难记,数学知识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3。5、结合数学教学,锻炼学生意志。

    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未的,学困生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定义、定理的记忆深感头痛,对某些计算过程较繁的命题一见就烦。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对数学错题很少去主动寻找致错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结合数学学习,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3。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⑴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 1974)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① 自身的能力;②所付出的努力程度;③任务的难度;④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 ,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韦纳又按“稳定性”维度对四种原因进行了划分: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的,在各种情境中变化很大。他认为“内外控制点”(即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⑵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往往比较消极,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一些外部因素上。如试题、教师、运气、怯场等,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的这种归因取向将会对其后期学习起消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数学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要掌握科学的归因方法,引导数学学困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3.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重视情感教育,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2]。”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学困生由于学不好数学,对数学有畏惧之心,进而对数学老师有种无形的隔阂。如果学生感受不到老师对他的爱,这将会加大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加深对数学的畏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一个对数学有无比畏惧的学生,他是不能学好数学的。

⑵ 改进教学方法,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薄弱及解决问题时反复失败造成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但他们也同其他的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样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让“成功”走进课堂,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①是低起点:备课时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减小坡度,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②是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步都能“成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③是多活动,快反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讲练结合,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大量参与活动,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思维更活跃,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得到了不断加强,能力的发展也逐步得到实现。

3.8、学困生学习心理调节。

改变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必须从调节他们的学习心理入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调节方法。

⑴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我的教育观是启发年轻人的心灵,并激发其追求知识的热诚。——罗伯·梅纳德·赫钦斯。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往往处于冬眠状态,必须想方设法来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愉快之情。在新课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喜悦。在解题教学中,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原则。先让学生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评讲,我经常说:“你有什么创意?”“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好,谁知道他失误在哪里?”不断地鼓励学生讲出他的想法,无论对错,只要他思考了就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

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喜欢某一科,往往他认为是老师教得好,反之,就是老师教得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即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坚持零批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困生对数学的感知、领悟较慢,但却很敏感地观察教师对他的态度。对于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数学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要看到学困生的闭锁心理,又要抓住学困生强烈的求同心情,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达到掌握学生发展水平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的顾虑,才能使学生建立真实的自尊心。

⑶改变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学习。一个人自己去克制比别人去克制要容易得多。——洛克。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鼓励,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经常出现时而奋进,时而疲软的状态。为此,我在评价方式上作了一些尝试:①变求全评价为寻优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对时,尽量从中找到正确的成份,肯定学生思考中的积极方面,理解他的不足。这样,学生总能感受到鼓励。②变长期评价为短期评价。过去,只在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后学生才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滞后的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励学生。我尝试通过每周的小测验、每天的作业及每节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综合评价,肯定学生阶段性的成功。 ③变外部评价为内部评价。学困生的一个特点就是缺少自我评价。很少反思自己,糊里糊涂地过,每当考试完了,痛苦一阵子,可是,因缺乏自我鼓励和分析评价,时间长了,又不知所以了,把所有的决心抛在了脑后。为改变这种现状,我要求学生写数学考试反思。引导他们总结章节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在反思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苦与乐。

3.9、学困生学习方式的调节。

⑴培养兴趣, 激活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更大程度地预防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⑵活”教“活”学,寻找最佳切入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要进行注重启发,细心引导的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让学困生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并提醒学生学习数学也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切入点。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⑷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困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会各不相同,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能找准每个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持之以恒,相信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引导学生追求探索的快乐,建立诚实的学习观,加强自我评价,增强自我鼓励、自我分析的理性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就是我帮助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理想追求。当前新课标已经向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①《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5期成卫东《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②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王志勇《浅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③邵梅《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学困生转化讲座五之3)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高中女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为什么很多同学初中数学学得很好,到了高中...
教学改革 |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学困生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