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请结合临床”落到实处

把“请结合临床”落到实处

副标题:正视微生物学检验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宁永忠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1-23
此文章来源于www.cmt.com.cn

        实验室和临床交流,可以达到普及知识、解决难题、增进理解互信的目的。

        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在百年以上。这么长久的发展,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其他学科先进知识技术的融合,导致西方医学各个分支的基础知识、专业规律、应用规则异常复杂、丰富和灵活。感染性疾病学、临床微生物学莫不如此。通过临床交流,检验同仁可以向临床宣传检验医学进展,普及知识,强化应用;可以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理解医学行为,增加医学常识。

        除普及知识外,临床交流最关键的作用是解决实际难题。临床疾病谱多种多样,感染性疾病往往和很多其他疾病伴随存在,感染的诊断、治疗方面皆有挑战。而临床微生物学能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控制提供客观甚至决定性的证据,举足轻重。因此,检验医师的参与能够帮助临床医师迎接挑战、解决难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检验报告上看似常规化的结果,与患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把“请结合临床”这句话具体落到实处。让基于微生物学证据的诊断更为准确,治疗更为有效,控制更为得力。

案例列举

 点击看大图

       这些例子可能挂一漏万,可能以偏概全,但其中临床微生物学的作用也不容抹杀。当然也有失败案例。例如,某外地男性患者,有呼吸系统受累表现,气管镜看到气管分支处有白膜,病理涂片看到菌丝。按结核、真菌等治疗无效。呼吸科借出病理片,笔者初看以为是曲霉菌菌丝。但其他专业医师一致认为是放线菌菌丝,对应治疗有效。这个案例说明,只有基本功过硬、检验结果可信,才能有效辅助临床,解除患者病痛。

        实验室与临床交流的难与惑

        所有的交流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没有交流时,临床和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解。而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误解、建立互信,甚至可以建立友谊,成为朋友。关系融洽,必然会优化专业工作与合作。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存在诸多难题,亟须破解。

        首先是检验医学自身。一个检查的分析前、分析中环节要无懈可击,结果要及时、准确、有效。有时候这一环节会出问题。而交流者的素质至为重要。交流者的敬业、专业、细心、耐心会推动交流发展,反之则会恶化局面。检验科管理层的支持理解也很重要。如果处处掣肘,则举步维艰。

        其次是临床需求。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在国内的受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医学进步,加上国内抗生素管理、学科建制、盈利与否等因素的影响,在感染性疾病病例大量存在、新病原体屡有发现的背景下,临床医师对感染却日渐漠视。如果临床科室不需要交流,则交流无从谈起。

        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是,目前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没有制度化,专业建设方面没有常态化。既有的交流多是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尝试,而在检验科、医院两级层面没有明确制度。这导致诸如授权、时间、责任等诸方面没有规则和保障。让交流处于随机、任意的状态。

        另外,专业学会如果不从专业角度强化、推动交流,则没有交流深化的专业条件,也会导致交流可有可无。笔者检索了中外文献,发现目前尚无专门的会诊指南。2014年,笔者基于参加临床会诊的经验,撰写了《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参与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的建议》,共42条建议。相信这些建议会在客观上推动实验室和临床交流的发展。

        加强实验室与临床交流的经验与体会

        首先,一定要用人得力。交流者在具备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知识的基础上,一定是喜欢交流、热爱专业、愿意为之付出的人。喜欢、热爱才会推动工作发展。

        其次,对于轻度、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医师自己能够处理得很好,不必交流,所以一旦有交流或正式会诊,患者病情往往较复杂,表现多样,偏急偏重。由此可知,会诊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时间充足,一定要充分阅读病历,与管床医师深入交流。只有充分掌握基本知识、患者信息,才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才可能把检验结果解释得具体明确。

        再次,对患者病情要动态把握,对检验结果要灵活应用。实际会诊时,我们往往不知道患者的结局转归,没有标准答案,患者病情也正处于演变之中。我们对病情的理解要有动态观念、辩证观念。而对于检验结果的真与假、作用的大与小要灵活把握。个人经验是,检验结果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敏感性、特异性价值要大。要根据阈值判断阴阳性,但也要有连续检测以动态观察。因为常规方法不是“金”方法,所以检验结果的假阴性、假阳性有理论上的必然性。检验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分析时,大部分结果的解释可以找到对应依据,但也有少部分无法解释,因此,既不要放弃责任不进行分析,也不要过于纠结和拘泥,可以继续观察。尤其是对于阈值附近、所谓灰区的结果,拘泥于阳性或阴性,犯错概率会增加。

        最后,坚持专业规律,摈弃错误观念。对感染性疾病而言,有适应证时,在启动经验治疗之前正确留取微生物学标本,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铁律!这一条,一定要坚持。感染性疾病的分级诊断、治疗药物选择和疗效判断、控制措施选择都要有微生物学证据,都要充分利用既有的微生物学信息。在这些环节放弃微生物学,必然陷入主观,最终导致错误。而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需要抛弃。例如,发热即感染、中性粒细胞高即细菌性感染、有呼吸机时发热+肺部浸润影即肺炎、发热或炎症就给予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是退热药物、消炎药)、医院感染即耐药菌感染、重度感染即耐药菌感染、重拳猛击即超广谱抗生素组合或最强最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失败原因都是耐药等。

        总的来看,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临床交流工作刚刚起步,正式会诊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也在摸索经验。我们愿意和广大专业同仁一起,推动专业发展,增加专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正是:筚路蓝缕、百家帮扶、贵在坚持、斯道必盛!


关键字:微生物学,检验医师,临床工作,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呼唤检验医师
中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检验医学微生物学组(科)建设专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规范与指南】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实践指引——眼部感染的诊断
容易被忽视的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热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