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不是 “编外教师”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自然拼在一线。

这些年,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渐成共识。不过,有一些中小学,从批改作业到值日保洁,从打印教辅材料到监督学生考试……只要老师一声令下,这似乎都成了家长的“分内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责任边界趋于模糊。

不少家长感慨,自己成了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个论断:“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按理说,学校教育本有“责任田”,家庭教育也有“自留地”。恪守边界、厘清权责,家校共同体才能形成裨益孩子成长的合力。遗憾的是,时下这个共同体失衡了:家长看老师脸色,学校任性而失格。

把家长弄成“编外教师”,说到底是教育权的滥用。一方面,它转嫁并推卸了学校教育责任。什么都让家长来,老师成了发号施令的“太上皇”。最近,山东省五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根据相关方案,今后山东中小学生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另一方,它让温情的家庭教育变了味。家长的角色定位,绝不等同于给老师“打下手”——他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悉心于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傅雷家书、颜氏家训,彰显的恰恰是传统家庭教育的奠基意义。家长可能不是数学家、文学家,但却是孩子一生的导师。此前,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让家长更懂得教育孩子,恐怕不是让家长深度插手到通识教育的诸般细节里去。

家校共育一旦变味,很容易放大家长资源的代际差异,制造教育公平新的裂痕。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如果表现好的家长成为孩子的加分项,忙着工作而没空整理教室的家长、家庭不宽裕而买不起打印机的家长,岂非在“拼爹拼妈”中拖累了孩子?

家校共育要严防两个极端:一是故意跟学校教育对抗,放手养娃、撒手不管。比如最近所谓“爸爸在家长群公开叫板老师:别催作业”的新闻,只能说无知者无畏。二是顺着老师的各种要求迎合,没有底线。当然,更该问一声的是:说好的家委会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呢?

为了孩子成长的家校共育,校方不能搞“一言堂”,家长亦不能“丧失主权”。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合力,彼此“不越界”,产生的良性互动才会照进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的未来,还需要老师吗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逾越了家校边界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
家庭作业浪费了谁的时间
家长就不应该陪孩子完成作业
西街观察丨批改作业,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