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医典:突发性耳聋

“医生,快帮帮我!

一觉醒来我啥也听不见了,

我还年轻啊...”

当代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失去控制

 没有一点点防备,头就秃了

 毫无征兆,耳朵说聋就聋了

今天是3月3日全国爱耳日

让我们见识一下“突发性耳聋”的威力

01突发事件:消失的听力!

(来源:浙江卫视经济生活频道)

(来源:江苏卫视)

近期报道的一些突发性耳聋新闻中,当事人的第一反应是:

“耳朵没受过外伤,也没有听刺激的声音,突然间就开启了静音模式,啥都听不见了……”

其实,在耳鼻喉科医生那里,耳聋并不少见。

比如爆震聋(噪声性耳外伤)、职业性噪声聋(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这些往往都能找到一个比较具体的“聋”因。

但有一种耳聋比较奇特:患者在某一天毫无征兆地就突然聋了。昨天半夜还沉浸在听歌软件里,早上起床耳朵就像塞了一朵棉花云。

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发生的。

这类奇特的听力消失事件,医学上称作突发性耳聋,也叫突聋,是耳鼻喉科的一种急症。

02怎么判断听力出故障了?

起病时,患者会在短时间或72小时之内,感觉到耳朵有胀满感和阻塞感,还可能伴有眩晕、呕吐等不适;一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极少数人会双耳发作)。比如插上耳机,一只耳朵能清楚听到声音,但是另一只就完全听不清。

最常用的听力测试标准,是做纯音测听,在纯音测听图上至少相连 3 个频率(500 Hz、1000 Hz、2000 Hz)听力下降≥30分贝[1]

这是啥概念呢?

家里冰箱启动的声音大约在30分贝上下。如果发现自己突然连家里冰箱启动的声音也很难听清楚了,还伴随耳鸣、耳闷和眩晕[2]等症状,那就要非常小心了。

03突聋发生的部位——内耳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神经性疾病,简称“突聋”,主要涉及内耳,患者的耳道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耳朵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还有内耳)

人的内耳主要是一些听觉神经细胞,存在于耳蜗内,它感受到外界传来的声音,将机械振动的声音能量转换成生物电能、产生神经冲动,再传入听觉中枢,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内耳的结构)

04突发性耳聋的病因

突聋的发生就是在这个部位——突然产生了一个Bug,从外面传来的声音还没有抵达听觉中枢,就在内耳部位“半路夭折”了。

那具体是什么病因会引起Bug呢[3]?

  • 感染(例如脑膜炎、梅毒或HIV感染)
  • 耳朵疾病(如胆脂瘤)
  • 外伤(如头外伤)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Cogan 综合征)
  • 发育异常等

然而,这些还只是我们能发现的、引起bug的小小一角。

在首诊患者中,90%的人无法找到明确病因,属于特发性感音神经性突聋[1] 。

突聋来得如此唐突,让人没有一点点防备!

既然它是突然发生的,那它会突然消失吗?

05治疗突聋,不要错过这个黄金时间

首先,不管会不会消失,要明确一点:

突发性耳聋属急症,突聋的治疗黄金窗一般在发病后3~5天内,越往后,治疗效果越差,甚至导致永久性耳聋。

所以,一旦发觉突然的耳鸣或听力下降,别犹豫,最好立刻去医院看病

有明确病因的,需要进行对因治疗,比如感染病因者用抗感染治疗。

明确不了病因的,一般推荐激素给药或高压氧疗法等。

那么,突聋会不会“不治而愈”呢?

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

数据显示,突聋患者中最多有32%~ 65%可自愈,但能否自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到治疗的间隔时间等)[1]

但这是概率事件,大家可不能冒险,况且也冒不起这个险。

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1971年的时候,每10万人里面,有3.9个人患突聋;但到了2011年,发病率就上升到了5~20/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有4000例左右[2]

患病的高峰年龄是40~60岁的中年人,但现在,发病年龄也有向年轻化偏移的趋势

就冲这些数据,还真的不要轻易怠慢突聋啊,朋友。

06这些事情,最容易引发突聋

“连续熬夜”“精神紧张”“饮食情况糟糕”“心情烦闷”“身体免疫力低”……

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在突聋患者身上,而这些因素也确实是被公认的突聋“诱因”。

内耳的神经细胞日日夜夜加班、为我们传导声音。

但如果持续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造成血管神经运动失调、供应我们内耳的神经细胞的血管痉挛,脆弱的神经细胞损伤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耗子尾汁....

(来源:soogif)

为了避免身体失控,关键是日常保护做到位。

睡好(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吃好,适当运动,这些我们就不多说了,毕竟是基本健康素养。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多耳机重度用户关心的——降噪耳机真的能保护听力吗?

其实,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降噪耳机有助于减缓听力损失”。

因为这里“降”的噪音是外界噪音,降噪耳机只是提高声音质量,不能调整声音响度,所以并没有保护内耳的特殊功效。

所以,防止突发性耳聋,还记得做好以下几点:

  • 平时注意避免接触噪音(噪音环境可考虑使用耳塞)
  • 减少使用耳机,连续佩戴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

(来源:soogif)

  • 保证耳朵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避免耳外伤以及头外伤;
  •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呋塞米、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 一旦发现听力突然下降,持续性耳鸣、耳胀,应尽早就医。

耳朵虽然是五官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却非常重要,一定好好爱自己哦~

(来源:美剧《生活大爆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耳机发脾气 耳朵很受伤
原来做这些会导致耳聋
医生揭露3大最伤“耳”的戴耳机恶习,你的听力正在被“谋杀”!
突发性耳聋:八成出现过耳鸣
怎么提醒严防高发耳疾危害?如何预防耳聋?
关于耳朵听力,您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