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榨干父母反目成仇,罪魁祸首竟然是…

​37岁博士回村啃老,榨干父母反目成仇,罪魁祸首竟然是…

重压之下,沦为“学习机器”的孩子,若失去了幸福力和创造力,成绩再好也走不长远。

高考分数下来那几天,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向我哭诉,说儿子就是前世欠下的冤孽:

“考试前一星期就开始不睡觉,天天拿着书发呆,我说他两句,他还冲我发火。

结果,语文作文写跑了题,刚及格;数学本来平常不错,这次也只考了80分,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想气死我啊。”

我安慰朋友说,失眠可能是因为压力大,考砸了他比谁都难过,可别再骂他了,千万别把孩子憋坏了。

可没想到朋友立马就急了,“我才压力大好吧?太丢人了,枉费我这么多年的心血,摊上这样不争气的孩子,真是造孽了!”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一阵难过。但难过的不是孩子没考好,而是孩子在父母的重压下,已经不堪忍受与绝望,父母却还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上天派来惩罚自己的。

殊不知,孩子成长在这样只盯着分数的家庭,才是最大的悲哀。

很多父母喜欢把孩子的成绩,当成检查育儿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却忘记了成长的路上,过度的鞭策与施压,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为之挣扎的枷锁。

或许在未来的人生里,他终将带着潜意识里的难过、抑郁,亦或是自暴自弃,去抵消家庭带给他的压抑和负罪感。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换句话说,孩子若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处事的能力,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没有健全的人格

再高的学历也没用

看过一个情感节目,里面真实讲述了一个农村博士的悲剧故事。

37岁的李明亮,曾是十里八乡唯一的高材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从小学习优异,高考时被湖南一所985名校录取,毕业后又继续在川大攻读博士学位。

可就是这样一位本应光宗耀祖,成为全家人骄傲的博士生,却突然回到家啃老2年,既不出去工作也不帮父母做家务,心安理得地过起了寄生虫般的生活。

看到儿子这么“不争气”,老父亲曾指着他的鼻子骂:“你搬出这个家去,我不要你,你不是我这个屋里的人了!”


但面对媒体,李明亮却有自己的苦衷:

从初中开始,他就有死亡的念头。父母对他的期望让他备感压力,邻居和老师的夸奖也让他焦虑万分。

久而久之,他心理出现了问题,不仅患上了阅读障碍,还害怕与人交流,这次回家其实是为了疗伤……


求学这些年,李明亮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无法想象。

但肯定的是,他内心是焦虑的、孤独的,想承担责任却又本能地逃避自己。

正如心理医生所说,李明亮是一种幼稚型人格,他的内心还是一个孩子,既不能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又对现实逃避。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总觉得“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殊不知,学历再高,若人格不健全,不懂得与世界相处,终究还会沦为一个废物。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还成了祸害。

前段时间,济南警方抓了个偷车贼。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小偷竟然是山东某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


据民警说,此人贪慕虚荣,又好吃懒做,刚毕业时就偷过东西,大哥大、BB机、自行车、电动车……光被警方抓到,就有5次。

按理说,以他的学历和能力,完全可以干点正事有所作为,可他非但一事无成,还沦为小偷去祸害社会,这该让培养他的父母情何以堪?

南怀瑾先生早就说过:你们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一时的成绩,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教孩子如何做人,让孩子学会去拥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是父母一辈子的课程。

分数的背后

往往是苦苦煎熬的孩子

成绩的好坏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成功。可很多时候,家长错把成绩当成了成长,不仅自己焦虑万分,也让孩子倍感煎熬。

近日,一则“10岁男孩被父母急到癔症发作”的新闻,让人看了心疼。

小男孩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平时成绩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然而,即便孩子如此优秀,但凡没考第一名,等待他的依然是父母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训斥:“怎么才考99.5分,还有0.5分被你吃了吗?”

结果,在父母的长期高压下,小男孩患上了“癔症”:只要提到作业,就会浑身抽搐、倒地不起,这种情况一天最高发作几十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内耗”:

当孩子一直背负父母太多的压力,却又达不到期望的时候,就会思虑过重,并时刻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不得安生。

久而久之,无力感会把心中的勇气和信心一点点摧毁,长大后要么形成低自尊、讨好性人格,要么向内攻击自己,抑郁成疾。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分数的压力已突破孩子承受的极限,身体甚至心理上都形成病态,就很容易毁掉孩子的一生。

曾在论坛看过一位网友的经历,很心酸。

从小,她对考分就有莫名的恐惧感。因为一旦没考好,就会被父亲暴揍一顿。而比挨打更难熬的,是父亲的话:

“排名才第10,你还好意思吃晚饭?”

“你以后考不上大学,就不是我女儿!” 

成绩不好就是废物,就没资格吃饭,更不配得到父母的爱!这些让她惶恐、焦虑,自卑,一直以来,她都带着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战战兢兢地活着……

本以为长大就好了,可如今步入社会,她依然觉得内心被一块大石压着,仿佛自己是个“站不起来”的人,处处低人一等,不配被人爱,不配争取这些,不配获得那个,这种感觉就像一把“枷锁”,把她整个人牢牢困住……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每个人的性格密码,早已经镌刻在他早年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分数过分的“执念”,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变得自卑、脆弱,甚至自我怀疑,这无疑于把孩子推向万丈深渊。

真正智慧的父母

懂得接受孩子的平凡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学渣”女儿的视频火了。


“我小时候是神童,6岁就把新华字典背下来了。我和老婆都是北大毕业,可我闺女跟我们比,那真是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

视频中,这位教授一脸无奈。他表示,女儿学习很吃力,跟倒数第二名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他一度很焦虑,也启动过高强度育儿模式。但事与愿违,女儿不仅成绩没上去,反而越来越不开心,甚至出现了厌学倾向。

于是,他放弃了鸡娃,而是去发现女儿身上其它的优势。

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去他办公室,看到墙上有个条幅,就问:“爸爸,那是什么字?”他回答:“君子豹变。”


女儿顿时哈哈大笑:“哈,君子泡面。”

他一听很高兴,把女儿好一顿夸。

在他看来,这两个字改得很有趣、也很深刻:

君子穷,可能只能吃泡面了。后来,女儿又把“熟能生巧”改成了“熟能蒸饺”。

丁教授感慨,他很愿意保留孩子这种“有趣”的特性。

因为,一个有趣的人,不仅能让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另外一种“成功”……

从最初的恨铁不成钢,到后来的坦然接受,再到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不得不佩服丁教授释然的心态和教育的远见。

成绩,只是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之一。

人生有很多价值面,乐观、有趣、善良……只要拥有其中一种品质,此生便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父母与其纠结于成绩排名,让孩子在高压之下失去快乐,不如擦亮双眼,去发掘孩子的独特性;与其纠结于分数,不如放下执念,去拥抱孩子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著名心理学家贺岭峰的女儿也曾在小学四年级时拿着59分的试卷回家。贺老师对女儿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对女儿说:

“将来你长大了,到公司里去工作,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考59分还是95分,这件事不重要。”


女儿听了爸爸这话,一身轻松地继续投入学习,成长得自信开朗,后来成为出色的动漫工作者。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爱自己、欣赏自己、珍视自己。

真正智慧的父母,都允许孩子有瑕疵,接受孩子的平凡。

只要孩子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很可能就是以后的赢家。

这些年,我看到太多成年人,当孩子开始读书,父母就开始焦虑、埋怨,慢慢失去笑容。

他们曾经坚信自己和“李焕英”一样的愿望: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但当孩子被分数的攀比和内卷推着往前走的时候,父母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产生过高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却唯独忘了:重压之下,沦为“学习机器”的孩子,若失去了幸福力和创造力,成绩再好也走不长远。

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真谛,是顺应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鼓励他们去挖掘内心的渴望,找到他们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从中获得快乐。 

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正确的路也不止一条。

请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赋予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勇气,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让自己起飞的位置。

-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成才更要成人,家长不能顾此失彼
成功教育(2)_为您服务教育网
孤立殡仪馆孩子的奇葩老师,为什么全体家长请求留任?
这样的分数只能是空中楼阁
只注重孩子学习,是父母最失败的教育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