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级机构是如何对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进行评级的? |

【知乎用户的回答(36票)】:

谢韦爷邀。

这个问题放了一个月,本想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但实在力不从心,所以还是直接上官方吧。

一.概 述

1.1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定义

标准普尔公司《信用评级》系统是根据评估客体的当前情况,对他们长期和短期的财务信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

信用评级是对受评客体某项债务的偿付能力,而不是受评客体的市场价值。

信用评级仅仅是一种专家意见,不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仅供参考。

信用评级是对特定的风险进行揭示,而不是客体的全部风险。

1.2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系统的主要方法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也称评估模型法,即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也就是评估人员根据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评价参考标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定性评价结论。

1.3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基本原则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强调定性分析,在财务分析和部分指标预测中采用数据分析外;评级中采用大量的定性分析,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和专家意见得到评级结果。

标准普尔认为评级是艺术,不是科学,有方法而没有公式。

侧重对受评对象对未来偿债能力的评估;主要因素有:经济周期、竞争地位、行业发展态势、法律诉讼、政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

在财务分析上主要注重现金流的分析和预测。

1.4 信用等级的划分

在对企业进行分析过程中,标准普尔还将企业信用划分为“长期信用等级”、“短期信用等级”;而他们在表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见表-1) 此外,标准普尔也提供对一些其他项目信用评估。

长期信用等级主要是对企业信用、国家及地区、长期银行贷款、长期债券、股票及延期贷款的信用进行评估。

短期信用等级主要是对商业票据、债券回购、活期贷款等短期金融行为进行评估。

标准普尔的其他项目的信用评估包括:基金、金融机构、国家经济增长率(GDP)预测、等。

二.评级系统的程序及方法

2.1 评级委员会

标准普尔公司在接到评级对象的申请后,公司会成立一个由5-7名专业的分析人员组成的评级委员会;但是其中只有1名分析师负责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其余的人员则作为辅助。

2.2 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评级对象所在行业所进行的前期调查;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是通过调查目前市场竞争情况、行业经营情况、相关企业的信用等级等进行调查分析。

2.3 会见评级对象

会议内容

分析师在对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后;就会安排合适时间与评级对象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首席财务经理和CEO)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会议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财务计划、投资项目/计划、发展规划、公司主要业务、其他业务、临时财务计划、财务制度、资产状况、市场状况、企业规范及运营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关键因素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在与评估对象的会议开始前几周,分析师会要求评级对象将他们公司的部分资料寄给委员会成员进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如下:

2 过去5个财会年度的审计报告。

2 过去几年的期中会计报表。

2 业务流程及公司产品的详细说明。

2 企业注册登记及公司章程。

此外,评级委员会还要将他们需要在会议上所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大纲,在会议开始前几周寄给他们的评估对象。

2.4 评级委员会会议

分析师在与评级对象的会议后,分析员会召开评级委员会会议。分析员结合在与评级对象的会议中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报和说明。最后,评级委员会所有成员在结合分析员的汇报和其他相关的分析和预测数据;对评级对象的信用级别通过投票表决来决定。

2.5 监督和跟踪

标准普尔在发布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后,还会延续至少一年对受评对象实施信用监督和跟踪,以保证对受评对象的信用等级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三.信用评级的方法和运用

3.1 企业信用评级的要素

标准普尔利用了一套完整的信用评级公式来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例如,在对企业进行分析时,首先是对企业进行一些基本的商业分析和预测;然后再进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分析要素见表-2)此外,企业信用等级的最后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

3.2 信用风险分析要素说明

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目前的竞争优势及所有将来可能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商业生命周期、行业分析、技术更新、法律法规、企业团队等等。

此外,标准普尔发现,有些特定的企业(钢铁生产企业、轮胎橡胶、建筑和矿产)在信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很难为他们的信用等级给出一个很好的等级,例如AAA级或AA级;因为这些企业的信用风险都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但是,另外一些企业的信用等级则能够达到很高;例如:消费品厂商、药厂、出版商、媒体。

竞争优势

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供应链、销售渠道、产品形象、产品特点、售前/后服务。但是,有些企业往往只受到一、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了企业的信用情况。例如:一家医药公司只生产两种市场很好的药品,虽然企业目前的利润较低而且负债很高,不过因为这两样产品都属于专利产品,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所以在评级的时候它的信用等级还是会比较高。

企业多元化

当有些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在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将这些企业的每项经营活动要逐个分析,衡量出每个项目在企业经营中的比重,从而达到最终分析的目的。

此外,标准普尔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只是局限在它自身行业或相似的行业里时,在评估这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将不会给与很高的分数。例如,一家铜加工企业同时经营一家铝加工企业。

而对于一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按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经营一个他们完全没有能力经营好的企业;在评估这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将不会给与很高的分数。例如:一间服装厂突然要去经营一家软件公司。

企业规模及市场份额

企业规模及其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但是不是说企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这样的企业的信用风险就低,而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这样的企业的信用风险就高。这是因为虽然企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但是结合利润收益来看,(例如:大型服装企业)则不如小公司;虽然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但是小公司注重在对产品的开发和一些特定的市场,有较高的利润收益率,但财务机动性相比较大企业来说就比较差。

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标准普尔在对企业的管理团队进行评估时很注重高层管理团队过去的工作记录,从而去判断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是团结和可信赖。

企业内部潜在的问题

标准普尔在分析企业内部潜在问题如下:

2 谁将会在近期内退休。

2 企业架构是否与公司的战略规划一致。

2 专业管理团队是否具备。

2 公司在短时期内是否有过很大的变动。

2 公司的财务运作是否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

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的财务指标有

会计报表的质量

信用等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审计报告。此外,部分财务数据和财务方法需要特别关注。

2 收入 VS 完成计划的百分比。

2 固定资产折旧办法。

2 存货估价方法。

2 雇员福利。

2 表外债务。

2 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

财政(金融)政策

标准普尔认为企业在财政政策管理上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多企业的主管们都认为现金流的充足率是保证企业发展或导致企业财政危机的关键,但是他们却很少去注意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资本负债率”(负债/资本);而标准普尔认为这个比例如果能够保持在35%左右是比较好的。

利润率

除开一些通用的利润考察指标,标准普尔列出以下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利润考察指标:

2 息税前资本收益率。

2 经营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2 资产收益率。

此外, 标准普尔认为对企业利润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为一个标准不可能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

资本结构和资产保证系数

在资本机构及资产保证系数里, 标准普尔的分析方法主要针对企业的“负债”及“权益”。系数包括以下几个

2 负债总额/负债总额+权益

2 负债总额+表外债务/负债总额+表外债务+权益

2 负债总额/负债总额+权益(市场价值)

资产评估

标准普尔认为,如果仅仅是依靠企业的帐面价值来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是不够准确的。因此,标准普尔通过企业实际资产的利润率或收益率,商家的信誉等来评估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

表外融资

表外融资行为掩盖了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很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因而在财务分析中引起了各机构的关注,标准普尔所关注的范围有:

2 维护性租赁。

2 给相关企业做的贷款担保。

2 合资企业或下属企业法人实体的负债。

2 未履行的合约或合同。

2 已发生或潜在的临时性负债,例如:法律诉讼

现金流分析

标准普尔对现金流的分析范围有:

2 运营资金/总负债(根据表外债务调整)。

2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入/利息

2 自有运营资金+利息/利息。

2 自有运营资金+利息/利息+年偿付债务

2 总负债/债务偿付期限

2 运营资金/资本开支需要

2 资本支出/资本保全

此外,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注意到,一间发展缓慢的公司会有很充足的自有运营资金,而大多数发展迅速的公司则非常缺乏自有运营资金。

财务机动性

2 银行借款和商业票据的规模。

2 企业的优先股票数量。

2 如果出现财政危机,公司是否有可能迅速的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或者

2 企业资产是否可以迅速的变现。

2 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可以吸引外部的投资。

2 有没有潜在的法律诉讼、环境保护及各种公积金债务问题。例如:给相关企业担保贷款等等。

2 对上市公司而言,每股的收益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四 全球远景

一个国际化的风险评估系统不可能符合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因而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跨国企业集团进行风险评估时;仍然需要结合一些地方性的因素来将它达到完善;因此,一个国际化运作的企业和一间旨在国内运营的企业在进行信用分析时基本方法和前面所介绍的风险评估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个评估方法的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所处在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金融、财政政策等一些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4.1 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分析涵盖了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市场情况及综合的企业状况,例如:供应和需求分析(国内和国外)。此外,同时还要综合分析企业所在不同地区的劳动成本、文化背景、原材料、税收政策、腐败程度、恐怖主义、宗教、天气、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因素来确定企业的商业风险程度。

4.2 财务风险

2 金融(财政)政策: 当地的财政制度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例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制度、政策企业财会年度的规定及财务透明度。

2 低利率对比高利率:如果一间企业的在相同的资本回报率的前提下,一个利率较低的国家将会比利率较高的国家更具有投资吸引力。

2 国际货币兑换风险:企业是否有国际货币兑换的风险。

2 家族企业/集团企业:家族企业与集团企业相比之下有很多的弱点。例如,财务制度。

4.3 资产价值的评估

每个国家/地区对于企业的资产价值及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有着不同的方法。因此,标准普尔在不同企业的资产评估中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在通过综合分析后,对企业的价值做出一个比较理性的评价。

4.4 净负债

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日本和欧洲,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保持了很高负债率的同时也拥有大量的现金及债券。因此,标准普尔在评估这类企业时,主要是基于公司净负债进行分析。例如:利息保证系数、现金/总负债、 及总负债/资本。

4.5 收入表现方式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来自股东的压力及财务报表标准,例如像美国企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来满足股东,而你可以找到企业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甚至是月度报表。但是在有些地区;因为受到本地税收政策的影响,企业在经营好的情况下都采取增加备抵资金来冲销收入,而在经营不好的时候则降低备抵金额来达到“增加收入”,以达到由财务报表反映出公司是一个长期平稳增长的态势。因此,标准普尔在进行分析时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表现和现金流。

4.6 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

如果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得不到政府持续潜在地支持,标准普尔在进行风险评估中将这样的企业不作为一家国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来进行评估。因为,标准普尔在对国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国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比其他一些企业有着比较高的基点。

4.7 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

标准普尔认为,企业在这个国家/地区里是否吸引投资者(例如:银行、金融机构等),或者是说企业无论在经济萎缩或经济良好发展的情况下,是否都能够有很便捷的方式可以融资,(例如发行债券、上市、贷款等)是评价一家企业的财务机动性的指标。

4.8 临时负债

临时负债也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表外债务在财务报表中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计算。例如:应收账款出售(保理业务)- 有些地方的企业在财务报表里以“债务融资”来反映,而有些国家的企业则以“临时应急费用”来反映。

五 评级指标

5.1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

标准普尔通过首先通过财务分析后的数据将企业的信用等级分类,然后在通过对企业商业风险的定性分析后;确定企业最后的信用级别。(下表是标准普尔对企业的长期贷款风险给出的评级指标)

标准普尔指出这个信用指标只是宽广地定义了一个公司目前的信用等级和位置。但是他们不希望企业把这个指标视为是一个障碍,去有意的达到一个特定的债务等级。而在运用这个指标的同时,使用这个评级标准在对比不同企业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每个企业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特别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每个企业有着自己特定的会计准则,财务运作方法及商业环境。

5.2 评级中需要注意调整的几点

2 非循环的收入和损失不计入企业的收入。这些包括了:售卖资产的收益、重要的暂时收入项目、意外损失、资产售卖上的损失、资产减计费用、车间关闭及退休规划. 这些调整都会影响到利息偿付率及企业的盈利。

2 要复核在现金流下的非循环的收入或损失。

2 经营租赁是一个影响企业全部风险指标的因素。因为企业会将他们所买的资产性质变为租用,从而影响了评级指标。

2 企业的净负债。对于一些现金很丰富的公司,这个评级标准可能不能反映很多的问题,例如:药品公司。而对于汽车制造、商场这样的企业则影响较大。

因此,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时,企业不同的力量和弱点必须被平衡,而且要联系对企业性质上的因素评估。因为有许多非数值的特性决定公司的价值。

5.3 评级指标方程式

2 税前及利息支付前利润的利息偿付率(EBIT)=税前及利息前的利润/需支付利息的总合

2 扣除利息、税金及折旧费前的利润的利息偿付率= 扣除利息、税金及折旧费前的利润 /需支付利息的总合

2 经营资金/总负债 = 净收入+折旧+摊销+暂缓支付收入税+其他非现金项目/ 长期贷款+年内到期/本期的债券+商业票据+其他短期贷款

2 自有经营现金量/总负债 = 经营资金 – 资本支出 –(+)增加或减少的营运资金 (不包括可买卖债券、短期贷款) /长期贷款+年内/目前到期的债券+商业票据+其他短期贷款

2 资本回报率= 税前及利息支付前利润的利息偿付率 / 年初及年末资本的平均数 (包括:短期贷款、年内/目前到期的债券、权益、长期贷款、非目前延期支付的税金)

2 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未计算折旧和摊销)- 管理费用 / 销售收入

2 长期负债/资本= 长期负债 / 长期负债 + 股东权益 + 优先股票 +少数股权

2 总负债/资本=长期贷款+年内到期/本期的债券+商业票据+其他短期贷款 /长期贷款+年内到期 / 本期的债券 + 商业票据+ 其他短期贷款+股东权益+ 优先股票 +少数股权

5.4 商业风险调节指标

企业财务风险调节指标是标准普尔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结合企业财务风险评级的一个调整企业风险的参考标准。此外,在考虑到企业的商业风险同时;一家企业如果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非常好的商业远景及可预测到将来的现金量;可以克服目前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因此可以保持它目前的信用等级,而不会因为目前的财政状况而被降低信用等级。

此外,一间美国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服务及运输业;如果公司目前是处在“平均”的商业风险水平,公司的资金偿付率须为60%,这样企业的风险标准则为“A”,而如果公司目前是处在“低于平均”的商业风险水平,则公司的资金偿付率须达到85%,这样企业的风险标准则仍然可以保持为“A”。

下面的两个图表是通过两个财务指标的计算,最后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示企业的商业风险的程度。

2 企业商业风险调节指标

【张潇的回答(2票)】:

新人,手机答一个

首先是企业的主体评级:

框架如下

一、现场访谈

二、财务分析(定量)

三、市场地位与背景分析(定性)

四、根据关键指标给级别(大多数时候是第一步)

流程如下

一、确定意向

二、预评级(关键指标)

三、付费进场

四、出报告

五、上审会

六、确定最终级别

然后是具体产品级别

基本是根据其主体级别确定偿债能力,再单独分析特定产品结构有什么影响

好像太简略了,希望有点帮助

【司武柳的回答(6票)】:

利益相关: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从业。

@落蓝的答案非常完备, @张潇的答案则概括了资本市场企业评级的基本作业流程。补充一二,一点想法,不一定对。

首先,信用评级有其适用范围

信用评级评的是什么?总的来说,评的是受评对象的债务违约可能性。当然,有的公司也会同时关注可能带来的违约损失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

按受评对象来分,信用评级大体上可以分为主权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债项(或单个金融产品)信用等级三大类。

主权评级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标普/穆迪/惠誉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主权信用等级由BB+下调到BB”之类。这里除了经济基本面以外,还涉及目标国的政治稳定度、地缘等多种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家熟知的御三家穆惠标以外,国内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也在研究院下设了国家风险部门开展主权评级,不过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尚有待提高。主权这块不熟,不多说。

企业信用等级,更准确的说法是企业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一是主体,二是长期。主体的意思呢,就是评的是这个企业本身,指的是在不考虑外部担保、土地抵押等外部增信措施的前提下,企业依靠自身经营与资产流动性偿付现有负债的能力。此能力越强,债务违约可能性就越低,级别就越高。

债项信用等级,指的就是资本市场上某一个具体券种的信用等级(违约可能)。这里的券种,可以是任何依照约定还本付息的证券或产品,如债券(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PPN等)、信托计划、券商/保险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资产等等。但是不包括股票,因为股票并没有还本付息的约定,买定离手生死各安天命。一般来说,债项信用等级就等于其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但有担保方的(一般是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债项级别自动调升到担保方主体级别。

不同类型受评对象的等级,一般来说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又有相关性。特别是主权评级,一般不能与企业和债项等级直接类比。但在同一个评级体系下,一般企业信用等级又很难高过所在国的主体信用等级。

然而,当前国内的评级公司在作业中给定的级别往往虚高。例如,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主权信用等级是“Aa3,稳定(穆迪);A+,稳定(惠誉);AA-,稳定(标普)”。该级别意味着国际评级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但存在一定问题,总体违约可能性较小。但在国内而言,一批体量巨大的中字头央企或规模巨大的民营企业都拥有AAA等级,该级别意味着它们:经营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小,偿债能力极强,违约风险极低。此类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石化双雄、铁总、中农工交建、国航、保利绿地万科恒大等地产集团等等。如此说来,我们岂不是该认定他们的偿债能力强于伟大的祖国母亲?

这就说到了另一个话题——

不同评级体系下的级别,不完全具备可比性

具体来说,国内评级公司在做国内业务的时候给出的级别,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级别(对,就是御三家穆惠标给出的级别)不具备可比性。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呢,所谓Too big to fall的这些企业,当它们出现重大经营困难时(虽然基于其垄断地位与行政支持,该事件基本不会发生),市场预期会有政府作为最后防护网进行兜底。所以只要朝廷还在、天没变,这些企业的偿付基本不会没有着落,因此在国内它们就是实质上的AAA企业。至于朝廷本身么,你可以认为它的主体等级是一万个S,压根就不在一个位面上。

另(主)一(要)方(原)面(因)呢,国内资本市场评级机构现有六家(大公、中诚信、联合、新世纪、鹏元、东方金诚),这六家机构本身处于竞争关系。企业评级目前是由发行人自身进行付费,这一制度安排导致,发行人(尤其是大型优质企业)拥有强势的话语权,评级机构本身处于弱势。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发行人提前向各家机构咨询一遍,获取各家提供的预评估级别,挑其中最高的进行合作。因此评级机构为了获得承揽,不得不舍弃节操进行级别竞争,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上整体的级别通胀。

其实关于这一点,国内另有一家评级公司,名唤作中债资信的(与中债增信两家公司均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资设立),提出由投资人付费的评级模式,声称这样即可强化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公正客观。恕我驽钝,我没有想到分散的交易结构下(提前找好金主的私募债除外),到底该由哪个投资人付费,如何付费,并让发行人接受、支持评级机构进场作业,从而得出一个并不粉饰发行人的信用等级?

不过,由于中债资信资质证照并未获取齐全(我很奇怪为什么这种背景的公司会卡在这个事情上),除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强制要求必须由中债进行双评级外,好像没听说他家有什么业务。望有了解的同学予以解答。

【李飞的回答(2票)】:

楼上吐槽哈,确实国际评级和涉及到政府的方面评级很难不讲政治,才出现了这种搞笑的结果,但是回答不对题。

这里只说下对单一企业的评级,以工商企业类为例,从经营竞争和财务情况入手,分析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及风险点。数据分析是需要的,财务数据分析起到指示作用,经营部分的数据和财务数据相互验证并且可以通过分析找到一些企业的关键点所在。

产品指的是结构融资方面的么,分析思路完全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已收藏 @落蓝的回答,以后慢慢看:)

白话扯几点:

1. 看行业:行业整体状况,竞争激烈程度等。比如欧债危机时大量欧美金融机构被降级。

2. 看公司财务状况:EBITA, leverage ratio等。需要评级分析员调整这些数字后(不同会计准则,不同assumption下的数字没有可比性),塞进score card(打分表),算出个基本分数做参考。

3. 看债券本身的特征:有没有抵押品?Senior还是subordinated?

4. 其他:比如能源行业政府对价格的限制,银行业政府救助的可能性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偿付能力从而影响评级。

5. 评级公司对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评级方法,而不是one size fits all。

6. 标普和穆迪评级信用评级的区别有很多,最重要的不是写法是AAA还是Aaa,而是:

标普measure的是probability of default(PD)

穆迪measure的是expected loss, which equals to PD * Loss Given Default (LGD)

这也导致了他们评级时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

【孙大圣的回答(0票)】:

sorry,我不是做单一企业评级的~也就是说我不是对某个企业或债项写评级报告的。我是做评级建模滴,所以基本从头到尾都是在数据分析。而你问题里所问的应该是做个体评级中,可能用到的数据分析手段或办法吧。没怎么接触过,不敢妄言。我这边的话,就是数据抽取、处理和整合,基础数据分析,定义样本、违约等,构造样本及变量,单变量分析,建模,构建主标尺,模型验证,模型应用设计和跟踪。

【SHAN的回答(0票)】:

其实题目改成如何对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评级会更恰当一些。

做评级的第一步是基于行业,首先因为不同行业发展有不同的周期,比如一个夕阳行业,经营管理再精细,当前盈利就算好,但是主营业务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不敢肯定它的持续经营能力,它的前景;其次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不一样的,某些行业就是周转周期长,应收账款高,你不能拿它去和其他行业企业对比啊;还有最直观的,不同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差别很大的,有时候生死就在一文之间…

所以第一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个行业的阐述,比如行业的现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竞争状况、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前景等等;

第二步才会深入到这个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比如主营业务、业务模式、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产业链地位、行业竞争地位、区域竞争地位、管理者履历行业经验管理水平、公司战略等等。

当然篇幅里占很大比例将会是后续的财务分析,也就是楼上有人说的定量的分析,主要包含:盈利能力,比如综合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等等;运营效率,比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等;财务安全,比如流动比、速动比、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现金流,比如EBITDA及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等等。

财务分析不是我的长项,因为确实见多了粉饰报表的行为,但分析不能完全依靠定性分析,或者说专家分析法,一个报告如果需要可读性,还是要有量化风险的必要。当然,对于某些小企业,没有这么多花哨的财务分析。偿债能力主要对收入成本费用做一个可靠的测算,有时候连带担保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维度。

希望我一如既往凌乱的思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啊说的回答(0票)】:

个人感觉评级工作在流程上,基本已经很成熟了。各家评级公司都有自己的评级模型和评级思路。评级公司的分析师大部分时候主要是按照既定的分析思路一路往下写就行了,只不过因为每个人经验的差距,分析的深度和老辣程度会有很大差异。评级报告写完的时候,自己对被评对象大概也就有整体感觉了。

具体分析上,包括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等等。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内部信用评级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
【干货】企业信用评级与预评级所需资料清单
信用评估方法浅议——中国质量检验联盟中检华纳质量技术中心(CTA)信息验证
数据仓库系统保存客户的什么信息
企业信用分析与信用评级
「标普信评」信用评级基本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