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评判《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的相对水准? | 知乎精选

【王义之的回答(107票)】:

~

《甲方乙方》今日来看,仍然是水准非常好的喜剧类型片,在当时那个年代,冯小刚无疑是最接近好莱坞工艺水准的导演,产量稳定,质量稳定,并且能用更低的预算,完成与北美中小制作非常接近的影像效果。

在类型导演上沉淀多年之后,与其他人一样,难免会有一些自我突破的追求。冯导陆续对另外的一些类型电影进行了尝试,同时也被盛名所累,个人精力被分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都市喜剧这个传统类型中,冯导在制作工艺上的自我要求是在下降的,当你之前可以用一百块的事情做出三百块的效果时,现在用三百块却作出了一百块的结果,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整个环节中存在浪费(或者不是浪费,是空间不足),有人不像以前那么用心了(不仅仅是导演),二是整个团队架构上可能存在无法突破的短板,使得整体的创造能力很难进入一个新的平台。这两点从《天下无贼》开始,就已经有所体现。

电影作为一种影像故事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上德不德”,或者说“大道无形”,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本分的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愿意和摄像以及剪辑、声音一起体验眼睛的旅行,他自然会有所思,无需直白。李安曾经说过,观众的想像比电影本身伟大。

但是当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一定规模之后,冯导心中那个开创中国商业电影基础标准的梦想也已完成。从他个人的言论中,其实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他对于拍电影这件事本身产生了厌倦,当年谈到票房时,他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现在,则往往透着一种疲累。

今天在虎嗅的年会上,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描述有一天如果小米会死去,原因会是什么时,他说那可能会是核心管理团队对这件事情失去了热情之时,也就是,当你不爱时,你怎样都很难做好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冯导必须依靠其他一些方式来维持热情,比如另外拍自己喜欢的来补偿自己,比如生硬的,以让大家都能看出来的粗暴,给电影中强加一些形式化的表达。这些因素都使得产品本身会出现问题,当在对这些问题的控制上缺乏认真时,必然会让观众丧失了很多观影乐趣。

所以《私人定制》是一部带有怨气的电影,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能感受到。这种怨气并不平和,如中年危机时的小孩子气。哪怕它也有一些情怀(我丝毫不怀疑道歉背后真实的思考),也有一些无奈(范伟的哭泣),还有一些温暖(宋丹丹与葛优的搀扶)。但是与我们当今的社会一样,那股子哀怨你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并且也没想着要隐藏。

不过,对于我来说,《私人定制》的最爱价值在于葛大爷,而且他很好,这就够了。

从业于影视之后,我一直最警惕的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看电影的初心,尝试从每一部电影中找到普通观众的乐趣所在。因为我的关注点在电影市场而不在单部电影,对于国产电影市场来说,每一部电影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这些电影是基数,只有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迎来好电影更频繁的出现。这些电影也都在试错,只有不断的试错,我们才能找到电影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所以每一部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都值得考量,这种关系有时是在单部电影质量之外的。

如果你回望早年间的《宇宙牌香烟》,《牛大叔提干》,《打工奇遇》 ,你会发现春晚上那些我们本来很喜爱的讽刺,怎么渐渐衰弱,以致都快不见了。而冯氏喜剧,它被观众所欣赏的,不是它的搞笑,是它的讽刺,还有葛大爷那种堪称精准的表演。因此,它的意义本身或许不在于电影,而是满足大家对讽刺的需求,这也是很多观众愿意为它买单的原因,当冯导不提供讽刺,当本山大叔早已不再讽刺时,那还有谁呢?

文艺创作,在当下的时代,存在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扰,这是因为时代发展的节奏决定的,谁也无法迅速撼动。冯导之所以会成为春晚的导演,正是因为大家对他很宽容,这种宽容存在于全国上下,重要的,是它还存在于体制内外。

葛大爷与冯导的组合,对于中国观众甚至中国官员来说,都早已是进入溺爱的范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熊猫,哪怕只是去看他们吃竹子,上厕所,打哈欠,那也是值得买票的。

之前忙,用手机答的,怕将思路整理的不清楚,所以匿名了,今天稍微补充一些。用来回答最近我的一些朋友给我提的问题,为何会觉得《私人定制》还不错,为何觉得它的票房会好。

~

【SydneyCarton的回答(71票)】:

谢邀。

这个时候才来答题,我明显是给《私人订制》补枪的。各位可能会预见我会说啥了吧?不喜欢的,看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

看起来,这两部电影像是同一类型的,甚至是基于同一个idea拍成的,实际上不管是展现出来的形态,还是创作者心态,差别都特别大。

拍《甲方乙方》时,彼时大陆几乎还没有成熟的类型片体系,电影市场也只是在比引进大片救市前的完全惨淡稍好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甲方乙方》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其实并不是大陆首部商业片——80年代审查并不是很严格,很多电影都有明确的商业考量,但多数不太成功,现在也没几部还为人所知。即使是喜剧,同期还有陈佩斯那几部自己投资的商业作。但《甲方乙方》不一样,它在气质上其实是承袭了《顽主》的解构,只是将这种解构温情化,甚至还能在少量场景中窥见梁左的影子。不过,它并不见长于以传统的戏剧冲突制造笑果(这是陈佩斯的长项),更多是依靠设置自身的荒诞和台词的抖机灵。虽然它是想做成类型片,但它其实是在喜剧之下开创了一个亚类型——姑且称之为“京片子喜剧”吧,严格意义上它并非开山宗师,但它将此门派的影响发挥了出去。

这部电影当然不乏对观众的讨好,但即便如此,影像中还是难以遮掩真诚的气质。它有对社会的讽刺,也不乏挖苦,可总体上仍保持着一种狡黠而善良的市民心态。这时候的冯小刚,若说自己懂中国的观众,能代表中国的观众,某种意义上,是不夸张的。其实,片中葛优等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当时电影观众的心态稍加荒诞化后的结果。

所以,《甲方乙方》在当年难得地为国产片赢得喝彩。虽然绝对票房数据并不很高,但在当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这部作品又因盗版的大肆传播和电视平台的重复播放,而不断扩大着影响,现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被“经典化”了。

一晃过了十五六年,昔日被仲呈祥们围殴的下里巴人冯裤子,成了今日手执春晚导筒的权贵座上宾冯大导演,心态完全变了。一方面他其实已经从讽刺者的阶层,摇身一变,成了昔日自己作品中被讽刺的高高在上者,言语中也按捺不住xx得志后的傲慢与自负,另一方面,他安身立命之本——所谓的懂得观众、所谓的接地气,虽然仍被他挂在嘴上,但他早就跟原本熟悉的语境告别了。他早已骑上了马,但总错觉自己仍脚踏黄土,只是个子变高了,这种心态,怎能不出问题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他上一部作品《一九四二》。这是冯小刚怨气源头之一。这部作品,从尺度到拍摄者的勇气,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赞的。但若从商业考虑,这部作品无论对老板、对官方还是对观众,都不对胃口。累计三亿多的票房就影片题材而言,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冯小刚不会这么看。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懂得观众,影片票房不应这么糟糕,一方面他觉得这次自己这么“有情怀、有品位”,你们这些bad taste却不买账。看到了吗?这就是他前面两种心态以极矛盾的方式显现出来啊。但由于他已经习惯于同时享有大众代言人和上流社会两种身份,所以,心态能不紊乱么?

这股怨气,可能还有华谊的财务压力,最终让他酿出了一部怪胎——那就是《私人订制》。这是冯小刚从艺以来最差的一部电影——如果不算下一部的话。具体评价可以看这里(《私人订制》:双脚离地 非俗非雅 - 小痰盂 - 知乎专栏)。

回到本题,一部近乎类型开创作,时隔近二十年拎出来看仍能让人开怀,一部是作者生涯最低作,两者相比,水准高低一目了然。而“京片子喜剧”也已经丧失了大院文化的土壤,慢慢地向“嘴皮子喜剧”转化了。

【巫支祁的回答(8票)】:

97年至今国内还没有一部喜剧能超越《甲方乙方》。

而且原著《你不是一俗人》是朔爷写顽主系列写飞了的产物,近乎极端的用京味儿幽默对整个时代进行解构和颠覆确实很牛逼,但要把这么一本儿根本不像书的书拍成一部正经的电影儿真心不易。

不管冯导是出于什么目的非要复制一个根本不可能被复制的《甲方乙方》,

我只想说俩字儿:忒糊弄了。

--------

对排名第一怒赞葛优儿说一句: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葛大爷演戏演的这么轻浮。那股子厌恶到今天还没散干净。作为一个葛优儿的脑残粉表示根本不能接受。不知道你们是从哪儿看出好来的。

【朱景瑶的回答(4票)】:

<私人订制>的口号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而<甲方乙方>的总结则是"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张小龙的回答(0票)】:

下午看了冯小刚的《私人定制》,晚上看了陈佩斯的《孝子贤孙伺候着》。感觉还不如陈佩斯二十多年前拍的呢,让你笑着的同时也向你讲述了一些道理,当年的演员的演技真的没的说。

《私人定制》更多的是甲方乙方的翻拍版。只是在影院哈哈一笑,出门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在目前这种市场下,能在影院让我笑的很开心的电影不多了。作为一部电影,能给大众带来欢乐而不是看着时候愁眉苦脸看完愁眉苦脸已经非常不错了。只是冯小刚真的老了。。。。

【LiLiu的回答(0票)】:

我觉得后者的演员演技很弱,虽然几个小故事请的几个很给力,但是抵消不了几个年轻演员尤其白百合的那种演技台词的无力感,所以整体感觉是在拼凑。

我认为这片子算是一部荒诞讽刺剧了,片子背负了关于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说实话尤其片子最后突然话题的转变,虽然很刻意,但是作为目前身在石家庄的我来说感觉到了一种呐喊声。

在石家庄的影院看白百合北京天桥上的的道歉的话,我感觉到整个影厅里深深的沉默,而影片结束时甚至有几个人鼓掌了。我没有专业知识,可能说的太跑题了,也不客观,但是我真的觉得给力。

【班班的回答(0票)】:

至少后面那个公益广告我觉得如果夹在春节期间的央视叉叉台里做电视广告会更讨巧一些

【张嘉乐的回答(0票)】:

看了大家的补枪,各种不屑,我自己也不请自来说说我看到的东西,我知道站在对立面一定会被骂,一定会惨死,但是还是打算说点什么,起码从自己看到的点还有印象的点来说说看。

冯小刚是敢说实话的导演,大家觉得很庸俗的烂片吗?我却觉得他拍出了这个世代没有导演敢拍的片子,讽刺贪官的时候不要忘记贪官是怎么变的贪的,当我们都没有特权的时候很多人希望巴结特权让自己获得特权,贪官在佛像前要跪下的时候被掺起来,行贿者用尽办法挑战人性等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民群众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写实,不信的话去居委会驻点一个月你就会理解人民的力量,描写官员与人民的事件,写得很热闹真实,不是一味的讽刺一方。别人不敢。

关于俗,9点了要去上班了~回家继续,还有富人借款等等,拍的很深入不表面化,我也是人民,从事服务行业遇见各种人,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姓冯的牛逼

【张骋宇的回答(0票)】:

时代不一样了,感触不一样。无法相比较

【萌卷的回答(1票)】:

如果你没看过<甲方乙方>,直接看<私人定制>,我相信你一定觉得<私人定制>好看,我觉得冯导还是那个冯导,王朔还是那个王朔,葛优还是那个葛优。这不单单是一部喜剧片,还有讽刺。当然有人觉得冯导还是玩那些老把戏的讽刺桥段,所以觉得索然无味,那我只能说红烧肉还是那个红烧肉,只是有人吃得多了,觉得腻了!

【羽痕的回答(6票)】: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冯小刚的时代也过去了,我倒是不怀念。

仔细想来,《甲方乙方》其实也算不上多好,吃的还是王朔《顽主》里那些东西,当时看确实蛮惊喜。时代变了,还在吃老本且满带中年怨气的《私人定制》被喷再正常不过。

唯一好的是,葛优没变。

冯导曾说自己是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国内压根没有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我倒觉得冯导的号召力会越来越不行,而葛大爷还是你大爷。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评判两部电影的相对水准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

这里暂且从投资制作的角度来说说,两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 十六年前,冯导在《甲方乙方》结尾里面感慨道,“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坦然如果是当年投资人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可能并不怎么怀念,因为在《私人定制》里,他们想到了更多的办法“创收”。

-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承认,《私人定制》里的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元。主要赞助商也比当年的《甲方乙方》多了不值一个数量级。

- 自从《非诚勿扰》带红日本北海道的旅游业之后,冯导也知道要回国报效,此次选择的就是海南三亚、苏州阳澄湖以及北京的华彬庄园。

- 当年《甲方乙方》投资600万,最终票房3600万。

它掀起了「贺岁片」这个概念之外,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上至少创了两个“第一”:

1949年以来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

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而于影片利润中提成的“风险共担”形式。

而在12月17日晚间,华谊兄弟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私人订制》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

一份在机构投资者间广为流传的买方研究员观后感表示,片子前重后轻连贯性差,主题模糊,“绝对远低于预期”。

多位电影圈及资本市场人士对该片的票房预期均在10亿级别,甚至有分析人士预期该片票房将达到13亿元,而这个数字实现的话将是国产影片票房的新纪录。

- 今年《私人定制》投资据传只有1200万,除在拍摄选址各方面早就熟络外,更主要的原因是2012年7月,冯小刚、华谊兄弟和观澜湖集团在海口合资成立了“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整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

- 看看今年冯导在《一九四二》后能否在贺岁档收回失地吧。

【梦想庭的回答(2票)】:

看完《甲方乙方》后,我一直认为冯小刚是中国唯一会拍喜剧的导演。

看完《私人订制》,如果没看《甲方乙方》,我仍然这么觉得。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小刚电影票房榜:《芳华》暂未进前五 第一名让人大跌眼镜
冯小刚发布会开骂称春晚后将会休息一年(图)
朱白 : 恶心别人,毁了自己
【娱乐明星】我为什么给冯小刚喊冤?
你的人生需要揭穿 我们被解构的人生
冯小刚:我不是永远的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