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绿色建筑」? | 知乎精选

铭蔚的回答(50票)】:

我是点了张小二的赞以后才来写自己这篇的。这是因为他的东西已经足够明晰的说明清楚了围绕绿色建筑的知识点。但是,当我看了看其他的答案和明显感到这个讨论目前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又充斥着理论与现实(状)的争执时,我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说法,这首先从建筑为什么应该是绿色的开始。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固有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不重要……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源泉。安-兰德自序)

这里有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空调广告图,可以这么说,如果人类没有能源的压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去否定的意思。而我们当代的建筑行业大抵也是或多或少的在这种思想的撑腰下狂欢到现在的。所以才会有轻薄的结构,大面积的开窗和简洁的墙面这样的美学出现。当化石燃料不再如上世纪伊始时那么便宜时,这种宠坏了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背后就应该是从业者的不负责;正因为如此的设计方法被证明在长时间内会伤害到环境,资源等等,才会有鼓吹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声音在这个行业出现。有兴趣可以看这个,THE BIG RETHINK: Farewell to modernism ? and modernity too

于是,生态设计像一种风尚一样被提及,若有兴趣,参见我另一个小回答可持续建筑设计是不是一种风格?还记得《007:大破量子危机》里那个满嘴任意怜悯最后一肚子原油的环保主义者吗?不幸的是,这就是一部分人在做的事情,也是一部分人用来攻击环保主义的说辞(就好像当年布什和戈尔的总统竞选辩论一样)。另一方面,规范市场所必需的评判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却也急于求成的误导了市场。我国现有建筑也正在和国外建筑市场一样将生态定为硬性指标,正如张小二以及后面一个佚名用户的回答里罗列出来的清单一样,这种指标化和量化在便于行业控管的同时却也包藏着执行力的问题。以美国的LEED为例,它背后的支撑是ASHAR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这便暗示了这套评价标准有被暖通设备贸易绑架的可能。记得在2010年的一个会议上,一个南美的教授吐槽说他参与的一栋自然通风采光(也就是说在照明和制冷上的能耗很低)的建筑以LEED标准得分并不乐观,原因是这个房子理所当然的失去了所有‘选择某级别以上暖通设备’的奖励分数。进而的,也会有下面这样的例子,菲律宾的某个号称得到国际认证的绿色大楼设计,抛开效果图上来自大面积玻璃幕的愚蠢的反光不说,无法直视的还有设计师引以为傲的‘收集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利用是该项目中最特殊的生态设计’这种论调,对于这样号称自己是绿色建筑的东东有个专有术语:泛绿建筑(green washing)。

于是乎,那个真正绿色的建筑没得到好的评定,得到好的评定却是刷着绿漆的西贝货,那么怎样才能做出真正的是绿色建筑呢?

我的一个学姐在她的博士论文里研究多个以生态设计为卖点的建筑事务所(包括:Feilden Clegg Bradley Architect,Hopkins Architects,Edward Cullinan Architects,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和 Behnisch Architekten)时发现其实引导他们成功,表现出优于同行的‘绿色’设计能力的的恰恰是对于那种‘查检清单’的‘忽视’:不圈囿于设计准则与此同时提高生态意识从设计初期就拥有的参与度是保证实现绿色建筑的成功关键。在此,我不愿意用‘做绿色建筑要注意的15件事’一类的伎俩,我想分享一个自己颇喜欢又著名到大家看麻木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设计能够带来绿色建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很会研究玻璃的眼睛神父,名字叫做Père Marie-Alain Couturier库第里艾神父(1897-1954),他对教堂玻璃彩窗技术的熟稔让他发展了poetic light在神性艺术(sacred art)中运用。在一个修道院的项目中,就是他极力推荐另外一个四眼田鸡——柯布西耶 (1887-1965)来接受邀约的。而这个四眼田鸡接受邀请,不规则地形的先决条件和库第里艾神父的支持,使得他可以将从勒。托恩奈特修道院中得来的灵感付诸实施。这便有了拉图雷特修道院。

柯布在这个设计里回应着知音的神父,搞了很多拉轰的名词和构造。真没时间多讲,此处就单说说光的加农炮筒(the cannon of light)

如上文提到,在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设计中有很多采光口配合颜色的做法,比如下图显示的主要大厅:

可以见到,柯布很喜欢使用的是红黄蓝三种颜色。那么,若稍微细心点,为什么三个采光炮筒里有红的和蓝的却有一个是留白的,然后染黄的是其下的一堵墙??

其实,此处柯布有个有矫情嫌疑但却很妙的做法。如果熟悉这个设计,就会知道如上图右侧那三个炮筒下黄色矮墙另一边是一个秘密小礼拜室,它的到达流线是需从左侧红色门进入,接受光之机枪的扫射(光之恶趣味……)后穿过主礼拜堂的地下达到右侧的小礼拜堂,小礼拜堂半下沉,分为七阶供一个星期七天移转祷告。图如下: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这个小礼拜堂的私密性又不至于完全与主堂毫无关系,但有一个问题:穿过主堂地下的那条通道是一条黑过道,黑暗和光明的反差是能激发信徒的共鸣但是从昏暗通道甫一进入小礼拜堂时,有极大的可能造成眼睛的不适应。

图示来自于小礼拜堂的眩光

柯布在入口这头只是用光的机关枪打散和弱化了光源,因为此处只是交通空间。而在礼拜堂那头柯布的手段正是出现在各处好像只是装饰涂料的——颜色

由图可见,大炮筒接受北向相对匀质的漫反射日光进入室内,炮筒内壁的颜色恰恰调节了照度。而因为蓝色到红色再到混凝土的原色,其实完成了一个照度由低到高的变化(从照度等高图就可以看到上述情况),祈祷的七阶一侧的墙壁保证此处光线静谧的基调唯独入口黄色的墙面为的是让完成礼拜的信徒极易辨别光线较暗处出口的情况。

是不是觉得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这家伙一点都不为过?看看他,纵然有他耍小花招的本性在,但是却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将之实现。设计在这里没有贬值,而是被发现了紧密地合作。

为什么说这个例子呼应绿色建筑呢?我的意图是突破一种迷思:绿色建筑意味着空中花园,风车,太阳能板。这些不是不能有,而比这些更重要更本质的特征是,相较依靠外来能源(电网,水管,煤气等等)来人工控制的现代的‘一般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一种运用ambient energy(周边能源)的能力:通过设计使用场地里的自然资源让使用者在建筑里得以生存。由柯布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有这个意识,一些看似需要借助人工手段的难题是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的办法来完成的。(这里在强调下利用ambient energy的确是个理想情况,但同时这样的‘周边’可以针对一个房子,一个社区,或一个城市,等等)。所以我的观点是,支持绿色建筑的从业者大可不必卧薪尝胆的提醒自己要铭记多少条条框框,相反,寻找一种诚实,自然的方式解决设计上的问题,也许就是在自己对自己说:好吧,这里就用空调or加盏灯时,再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可以用快更聪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保有我原本的想法?也许,这就是我们真正向绿建迈进的开始。

【张小二的回答(35票)】:

谢邀。

业务对口,真好。

抛开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包装的欺骗性概念不说,谈「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一个名词概念: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节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等合理布局,减少交通负荷,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

节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工业建筑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节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重点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为尽可能利用再生水创造条件,绿化用水推广利用再生水。

节材: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

环境保护:实现居住区生活垃圾按照“分类分拣”袋装化进行归集处理,采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新理念,积极开展绿色居住小区试点和推广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居住小区标准。

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再来聊「绿色建筑」相信列位应该会有个更为清晰的轮廓。

-----------------------------------------------------------------------------------------------------------------------------------------

「绿色建筑」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中水、再生水、雨水和海水。补充:「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优先考虑自然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建筑中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绿色建筑」的基本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整体环境、周边环境)的负荷,最大限度的从技术上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损耗;提供安全、健康、高效、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套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腔调就是: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达到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谱写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

「绿色建筑」世界发展史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中国发展史

2004年,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发布《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当然,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

中国: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美国: LEED /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 Green Globes / Build it Green / NAHB NGBS /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英国: BREEAM

荷兰: BREEAM Netherlands

澳大利亚: Nabers / Green Star

巴西: AQUA / LEED Brasil

加拿大: LEED Canada / Green Globes

芬兰: PromisE

法国: HQE

德国: DGNB / CEPHEUS

香港: HKBEAM

印度: Indian Green Building Council (IGBC) / GRIHA 暖通空调在线

意大利: Protocollo Itaca / Green Building Counsil Italia

日本: CASBEE

马来西亚: GBI Malaysia

墨西哥: LEED Mexico

新西兰: Green Star NZ

菲律宾: BERDE / Philippine Green Building Council

葡萄牙: Lider A

新加坡: Green Mark

南非: Green Star SA

西班牙: VERDE

瑞士: Minergie

阿联酋: Estidama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当然,个人认为一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全民道德节能行为意识节能之上的,这是灵魂。没有这两点,一切绿色建筑都无从谈起。

【何文的回答(2票)】:

网友 苏超群 的说法我不太赞同。

1、关于专家评审。目前以我经验而言,评审所邀请的专家大多有一定行业地位,极难出现为了一点小钱把关不严这种事。也可能说的是地方评审。

2、关于非传统水源利用。首先,这条并不是强制项。另外,雨水收集技术本来就成本过高(成本50w+,每年回收雨水才值1-2w),在很多地区,并不是特别适宜推行。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是市政中水,这个没有问题。而市政中水有些确实没有通,这是由市政规划决定的,并不是项目本身没有做好。目前绿色建筑评审中,公认有市政中水规划,并且红线内预留接口,有相应的利用规划和安全措施,即可认为此项达标。

【伍呼的回答(1票)】:

上面写得真全,也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不过绿色概念宽泛,原则是可持续的,现在大多是个噱头。蛮多看似绿色的材料,制造过程其实很不绿色,有些为了建筑节能牺牲舒适度,反而降低的工作效率等。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梁建宽的回答(0票)】:

我是绿色建筑咨询的从业者,苏超群的回答反映的是国内一些公司或单位普遍存在的情况。绿色建筑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促进了民众对建筑深层次的需求。90年代,美国成立第一个NGO组织——USGBC(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并颁发风行世界的LEED认证体系,体系不断的、持续的更新,和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其体系主要宗旨在于促进建筑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包含场址规划、能源设计、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和创新点等诸多方面。因涉及范围广阔,市场参与度很高,无论是材料商、设计事务所、政府、建筑承包商、工程管理单位、咨询公司等,均表现在极高的热情,最终促成了LEED的向前发展,并走向世界!我国目前绿色建筑体系真正发端于2006年,出台了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后期有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绿色建筑认证由政府主导,参与单位多为官方、设计院、咨询单位等。

至于,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为绿色建筑,因人而异。最重要的一点:因地制宜,匹配建筑功能使用目的,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内核,当然还需要美学结合!美、实用、节能、舒适的建筑!并非需要贴上任何的标签。

【空空剑南的回答(0票)】:

披着绿色马甲,声称可以光合作用的毛坯房。

【钱程的回答(0票)】:

不靠谱有什么办法!

【Alex Alex的回答(0票)】:

我觉得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筑材料的绿色,即无污染、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或者是使用已循环利用材料;

二、建筑生态系统的绿色,也就是照明通风的自然化、水的循环利用等;

三、建筑环境的绿色,建筑的应当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区域的科学规划,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或者是起到对周边环境的绿色化的引导作用。

【zenorm的回答(0票)】:

看了上面的好几个回答,给了赞。@张小二解释得很清楚,以及很多国家正在使用的各个标准。其他答案也有很多反思和批评的意见。这个我之前工作的时候也经历过。

这里先推荐一本书:建筑节能设计手册 (豆瓣)

这本书的前面就开始讲到了在过去人们是怎么通过建筑设计、材料选择等等手段,而不是现在不停地堆砌建筑设备来达到居住舒适的目的。

举几个简单又好理解的例子:

  • 四川的吊脚楼:就是因为适应四川盆地的潮湿闷热气候,而把建筑底层的人类使用功能放弃掉,那么建筑上下都能通风,这样家里存货家具啥的发霉机率也少很多。
  • 窑洞:黄土高原上适应气候的建筑,依山成形。夏天阻挡日晒,冬天厚厚的外壁阻挡西北风,冬暖夏凉。而建筑的平顶啥的有可以用来晒晒农作物。

只可惜,随着全球气候渐渐改变,上述这些传统民居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人需求了。在现代主义建筑“方盒子”的歪路指引下,为了“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把很多过去人的智慧放弃了。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两种建筑设计潮流:一种呢,就是通过计算机的参数化设计,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去挑战造型极限;另外一种就是绿色建筑。要说现在的很多绿色建筑,则是通过大量的机械与新能源手段去降低建筑能耗。个人记得Alan de Botton 《幸福的建筑》系列片里有一段讲述“绿色住宅”的,也不知道哪一集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普遍来说技术也不是什么特别新或者怎样。比如:你以前是用空调的吧,那么把空调外机换掉,换成循环水冷啥的,把耗电来源换掉,换太阳能;把内机换掉,改成地暖,等等一些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达到节能目的。再比如夏天长的地方,把墙也做厚了,用隔热材料和反光材料做墙……窗子同样,加两层,两层不行三层真空玻璃。室外百叶用来阻挡夏季过多的阳光……过去讲究很多自然通风啥的,但现在也自然通风,可是给我的感觉总是不那么直接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去过汉堡馆,虽然确实很凉。但是总是觉得有股通风不够的味。所以说,技术指标和人自身的感觉,其实也还不一样。你能受得了一个为了阻挡室外风沙温度而永远无法打开的窗户么?

个人理解: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尽量不耗费能源的情况下适应气候与环境的建筑。不过现在嘛,真的还是刚刚开始,路还长着呢。

【保罗的回答(0票)】:

窑洞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朱颖心认为,绿色建筑可以细化为上百项衡量标准,绝对不是建几个人造景观就能实现的。朱颖心认为,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自然会存在一些概念误区。对一个住宅区而言,园林、水景虽然能起到美化作用,但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其实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并综合考量节水、供热制冷、温室效应、污染物排放、人工照明、室内通风及日照质量等因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秦佑国更直接地指出,如果一个小区大量使用了太阳能路灯,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绿色”的,但如果它的空调系统不节能、不环保,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超标,还不能算是绿色建筑。

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绿色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比较明确地提出来的。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怎样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取得更大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关心的问题。对建筑来讲,就是希望居住的更加健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同时能够高效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建筑能够做到这一点,通常称为绿色建筑。

谈绿色建筑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名词,因为它经常与绿色建筑并列使用,且意义相近,这个名词就是智能建筑。对于这两个名词,赖明认为,两者的涵义基本相同。绿色建筑强调的是结果,智能建筑强调的是手段。智能建筑是利用信息化、网络、控制等技术,实现居住的更加安全、健康、舒适,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信息与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智能化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既可以解决ㄖ⒊鞘锌沙中⒄沟奈侍獾男枰?也是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学科内容的需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受到学术界公认的概念是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资料来自:“南郭先生”充斥南北 什么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苏超群的回答(1票)】:

作为地产公司小员工,我可以付责任的告诉你,绿色建筑不过借鉴外国经验然后成为有关部门攫取利益有一个兴奋点。我所在的城市在发规划证之前必须评绿色建筑。节能办会找几个专家,评审过程可以忽略,前提是你给足了专家费。举个例子吧,按照节水的要求,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是控制项,俗话说的必须有的。可据我了解,不要说中水了,就是雨水收集再利用这项也不是什么项目都会做的,可是大家一样通过了评审。我仔细看过绿色建筑的评估条件,分为三个星级,如果真的达到三星,真的是很牛了,可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政策制订的出发点是好的,往下执行往往成为审批部门攫取利益的手段。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制度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给了太多可钻空子的地方?比如评了绿色建筑,基本都是看材料,材料是可以作假的,比如我没有做的工程而要求有必须做的,那我出个假图就好啦,最后工程验收又没有绿色建筑什么事了,可能现在流程不完善吧,总之觉得很矛盾,也给了各种人空间。

【梁镇的回答(0票)】:

绿色寓意植物,建筑如植物,就这样

原文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003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6年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中赫·万柳书院“营造七律”系列之柒
绿建解析及成本增量分析
【肖阳明】绿色饭店设计与运行探析!
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