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评价威廉 · 詹姆斯?

【陈卓的回答(14票)】:

@刘柯邀请。

在我接受邀请的时候,我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尝试从纷杂乱的资料中,找到一个清晰的威廉.詹姆斯的样子,但很可惜,这不仅没能让我找到那个影像,反而使得我觉得自己离它越来越远,渐渐无从下笔。所以我决定现在开始,抛弃那些琐碎的议论,抛弃那些生平记事,谈谈我自己心中的威廉.詹姆斯。

如你所知,我并不是在写一份学术报告,更不是真的以为自己有资格评价这样一位伟人,即便在知乎上,也有像 @Andy Lee这样比我更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因为威廉.詹姆斯不仅仅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哲学家。而我要写的,是自己心中的这个伟人,是给你们一个愿意去了解威廉.詹姆斯这个人的目录,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

威廉.詹姆斯184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祖父是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后因为投资运河事业而发财致富,这使得詹姆斯的父亲获得了丰厚的遗产。而詹姆斯也因此蒙受祖荫,这为他以后从事研究工作,面对生活的窘迫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这一点很重要,即便到詹姆斯30岁时,他依旧靠着父亲的接济过活。

正是因为经济上的保证,让威廉.詹姆斯可以有时间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他17岁的时候,他想成为一名画家,结果他的父亲老詹姆斯反对此事,并带他到欧洲旅游,以期望能够打消他的想法,结果没能成功。之后詹姆斯跟着一位纽波特的画师学画,但半年后放弃,他声称自己不是这方面的料儿(但更可能的是他为反对父亲而感到内疚),因而听从父亲的安排进入哈佛,开始学习化学。但实验的繁琐立刻让这位生性热爱自由、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詹姆斯感到无所适从,这也对他以后关于实验的态度产生了影响,他喜欢带学生做各种解剖和心理实验,又在这上面花费很少的心力,这也可能影响了他对于当时在世的心理学界的另一位巨人——冯特所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前身和开端)的态度。接着,詹姆斯将兴趣转向了当时风头正盛的生理学内容,但由于当时家庭经济状况变差的缘故,也因为詹姆斯想要自己谋生,因此他转向哈佛医学院,准备成为一名医生。可惜医学并不能唤起他的热情,他随一名博物学家在亚马逊河度过了一年,想要进入自然史学科中,可也没能如愿。最后他回到医学院里,经历了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危机,曾经想过自杀。最后他远走德国和法国,这一时期詹姆斯广泛浏览了德、法、美的文学名著,以期自己的状况能够改观。直到约两年后,1869年回到美国完成了博士学位的学业。

在这里插一句话,之所以将詹姆斯的兴趣转向解释的如此清楚,是希望大家看到,即便是历史上留名的伟人,在他的一生中,也绝不是一帆风顺,如同走直线一般的踏上他们的伟业和征途。这个世界上,大抵根本不存在所谓命中注定和绝对的天才。詹姆斯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被许多人,比如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称之为“可敬的天才”,但纵观他人生的前半途,很难和那位被称之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这样伟大的名号联系起来。 甚至,我们在他身上更多的发现的是怯弱。这在他1969年拿到哈佛的博士学位后的表现显得尤为明显,他没有去行医,因为身体总是不好。并且加之关于意识的科学观点,与父亲神秘主义倾向的不和,而显得郁郁寡欢,甚至在28岁时他爆发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他在《宗教经验种种》,通过由一位匿名的法国人为他写回忆录的形式,描述了这种体验:

有天晚上,我在夜色中去一家成衣店买一件衣服,突然间,一阵可怕的恐惧感没有预先的警告就袭击了我,就像从黑暗中冒出来的一样。这恐惧感就是对自己的存在的害怕。同时,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癫痫病人的形象,我以前在疯人院里曾看见过他,一位长着一头黑发的青年人,皮肤发绿,完全是个傻子,整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坐在墙上的架板上,双腿抱膝坐在那里。这形象就是我本人,我心里在想。我害怕得发起科来。这之后,宇宙对我的意义完全改变了。我每天早晨醒来时,胃底会有非常可怕的恐惧感,一种我以前从不知道的人生朝露感。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体验过了。

詹姆斯将之称之为对“暴虐父亲的反抗”,但我更愿意解读为,他对自身内心怯弱的突然觉醒。对于父亲决定自己人生的反感,也对自己如同牵线木偶般无力的绝望,因而像个文中所说的“癫痫病人”。

在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之后,詹姆斯通过阅读走出了阴影,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和心理学中关于“意识”的观点,他开始相信自由意志的力量,于是在日记中写道:

(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把他的自由意志定义——“在我兴许会有别的思想时,偏偏保持住我选择的这个思想”——改为错觉的定义。不管怎样,我会暂时——直到明年——认为这不是个错觉。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我要随我的意志再进一步,不仅以这个意志来行动,而且还要相信它,相信我自己的真实性和创造力。

而他的身体果然也随着精神状态的改变康复起来,似乎命运也开始发生了转变。1972年时,快30岁的威廉.詹姆斯依旧靠父亲的接济过活,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没有谋生手段,这当然得益于我们开始时谈到的富裕家境。但在这时,哈佛的校长查尔斯·埃利奥邀请詹姆斯到哈佛教授生理学和心理学。至此,他的生涯才稳定下来,在他人生的后半段,皆在此度过。

1875年开始教授生理心理学课程,开始着手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比冯特还早了4年,但这个心理实验室只是为了配合教学,而不是做严谨的学术研究。这也反映了前面我们谈到的詹姆斯对繁琐实验本身即重视又不希望在上面花费时间的态度。她依旧保留了哲人们沉思默想发现真理的方式。1876年他出任哈佛大学生理学副教授,在此期间他通过写作发表了很多书评和论文,开始形成,并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1878年,他接下一位书商的合同,决定写一本科学心理学的教科书,也就是被称之为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原理》,他预计两年完工,结果花了十二年......同年,而在他开始动笔写作这部巨作时,他也迈进了人生的里程碑,他和艾丽丝·吉本斯——两年前父亲为他选的未婚妻结婚,尽管开始时詹姆斯并不愿意,几乎是被拖着去见她,但见到这位小姐之后,詹姆斯似乎改变了主意,开始了热切的追求之旅,终于在1878年完婚。之后他们生下五个孩子,婚姻还算美满。而且自结婚后,詹姆斯也渐渐摆脱了父亲的阴影,变得越来越独立。两年后,哈佛承认他的才干,决定让他担任哲学系副教授,1885年任哲学系教授,直到1889年才转成心理学教授。一年后,《心理学原理》出版,但两卷加起来共1400页,根本不可能作为教科书用,于是詹姆斯又花了两年时间,即1892年,完成了简化版的《心理学原理》,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性的效应。在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之时,詹姆斯也完成了由怯弱而无目的游荡的富家少年,到机能主义代表人物的转变。

而在之后的岁月,也许是对15年笔耕不缀的科学心理学写作感到厌烦了,詹姆斯的兴趣转向了教育、哲学和神秘主义方面,先后出版了《对教师讲心理学》(第一次将心理学应用到教育领域,1899)、《宗教经验种种》(1902)、《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真理的意义》(1909)。1898年,他56岁,在阿迪龙戴克斯山区爬山时心脏劳累过度,患上了慢性心脏病,这使得他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至1907年他从哈佛退休了,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写了哲学方面最为重要的两本书,1910年就去世了,享年68岁。

杜威在评论他时说:“大家一致公认,他一直是美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如果不是因为人们对德国人和事不合情理的赞扬,我认为,他也就是他这个时代和任何国家里最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也许是一切时代里最为伟大的心理学家。”

参考书目:《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

而要谈论詹姆斯的贡献,我希望用一句时人评价冯特时所说的话来给评价威廉.詹姆斯奠定一个基调:

在威尔汉姆.冯特的一生中,最为奇特的事他对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即影响广泛,又微乎其微。

在心理学的那个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永远不乏巨匠,这里面就至少存在冯特、威廉.詹姆斯以及弗洛伊德。但是,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最初的创世者冯特以及与其同样著名的威廉.詹姆斯,他们的理论和想法,甚少进入到现代心理学的内容里(弗洛伊德比较特殊,心理治疗领域是个坑)。翻开教科书,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冯特作为第一座心理实验室的建立者,作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内省法的研究方式,但关于他的理论和想法,教科书一概没有介绍。詹姆斯或许比他好点儿,因为在情绪理论方面,他有一个“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很少知道他具体的理论是什么。而当我们开始审视那个年代时,才明白那个时代的同行皆是如此,那是一个心理学的蛮荒年代。在那个时代留下名字是容易的,留下理论是困难,留下贡献是容易的,留下实际应用是困难的。真应了狄更斯的名言:“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而这也是我评价詹姆斯的大的环境,他即影响广泛,同时又微乎其微。他最重要的著作《心理学原理》被称为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书,被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虽然有美国人自吹自擂的倾向,但在同时代里,詹姆斯确实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与冯特和弗洛伊德不同,

“詹姆斯既没有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开枝散叶教授各路弟子,但他的观点却广泛散布在整个现代心理学的内容里”。

他始终有一种别样的清醒和冷静,抑或着不自信,他认为现在还不是心理学能够完全大展身手的时候,冯特的“新心理学”风光无限的时候,他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著名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时说,心理学不过是一种“讨厌的小课题”。他甚至很少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他始终更感兴趣的是哲学和神秘主义,而在心理学领域方面,他只专注于意识的探讨。他发明了“意识流”的概念,认为人的意识是流动的河流,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从不间断的“流淌”。这从某些方面启迪了意识流小说的诞生。但我认为,这可能是詹姆斯自己变化无常、朝令夕改的性格导出的“自我独白”,他至始至终都是不断变化的“河流”,而关于意识的理论,更像是为自己的性格寻求一种合理化的假说。

詹姆斯本身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的兴趣不断变化,毫无定式;还有他对父亲的态度,即充满了敬畏和依赖,又讨厌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支配,但总是又向父亲妥协;他并不认识自己的妻子,但父亲介绍后又马上“转了个盖”。这种变化无常的矛盾性,也许是詹姆斯意识理论本身的所蕴含的更深的动机——他在为自己的行为和变化无常寻找一种借口。而在专业领域方面,他对于实验极其重视,建立心理实验室,但却又不进行任何专业的心理学研究,他说我不愿将时间耗费在实验上。同时,他由于受过科学训练,对于父亲神秘主义和宗教观不满,甚至因为与之相对而产生了情感危机,但是,最终等到他晚年,又为这两者深深着迷。而许多心理学专家在阅读詹姆斯的作品时,也总是强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令人不解的“矛盾”。

正如同在评价历史上的那些作家们的作品时,一些人发生出的感叹,“他们的作品中夹杂了太多东西,有些地方错的离谱,而有的地方又充满了真知灼见。”也许,每个人都深深镶嵌在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就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谈的观点,在第一个范式诞生之前,是各个学派不断竞争,但最终他们都会被一个胜利者取代。这个胜利者,在我们看来,就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这也使得作为机能主义代表人物的詹姆斯理论,成了和曾经的那些谈论燃素和以太存在的教科书和文献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如果说真要一句话评论詹姆斯专业上的贡献,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他是一个伟大的心理解释者,而不是一个心理学家”。心理解释者,如同莎士比亚,他们能够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解读一般人复杂难懂的心理关系,往往使得人毛瑟顿开,甚至认为这真的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而心理学家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依据实验原则来定义的,他们不仅仅关心解释,更关心可重复性和对未来反应的预测。所以当詹姆斯出版了他的《心理学原理》时,冯特不无酸味的讽刺到,不过是些辞藻华丽的文字罢了。

而若要评论詹姆斯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我更想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却也是个怯弱的凡人。

最后,我想用他曾经批评冯特心理学的一段话来作为我们的结尾,无论你是该为他的冷静喝彩,还是为他的怯弱哀叹:

听到人们骄傲地谈论‘新心理学’,看到人们在编写心理学史,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因为这个词所涵盖的真实元素和力量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一点清晰的影子都找不着。只有一串纯粹的事实;一些闲言碎语和不同意见的争执;仅只在描述水平上的小小分类和综合;一种强烈的偏见,说我们有不同的思想状态,说我们的大脑控制着这些状态;可是,根本就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不像物理学能够给我们列出一些定律那样找出规律来,没有一条命题可以拿出来用以从因到果地推断一个结果出来。这不是科学,它只是一门科学的希望。

那么现在呢?心理学是什么?它建立的地基是否已经足够牢固?还是说,它仍旧如同詹姆斯一百年前说的那样,这还不是科学,是一门科学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威廉·詹姆斯简介
心理学从神学到科学的历史:关于意识“什么”与“为什么”的争论
心理学先贤们的故事07--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詹姆士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逝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