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城门失火一定会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城门着火,大家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鱼也干死了。比喻因受牵连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城门失火为什么一定会殃及池鱼呢?

我国古代的城,从所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到宋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夯土城墙。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元刊《事林广记》所载《汴京图》,可清楚看到,当时都城汴京仍是夯土城,仅门墩与城角包砖。这种夯土城墙可以就地取料,在规定地界将土挖出堆夯,就是城墙;而被挖阙之地,就成了“池”,即护城河。这是一举两得:城墙与城河都成为全城的防御设施。如果有两道城墙,就有两条护城河。属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奄城遗址(今江苏常州市南)有王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都是泥土夯筑,每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外城的护城河水面最宽广。宋开封有三套城墙,也有三套护城河。


这护城河的正名就叫“池”。“池”从水也声,声兼义。“也”与“它”“ ”实为一体,有斜义。“迤”(yǐ)是邪行,“拕”是斜引,“施”也是斜,贾谊《吊屈原赋》:“庚子日施兮。”“沱”是斜出水道。“阤”(yǐ)是有斜坡的小山。“池”,则是有斜坡的盛水之地。凡挖池,都是斜而下伸,积水而成。当成为块状——可方可圆,就是池塘;当成为环带形,就是护城河。顺便指出,今一些资料把二者划为互不相关的两义,甚至还把池塘义作后起义,说“上古汉语里,一般多作‘护城河’讲”,失当。《诗·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频”,涯边。《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池”都是池塘义。同时,也作护城河。《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而从情理上看,池塘义应当是本义,作护城河是引申义。不过这引申义在上古使用较多,这是事实。总之,有城(城墙)必有池,挖池筑城,这是古代筑城的一个规律。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原标题: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黄金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门失火”何以“殃及池鱼”?
097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随州古城垣
殃及池鱼(给孩子讲成语)
“池鱼”原来是人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