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被

黎族织锦龙被月宫图(清末)

双龙戏珠双龙朝阳龙被(清代)

    实习生 侯雪歌 本报记者 陈吉楚 文/图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黎锦)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合并而成,是黎族人民创造的一项古老的文化。黎锦,是黎族妇女聪明和智慧的结晶,也展示了她们运用植物染料染色的高超技艺。」

    日前,三亚市文体局文物普查办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两地的专家开展三亚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我市文博系统外的三亚41套62件文物进行初步认定,部分被推荐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属于珍贵文物。其中市群众艺术馆收藏的2套清代龙被受到专家的关注,其中龙凤朝阳龙被推荐为国家二级文物,鲤鱼跃龙门龙被推荐为国家三级文物。那么,龙被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龙被跟黎族纺织技艺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什么历史文化?三亚日报记者带您走进龙被的绮丽世界。

    直入皇宫的贡品

    在普查过程中,市群众艺术馆收藏的文物有4件,包括清代龙被2套(鲤鱼跳龙门和龙凤朝阳)、麻衣1件、麻被1件。其中2套清代龙被格外吸引专家的注意。

    据介绍,自汉代起,龙被就被作为贡品长驱直入皇城宫墙,宣示天子独尊地位。后来,龙被又被当作国礼馈赠外邦显扬上国天威,或奖赏大臣以示恩宠,题材越来越广泛,图纹越来越多姿多彩。

    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给记者翻看2012年龙年的一份挂历,上面都是龙被的图案。或庄严肃穆,或祥云氤氲,或麟光闪闪,龙被上的黄龙有着一飞冲天,势不可挡的气势。在题材内容上,一般有龙、麒麟、花草、鸟兽,甚至还有涉及到太极、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但不同的龙被,有不同的用途。据介绍,龙被的款式有单幅、双幅、三联、四联、五联等不同幅式,图案不同,其用途也不同,有的用于宗教活动,有的用于喜事活动,有的用于白事活动等。

    红色为底的龙被多用于红事,比如祝寿、婚庆、年节庆、建新居上梁等吉庆仪式,黑色为底的龙被用于祭祖、拜神灵、祈祷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民间的白事。做法事时必须悬挂龙被,当村寨里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时,把龙被覆盖在灵柩上,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显示死者的富有和身份高贵。

    现在清代的龙被越来越稀少,又受到民族学研究者和收藏者的追捧,价格一路飙升,具有较高的价值。专家拟将清代龙凤朝阳黎锦龙被推荐为国家二级文物,鲤鱼跃龙门黎锦龙被推荐为国家三级文物。曾经进贡皇宫的龙被,如今成为了具有极大收藏价值的文物。

    黎族织贝中的奇葩

    12月24日,记者来到市群众艺术馆,三亚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传承人黄丽琼在那里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当看到龙被的图案时,黄丽琼很快就能判断出它的年代,甚至知道它是不是高仿龙被。据其介绍,龙被是黎族织锦中的一种,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龙被的制作技艺跟黎锦技艺存在着不浅的渊源。

    至少在3000年前,黎族妇女就已掌握植物柔韧纤维加工和纺织技术,即麻纺织工艺,成为黎族纺织工艺的源头。千百年来,黎族先民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经历了从无纺布(树皮布)——麻纺织品——棉纺织品的过程,黎族的纺、染、织、绣技艺到了宋元时代更是突飞猛进,从自然的素服到五色彩服。直到朝廷贡品龙被的出现,将黎锦技艺推向巅峰。

    据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平服南越后,在海南岛开设珠崖、儋耳两郡,标志着封建政治势力开始进入海南。此时,海南有名的纺织品,也开始成为朝廷的贡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还说儋耳“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可见,距今2000多年前的黎族织贝已经堪称卓然不群的织品。

    黎族龙被产生于东汉明帝时代,是汉朝中兴的产物。东汉光武帝十九年,海南虽然撤郡而归属合浦郡,但海南和朝廷的关系却因朝廷抚定措施的得力而更加密切起来,黎族织贝又重新成为贡品。黎锦光辉艳若云,人见人爱,正是由于朝廷对黎族织贝的重视和对黎族纺织工艺的垂青,黎族同胞又从强烈拒征织贝转为“慕义贡献”,促使黎族龙被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黎族织贝中的奇葩。

    至汉明帝时,朝廷开设画院,广召著名画师、艺匠和纺织良工,专为皇室设计制作各种雕绘龙章龙纹的建筑和用品。此时,龙的形象开始出现在黎族岁贡的织贝上。这种“天上取样人间织”的龙被,经过心灵手巧的黎家妇女的精心织绣,龙的形象格外生动传神,成为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推陈出新,龙被越发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失传的龙被技艺

    “现在龙被的技艺已经失传了,现有的龙被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专注于黎锦传承与研究几十年的黄丽琼如是说。

    据资料显示,龙被的织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踞腰织机,另一种是脚踏织机。踞腰织机所织的龙被花纹图案比较传统,色彩单一,数量较少。而脚踏织机所织的龙被,是旧时一种比较先进的织法,质地厚、质量好,流行也比较广。它的特点是先织制好布料,然后才在布料上任意刺绣花纹图案。龙被难度最大是在刺绣花纹图案这部分,由于图案变化多,色彩十分丰富,所表现的范围比较广。动物图案有龙、凤、鹿、公鸡、鲤鱼、青蛙、喜鹊等。植物图案有木棉花、龙骨花、泥嫩花、梅花、竹、青草等。自然界方面的图案有雷公、闪电、太阳、月亮、星星、流水、田野、大海、蓝天等。生产工具方面有竹箩、米筛、钩刀、镰头、小桶、脸盆等,还有汉字图案等。一幅龙被,不论从色彩或者图案上看,都是比较完整的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

    黄丽琼说,龙被的织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摘棉、脱棉籽、纺纱、染纱到织绣出龙被,约5-6个月时间,甚至是一年时间。就算是技艺略低的黎锦,黄丽琼完成一件也要花费数月的时间。“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不能参加龙被的织制,织龙被必须要技术高超而且身体健康的人,才能担任织绣龙被的工作。”在织绣前要请“三伯公”(道公)来“割红”进行宗教仪式,请神灵保佑织造者眼明手快,早日完成织造任务,然后才能进行织绣。完成后也要举行仪式,感谢神灵保佑使龙被如期完成。

    从开始起步到完成织绣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都不能间断。不论工作多忙多累都得坚持织绣龙被,如果工作忙不过来,也要拿织物动一动,或者绣一绣,否则龙被就不灵,老祖宗不认。龙被在过去,贫穷人家,如果父母死亡,没有龙被盖棺,都要卖儿买龙被用。否则就会被全村人看不起,丧葬也不顺利。因此织绣龙被十分讲究,现在脚踏织机织龙被已失传,刺绣龙被的技术方法也已经没有了。

    如今,人们根据黎族老人留下的配料进行染料配制的时候,却再也无法还原和复制出像龙被那样丰富多彩的颜色来。龙被的染料由矿物质和植物汁液混合而成,根据温度变化和所搭配物质的不同,染出的布料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色彩来,还有很多工艺细节随着老艺人的去世和史料记载的缺失而成为永久未解之谜,但无论如何龙被都被公认为中国棉纺织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黎族龙被的文化象征

    从孙建平以及黄丽琼提供的龙被图案看,黎族龙被图案绚丽,色彩斑斓,耐人品赏,堪称稀世珍品。南北朝则从以龙、凤为主体的图案渐渐向生动灵巧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演变,有大象、狮、孔雀、鸳鸯、莲荷、牡丹、海棠等动植物图案,并且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盛唐以后,龙被图案千变万化,而以吉祥鸟兽成双成对花团锦簇的龙被最为流行。

    海南文史专家刘光前认为,龙被物化象征手法包括物事象征、仪式象征和符号象征三大类。所谓物事象征,就是借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来表达某种意象,寄托着我国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谓仪式象征,是指民俗文化在龙被中的广泛运用,其主要功能是表示对神仙的崇拜,对人的敬重、友好、祝愿,显示了理想美和人情美。黎族龙被中的符号、物事、仪式等有形无形的构成因素,都是具有中华民族特定内涵的文化符号;所谓符号象征,是指龙的图案本身就是中国封建皇权的象征,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黎族龙被张扬万物和谐的生态观,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观突出地反映在龙被中。”从汉代肇始的龙被起,不论什么开幅什么图案的龙被,龙与龙、龙与凤、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中所有动植物之间,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天地万物“莫不实有以亲之”而各得其所,成为相依相亲相谐的生态图景。

    也有专家认为,龙被也是多元文化在黎族民间的融合。龙被的民族性还突出地表现在龙被艺术的汉字装饰方面。龙被从早期开始就伴有汉字出现,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标名孝古,潺架鹊桥”、“天降麟麟子,今朝在我家”、“双凤朝阳”、“福、禄、寿、祠、禧”等等,这是最典型的民族特色。明代龙被《福禄寿三星图》中,汉字上绣有祥云,衬以五彩飘带和八宝图纹,“福、禄、寿”犹如从天空缓缓降临人间。这种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黎族龙被,令人叹为观止。

    赋予龙的形象,龙被从诞生就有着严格的政治内涵和特定意义。在元明清时期,龙被艺术的装饰图案有双龙戏珠、鱼化龙图、双凤朝阳、麒麟吐玉书、双狮戏球、福、禄、寿三星高照、喜鹊登梅、吉祥汉字,道、儒、佛三教图纹等,都出自宫廷,或者是朝廷指派宫廷画家携带设计图样来琼让黎族妇女绣织龙被,朝廷只要求黎族人织制作五爪、四爪龙纹的龙被,而不准黎民百姓拥有使用龙被的权力。

    龙被艺术中出现道、儒、佛三种宗教图纹,则反映出黎族在民间中的不同宗教信仰,折射出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在黎族民间中的融合。龙被艺术的图案、花纹的色彩运用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从工艺美术的角度上看,也是极其丰富,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龙被艺术在图式的色彩中呈现出的审美情感,在形态和色彩与生存背景的和谐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总之,龙被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也是民族的产物,更是黎族人民的智慧体现。

    (本文写作时参考高虹文章,在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国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木棉织锦可以说是黎锦的一个独特分类,黎族同胞用海南本地木棉的棉絮织就而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丝绸工匠(83)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巧手织出黎家情
探寻海南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
在上海读三千年黎锦:一部浓缩黎族文化的“史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