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管》
 ■爱,只有在不附加任何条件时,才是纯粹的爱。纯粹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成就、行为、表现有丝毫改变。它没有功利,全力呵护着孩子的情感,能真正带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被爱。

  ■安全感是健康良好性格的基础。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相反,因为得到的爱不足从而导致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就会出现焦虑、胆怯、敏感、偏激、固执等一系列性格问题。

 ■爱既不是奖励也不是恩惠,所以不应该只有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让他体会到被爱,更不应该在孩子偶尔犯下错误时就让他感到不被爱。
 
■人与人要想和谐共处,一定少不了沟通。即便父母与孩子之间,虽然血脉相连,却仍需要沟通这条纽带促使彼此心心相印。失去沟通,再美的旋律也难免跳动出不和谐的音符。

  ■我们从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动机、选择不同的语言和他说话,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时能带给孩子安慰,有时却让他受到伤害;有时能为孩子增加力量,有时却让他产生依赖;有时能和孩子拉近距离,有时却使他与我们更加疏远……

  ■孩子需要的既不是我们死死盯住他的行为不放,也不是我们咄咄逼人的提问和填鸭式的灌输,更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我们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对他行为背后的情感的理解。

  ■我们务必摆脱过去思维习惯的干扰,敞开沟通的渠道,在沟通中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会说一些抚慰心灵的而非先发制人的话。

  ■胆小懦弱、顽固叛逆、暴力倾向,或许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无法预料的心灵“钉孔”。身为家长,如果你不希望子女的心灵千疮百孔,那么,就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痛快,毫不避讳地向孩子发泄怒火,而务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只有先做个能管住自己行为的家长,才能管好孩子,孩子才会好。
 ■成功的家长,除了会恰到好处地彰显威严,还懂得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威严有余而威信不足的家长,即使从不暴跳如雷、拳脚相加,同样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心平气和。

  ■不以身作则、高高在上、享受特权的家长,孩子就不服;孩子不服,家长就没有威信;家长没有威信,孩子就管不好;孩子管不好,他的性格就不会平和、平静。

  ■威信就像容纳着宽容的威严一样,也常常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管教效力。威严和威信一个也不能少,威严加上威信,一定会使你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家长。
 ■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信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信心。而自信,从来都是强者的专利。强者总是拥有足够的自信,弱者总是缺少起码的自信。因此,教育者其实也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使孩子成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成就强者的首要条件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坚信“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

  ■除了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分内的事,还要让孩子适当帮我们做些事。

  ■创造机会明确告诉孩子他是一个强者,从而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到身为强者的幸福和自豪,这也是成就强者的重要条件。

 ■人管孩子,事倍功半;规矩管孩子,事半功倍。规矩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时刻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规矩管孩子最见效。

  ■受到规矩约束的孩子,首先是健康安全的。

  ■有了规矩,孩子是独立能干的。

  ■规矩还能令孩子惹人喜爱。

  ■有头脑和先见之明的家长还会为孩子制订一些励志的规矩,这无疑能敦促孩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倘若我们能用爱孩子胜过一切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物质损失反而会在无形中使我们收获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中向前迈出了弥足珍贵的一大步!

  ■爱,应该不只是一颗炽热赤诚的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时,它也应该成为一种积极乐观、善解人意的心态。

  ■一旦找对了方法,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恰是因为孩子闯下了“祸”,才使孩子得来了“福”。
 ■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教育者的一句话就能左右孩子的一生。

  ■对孩子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原则:先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接下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孩子的优点稍稍放大,再对他进行中肯的赞美和鼓励。

  ■孩子就是如此,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些言过其实的表扬,不仅起不到促进好行为、培养自信等好性格的正面作用,还会像该表扬时不表扬一样,伤到孩子的情感,歪曲孩子的性格。

  ■表扬孩子,要尽量避免夸大其词、笼统空泛的评价性表扬(比如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说“你真好!”“你真棒!”),不要轻易给孩子的人格、能力定性;要多用就事论事的描述性表扬(即客观、准确地描述事件或者行为本身),以免孩子受到空泛、夸张的评价性表扬的困扰,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

  ■其实,表扬不一定非得用“真好”“真棒”“太棒了”等字眼,很多时候,仅仅是对事实简单、朴实的陈述,更能达到表扬的效果。

  ■另外,间接的赞扬有时更能起到增强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作用。

  ■孩子的错误行为应当酌情受到惩罚,但孩子的人格,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攻击。惩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难过加上怨恨使我们不可能冷静地做自我反省,唯一会做的就是把责任全部推卸出去。

  ■孩子只有在心情得到理解和体恤、人格没有受到否定和侮辱的前提下,才不会引发本能的抵触情绪,心才会慢慢沉静下来,才能把精力用在认真反省而非转嫁负面情绪和推卸责任上。

  ■尽管孩子未必心甘情愿地接受,但因为就事论事的惩罚方式与人格无关,所以至少不会让他因为委屈、不服、怨恨而留下任何心理阴影。

  ■给点儿所谓的惩罚,不过是为了加深孩子的记忆。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护好孩子的性格才是管教的重中之重。
  ■教育孩子时,家长要互相配合、达成一致,不能将赏罚混淆、颠倒,否则管教就会功亏一篑。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采取同一态度。要知道小孩子知识薄弱,以父母之言为言,以父母之意为意。如果父母意见不一,那么小孩子就无所适从了。

  ■教育孩子,赏也需要,罚也需要。只不过,赏要赏得有据,罚要罚得有理,特别是,赏罚不能倒过来。至于什么时候赏、什么时候罚,为人父母者心里要有一杆起码的“秤”,从而做出正确的衡量。

  ■言传是否有效,也就是我们给孩子讲的道理他能不能听懂、听到一个道理后能否有所长进,不仅取决于我们跟他讲的是什么道理,即言传的内容,同时还取决于我们如何跟他讲这个道理,即言传的方式。

  ■改变不了言传的内容就不妨改变一下言传的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讲。

  ■寓教于喻,为抽象的道理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切顿时令人豁然开朗并且终生难忘!

  ■其实孩子最讲理,偶尔表现得很不讲理是因为他根本没明白道理的意思,所以才会被大人误解为不讲理、不听话。


  ■孩子是生来的模仿天才,但可不是生来的过滤器。孩子爱模仿父母的行为,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身上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他发展自我的样板和依据,几乎都会被他拿来模仿,也就是说,孩子并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将大人身上的坏行为筛掉后专挑那些好行为进行模仿。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要归结到榜样上。”而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所有教育都依赖于心理同一性这一基本事实。在一切情况下,决定性的是这种榜样的自动感染作用。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即使是有意识教育的最佳方法在某些场合中,也会由于坏榜样的作用而变得完全无效。”由此看来,如果教育者一不小心为孩子当了一个负面的坏榜样,那可真是“害莫大焉”!己之不正,焉能正人?所以要想正人,就要先正了自己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父为母的忠告与建议(九篇)
3~4岁是给孩子立规矩最佳时机, 6个方法, 帮助孩子培养好品格
家长必看:表扬孩子的技巧
女孩父母最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从三个案例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表扬孩子的小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