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大唐遗忘的孤军:安西军何以坚守西域四十多年?

导语:

“将军,你说,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瓜娃子,当然是太阳更远了!”

“那将军,为什么说抬头见日,不见长安呢?”将军默。

河西走廊是自古以来兵家之地,所有的朝代和族群都围绕这片狭窄的走廊争的你死我活,其中缘由不难理解。河西走廊上演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无数人的爱恨情仇。安西军——唐代时期驻守在河西走廊的驻军,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了解的太少了。

其中有一支安西军独自镇守西域四十二年,等不到朝廷的荣誉,也等不到见长安的机会,更没有等到被世人了解的机会,被掩埋在黄沙底下上千年。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大唐官二代

郭子仪,历史剧里面最爱出现的人物,今天我们不说他,聊聊他的侄子——郭昕。对于郭昕在长安里面的事迹并没有什么记载,但是我猜想,他一定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从长安市南到长安市北都能留下他英姿飒爽的背影。同时这么明媚的少年肯定渴望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大唐之大,去哪好呢?

河西走廊是个不错的选择,安西军是整个大唐荣誉的象征,安西军曾经在只有两万多人的情况下,翻山越岭和阿拉伯帝国决战于中亚,威慑西域三十六国,令安西都护府屹立在黄沙之上。郭昕怀着满腔的热血来到安西,他不觉得自己只是个官二代,他也可以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虽然此时的安西并不是盛唐边陲强盛的象征,一切都摇摇欲坠……

人们通常无法掌握事情的走向,往往就将这一切归根于天意,比如他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大唐成为一个将倾的大厦,摇摇欲坠。远在千里之外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军队奉命回长安镇压叛乱,李嗣业这种名将都收到命令千里赴长安支援卫国战争。

少了名将和军队镇压的河西走廊岌岌可危,数千人的安西军无法抵挡凶狠的少数民族进攻,部分河西走廊地区和安息地区被攻占。长安已经摇摇欲坠,千里之外的河西走廊也同样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元766年,郭子仪被派往安西,自此,安西地区与长安失联。

二、大历十六年

这种失联并不一定是说朝廷对于安西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不管不问,而是指双方通信会存在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度多达两年,也有可能更久。在《杨三娘借钱契约》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这张契约的落款是大历十六年,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年号,大历只有十四年。

所以说,安西地区出土的《杨三娘契约》中所使用的大历十六年并不存在,为什么官府会出现这种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呢?在很多专家学者的说法里,就是安西和长安存在两年的时间差,安西收不到长安的及时信息,哪怕是年号更改这种大事。我觉得这不免有点悲凉,安西被朝廷抛弃了吗?

郭昕是以巡西使节的身份来到这的,他知道西域的乱与苦,但始终未曾想都边陲的战争来的那么惨烈。在郭昕到达安西后,安西的情况并没有往好的一方面去发展,吐蕃趁长安大乱,安西兵力薄弱,对安西军控制的地区加紧侵夺,他们切断了河西走廊上安西军和长安沟通的要道,使安西变成一座孤岛,所以才会出现“大历十六年”的场景。不知长安何事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更可怕的是长安已经遗忘了边陲还有一支军队,在苦守最后一片土地。

关于郭昕与安西军的坚守经历,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史料可以还原当年的情景,也或许曾经有西域人记载过,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被黄沙掩埋,不见天日。但是如果您愿意展开想象,把自己代入到郭昕身上,代入到安西军的士兵身上,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得知千年前的故事。

在长安以西四千里的黄土上,前面是二十倍兵力的各西域国,后面是黄沙漫天,不见故乡的未知道路,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抵御下来,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在减少,本来是数千人,逐渐变成了一千人,数百人。想回家吗?没有哪个人不想回家,倘若我倒下,我的长安怎么办?我的家人怎么办?我的大唐怎么办?回不去但国土不能丢。每一个士兵都是怀着这样子的想法战斗,几十年里,一个个士兵死去,不仅仅是战斗而死,更有可能是老死。

三、等不到的荣誉

天有不测风云,但是有时候事情迎来转机之时,人们又觉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元781年,郭昕派出的使节终于有了回应,长安终于知道遥远的安西还有郭昕他们领导的军队依然坚守西域,才知道西域原来还在大唐手里。当时的皇帝已经由唐玄宗换成了唐代宗,于是唐代宗特意下诏赞扬了整个西域的守军,并且封郭昕为武威侯郡,命他继续坚守西域。

道理大家都懂,西域是要继续坚守下去的,不然之前那些丢掉性命的士兵岂不是心有不甘?但是只有数千人的军队如何继续坚守西域?朝廷在封赏之时,并没有给西域指派任何援军,安西军最终只有一身名头,却毫无坚持下去的实力。

公元789年,西域进入最为惨烈的后二十年。西域守将杨袭古战死,北庭被吐蕃占领;公元793年,郭昕通过外交手段联合回鹘收复北庭,其功绩记载在《九行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上,但是很快,北庭再次沦陷。

杨袭古等将领死后,整个西域就只剩下郭昕这个最高将领了,所有的西域军队也只剩下安西军了,朝廷仍未有任何的支援部队。可幸的是,周围城镇的汉人纷纷加入这支军队里面,继续为安西军补充血脉,支持着这支军队战斗下去,守护西域最后的四个城镇。

对于这么一支惨烈的军队,历史上没有过多笔墨记载他,对于安西都护府最后的陷落,史料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根据我所查的资料,发现很多学者认为安西都护府陷落于公元808年。至此,郭昕领导的安西军已经坚守在西域四十二年,所有士兵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大爷,不变的是永远守护西域的心。吐蕃打倒的并不是大唐最强的安西军,而是一群垂垂老矣的老人,这群老人的倒下,意味着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彻底结束。

一千年后,公元1759年,历史已经前进到了清朝,乾隆平定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1877年,左宗棠意在在新疆建省,并以棺材入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成立新疆布政司,这片过了千年重新回到中原怀里的土地重新被大家认识。

四、大唐为何不支援?

感动完了,可能有人提出质疑,在受到郭昕的遣使来信之后,为何大唐只是给了安西军一些虚无缥缈的称号,为何不派援军去支援安西?

公元788年,安西是和长安有了联络,但是上文说到两地存在时间差,这是其一;其二,公元790年,北庭正式被吐蕃占领,安西与长安再次失去联系。我们再来看看此时的大唐在干什么,卫国战争之后的大唐已经由盛转衰,早已无力控制那么多地方的土地,其次大部分的唐军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去边境抵御吐蕃的进攻,这里的边境指的是中原的边境。所以客观条件已经没有办法再支持大唐再分散兵力派出一支军队,穿过不知道多少人埋伏的河西走廊,去救一群可能已经不存在的白发军,哪怕成功之后也无兵力继续驻守西域这片土地。

历史很残酷,所有看到的太平盛世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太平粉饰,安西军是在各种势力、各种考量之下被抛弃了,安西军坚守的最后四个小镇,可能只是大唐拿来激励守边战士继续奋斗、抵御吐蕃的精神动力。历史不容拿放大镜来看吧,不过令人感到稍稍庆幸的是,在大唐被车轮碾压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瓦解了吐蕃,也算是为那群再也回不了家的白发军一次祭奠吧。

结语:

由于历史的掩埋和岁月的变迁,很遗憾没有过多的史料提及这段历史。大唐盛世不仅仅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繁荣,最重要的是唐人的气节,他们所站立之处皆是唐朝。郭昕、杨袭古和那群不知道姓名的士兵,从小伙到暮年,最后倒在安西,我们要记住他们,更要把这种精神放在心底。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

《杨三娘借钱契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唐朝铁血郡王郭昕,死守安西四镇50年
数千唐兵,力抗数十万敌军,一守,就是42年!
被大唐遗忘的孤军:独守西域近40余年,最后一战时,将士尽白发
悲壮,万里孤城,最后一战,全军覆没,雪地里出场的尽是白发老兵
考古挖出唐代铁甲片,揭示千年前血战,学者:这些英雄绝不能忘
“永生说钱“之22:安西守军为什么要铸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