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另眼观点】有一种摄影叫通感

英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博克告诉我们: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哪些感觉呢?

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明确地说:

“用全部感觉去创作。”


全部感觉,即

生理感觉:  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

心理感觉:  意觉。 



        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意觉等多感互通的摄影艺术通感,运用到在摄影创作上,可以克服视觉“单一”的局限,摆脱视觉迟钝、视觉麻木、视觉疲劳等创作上的困惑,让多种感官的协作开辟更多的创作资源,拓展更大的情感表达空间,催生奇思妙想的摄影语言,为摄影创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爱德华·韦斯顿的《甜椒》为何如此经典?

        摄影师为了表达“超乎感觉世界的新境界”,让“现实世界的内核明白无误,但又神秘莫测地显露出来”, 选择了甜椒作为象征体,采用特有的角度、光影效果和精到的结像手法,成功地完成了创作。甜椒特殊的造型表现了力感, 纹络和细节表现了质感,深浅分布适度的光影又创造了节奏感。有人说这象征了力量,有人说这象征了交响乐,有人甚至为此惊呼,仿佛透过这张照片可以触摸到甜椒冷冷滑滑的表皮,感受它不同的物理曲线,正因为这样,《甜椒》问世至今,其魅力经久不衰。由此可见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种由视觉转向触觉的感官体验,正是摄影艺术通感的一种体现。

        与此类似,一张好照片能让观者的感官随时突破视觉的局限,向触觉、听觉、味觉、嗅觉、意觉转化。





触觉



         触觉,是靠人的身体神经系统同外界接触而产生的感觉,也称肤觉。艺术审美中的触觉,却主要通过心理活动完成。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舞殿清冷袖,风雨凄凄”,把舞姿的视觉转化为“清冷”的触觉。杜甫诗句“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把晨钟的声音描绘为触觉的“湿”,  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些在文学领域运用的手法,完全可以借用到摄影中来。



1

以质感表现触觉



        质感是体现触觉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属性、质量等特质的标志。这种标志,是由物体的纹理、颗粒和其他细节构成的。感觉物体的质感是触觉的重要功能。
         为了发挥摄影的特质,摄影家们历来注重表现对象的质感表现。20 世纪初,活跃  在国际摄坛上的纯影派摄影家们,为了强调摄影本体的艺术优势,非常注重摄影的质感表现。在表现物体的质感上,F64小组的许多摄影作品都成为摄影史上的典范。美国著名摄影家韦斯顿对门板的表现,以及亚当斯对岩石的表现,其质感的艺术魅力一直经久不衰。颗粒、纹理是一些物体表面最突出的特征。冬日的温泊,阳光在溪水里跳来跳去,  水中浮出的雪团上,那小颗粒晶莹地排列着、 闪着光亮——在北方  -30°C的严寒下,质感的颗粒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活生生的雪,一种亲切的雪,也是一种温暖的雪!




2

以动感表现触觉



        动感是事物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运动感。视觉和触觉都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运动, 但触觉感觉到的运动更为准确、细微、强烈, 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3

以物体变形表现触觉



         物体和物体存在的空间形态发生不规则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形。这种变化有扩展形态的,给人一种张力感;有收缩形态的,  给人一种挤压感;有超常形态的,给人一种扭曲感、透视感等。这些感觉都是触觉感受到的。借助这种变化,可以从中找到特有的艺术感觉。

        运用镜头的特殊视角、变换焦距等方法, 让被摄物体产生人为的变形,也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借助鱼眼镜头,夸张玛尼堆的经幡, 渲染它的笼罩效果,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 《笼罩》就是在这样的感觉中创作的。




4

以色温变化表现触觉



        不同的时空下有着不同的色温,令被摄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给人以冷暖不同的触觉感,也可以称之为体觉感,这种感觉同样包含着不可忽视的审美要素。
        同一题材的两张照片,在不同的色温下, 画面给人以不同的触感和意蕴。冷调与暖调的触觉不同,表达了不同的韵味,营造了不同的艺术氛围。有些摄影家很注重色温里的艺术,他们把拍这类作品简称为“拍色温”。





5

以物体硬度表现触觉



        物体的硬度反映了物体的抗压度。人们对不同物体的硬度制定了不同的衡量尺度。 物体的硬度,也包括人们感觉中的“软度”。 在感觉层面上,人们对物体的硬度只有模糊的感知,没有具体的尺度。但这种“模糊的硬度”仍然是艺术的要素之一。
        《小兴安岭云海》那浩瀚的云阵, 如丝如棉的云絮,是一种“柔性”的硬度, 在心理上,给人以无限的温情、柔和,甚至是缠绵的感觉。那里应该是母亲的怀抱,或是婴儿的摇篮,或是人间的柔情蜜意。
         物体硬和软交错的形态,也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表现山峦和晨雾的题材,连绵起伏的山是坚硬的,环绕群山之间的乳白色的晨雾是柔软的,坚硬与柔软的相互衬托展示出大山博大、丰富、神秘的情怀。我们可以走进它的一隅,而无法涉足它的深处;我 们可以认识它的一角,而无法认识它的穷尽。




 

内容摘自《摄影艺术通感》





索久林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色彩肌理
电影的质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浅析陶艺肌理的创造
(4)李金辉?:?“身体”体现:一种触觉现象学的反思
质原本真
摄影画面质感——重要的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