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互动

一、互动的维度

向度、深度、广度、频度

二、社会互动的意义

 1.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从个性形成和人的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互动对于促进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有重要的作用。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认为,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为此  他提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的。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那样。“镜中我”的概念包含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一个人要想象得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第二,要关注别人对这一想象所作的判断及评价;第三,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作出相应的反应。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素,一个人就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来认识自己。按照库利的说法,一个人如果不同别人交往、进行社会互动,他就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2、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社会互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反映了他的某种需要。所以,社会互动是同人的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互动是满足需要的途径。

 3.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在共同的活动中人们选择了某些行为模式,使其结构化,成为社会关系的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基础。没有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同时,社会互动又促进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变化和发展是多方面的。人们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并通过社会互动建构着处于变动中的社会。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一、顺从型互动

 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这是个人或群体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行动方式顺从型互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暗示、模仿、从众三种形式。

 1.暗示

 暗示就是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向他人发出刺激并能引起他人反应行为的方式。在社会交往中,暗示并不在任何情景下都发生,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容易引起暗示的社会条件有:一是暗示者的地位具有权威性,即权威高的人的思想或行为极易引起地位较低的人的模仿。二是刺激的反复与持久性,反复与持久的刺激会引起人的反应与模仿。三是有的放矢发出的暗示比无的放矢发出的暗示更有效。

 2.模仿模仿,就是按照他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对某种行为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暗示与模仿是一对基本的社会互动方式。暗示是模仿的对象,模仿是暗示的结果。它们是互动行为的两个方面:从刺激方面看,是暗示;从反应方面看,是模仿。两者不可分离。

 模仿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无意模仿,即不知不觉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包括先天本能的模仿,如儿童模仿大人的行为,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还包括突发情况下的模仿,因为临时面对突发事件,人们没有规律可循,不知不觉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

 二是有意模仿,即有意识有目的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行动。有意模仿有时虽说不了解行动本身的意义,但出于对行动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感兴趣,比如,有些小青年喜欢过圣诞节,但并不了解它的意义,只是求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了别人行动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有意模仿才较为持久,往往一个外地人迁入到新的地方时,要模彷当地的习俗、语言,希望尽快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

 三是选择模仿,这是一种理性的模仿,经过行动者认真地思考,对模仿源进行认真的过滤、分析、筛选而确定的。这种模仿有相当明确的目的性,因而较持久。这是模仿的高级类型。我们学习英雄模范的活动若成为选择性模仿,就会更有效果3.从众

 从众,是行动者在一定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过程,即按照一定群体中多数人的样子去行动。从众主要有三种:一是缺乏判断的从众,即不考虑多数人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一概随大流。二是违心的从众,即明知不对或内心不愿意但行动上仍然从众。这种从众行动是屈服于社会压力的结果,是一种消极行动方式。三是表里一致的从众,即既理解与接受众人的目标,又采取一致的行动。这种行动方式的主体,一般较有创造性。表里一致的从众在一个团体内越普遍与经常,这个团体的内部结合程度就越高。反之,违心的从众越多,这个团体的内部结合程度则越低。 

众人的行为并不等于正确的行为,是否从众不是评价个人与团体进步的标准。对于众人正确的行为是否从众以及从众到什么程度,才是评价个人与团体进步的尺度。从众行动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因素,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对于那些扰乱社会秩序的从众,将会带来更大的动乱与危害。因此从众行动具有双重的性质。

 从众与模仿在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性质上是不同的:(1)模仿是一种行动者主动的自愿的行为,而从众并非是行动者自愿的行为,具有消极性;(2)模仿是行动者在没有外部压力下的一种行为,而从众是在行动者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的一种行为,可以 说从众是一种有压力的特殊的模仿;(3)模仿的对象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但从众的对象一般总是多数人。这是我们区别模仿与从众的三条标准。

 二、合作型互动

 合作是人们合力完成目标、分享报酬的活动。合作是最古老、最自然、最广泛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就是建立在人们的合作行动基础之上的。

 1.合作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共同利益或目标。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

 一般说来,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目标一致。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目标,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标,否则就无法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之间,也可能存在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 因此也存在合作的必要与可能。第二,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如果合作双方对怎样做事情没有相近的理解,即使目标一致也无法合作。此外,志趣相近、能够为对方着想、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第三,行为配合。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行为,因而只有见之于行动才称得上是合作。第四,要讲信用,即说话要算数。这样双方才能相互信赖,真诚合作。

 与人合作,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也是一种有效的生存策略。有关重复性“囚徒困境”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们之间,也可能出现稳定的合作。“朋友关系不是合作产生的 必要条件。在适当的条件下,基于回报的合作甚至可以在对抗关系中产生。”[1]

 2.交换

 交换是人的自愿行动,这些人的动力是由于他们期望从别人那儿得到回报。当个人或团体协助其他人或团体获得适度的物质或报酬时,他们便是在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是基于互惠的原则之上的,彼此互助,一方赠予或服务,另一方报以仁慈或感激,这是交换的最高理想。交换是社会互动最基本的形式,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规则。当一个人有某种需求要得到满足时,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通过经济交换或社会交换来实现。 交换有四个要素。①目标,即行动者预定的对象与事先的计算。②支付,即行动者向交换对象提供某种行动或通过行动传递某种实物或其他东西。③回报,即接受支付的一方所作出的酬谢,这种酬谢有可能是一种行动,也可能是某种实物或其他东西。④效益,即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程度、支付与价值的比较。当四个要素发生作用时,即完成一个交换周期。

 3.援助

 援助是行动者向他人提供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交换的出发点是行动者自身的需要与利益,援助的出发点是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因此,援助行为是人们之间美好关系的表现。

4.互助

 互助是人类社会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产生的。人们正是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助来实现个体的自卫。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如自然灾害、社会问题,人们通过组织的形式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互助性是人类的群体特性。因此,帮助别人是任何社会都需要和期望的,是任何社会都倡导的道德行为。

 三、冲突型互动 

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相反对的互动方式,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目标而展开的行动及过程。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争夺的目标一般是某些稀缺资源,如财富、金钱、地位、权力等,或者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摩擦。冲突的产生是因为双方当事者认为只有阻挠、压倒、挫伤、消灭或者摆平对方,才能达到目标。冲突时常是无止境的,冲突的矛盾源可能在物质方面,也可能在精神方面。

 1.竞争

 竞争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力图超越对手的活动和过程。表面上看竞争是合作的反面,其实竞争常常以合作为基础,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因此,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的冲突。竞争的特点:第一,竞争的目标都是有限的资源。有人得到,就有人得不到。第二,必须是双方争夺同一个对象,才会有竞争。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争夺的对象不同,那么在他们之间是不会发生竞争的。第三,竞争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即有胜负、优劣之分。竞争双方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方成功的机会,不可能双方同时获得成功。第四,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竞争是纳入一定秩序的理性行为,不可以没有规则。规则是普遍的、一致的,不能因人而异,不能互相矛盾,以此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规则又是相对稳定的,不可以频繁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竞争的秩序性。当竞争违背了规则,出现了双方相互攻击时,就越出了竞争的范围,转向斗争的范畴。

 2.强制

 强制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强制的核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因此,强制意味着互动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一方力量明显高于另一方的力量。在强制性互动中,所借助的力量可以是物质的力量,如武器、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力量,如处分、批判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 如父母对孩子的强制教育手段。

3.斗争与战争

 斗争是个人或群体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互反对的一种行为方式。斗争的原因一般是双方利益、价值、意见等严重对立。斗争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压抑、控制、打击或毁灭对方。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外在表现。 

4、冲突的类型

社会学家桂斯拔认为冲突的结果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引退。这一种引退方式是冲突源于某方提出对方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如果肇事者撤销所求,冲突便告终止。另一种引退方式是与对方中断来往,或隐退,或逃避,如某些教徒受迫害移民到国外。第二种是强加。一方成功地迫使对方放弃原来的目标,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第三种是皈依。一方完全遵照另一方的意愿,与强加不同之处在于,强加出于强制,皈依通过说服。第四种是妥协。也就是各自让步,放弃一些原先的要求,同时也达到部分目标,前提是双方愿意通过谈判解决纷争。

 5、冲突的解决

谈判是解决冲突的典型手段。它是指冲突双方通过商讨,相互作出妥协以达到利益平衡的行为。它是一个漫长的利益平衡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避免冲突升级、矛盾激化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双方解决冲突的代价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无论在政治冲突、经济冲突、文化冲突、社会冲突中,还是在个人冲突、群体冲突中,都可以使用谈判这种形式。在谈判中,第三方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第三方扮演着三种角色:一是中间人,他只负责传递信息。这在双方停止对话的情况下起着沟通的作用。二是调停者,设法找出双方的分歧所在,以局外人的身份提出建议。三是仲裁者。如果冲突是在制度情况下产生的,第三方遵照制度化的程序作出仲裁。如果冲突是在非制度化的情况下产生的,则提出公平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双方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学第四讲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行为与人际关系
《社会学评论》 | 刘梦岳:信任何以实现?——人际互动中的风险渐进与信息积累
聚焦社会问题,让跨界合作更简单,公益传播或是合作的连接点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
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