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名茶
茶叶的外形、内质都具优良品质,又名闻全国、蜚声海外的茶叶,应称为名茶。作为茶叶原产地的我国,历古以来良种不断,名茶辈出,名扬四海。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名茶多达900余款。其中属国家级的品种就有160多个。1997年全国名茶产量约10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六,产值近40亿元,几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
黄山毛峰
著名绿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地区,故名。以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产,质量最佳。
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
早在宋代时,黄山产茶即有“早春、英华”之称。明代采制成“黄山云雾茶”,至清末始有“毛峰’名茶。该茶按质量分为特级、一、二、三级和一般五种。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稍带金黄,色似象牙。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
泡好的黄山毛峰茶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
太平猴魁
著名绿茶。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相传本世纪初,有人到猴坑定购茶叶,发现当地所产之魁尖质量最佳,即在此基础上经过细致加工,用铝罐盛装出售,称为“猴魁”。
该茶制法经杀青和烘焙两道工序,不经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冲泡。成茶外形肥壮,平扁挺直,两叶包一芽,如含苞兰花;主脉暗红,俗称红丝线;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碧螺春茶
我国著名绿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西两山,故又有“洞庭碧螺春茶”之名。关于其名的来历,一说该茶色泽碧绿,外形蜷曲如螺,每于春天采制,故名。而据清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见异。清康熙某年,按候而采,因筐不胜载而置林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杀人香”(吴地方言),遂以此为名。后康熙南巡太湖,颇以为此名不雅,因茶产于碧螺峰,乃钦赐“碧螺春”为茶名。
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银绿隐翠,具花香果味之天然质地。有“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三鲜之说。该茶以“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著称。由嫩梢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雀舌)精制而成。碧螺春新茶具清鲜奶油香,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香气芬芳,味醇而淡,入口爽甜,饮后有回味。人们称颂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的制作极为精细,其与众不同之处是: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揉团显毫。文火干燥四过程连续操作,一锅到底。所谓“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揉中有炒”,其高超的炒制技艺,更显出外形的美和内在品质之优良。传说原先该茶并不是用火焙干,而是采摘后以薄纸裹之,置女郎胸前用体温焙干。
碧螺春茶原分为七级十三等:一级一等、一级二等;二级三等、二级四等;三级五等、三级六等;四级七等、四级八等;五级九等、五级十等;六级十一等、六级十二等;七级十三等计十三个品种等级,1997年始,改七级十三等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计五个等级。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长期以来,碧螺春茶以“天下第一茶”享誉中外。
龙井茶
我国著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种。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龙井茶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先时此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八级,即“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今分为十一级,即特级与一至十级。一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达三万六千个之多。狮峰龙井为龙井茶中之上品。该茶采摘有严格要求,有只采一个嫩芽的,有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其制工亦极为讲究,在炒制工艺中有抖、带、挤、挺、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窨花茶茶叶分类制造工艺历代贡茶十大名茶茶叶介绍
茶叶分类茶色发酵季节调萎制造茶树薰花焙火产地新陈茶
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
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
绿茶
炒青
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烘青
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白茶
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页眉等)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详细内容>>
按发酵程度不同来分类
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95%发酵,黄茶85%发酵,黑茶80%发酵,乌龙茶60~70%发酵,包种茶30~40%发酵,青茶15~20%发酵,白茶约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汤反有部份发酵。
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是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不发酵茶
半发酵茶
全发酵茶
绿茶
青茶(乌龙茶)
红茶
0%
15%
20%
30%
40%
70%
100%
龙井、碧螺春等
清茶
茉莉花茶
冻顶茶
铁观音
白毫乌龙
红茶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窨花茶茶叶分类制造工艺历代贡茶十大名茶茶叶介绍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洞庭碧螺春
安溪铁观音
君山银针
云南普洱茶
庐山云雾
冻顶乌龙
祁红
苏州茉莉花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尽管现在人们对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统一,但综合各方面情况,名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关键在于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个特色而闻名。
如岳阳的君山银针,芽头肥实,茸毫披露,色泽鲜亮,冲泡时芽尖直挺竖立,雀舌含珠,数起数落,堪为奇观。其二,名茶要有商品的属性。名茶作为一种商品必须在流通领域中显示出来。因儿名茶要有一定产量,质量要求高,在流通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三,名茶需被社会承认。名茶不是哪个人封的,而是通过人们多年的品评得到社会承认的。历史名茶,或载于史册,或得到发掘,就是现代恢复生产的历史名茶或现代创制的名茶,也需得到社会的承认或国家的认定。由于我国名茶种类繁多,在此仅对不同茶种的有代表性的少量名茶作一概述。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清明前所采茶芽,称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属龙井茶之极品。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
过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掌火十分讲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说法。现在,一般采用电锅,既清洁卫生,又容易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炒制时,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而黄山茶叶在300年前就相当著名了。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代贡茶
西湖龙井
浙江杭州西湖
清代
合箩茶
广东信宜
君山银针
湖南岳阳君山
后唐—清末
贵定云雾茶
贵州贵定云雾山区
明—清
黄郎毛尖
四川凉山
清代
牛抵茶
湖南石门
宋代—明代
九龙茗茶
江西安远县九龙山
雍正五年
五盖山米茶
湖南郴县五盖山
明代
青城茶
四川灌县青城山
唐代
天目青顶
浙江临安天目山
明代
雁荡毛峰
浙江雁荡山
明代
白毫银针
福建闽北
北宋
敬亭绿雪
安徽宣城敬亭山
明末清初
蒙顶云雾
四川蒙顶山
唐代—清代
顾渚紫笋
浙江长兴顾渚山
唐代—明洪武8年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窨花茶茶叶分类制造工艺历代贡茶十大名茶茶叶介绍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功夫茶”。“祁门乌龙”。安徽省祁门、贵池等地出产的名茶。品质优异,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润而驰誉中外,在红茶中最负盛名。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祁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向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之说,极宜茶树生长,品种亦极为优良,经精工细作,更显其独特魅力。
该茶特点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减茶香,向以高香闻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门香”之称,终声誉日隆,超过了当时已极负盛名之福建“闽红”。
祁门红茶的制作颇费工夫,故亦称“祁门功夫茶”。解放后,祁门红茶更精益求精,产品远销英国、德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饮誉世界。
闽红功夫茶
福建名茶。因制作颇费工夫而闻名。分别有产于政和、松溪两地的“政和功夫”。该茶特点是:条索紧结,肥壮重实,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带甜,入口舒爽,汤色红浓,叶底红艳而明亮。有产于福新县白琳镇的“白琳功夫”。其特点是:条索紧细如线,白毫丛生,色泽红褐,略带干草味。滋味清甜,汤色黄亮鲜艳,而叶底明净。
茶诗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我国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既诗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茶叶诗词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诗词数量就很多了。我国的广义茶叶诗词,据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真可谓美不胜收、琳琅满目了。现捡其部分贡献给大家。
一、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二、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三、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联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自唐至宋,饮茶兴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言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代茶联更多,现择录部分如下:
1、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2、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3、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4、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5、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6、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7、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8、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9、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
10、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1、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12、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13、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14、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情正及采茶时。
15、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16、菜在街面卖,茶在壶中吐香。
17、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18、疑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19、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
20、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21、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2、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
23、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24、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25、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26、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27、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
28、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29、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30、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因著《茶经》而名扬四海,被誉为“茶圣”、“茶宗”、“茶祖”、“茶仙”、”茶神”。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好学,唐天宝十一年(752)出巴山,涉峡州,考察茶事,结识不少社会名流。22岁,陆羽潜心于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开始隐居湖州苕溪一带搜集采茶、制茶、饮茶的资料,四年后,他根据32州调查资料,写成《茶经》初稿。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茶经》才被修订成书,出版于建中元年(780)。《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作者在写《茶经》的过程中,还十分重视长兴顾渚山紫笋茶。他将该地紫笋茶与别的茶种进行比较,说:“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一名遂由此而得。陆羽向常州太守李栖筠推荐紫笋茶为上品茶,可作贡茶入贡;常州大守以宜兴茶贡额不足,遂令长(兴)宜(兴)共同交纳入贡。后经朝廷规定。山阳(湖州所辖长兴县)山阴(常州所辖宜兴县)会集起来,一起入贡。每年立春后45日,吴(吴兴,今湖州)、常(常州)两州刺吏在宜、长两县交界的悬脚岭境会亭相聚,有歌有舞,人们像过节日一样。有白居易的诗为证:”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湖州刺史杜牧《题茶山》诗,歌颂:“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东吴地区的山水,首推顾渚秀丽;此山所出贡茶,自然优于他处,当为“瑞草”之冠!诗人还有一首《人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直接写到长兴县水口乡,那是产、制紫笋茶的地方。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茶人》,开头就写:“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说茶人生在顾渚山,老在顾渚山,终身生活在这因生产贡茶而闻名的地方。
陆羽在顾渚山一带写《茶经》,在贡茶院监制紫笋茶,提高了顾淆紫笋茶的知名度。紫笋茶不仅唐时被列为贡茶,并历经宋、元、明;然至明朝,贡额大大减少,至清初名茶渐次失传。
解放后对紫笋茶的试制得到成功,并逐步有了发展。陆羽把湖州、长兴看作第二故乡,湖、长人民也忘不了一代茶祖陆羽。湖州市早就开设了陆羽茶馆,水口乡顾渚山麓也建造了陆羽山庄,陆羽茶庄。重建忘归亭。重拓金沙泉。眼看清澈的山泉汨汨长流,遥想陆羽当年聚集山僧野老品茗于此,我们今天在这里饮茶,也是人间一大快事呀!(吕晴飞)
茶圣陆羽
说茶不能不说陆羽,陆羽的身世颇有传奇色彩。
陆羽本是一名战祸中难民的弃儿,由竟陵龙盖寺住持积公从湖边抱回收养,转托于李老家中。童蒙时代接受儒学,后来在积公身边当小沙弥,兼作僮役,抄写经文,学习佛事,供奉茶水,服侍师父。他不愿为僧,却爱读诗文,曾与积公辩论佛儒之道激怒了师父,被罚为贱役,洗厕刷墙,割草放牛,并常受师兄的鞭挞。繁重的劳务,加上严酷的折磨和责罚,都不能使生性倔强的陆羽回心转意。他决不皈依佛门。13岁时,终于逃离了龙盖寺,独自谋生。最初他匿身于杂耍戏班里,充当丑角。时而替戏班编剧本作曲。以后又撰写“谑谈”三篇,在戏台上表演后博得观众好评,卖座率高,他的名气也因此大了起来。虽然如此,他在空闲时仍手不释卷,学业较前更加进步。
李齐物谪守竟陵,巧遇陆羽,发现其材可以深造。于是升他为伶师,亲授诗文,还推荐他去火门山邹夫子门下授业,使他有机会苦学七年。天宝11年(公元752年),陆羽19岁,学成下山,回到竟陵城外的西湖畔。
陆羽为人正直,讲义气,守信用,多诙谐,善言谈,生性淡泊,不慕名利,到处为家,随遇而安,他当过地方小官,在他任职期间,以傣禄所得积了一些钱。有了钱,他也知道享受。可他的享受与众不同。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买了最好的茶叶和茶具。烹煮香茗与朋友同享,这是他唯一的乐趣。这与从小就在龙盖寺受积公泡茶的影响分不开。他由嗜茶而对茶进行研究,终于形成了一种向社会推广的学问。
从那时起,他已决心写《茶经》,让后人都知道种茶、焙茶的技术以及饮茶、品茶的益处和乐趣。不久,李齐物改官别处,朝廷另派礼部郎中崔国辅来竟陵郡。崔也时常邀陆羽宴游,共品佳茗。两人过从甚密,遂成莫逆。
陆羽的志趣不在功名利禄,而是以身许茶。他的抱负和决心得到崔国辅的赞许和支持,崔公将自己心爱的白驴,乌犎牛和文槐书函赠送给陆羽,并乘船亲自送他出西江之滨。21岁的陆羽,从此开始了对茶的考察游历。他一路风寒,饥食干粮,渴饮茶水,经义阳、襄阳,往南漳,进入四川巫山。每到一处,都与当地村叟讨论茶事,详细记入“茶记”。还将各种茶叶制成大量标本,随船这回竟陵。最后隐居苕溪,从事对茶的研究著述。他历时五年,以实地考察茶叶产地32州所获资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研究著作《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增补修订,于五年后正式出版,时年已47岁。历时26年完成这部巨作。《茶经》面世后,陆羽名扬海内。不久唐皇慕名而召见他,有意留他在京为官,但他陈辞不就,仍周游各地,推广茶艺,影响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广,一般只把它当作药用,仅少数地区以茶作饮料。茶盛于唐,是陆羽出世之后,竭力主张饮茶,于是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自此以后,茶因此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征收茶税。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饮茶之风日盛,饮茶品茗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人们归功于陆羽以身许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经》。
陆羽72岁时病逝于湖州天杼山。死前,他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充分体现他的人品似茶叶一般清纯。(许四海)
真茶与假茶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茶叶则由茶树幼嫩芽叶经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独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称:“凡诸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决定茶叶功用的是其内含的生化成分,这是近代借助化学分析方法逐渐揭示的。假茶,乃是用形似茶树芽叶的其他植物的嫩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类似茶叶的样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体健康。
真茶与假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难识别的。但有时把假茶原料和真菜原料一起拌和加工,就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即运用视觉、味觉等器官,对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特征,用看、闻、摸、尝的方法,判断茶叶的真假。
鉴别时,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
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茶叶的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产地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不同而有差异;叶片的形状、叶绿、叶尖也因茶树品种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态特征,却是各种茶叶所共有,而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这是区别真茶与假茶的主要依据所在。
(1)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一般为16~32对,有锯齿形、重锯齿形、齿牙形和缺刻形之分。但不论哪种形状,叶片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其他植物叶片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2)茶树叶片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测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脉系统(如图),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其他植物叶片的侧脉,多呈羽状分布,直通叶片边缘。
茶树叶片上叶脉的分布图
(3)茶树叶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除主脉上的茸毛外,大多具有基部短,弯曲度大,通常呈45~90度角弯曲,这也是茶树叶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其他植物叶片上的茸毛多呈直立状生长或无茸毛。
(4)茶树叶片在茎上的分布,呈螺旋状互生。而其他植物叶片在茎上的分布,通常是对生或几片叶簇状着生。
如果说感官审评有凭经验之嫌,那么,人们还可以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或现代分析手段,从茶叶生化成分上加以鉴别。但凡茶叶都含有2~5%咖啡喊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为止,在植物叶片中同时含有这两种成分,并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叶莫属。因此,凭感官审评难予定论时,人们可以通过测定茶叶中咖啡喊和茶多酚来鉴别真假茶。现将这两种成分的实验室常规测定和简易测定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l)咖啡碱的测定
①常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可疑茶叶的茶汤20毫升于25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0.01N盐酸和2毫升饱和碱式醋酸铅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和,静置10分钟,过滤。取滤液50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0.2毫升9N硫酸溶液以沉淀多余的铅离子,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10分钟,过滤。取无色澄清液,用1厘米石英比色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4nm处测定其光密度(E)。从E值大小查得被测液咖啡碱的含量,进而按下式计算茶叶中咖啡碱含量:
咖啡碱(%)={[E*C/1000*茶供试液总量*(250/20)*(100/50)]/样品干重}*100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312-87》)如果测得值低于2%或检测不出,则判为假茶或部分掺假。
②简易测定取可疑茶叶10片左右(如系碎茶取0.5克左右)放在洁净的玻璃试管内,慢慢点入10%的氢氧化钠液数滴,至茶叶湿润。尔后加入氯仿约2毫升(以浸没茶叶为度),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氯仿蒸气有毒性!),冷却后加少许活性炭,经搅拌后过滤。再取溶液2点放在玻璃片上,任其自然挥发,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若能见到有针状结晶,说明有咖啡减存在,若见不到针状结晶,那就是假茶
(2)茶多酚的测定
①常规方法吸取可疑茶叶的茶汤1毫升,注入25毫升容量瓶中,加水4毫升,加酒石酸铁溶液(称取7个结晶水的硫酸铁l克和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5克,加水共同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5毫升,充分混和,然后再加PH7.5缓冲液至刻度,即为比色液。空白对照液,除以蒸馏水代替茶汤外,其余以相同试剂定容25毫升,用来作为对照。然后,分别吸取试液,在1厘米比色杯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nm处测定光密度A。计算公式为:
茶多酚(%)=A*62.3*干物率(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B8313-87》)
如果测定值低于10%(此时要参考咖啡碱的测定值)可判为假茶或掺假茶。
②简易测定法取可疑茶约1克,放入三角烧瓶内,再加80%酒精20毫升,加热煮沸5分钟。冷却后经过滤,澄清溶液中再加上述酒精至25毫升。将酒精提取液摇匀,吸取0.1毫升提取液,加入装有1毫升95%酒精的试管中摇匀。其内再加入1%香荚兰素浓盐酸溶液5毫升摇匀。如溶液立即呈鲜艳的红色,说明有较多的茶多酚存在;如果红色很浅,或者不显红色,说明只有微量或没有茶多酚存在,那就是假茶,或在真茶中掺了假。
一般经感官审评和上述化学分析法测定,真假茶泾渭可辨。倘若还有怀疑,那么,还可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测定茶氨酸的有无,以便作出最后裁决。因为茶氨酸是茶叶所独有的化学成分。不过值得说明的是还有一些茶,它们之中,有的根本不是茶,如用人参叶制成的人参茶,罗布麻叶制成的罗布麻茶,桑树芽制成的桑茶,以及老鹰茶、柿叶茶、杜仲茶、枸杞茶、甜叶菊茶等等;还有一些“茶”,有的虽有茶,但掺入数量不等的药用植物叶拼制而成,如糯米茶、青春抗衰老茶、减肥茶、戒烟茶等等,此系人们习惯的称谓,不可与假茶混为一谈
新茶与陈茶
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习惯上,将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茶叶收购部门的“抢新”,茶叶销售部门的“新茶上市”,茶叶消费者的“尝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几批茶叶。但也有将当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对于比较多的茶叶品种来说,新茶与陈茶相比,理所当然地以新茶为好。“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饮茶生活的总结。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曾提到:“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的色香味形,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称之为“崭鲜喷香”。隔年陈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有“香沉味晦”之感。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在光、热、水、气的作用下,其中的一些酸类、酯类、醇类,以及维生素类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或缩合,形成了与茶叶品质无关的其他化合物,而为人们需要的茶叶有效品质成分含量却相对减少,最终使茶叶色香味形向着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方向发展,茶叶产生陈气、陈味和陈色。
但是,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新茶比陈茶好。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些。例如,一些新采制的名茶,如西湖龙井、旗枪、洞庭碧螺春、莫干黄芽、顾渚紫笋,等等,如果能在生石灰缸中贮放1~2个月,那么,汤色依然清澈晶莹,滋味同样鲜醇可口,叶底青翠润绿不改,而且未经贮放的闻起来略带青草气,经短期贮放的却有清香纯洁之感。又如盛产于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汉砖茶、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也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这是因为这些茶叶在贮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两股气味,一股是茶叶缓慢陈化时形成的陈气,二是因少量霉菌产生而形成的毒气,两气相混,和谐相调,结果产生了一种为人们欢迎的新香气。
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多数茶叶品种新茶比陈茶好,但也有陈茶不亚于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鉴别新茶与陈茶?这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识别:
(1)色泽:茶叶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空气中氧气和光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如绿茶叶绿素分解的结果,使色泽由新茶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黄绿。绿茶中含量较多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氧化产生的茶褐素,会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而对红茶品质影响较大的茶黄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还有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的结果,会使红茶由新茶时的乌润变成灰褐。
(2)滋味:陈茶由于茶叶中酯类物质经氧化后产生了一种易挥发的醛类物质,或不溶于水的缩合物,结果使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减少,从而使茶叶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同时,又由于茶叶中氨基酸的氧化和脱氨、脱羧作用的结果,使茶叶的鲜爽味减弱而变得“滞钝”。
(3)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浊。
上述区别,是对较多的茶叶品种而言的。而且,贮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就会相对缩小。至于有的茶叶,贮存后品质并未降低,那就另当别论了。
春、夏、秋茶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菜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以春茶为贵”的记载。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王士慎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中,也都有赞美“春茶为上”的诗句。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相反,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以供选购茶叶时作参考。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又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茶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喜爱的饮料,不仅是因它具有独特风味,而且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人体所需要的86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28种之多,所以说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源。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同时,如前所述,茶还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逐渐从“温饱型”转向“美食型”和“保健型”。茶叶这种奇妙的饮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一天饮用多少为合适呢?这要因人而异,取决于每个人的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多种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的习惯,一口饮茶6克~10克之间,分2次~3次冲泡是适宜的。居住在西藏等高原地区的人,一日饮砖茶Z0克~30克也是不多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体能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在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什么茶对人体健康更有利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一般地说是细的名优茶比粗老的茶高,绿茶比红茶高。从营养保健的角度考虑,喝高级绿茶和细嫩名优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茶叶中的营养和药用成分虽有差异,但由于各人生活习惯、身体条件、职业、居住地区等方面的差别,对茶的爱好也不同,因而应从实际出发,选该适合自己的茶叶。比如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喝点红茶,在茶叶中添加点糖,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青年人正处发育旺盛期,需要更多的营养,以喝绿茶为好。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性情烦躁,饮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沱茶、乌龙茶等。兄弟民族地区,常年食用牛羊肉较多的人,为了增进脂肪食物的消化,可以多喝些经过发酵的紧压茶,如砖茶和饼茶等。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员,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脑力劳动者、军人、驾驶员、运动员、歌唱家、广播员、演员等,为了提高脑子的敏捷程度,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力,可以饮用各种名优绿茶。
烟焦与霉变的茶能否饮用
据科学研究证明,严重烟焦的茶与烤焦的其他食物一样,易产生部分“3,4苯并芘”(其分子式为C20 H12 ,其英文名为3,4- benzpy rene),这是一种致癌物,在身体中积累多了易引起细胞突变,有致癌的危险性。所以严重的烟焦茶是不能饮用的。如果然,一般轻微的烟焦茶,经过贮存一段时间后,烟焦昧会自动消失或减轻,这种茶经过检测,如果“3,4苯并芘”的含量在食物允许范围以内,饮用对身体不会产生危害。
茶叶是极易受潮的,受潮发霉了的茶叶也是不能饮用的。有人认为丢弃可惜,只要简单的日光晒晒,还想泡来喝,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已经发霉的茶叶,滋生许多有害霉菌,分泌出不少有损于人体健康的毒素。喝了这种茶水,常会发生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影响到脏器,会引发某些疾病,因此决不能因小失大。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极细嫩的茶叶,如碧螺春、毛峰等,常满披银毫,看上去白色茸毛较多,这是正常优良品质的标志,不要当作茶叶“发霉”。这一点对于不太熟悉名优绿茶的人来说,需要注意识别。
用茶水服药有无影响
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尤其是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拘椽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遇到茶汤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会降低或失去药效。此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因此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股,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黄连、奎宁、钓藤、黄芩、人参等,一般也不宜与茶水混饮,不然中药会被茶沉淀而失去药效。服用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时,也不宜饮茶,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酶结合,降低酶的活性。某些生物碱制剂以及阿托品、阿斯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灵、甲基苄肼,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一般认为,服药后2小时内停止饮茶。
然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时,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维生素C后饮茶,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帮助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和积累。茶叶本身具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这类药物时,茶水有增效作用。
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有益人体健康。
茉莉花茶
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制而成,故名。
茉莉花是一种亚热带地区的经济花卉。其祖籍据传在波斯湾。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最初在南海地区种植,后逐渐传向广州、昆明等地,再普及全国。
茉莉花茶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香味,制作时将采摘来的大批含苞欲放的鲜花,堆放于清洁场所,入晚待花半开呈虎爪形,吐香正浓时,将其掺入绿茶中窨制,待鲜花萎缩时除去花朵,烘干茶胚,再用鲜花复窨,如此再三而成。
相传早在宋代时,我国即发明了茉莉花茶的窨制。现茉莉花茶的生产,已遍布闽、浙、苏、川、粤等地,其中以福建产茉莉花茶最为著名,远销海外。苏州窨制茉莉花茶亦负盛名,其中香气最佳者为苏州“伏花”茉莉。茉莉花每年分三期开放。第一期为初夏时节盛开,乏为“头花”或“霉花”;第二期于暑期伏天盛开,是为“伏花”或“夏花”,用伏花窨制的茉莉花茶,其品质最为清香宜人;第三期则为入秋后盛开的“秋花”。
吴中胜迹—苏州“虎丘”一带,历来是茉莉遍地,花农众多。苏州茉莉花茶以产于虎丘的伏花为窨制原料的“伏花茉莉”茶,为花茶中之上品。
茉莉花茶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爽甘美。其药理作用具有使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长发、润燥、生津、香肌等。如用茉莉花十余朵,沸水冲泡代茶饮,则有理气和中、芳香化湿之功效,对治疗慢性痢疾和慢性结肠炎亦有效。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名白茶。
白茶的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所以能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而且,白茶往往特别美观。
白毫银针
传统白条为不揉不炒的片状茶,形态自然,茸毛不脱,白毫满身,故名。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政和、福鼎、松溪、建阳等地。品种可分:大白、小白、水仙白、白银等,尤以政和出产的‘白毫银针”为白茶中之极品。白毫银针芽叶略瘦长,茸毛略薄,光泽较差,但香气清鲜,汤色黄而甜醇,滋味浓厚。系采用大白茶种抽芽精制而成。白毫银针遍披白色茸毛,色白如银,银光闪闪,状似针而得名。该茶有天然香味,冷性强,有健胃提神、祛湿退热、“降肺火”之功效。因而产地群众常用之为治热症之便药。
近年来,白茶种类推陈出新,由福建茶叶研究所研制的白茶新品—白云雪芽和白云雪片,品质上较其它白茶更胜一筹。
白云雪芽的独特之处是特别耐泡,可连续冲泡十多次后,色、香、味仍有残留。该茶随着不断地冲泡,茶叶香气由毫香而药香,而青花香,而嫩香,最后才是一般茶香。而滋味由毫味而药味,而微甜,最后才平淡。经十多次,甚而近二十次冲泡均无苦涩味,药味虽浓,但过喉爽快。因白云雪芽的药味胜过白毫银针,所以其药理作用也更大,祛湿退热之功效也更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艺
中国茶文化简介
全民饮茶日丨新茶知识100问(第1-25问)
中国哪种茶叶最好喝?喜欢的人最多?
关于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