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人,能又通又专吗?–答大家@秋叶语录 的问题 | 说服力(PPT·逻辑·设计·技巧·演...
一个人,能又通又专吗?–答大家@秋叶语录 的问题
2011年1月11日 秋 叶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
 Loading ...
 分享到新浪微博
友情提醒:文字有点长,所以需要耐心阅读,我还没有办法用愉快又简短的文字把这个话题讲清楚,这说明我的能力也是有局限的。
 
 
一、引子
最近连续在微博和邮件还有QQ都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秋叶,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或者“秋叶,你到底想干什么?”。
有封邮件是这样问的:
张老师,关注您的博客很长时间了,买了本《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读起来相当赏心悦目,从中学了不少PPT的技巧,先表示一下诚挚的谢意,呵呵。很佩服您能做那么多事,而且每件事都做得很精彩,
看您的博客我有一个疑问,现实中很多做出非凡成就的人都是专注于某个方面的,在我的信念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成功,您展示的却是全面撒网。
我很好奇您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有段聊天是这样问的:
其乐:
秋叶,你涉猎的领域好像蛮多,你怎么处理好 泛和精 的关系的,不会是聪明伶俐之类的吧?
秋叶:
不是,我很普通。其实大家非要说你聪明不过是因为你做到了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而已,给我一个聪明的帽子会有助你们自我安慰。
其乐:
对啊,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做到别人不可以,就是求解这个?
秋叶:
我比大家努力,嗯,你要坚持像我这样天天写一篇甚至更多博客也可以。
其乐:
的确,坚持做一件再小的事都不容易,哪怕是坚持每天喝8杯水。
有段微博是这样问的:
秋叶,我不知道美工或设计人士进入PPT制作领域是不是大势所趋,我总觉得作为一个普通PPT用户,我的鸭梨是越来越大,是被迫跟自己从来不熟悉也不是自己专业的排版、配色、平面设计打交道,只是为了所谓的“竞争力在职场中被认同”,这种赶鸭子上架式的被迫参与永无止境的追逐让我们疲惫。
一方面是专业细分化,另一方面是技能扁平化。我一个搞医药的(专业细分),为了做份好看的PPT去逼着自己学平面设计(技能扁平),虽然这并不矛盾,但在宣扬专业细分化的今天,仍然像个悖论。怎么处理专业与业余的关系?本专业以外学习何处是尽头?
 
 
二、这个世界的确有大通才
简单说一个人到底应该发展成通才还是专才,如何处理业务中对技能要求的泛化和深度,这是很多人在职场上会遇到的挑战,突破了,是另外一片天空,不能突破,总是要反复纠结的。
先要说一个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一种人,他不光是通才,而且在他通的每个领域,他样样都不是一般的才,是一等一的才。
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比如孔子,亚里斯多德,柏拉图,达芬奇,罗素,培根,牛顿,笛卡尔,到了近现代,这样的人也层出不穷,比如王国维,一年一到两本著作,每本都是经典考证,比如鲁迅,小说杂文考证一样不拉,比如爱因斯坦科研更是几个方向都足以获得诺贝尔奖,人家文字功夫也是一流,比如比特概念的发明者申农,玩赌博打败全美赌场,发现股市的游戏规则,如果他不是脑痴呆,现在哪有巴菲特?比如棋王卡斯帕罗夫,你看他的书《棋与人生》,你会感慨他有什么领域是不懂的?
再近点80后韩寒,他写杂文小说,还能玩转赛车,我很佩服,再比如,我就不比如下去了…,你可以帮我列举这样的大牛或达人。
我的意思你懂了吗,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人可以成为通才。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的确还有一件事情比又通又专还要难,那就是又红又专。
 
 
 
三、凡人至少应该成为专才,但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
但绝大部分人我建议你读读曾国藩语录,他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我天赋还没有那么高,我就是一凡人,很普通。所以我做一件事情时,是很全副精神关注。
我一直有个观点:你不要问35岁的秋叶是谁?(我马上马上马马上满35岁了),你应该去看看25岁的秋叶是谁,我的博客上班记系列没有写完,但记录了我从98年到04年过程中的演化,那个时候,谁知道秋叶?那个时候连说我帅的MM都没有。现在老了,倒是经常听MM说秋叶,你真帅,见过我,没见过我的,都如是说。其实我还是不那么自信。
我懂一点项目,可我当年做了多少个大小项目,经历多少风吹雨打的差旅,才明白点道理?
我懂一点PPT,可我坚持做了多少原创作品,且不说那些失败的尝试,没法去分享的作品?
我懂一点网络,可我每天在网络上花多少时间,不在乎所谓爱惜名人羽毛,不断试错创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我深信这点。
歌声响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书中写道:“哪里来的天才,天才就是坚持专业训练一万小时。”
之所以你现在稀松平常,假如你并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无非是
一)你早就放弃挖掘自己的天赋,
二)你没有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
三)最重要的你从来没有坚持到一万个小时。
不知道有没有人告诉你,这一万个小时,至少前3000个小时是在试错。
人生没有虚度的时间,只有没有把试错经历变成阅历财富的悲剧。
假如有一个方向你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专才,其实我的意思是你在最短时间内分配一万小时给某个方向,是三年,还是七年还是十年,那么再下一步人人都有机会成为通才。
 
 
 
四、成为通才的路该如何走?
我们比不上大牛,但在一生中通晓几个领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人应该成为通才,通才可以让你获得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会让你做人做事不拘一格,常出奇招,却合情合理,有个名词叫“跨界”。
但是在走向通才的路上,你先得在某个方向成为专才,至少对于凡人,我以为这是必经的路。
很多人觉得现在知识爆炸时代,这是错误的看法,这个世界知识是不会爆炸的,没有结构化的信息才会让大脑爆炸。
假如有一个方向你能是专才,那么你就会获得一个完整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框架,遇到新问题你就可以用这个框架去分析它。
当我开始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我的习惯是先自己做一个粗略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不断完善,但一定用自己的大脑寻找到线索来组织。这样当我看到任何书或者相关的信息后,就不断完善这个框架。
当你的大脑没有结构的时候,就必须先为你的某个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框架,然后慢慢完善这个框架,填充信息,信息再多也不会让你混乱,很快你就成为了专家。
鉴于了解秋叶的朋友知道我出了几本方向不同的书,所以你们夸我是通才,我就给你们用这几本书作为案例解释下我是如何从专到通的吧,假如用别的案例,我实在没有办法说清楚,你就姑且当我植入广告了。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技巧》了吗?
这是为了让我的项目管理经验得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可以理解的框架,一个框架必然要经过“摸索–模仿–复用–表达–记录–优化”的六个成长阶段。
假如不模仿去做,就不会感觉到框架,假如不把做的感悟说出来,就不会有自觉应用意识,假如不把说的记录下来,就不会变成属于自己的财富,这好似ISO的三原则:“把你想的写出来,按你写的去做,把你做的记录下来”。
在这个写《超越对手》的过程中才让我真正掌握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让我从自发在项目中应用到自觉应用一切事务的阶段。所以我短暂脱离项目去思考项目时,我发现我做项目,理解项目的能力不是减弱了,而是加深了。
我的建议是假如一开始就有自我记录的意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有质量的思考一定要形成文字。所以我坚持写博客,后来写书评,写影评,都是为了坚持对自己思考的一种脑力训练。
写微博,可以让文字简洁,写博客,可以让文字深刻,各有所长,我觉得都是很好的积累习惯。
所以当我一进入PPT培训领域,我就开始筹划写书,这样就强迫我一开始就用一个框架性思维去思考整个PPT制作需要理解的知识,剩下的只是查缺补漏,取长补短,甚至主动放弃一些我不可能擅长的领域。
所以在2009年我开始学习PPT的时候我还嫩(大家可以看看我2008年的PPT作品,也不怕献丑了),我只懂皮毛,我甚至在博文(《当时惊艳,完完全全,只因市面见得少》http://www.70man.com/?p=3040)为《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给了态度,但我知道,一旦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体系,我的PPT功力日增越长,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因为有了框架,我可以很快整合更多信息,不断超越自我,而这个框架整合思考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所以你们尽管可以期待我春节后面市的《说服力2-工作型该这样做》,我会继续分享属于我们团队的完整PPT制作方法,也是一个系统的框架,我总觉得人需要先掌握框架,再掌握技巧,日本麦肯锡女王胜间和代把这个叫“框架力”,也许就是大前研一说的“知道力”。
假如你仔细看我这两本书,你会发现无论是写作策划也好,出版推广也好,背后的逻辑都是一套方法论“(找准)目标–(选对)策略–(立即)行动–(调度)能力–(随时)验证”,这就是我的分析事物的基本框架,不断循环往复。
这种用框架带动结构化思考的习惯也被我很自然复制到网络推广工作中,我很自然把多年的积累变成了《榨干百度谷歌-搜索引擎营销大赢家》,已经有看过书的又做过竞价广告的朋友告诉我,他们说:“自己投放搜索竞价很久了,自以为知道一些,但从来没有这样系统思考过,你的书很有价值”。
这就是框架的力量,专业化=结构化=系列化。你也可以叫方法论。
假如你是投放过百度、谷歌、搜狗、淘宝、阿里竞价排名广告的朋友,假如你仔细看了这本书,你就能明白我这是通过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衍生出来的在不同业务领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很好用于你的实际工作立即产生效益。
这样的话你也许不愿意你的对手去掌握这些实在具体的技巧,但是更重要是你通过阅读掌握书中的结构化思考方式。
这也是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区别,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的结论。
 
 
 
五、走在持续求新求变的路上
书一旦出版,就意味着同样的武器大家都掌握了,又要发展新的方法,这就需要依赖框架改进技术,好比分析股票的一个软件大家都在使用,这个软件的边际效应就在递减,赢家永远是先发现新规则的,世界就在这样动态对抗中不断进步。
一旦你的大脑形成了结构化框架,任何信息都可以随时找到储藏空间,比如我走在马路上,听到歌,看到MV,瞄到海报,看到靓女倩装,雷到广告,买到报刊,这些都成为我学习PPT中视觉信息。
人生不存在虚度的时间,我现在的习惯是为自己的大脑提前多贮存几种框架,这样每件无聊的事情,我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为至少它找出三种用途,我不刻意去学习,我分分秒秒都在学习,包括和你聊天的时间,也是学习,也是花花世界。
当然这也许和我在几个不同行业并发工作过有关系,但是我建议对于逻辑性强的人,应该多学一点感性知识的框架,对于艺术感好的人,应该多学一点结构分析的框架。
中国教育把人分为文科理科是错误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文理,人都爱美,人都要讲理,人生缺了一环,就不完整,就会遇到某类问题,了然无趣。
 
为了做好一个PPT而学习排版配色很痛苦吗?我不觉得,我觉得这是在提升自己欣赏美的能力,这是对我自我生命质量的一种提高。
自从我懂一点PPT排版设计的皮毛,我突然发现我能评点我朋友的照片了,我能评点杂志广告的优劣了,我能立即指出女孩子穿衣搭配的问题了,我能看懂电影导演的镜头语言了,我又能感受生命中许多细微的细节,他们是那么大自然是那样被精心设计出来,等待你的眼睛去看。
我对一朋友说,好好珍惜你的男朋友。她说为什么?我说看他照片我发现他是眼睛里能看见风景的人,这种人往往都比较可爱,镜头是你眼睛的延伸,风景是你心灵的延伸。镜头里有怎样的风景,你就是怎样的人。
所以跨界不苦,苦的是你的专业你还不通,一个人不是在一个岗位做了很久就是通才。
我这里再次引用爱默生的话:知道事情该怎么做的人总是能找到工作,同时知道事情为什么这么做的人则总是能成为他的上司。其实以我的标准,大部分人两样都不是,谈什么又专又通,先专再通?你不配,下次工作中不如老实多搬几块砖去。
考虑到很多行业的工作本质和商业逻辑是可以复用的,所以又有所谓一通百通的说法。
比如一个好销售绝不是只能在一个行业做销售,一个技术人员也不是只能设计一种产品,一个管理者也不是只能管理一类公司,一个官员也不是只能做一个类型的官。
别人奇怪你为什么学得快,其实你的大脑不过调用你已经熟练掌握的重复性框架,你不过是唤醒记忆,在旧框架上增加一些新知识去融会贯通。
我觉得这个是很多时间管理的书根本没有涉及到的一面,它们玩这个概念也好,那个方法也好,只重视就事论事的重要度紧急度驱动,没有结构化思考思维支撑的时间管理是无生命力的,你看了再感叹,无非也是晚上激动,早上起床后又原地不动。
此外,作为一个人,不要因为某个框架在某些领域证明是很成功就形成对某个具体框架的依赖性。
我很喜欢卡斯帕罗夫在《棋与人生》中的说法,大意是当你依赖某种模式获得巨大成功时,它就成为你最大的弱点,往往是在你成功时,你看不见,但你的对手看得见。
我这里又很欣赏冯仑说的一个人要做大事业必须会说四种话:“官员的话,学者的话,商人的话,江湖的话”,四种话,就是四种结构,懂一样,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通才,懂四样,你不做大牛都难,这个境界我是达不到的。
回答一下最开始朋友的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最大的框架,生死为界,中间是寻找,所以我一直在求新求变,不为求不败,只为人生可以更多一点精彩。
我朋友说,最大的寻找也许是吃饭的意义吧。
嗯,吃饱为基础,吃出花样为目标,这世界各种道理很多,归根到底,就是这么俗。

本文来自: 如何做项目经理-70后男人(www.70m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70ma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题
通才好,还是专才善?
没业绩,如何写好年终总结?职场老司机教你10招!
我是如何成为一名PPT高手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天天PPT:如何提升不可替代性?
让你的PPT会说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