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王维《山水论》谈山水玉雕(一)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山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类,也影响着其他品类艺术创作,玉雕就是其中之一,山水题材玉雕就是脱胎于山水画的一种创新的玉雕题材。

      唐代山水画逐渐成熟,从人物画中发展出来独立成科。代著名诗人维(701-761年)醉心于田园隐士生活,以诗入画,发展水墨山水,抒发文人情怀,被后世奉为“文人画之祖”《山水论》是唐代王维所作的一部成熟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对后世的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山水论》是王维对自己青绿着色山水画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以来的山水画理论的继承、进一步规范与发扬。

     本文分九个部分图文并茂的全面解读《山水论》在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意义与指导价值

                     第一篇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译文:凡作山水画,须先立意构思,然后动笔。如果山要画成一丈,那么树就画成一尺;马如果要画成一寸,那么人就画成一分。远处的人不画眉眼,远处的树不画枝条。远处的山看不见石头,要画得像隐隐约约的眉毛一样;远处的水看不见波纹,要画得与云天相接。这就是画山水的口诀。

一、立意构思

      王维的《山水论》开篇就提到了立意构思,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山水玉牌雕刻立意构思,需要玉雕师胸中有山水。

      从宏观上讲,玉雕山水保留着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一山一水就是整个自然,一鸟一树,就是整个春天,一缕青烟、一座小桥,就是整个人间。

      ↑春带彩的翡翠,春为山,沉稳而幽绿;彩为烟,潇洒而飘逸。
     山水玉雕在设计创作上分四个阶段:立意、意境、构思、构图整个过程均以目标原石为基础。
                  (一)立意
      立意在山水玉雕创作中指的是对意境的确立。山水玉雕作品要有寓意于境的艺术境界,追求意与境的交融,“物”与“我”的合一。作品中有了意境,就会使观者产生“画虽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继而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产生共鸣。唐代张彦远对立意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的著名观点。以意境为中心,使用一切技法,作品才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因此,山水玉雕在创作上首先必须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自陆子冈将书画融入玉牌创作以来,一代又一代琢玉者一直以文学诗词之心观赏万物,感受万物,力图通过经营位置的布局与酣畅淋漓的笔意演绎自己钟情的山山水水,展露出画有尽而画无穷的意境和气韵。

                  (二)意境
      意境作为山水画的本质特征,来源于玉雕设计师对生活的正确观察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激发的真情实感。只有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培养自己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和激情,才能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捕捉到“闪光”之处,在常人看来是荒凉的、残缺的事物中也能体察出其气势、生命和意趣。要善于对自然物象进行情与理的提炼,从中发现新情景。有了新感受,就会激发出真情感,意境自会喷涌而出。意境确立之后,根据原石形态,围绕意境来展开整件作品的总体设想。这一过程就是构思,其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把所确立的意境用完美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三)构思
       构思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需要多次反复的过程,并要借助雕刻的原石材料与轮廓形态,从中寻找灵感,采取一题多画的方式进行多向性思考,还可结合勾画,将自己的瞬间意念处理成视觉图式,直到孕育出体现意境的作品雏形。有了初步的整体构想后,就可着手进行构图安排。
     构图是按所构思的画意与原石形态,对收集的素材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组合和配置,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构图的过程就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既要对画面整体结构进行安排,又要对形象进行具体的塑造。具体内容包括画面的宾主势向与位罝,物象间的呼应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结构的疏密穿插与黑白分布,物象的藏与露、收与放、动与静等。构图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具体处理安排上要灵活运用。在创作中,可根据意境,创作多幅草图以进行比较、重构,直到得到较为完美的构图。 经过立意、构思,构图,大体图稿已经产生,定稿后就可进入创作的最后阶段,即运用笔墨在原石上画图,并进行雕琢的艺术表现的阶段。 
                   (四)创作
      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在修好形(或天然形状)的原石上画图,将构思成熟画稿再现于原石之上。第二步工作便是进行雕琢打磨的一系列工作。
     这里我们以一块95于田料山子雕《梦启天国》的创作过程为例做一全面详细的解读。(图文来源:摘编自江苏工艺美术网,作者 汪德海,2022-01-28)
↑《梦启天国》2016年“天工奖”金奖
玉雕作者 汪德海
      汪德海先生以其作品《梦启天国》的创作过程为例,从“审玉-设形-治形-传神”的角度来解读当代山子雕的成型之路,    
  “山子雕是玉器传统工艺中一个重要的品种,自古以来它的创作受山水画构图艺术的影响和理论的指导,多以山水人物为题材。这要求制作者要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作品以山石为主体,人物、建筑、花草树木,自然界的一切以及文学历史、诗词典故都可作为内容,要经过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构图,工艺技术继承了玉雕中的浮雕、圆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并得以发展,如浮雕技术中则将浅浮雕、深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技艺相结合,在构图设计上运用国画的写意、线描的写实以及建筑透视技巧,使作品层次清楚,章法合理。”
      “其制作过程颇为繁难,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而在题材的选取上,怎样将玉料完美地塑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主题意境,就需要设计者能够熟识所要创作的主题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以及人物情境的微妙关联,与当代人文环境、时代精神相结合,塑造出符合现时人们审美观点和喜爱风格的作品。”
  “首先我们对这块外观看上去颇为完整的毛料进行了第一次整形将其山料的棱角处进行了处理,将其琢磨的如同籽料般圆润。这是山料创作山子区别于籽料制作山子的一道工序,如果是籽料,基本是“随形就艺”,因为籽料外形大多都比较完整了。略有不够规整处,也是局部修整即可。”
  “第二道工序就是审玉阶段,这个阶段非常考校设计师对玉料的认知水平,他要根据肉眼或借助如强光电筒等工具,对玉料进行比较透彻的观察和判断,将玉料有毛病的地方都标记下来,以备设计的时候能够根据玉料的优缺点进行相应的构图。”
      “这块肉眼看完整的玉料,经过我的认真仔细的观察,遍体都是布满了潜纹裂,我先要逐一用墨线标注出来,为下一步设计构思提供蓝本。这就像一卷被划过纹线的素纸,设计师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巧妙地构思,不但要将每一道纹线都利用到位,还要将最终的画稿定位出一个完整而内涵丰富的主题,这本身就存在着超高的难度。”
   “第三步就是进行题材的确立,并在此基础上,把题材所构思成熟的稿本画在这块已经显露出缺陷问题的玉石上。对此,本人可谓绞尽脑汁,先后定了“曲水流觞”、“春云晓霭”等题材,但都因无法有固定突出的主图画面来完全借掉这些毛病而无奈放弃。最后,我从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奇瑰绝丽,汪洋恣肆的想象中找到灵感,最终确定以其诗的意境结合巫山神女的传说来构成一件“神女巡天”的雄伟画卷,定名为“梦启天国”。遂以此为主线,展开设形,将一稿设计图跃然石上。”
​   “第四步就是治形,是根据设计图将玉石挖脏去绺,分割出建筑、山石、花木、人物等分景的所在部位,以便设计师能够更准确的根据解构过的玉料特点,进行设计稿的调整,实现二次稿本的绘制。”    
  “玉山子的创作就是在一次次的治形中,由粗到细、由面到点、由表及里逐层推进,最终实现设计制作完美统一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玉料内里的一些特点特别是意外瑕疵的出现,会对原设计图稿的实施有一定影响,逼迫设计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画稿进行调整,严重的时候可能整个设计图稿都要推翻重来,比如绺裂或水线侵入的比想象中深,或较为大块的脏病无法处理干净等因素。“”
     “这件作品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较为意外的情况,在原来的设计图中,我是准备依据“梦游天姥”一诗中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来虚构出神女诸仙乘坐龙辇凤车巡天周游,而李白骑鹿逍遥世间,遍览神州山川的场景,但玉石由于其层状结构的特点,在创作到细节部分,拓片切割时,郁闷的发现料里的裂缝竟然是运动的,会随着你的切割速度和进度生长,而且长的很快,最终因为这种控制不了的毛病,迫使我将设计稿本从最初的龙辇凤车,骑鹿周游的构思调整为踏云乘风,人物也做了精简,把众仙同游改为神女巡牧,而李白骑鹿的场面也隐于山林,增加山川的层次,简约了花木建筑的拥挤场面,使人物主题更加突出,让人们有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将简单陈述画面的绮丽转向婉约表达意境的深幽,让作品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耐人寻味。”  
  “作品到了最后一步就是传神,也就是细节刻画的处理,要能够将主题跃然石上,使得人们能够从作品中欣赏到作者要表达的神髓韵味,人文魅力,对作品的刻画有身临其境,宛若实质的感觉。真正好的山子雕最后呈现的必然是一个鲜活美妙的故事、一部内容丰富的书卷,传递的是一种发人深省或者引人入胜的心灵快感和精神享受,而不单单是一个静止的画面,一片沉寂的风景。”
  “山子雕的设计制作过程是反复而又艰难的,是双面雕刻,诗画双绝才完整的。作品正面设计为主题,背面也要刻画相对应的画面场景,同时选择相宜的诗句,来呼应突出主题,使得前后风格和谐统一,不能有偏差,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在作品最后完成前,还要配备底座,一般用红木来配置,同时红木底座也要雕琢出与作品风格一致的图案画面来衬托,这样才能给人们展示一件完美无缺的山子佳作。”
  “这件作品的诗句也是由扬州着名书法家芮名扬先生亲题的,其最终能够成就一件绝世珍品,所经历的心血煎熬和精神付出,赋予了这款山子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她能够流传百世,成为玉雕殿堂中不可多得的一件艺术瑰宝。”
二、比例与视知觉效果
     王维《山水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清楚的告诉我们山水玉雕“山与树”、“人与马”的比例规格与远近视觉效果。
   ↑清乾隆 青白玉雕采芝图山子(图片来源2010北京中汉拍卖)“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
      大面积留皮,呈赭红色和洒金黄。山岩层叠而上,如斧劈皴擦,山前石后苍松古木茂盛,林间路上一前一后行走两个梳髻童子,前者肩荷锄头,双手扶于锄柄,回头似有所语,后面一人手执提篮。匠师尊形惜材,巧借自然的形态和纹路,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安排山水人物,刀法犀利,意境高雅,应为宫廷案头陈设佳器。
     ↑非远处的人物必须五官清晰,面部特征丰富,如果近人无目,除另有禅意之外,便是开脸不清,是玉雕中的大忌。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指山水画中测量物象比例关系的方法。测量的准则,就是按照远近法中的“竖画”和“横笔”来确定景物在透视关系中的比例。竖画是标高基准线,横笔是水平基准线。山和树以竖向关系衡量,马和人按横向宽窄来比较。
      远近法是画法的一种。与透视画法类似,根据远近之理,而定形状之大小,色彩之浓淡,景物之详略等。这也是“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的详略道理。
     ​↑加龙作品《清江渔隐》诠释“远树无枝。远山无石”
↑远山无树的表现手法
     ↑这个设计稿剪头所指的树木就有些不合理,如此“遥远”的距离,这树得有多大呀​!
​     我们再来看另一幅作品:
   ↑这幅作品怎么看都觉得别扭​,问题在于作者没有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常识。中间的几座“远山”占据了视觉中心的位置,无论是否有树有石,都表现不出远山的效果。画面布局不合理。
      远景: 就是在画面中离中心视点距离较远、较开阔的景物。
      中景: 是指离画面视觉中心范围内的中间部分,一般都在视觉中心处。
      近景: 是指离观者视距最近的景别。
      把画面中的“远山”搬走,效果会好很多。或者按下图调整,往上拉做远山,往下拉做近石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玉雕师必须懂得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才能做出完美的雕刻构图。
↑“高远、平远、深远”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们在《扬派玉雕中最负盛名的“山子雕”》一文中有过“三远法”的基本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大千山水画作品欣赏(一百四十二)
选画指南,客厅山水画怎么挂,掌握这些轻松选好画
徜徉在青绿山水意境中——画家纪小虎敷色山水画作品赏析点评
和田玉开采受限,玉石收藏的潜力股精品
张鹏:寄情山水的玉雕创新者
扬派玉雕中最负盛名的“山子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