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须“有味”课堂才味浓

前不久,参加全县一次语文教师培训。一位教研员对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了一个精辟的比喻:“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好比一个厨子烹饪菜肴。同一道菜,可能因佐料不一,火候不一,烹法不一等,从而烹饪出的菜肴或口味独特,或平平淡淡,或索然无味,这都是因厨而异。语文课上得有没有味,那就得看教师是不是一名高明的‘厨子’”。的确,够味的语文课需要够味的语文教师,语老师要以独特的品味,语言的韵味,自身的“个味”等引领学生动情体验,感染其中,才能让语文课堂弥漫浓浓的“语文味”。

一、文本解读——品味独特

“语文味”源于课堂,扬于课堂。文本是构筑“语文味”的重要凭借,脱离了文本,语文就失去了依托,其味也就断绝了气源。如果教师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者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堂自然也不会产生浓郁的“语文味”。语文教师要用一双独特的慧眼,充分品味、挖掘文本。

李白有一首送别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些参考书老师把后两句解释为:“孤零零一片船帆逐渐远去,越来越小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边,只看见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滔滔流向天边”。“孤帆”真的是江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片帆吗?试想:江南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之季在于春;黄金水道,商旅熙攘,烟花之地,人头攒动,这样的大商埠,江面上难道仅仅只有一片帆船吗?显然不可能。那么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应结合作者的心境来理解:江面上千帆竟发,可李白心中只想着老朋友,眼里只有老朋友的船帆。因此,“孤帆”应是李白心中的孤帆,而不是现实的孤帆。在这千万船帆之中“只见孤帆”,可见作者临江送别,惆怅依依,帆已尽而心不离。对老朋友离别的怅惆,在烟花三月的江南美景之中,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这样的解读品味,“语文味”也就自然而然溢了出来。

二、课堂语言——韵味无穷

听过特级教师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细细品味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不难发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激情横溢、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从这一点上来说,“语文味”就是老师精彩精致的课堂语言。

1、幽默之语。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是只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是在给学生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待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后,于老师煞有介事地说:“某某同学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听边想的过程中,使劲的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这里于老师其实是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

2、深情之语。课堂上,教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要有冲击波,自己要动情。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乐曲结束后,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这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稍作停顿后,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紧接着,老师的感情更为饱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竟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已沉浸其中,心弦激荡。这样的语文课,怎一个“情”味了得。

3、智慧之语。课堂语言除了如春雨般滋润学生心田,还应是指点迷津式的点拔,诱发学生的“灵性”。让教师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孙建锋老师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就用充满魅力的智慧之语诱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一位学生说:“由‘回归大地树下的根’这句话,我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这是不是哪一句古诗改过来的?”老师点拔道。学生很快明白:“是的,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管是‘护花’还是‘护树’,道理是一样的”。这样的语言引领,让学生通过借助诗句的理解更深化了对“落叶”无私奉献的认识。

三、词句品析——意味深长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这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田,那就是要“品”。语文课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来。对文章中的字、词、句,如果就字解字,就句论句,那只是表面的理解,而对于语言文字内在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就不能深入领会。只有透过表面品深意,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当中的“在我们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一句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翻山越岭”一词。学生通过前后联系,深入品析,从而弄明白“翻山越岭”不光是表面上所说的翻越了一座座山,一道道岭。而意指母亲多少年来如一日,肩上挑着家庭的生活重担,为了把我们拉扯大,走过多少坎坷的生活道路。这“山”这“岭”不就是母亲生活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重担吗?”这样的理解,有情,有味,文章的语言真正静静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四、扬已之长——“个味”十足

古人云:文如其人。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师,想想我们的语文课,我觉得“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是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位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突现自己的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个味”十足的语文教师才能上出有味的语文课。

个性豪放的语文教师,课堂上,你就娓娓道来,慷慨激昂,使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上出情来,上出意来。见多识多、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文教师,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老师,就不一定非得用电脑多媒体;朗读好的就不一定用录音磁带。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特长,以自身的个人魅力教出语文独特的情感,独特的美感。

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环节,过多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文本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美妙语文的通道。

除此之外,语老师还要以语文的方式处理问题。一位语老师发现教学用的直尺断了,他不是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为直尺写“悼词”。一位老师正在上《游园不值》,一迟到学生破门而入,教师不露声色问他:“诗人为什么不‘猛撞’而要‘小扣’柴门呢?”。

契诃夫说过: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同样,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做一名“味道十足”的“优秀演员”。

(此论文2008年五月发表于省《学校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评课用语集锦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12篇
今天,我们怎样教语文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实操版)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