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阙中一将军回忆长征途中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日子

阙中一将军

跟毛主席过万水千山

——回忆长征途中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日子

阙中一

难忘的九月九日。此刻,当我从电视荧光屏上看到毛主席纪念堂里,毛主席安卧在水晶棺中,遗容像生前一样安详;此刻,当我从电台里听到正播放着的毛主席讲话,听到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此刻,……我只觉得热泪盈眶,心如潮涌。
毛主席啊,我,您长征途中的警卫员,多么想再一次来到您的身边,守护在您的身旁。我永远难忘跟随您走过的山山水水,伴随您度过的日日夜夜……是您指引红军跨过万水千山,是您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此刻,四十三年前的幸福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长征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国家保卫局工作。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间,刚打下古陂、新田,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不久,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同志和李克农部长把我找去,告诉我,组织上决定调我去给毛主席当特务员(当时称警卫员为特务员)。我一听,愣住了,说不清是兴奋还是意外,脸一下子红了。这是真的吗?
毛主席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多少人盼望着能见到毛主席。如今,我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二天行军刚到宿营地,邓发同志就带我去报到了。走进毛主席的住地,看见毛主席伏在墙边的桌上,摊开地图,正紧张地工作着。邓发同志把我介绍给毛主席,我赶紧上前给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让我坐下,放下手里的铅笔,问我:“叫什么名字?”
“阙桂兰。”我轻声地说。
当毛主席问清楚是桂花的桂,兰花的兰后,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倒还很香嘛,就是笔划太多了。”这一说,连我都笑了,进屋时的紧张感觉一下子消失了。
毛主席又问我是什么地方人,当红军几年了,我说:“二九年参加红军,福建永定人。”这时,毛主席又说:“那里是老苏区,闽西人民觉悟很高,革命热情也很高,出来当红军的人很多。永定是张鼎丞同志领导暴动的……”毛主席对闽西情况很熟悉,说的都是我家乡的事,听起来十分亲切。聊了一会儿,看到毛主席很忙,于是我赶紧找其他警卫员一起收拾东西去了。
吃过晚饭又开始了行军。我帮着马夫老于,牵着那匹小红马,紧跟在毛主席身后,迎着苍茫的暮霭,踏上了新的征途。我暗暗地想:毛主席啊,我要一辈子跟着您革命到底!
这天,我们行军到目的地的时候,夜已深了。大家都住下了,可毛主席还在灯下工作。我想劝主席休息,其他警卫员悄悄地扯扯我的衣角:长征以来,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忙到深夜的。
长征途中,每到一个地方,毛主席总是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先忙生活上的事情,应该首先把办公的地方搞好。现在最重要的是工作,吃饭、休息都是小事。记得为了抢夺泸定桥,我们每天要走一百多里地,这段路崎岖难行,又碰上下雨,简直是摔着跤走过来的。到了宿营地以后,我想,这回毛主席浑身淋了雨,应该先帮他收拾一个干燥的地方,烧一瓶热水(那时,我帮主席背着一只两磅的热水瓶,是打下遵义时缴来的)。正忙着,毛主席唤住了我:“小阙,我早就跟你们讲过,生活问题慢慢来。”还没等我解释,他就自己动手搬好桌子,摊开地图和部队送来的报告,聚精会神地工作起来。当我把烧好的开水放在他桌上,直到凉了,还没见他喝上一口。

在毛主席身边,总感到十分温暖。长征经过黔川边界的时候,我因为发高烧,掉了队。毛主席发现后,立即指示后面部队想方设法找我,终于使我当天就回到了主席身边。直罗镇战斗以后,我们在去瓦窑堡的途中,住在蟠龙镇。那是一九三五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当地群众要把热炕腾出来给毛主席住,毛主席不同意。后来我们找到一个老窑洞,很破,也没有人住,主席才同意住下。我领来了柴火,刚把炕烧热,忽然闻到一股焦味,仔细一看,炕上冒烟了,原来这炕上有个洞,把主席的被子也烧着了。我很难过。恰巧毛主席回来,我不好意思地说:“主席,我犯了一个错误。”“什么错误?”毛主席问道。当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后,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温和地说:“烧了就补起来呀。别急,那有什么关系,你又不知道炕上有洞。”

我想去供给部给主席换一条新被,毛主席没有同意,他说:“不要换,中间搞点棉花,补一补,还可以用。”

在毛主席身边,又是多么幸福。过乌江之前,我们住在猴场。第二天就是元旦。那天晚上,毛主席到军委开会去了。我和警卫员小黄留在家里。这是我到毛主席身边第一次过新年啊!于是趁毛主席开会还没回来,我把主席住的屋子好好布置了一下,还在院子里堆起了两个雪人,仿佛在迎接主席的到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被子很薄,便在他的捕上多垫了几层稻草,真成了在苏区时大家赞不绝口的“金丝被”。夜深了,我们把毛主席接回来,毛主席摸了摸厚厚的床,高兴地笑了:“真象个过年的样子。”是呀,长征以来,一路行军作战,毛主席还从来没有住过这样好的地方呢!那天晚上,毛主席和我们几个警卫员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你们一定要回来的!”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全军上下欣喜若狂。披上了绿装的山城,也显得春意盎然。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是毛主席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给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由于毛主席的一系列英明决策,我们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是,哪里想到,就在我们中央红军转战九省,跋涉一万多里,于一九三五年六月来到川西北懋功地区,与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在长征的道路上又聚起了一场风云。一九三五年八月初,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斗争,决定分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毛主席、周副主席亲率右路军前进。我们在八月下旬到达巴西,在这里等左路军。可是,等了几天,还不见左路军的到来.

一天下午,刚吃过中饭,当时担任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同志急匆匆地骑马来到我们的驻地,问道:“毛主席在吗?”那天正好是我值班,看见叶参谋长神情特别严峻,我估摸着一定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赶紧把叶参谋长带到毛主席屋里,然后把正在地里帮助藏族群众收割青稞的毛主席请了回来。他俩在屋里谈了一会儿,毛主席出来把我叫到一边,说:“快通知周副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来开会。”很快,周副主席等人都来了。开完会,毛主席把我们几个警卫员和黄秘书找在一起,告诉大家,马上准备出发,要快,注意保密。

这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了,松潘草原的上空飘动着几片黑云。我们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开始,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家有点紧张,担心会出什么意外,但看到毛主席象外出散步一样,神情自若,从容坦然,也定下心来。我们就这样离开了由张国焘的部队控制的警戒线。这时,毛主席跨上了马,我们紧紧地跟在后面,在天刚黑的时候,来到了中央红军三军团司令部的驻地。毛主席、周副主席、叶参谋长及其他领导同志立即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

后来,我们才知道,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公开背叛中央,甚至发出密电给当时的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张国焘的人),阴谋裹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全部南下,否则就以“武力解决”。是叶参谋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把收到的这一电报带来交给了毛主席,保卫了毛主席,保卫了党中央。叶参谋长,您真是毛主席的最忠实的战友啊!我想起叶参谋长到毛主席住地来的情景,不禁充满了无限的崇仰之情和敬佩之意。

毛主席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总是以他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胆略,沉着自如地指挥着一切。第二天拂晓前,毛主席指挥三军团开始了行军。天亮以后,我们已经爬上了离巴西三四十里外的一个山坡。正在这时,张国焘派部队追来了,胁迫红四方面军的红校学员回去。红校的学员决意跟毛主席北上,不愿随张国焘南下。一时,半山坡上出现了一个极端复杂的局面,形势很紧张,弄得不好,就会出现张国焘所希望出现的红军打红军的景象。值此一触即发之时,毛主席决定返回半山坡,亲自去处理问题。

“主席,山下很乱,您去不得。”我望着两旁陡峭的山峦,不安地说。“不要紧,要下去讲清楚呀。”毛主席说着,就毅然朝半山坡走去。我们都担心主席的安全,马上攥紧手中的驳壳枪,跟上前去,护卫在主席身边。下到半山,毛主席就把四方面军的红校学员集合起来,亲自给他们讲话。我站在毛主席身旁,只听毛主席先扼要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告诉他们只有北上才能取得胜利,跟着张国焘南下是没有前途的,是没有出路的,是钻牛角尖。接着,毛主席又从顾全大局出发,耐心地劝这些同志暂时回去。但是,学员们哪里舍得离开毛主席啊!长征以来的无数事实不已说明,跟着毛主席,革命才能胜利,才能前进吗?有的学员还掉下了热泪。这时,毛主席习惯地把手叉在腰上,提高了话音,热情地鼓励四方面军的同志:南下是行不通的,以后你们一定要回来的!我们先北上,打了胜仗,扩大了苏区,扩大了红军,到那时,有饭吃了,有衣穿了,你们要回来,我们再派部队来接你们。

“以后你们一定要回来的!”形势的发展果然按照毛主席的预言进行。后来我们到陕北,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而张国焘却把南下的部队引向了失败。一九三六年下半年,毛主席派聂荣臻等同志到会宁,真把他们接了回来。

“路线精通走一行”

长征一路,万水千山。前进途中,毛主席经常和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走在一起。他们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的战友之情,日益深切。

遵义会议期间,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常到主席的住地来商量、研究事情,有说有笑。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就拿前面讲到的事来说,在巴西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作斗争时,毛主席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我们把周副主席请来,一起商量,共同决策。而朱总司令虽然在左路军,远离主席,但当张国焘另立中央,威逼他发表反对毛主席和北上抗日的政治宣言时,却遭到了朱总司令的严词拒绝。事后,毛主席就称赞朱总司令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在长征途中,我们还亲眼看到毛主席多么关心周副主席和朱总司令!

周副主席因为指挥行军作战,连续很多天没有睡觉,过度疲劳,有一次,行军途中竟从马上摔了下来。毛主席知道后,很着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给周副主席搞一副担架。到达毛儿盖的时候,周副主席发高烧,病情越来越严重,毛主席经常去看望他,安慰他。毛主席还再三关照邓颖超同志,要照顾好周副主席。

当时,快过草地了,粮食非常紧张。每天,毛主席吃的都是青稞,没有菜,我们就用豌豆苗放在水里煮一煮,没有油,也没有盐。我们很为主席的健康着急,想给主席改善生活。那天,我约了小黄一起到山上打山鸡,打了好一阵,才打着了两只小山鸡,那么长时间主席没吃过荤了,今天,可以给主席吃山鸡了!

“主席,今天可以给您改善生活了。”我们一走近宿营地,就嚷起来。

“打着了山鸡,好哇,大家一块儿改善生活嘛。”主席正在帮着大家一起,用手搓青稞。说着,忽然他又想到什么,说:“你们赶紧给周副主席送一只去,他身体不好,多给他增加一点营养。”

山鸡送走了。我默默地想道:我们给周副主席送去的是毛主席的一片深情啊!

说起朱总司令,我也记起一件事:土城战斗打响时,朱总司令亲自在最前面指挥。没过多久,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部队撤出了战斗。因为不见朱总司令撤下来,毛主席有点担忧。我们也着急起来。这时主席命令前面部队: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总司令的安全。

后来,朱总司令终于回来了。毛主席紧紧地握着朱总司令的手,说:“你算回来了,我很担心呐。朱毛,朱毛,毛离不开朱,朱也离不开毛哇。”

大家都笑了。

时隔四十多年,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还很亲切。我不禁想起朱总司令所题《遵义会议》的一首诗来,里面有一句是:“路线精通走一行。”这是长征途中,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之间战友深情的真实写照啊!

难忘的小红马

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也就会想到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从中央苏区出发,一直到长征结束,小红马从来没有离开过主席。小红马浑身赤溜,遍体红鬃,主席十分喜爱它。常常有这样的事,晚上主席去开会了,我们只要听到小红马“咴咴”的叫声,就知道是主席回来了。而这时,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你’还没睡呀。”

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有时,我们看见主席长途行军很疲劳,劝他上马,主席就诙谐地拍拍小红马,说:“对不起了,我要骑骑'你’了。”

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这里天气变化莫测,常常是黑云满空不下雨,蓝天无云降冰雹。雾霾弥天,寒气逼人。和我们一起走的卫生员小钟上山感到呼吸困难。当时没法骑马,主席就让小钟拉着小红马的马尾巴上山。毛主席对同志是多么关心啊!

过草地的情景,更加令人难忘。一次我们遇到了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河,水深,流急,一直没到胸部,毛主席一定要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免得被湍激的河水冲走。我们过河后,毛主席还惦念着后面中央直属队的其他战土,叫秘书长再把小红马骑过河去,让战士们都拉着马尾巴过河。他站在河边,看着几十个战士一个一个过河,直等到最后一个战士过了河,才转身和我们一道继续前进。

过草地没两天,我的腿被划破了,不久,脚肿得很粗,还烂到了骨头。淤黑色的水草地,散发出阵阵腐臭,一脚下去,真比钻心还痛。我忍着剧痛,跟在大部队中前进。但是走了没几里路,终于被拉下来了。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一面要牵马的老于停下来,一面对我说:“小阙,骑我的马走。”

“我能坚持。”我按了按伤口,“腿并不疼啊!”。

毛主席见我执意不肯,就要老于来拉我上马。

“主席,您自己需要呀。”我还是不肯,主席就又在旁边催我,于是,我只得跨上了小红马。

小红马迈开了蹄子,从草茎和腐草结成的泥潭上,从黑水泛滥的河沟上踏过去。我骑在小红马上,看见主席踏着艰难的步子前进着,心里一阵发酸。后来,不论主席怎样劝我,催我,我再也不肯骑小红马了。

到甘肃以后,我们几次消灭了敌人脚骑兵部队,同志们总是从缴获的马匹中挑选最好的马给毛主席送来,可是主席都转送给了后方的伤病员,自己仍旧骑他那匹小红马。直到直罗镇战斗以后,小红马病了,主席才把它送到后方兽医站去。

我至今还怀念着这匹小红马,不仅因为在过草地的时候骑过它,而是因为想到小红马,我就想到毛主席关怀同志的一桩桩感人事迹。

“无论如何要走出去”

进入草地已经第七天了,也是长征中最艰苦的时候。阴森迷蒙的草地,吞噬了我们多少亲爱的战友和同志。但是,草地再渺茫无边,也总有尽头。跟着毛主席,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前面可以看到有两间牛屎房。每个人瘦削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我们快要走出草地了!

然而,也愈是在这个时候,部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断炊了!每个人的干粮袋早抖得差不多了,几天粒米不沾,都饿断了肚肠。同志们顽强地向前走着。主席也只剩下了最后几小块青稞饼,这还是平日靠吃野菜,靠我们几个警卫员偷偷地省下来的。

当我们艰难地走近牛屎房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部队准备宿营了。忽然,我看见毛主席又朝前走去。原来有两个战士在先头部队走出来的路边上,无声地倒下了。

我跟着毛主席走了过去。主席弯下身子,温和而又亲昵地拍了拍他俩的肩膀;“同志,不能倒下啊!”确实,在这个节骨眼上倒下来,那就要靠很大的力量才能支撑着爬起来。

那两个战士没有认出是毛主席,一个年龄大一点的战士轻声地说:“首长,我走不动了。”喘了一口气,才继续说下去,“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毛主席深情地望着他俩。一会儿,他回过头来,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要我们从他的干粮袋里掏那几块青稞饼,我知道主席要作什么,心里急起来:“主席,这是您剩下的仅有的食粮了,你……”我们都争着解自己的干粮袋,主席那只温暖的手早把他自己的几块青稞饼送到了两个战士的手中,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再走一天就可以出草地了,无论如何要走出去。”

“首长……”晶莹的泪珠从两个战士的眼角边滚出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地方,又有谁不知道,这,意味着生命啊!他们哪里肯收下来呢?

毛主席劝着说:“你们要吃。不吃,就出不去了。”两个战士听到这里,使尽气力,用手撑着站起了身子。主席见他俩颤颤晃晃,又让我们牵来马,叫其中一个最体弱的战土骑上马走,另一个战士叫人搀着向前。

也许,这两个战士直到走出草地,还不知道送青稞饼的首长就是毛主席。然而,当送他们走的同志回来说,他们终于赶上了部队时,我不禁想道:是的,是毛主席给了他们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傍晚,我们从附近采来了野菜,又抖开了干粮袋,煮了一大锅野菜汤。毛主席和我们一起“会餐”,吃了个精光。

自从过草地以来,毛主席都和我们一样是在风雨中过夜的。现在来到牛屎房,虽说用牛屎堆的墙早塌了,四面通风,比起野外来毕竟好多了。我拉平了牛屎,在干牛屎上铺上油布,给主席安排好了铺位。主席见了幽默地说:“今天睡洋房子了。”我们听了都“卟哧”笑出声来。就这样,我们熬过了草地的最后一夜,也是最艰苦的一天。

在漫长的征途上,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和困苦,毛主席都是全军战士力量的源泉!记得直罗镇战斗中,毛主席亲临最前线指挥战斗。子弹“嗖嗖”作响,弹片四处飞溅,战斗打得正酣的时候,前面背下来五个伤员,躺在一旁等后方的担架队来抬回去。当时,我跟着毛主席到山上指挥所去,路过这里。主席看到了,立即走上前去,仔细地询问伤员们的伤势。由于流血过多,伤员们感到口很焦渴。主席看到我背着那只二磅的热水瓶,马上拿出自己的杯子,倒上开水,给伤员递过去。这时,有的伤员已经认出是主席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说什么也不肯喝。毛主席关切地说:“喝吧。喝了开水会舒服一点的。”还告诉他们:“担架很快就要来了。我们现在有根据地了,有后方了。你们到后方好好养伤。”

顿时,伤员们都显得精神振奋,早忘记了疼痛。

不一会,担架来了。由于这些担架大多是门板,很硬,主席对我们几个警卫员说:“来,大家想办法,在担架上铺点东西。”于是我们和毛主席一起,捡来树叶和野草,一副担架、一副担架地铺起来。铺好后,毛主席又亲自扶了两个伤员上担架。伤员们握着毛主席的手,久久舍不得放下。

担架已很远,我还看见有的伤员从担架上硬支撑着抬起头来。他们是多么想再看一看毛主席啊!

做一颗革命的种子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为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毛主席决定把我们送到红军大学去学习。临去红大前,毛主席给我们每人送了两枝铅笔和两本簿子。当我从主席手里接过这些东西时,心里热乎乎的,不知说什么好。主席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你们是革命的种子。

毕业以后,我回到中央军委警卫连当指导员,还一直在毛主席周围工作。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组织上决定调我去新四军工作时,才离开。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天气特别晴朗。下午三点多钟,我去向毛主席告别。

一进门,看见毛主席正在埋头批文件,我向主席敬了个礼,告诉他,第二天就要走了。

毛主席握着我的手,坐下来和我谈了很多问题。主席说,到南方去,很好嘛。现在形势发展了,你去了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你是中央派去的,就要宣传中央的主张,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听中央的。张国焘分裂红军时我对红校的讲话,你不是站在旁边听了吗?说到这里,毛主席停了一下,我点点头,主席又接下去说:南方形势很好,八省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叶挺当军长,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和新四军的同志团结好,一道打日本。

那天,毛主席还热情地鼓励说:长征留下来的只有三万多人,南方打游击的也只有几千人,数量少了,质量好了,经过千锤百炼,锻炼出来了,都是党的宝贵的种子,要撒到全国去,要生根、开花、结果。这,你是一定可以看得到的。

临离开主席,毛主席还给我上了这样深刻的一课。望着主席慈祥的面容,听着主席那熟悉的声音,我非常激动,仿佛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我舍不得离开主席,舍不得离开这里啊!可是怕耽误了主席的工作,只得告辞了。

毛主席留我吃晚饭,我说队里要开欢送会,就不吃了。这时,主席从旁边书架上拿了一个梨子,说是周副主席从西安捎来的,一定要我吃。

我不肯吃,主席就拿出刀子,说:“你不吃,我来给你削。”

于是,我只得从主席手里收下了梨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从毛主席那里出来,晚霞已经烧红了天际。我依依不舍地回头望去,看见主席还在向我招手。我在心里暗暗地说着:主席,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做一颗革命的种子!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他的思想光辉如红日永照人间。

有了毛主席,才有红军,才有长征的胜利,

有了毛主席,才有中国人民的今天,才有革命的灿烂前程。

敬爱的毛主席,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原载1977年10月17日《解放日报》,转发时稍有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386) 1949年10月19日,毛主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阙中一陪伴毛主席3年,临走时主席紧握他的双手:我心里放不下你
这是毛主席长征留下的珍贵照片,他意志坚定,谁料却在长征中曾4次落泪
漫漫长征路,红军吃什么
长征中的一支特殊连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