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伯未:治燥三法


燥主秋之时令,然于人体,必系阴液枯耗之表现。燥证之成,一为肺受火灼,津竭于上,不能灌溉百脉,荣养百骸,毛瘁色枯于外,脏器失润于内。一为大病耗伤,补阳燥剂,醇酒炙肉,辛热厚味偏助邪火,损害真阴,日渐煎熬,阴液涸竭。


燥之外象,在表则皮肤皲掲;在上则咽鼻干焦;在中则烦渴引饮;在下则津枯便难,月事不行;在肺则干咳痰结;在心脏则悲恸欲哭;在手足则痿弱无力。辨证之脉,大多细涩而微。


燥之治法,濡润当先。濡润之品,首选甘寒,以养肺胃之液;再为咸寒,以滋肝肾之精。辛热、苦寒、淡渗、芳香诸药及泻实之剂,均不入选。


燥之治分上中下三部。


润上清燥法


辨证:  适用于心肺受燥。肺为娇脏,火热最易灼金,症见干咳,无痰,口干,烦渴,舌红少苔,脉虚数。


常用药:  北沙参  大麦冬  天花粉 甜杏仁  川贝母 生梨皮 乌梅肉


方解:  沙参、麦冬、花粉,生津养液,清上焦津虚之热。甜杏仁润肺及大肠,止咳嗽。川贝母润肺止咳。梨皮、竹叶、白茅根甘寒清热生津。此时不用苦寒,因苦能化燥劫津,乌梅生津佳品,上、中、下三焦之燥证均宜,尤以上中二焦为优。


润中清燥法


辨证:  适用于中焦受燥,尤以胃津枯涸为主。见症以多食易饥最为突出,亦见烦热,汗出,形体消瘦等。


常用药:  鲜生地黄  鲜石斛  天花粉 肥玉竹  甘蔗汁 肥知母 活芦根


方解:  生地黄养阴,清胃热以润燥,石斛、花粉、玉竹乃生津之佳品,消谷善饥甚者,重用玉竹。蔗汁有天生甘露饮之称,利大肠而泻热。知母、芦根甘寒生津。


润下清燥法


辨证:  适用于下焦肝肾大肠受燥,症见大便秘结难下,形体消瘦,肌肤少泽,两足痿弱,舌红少津,脉细无力。


常用药:  京玄参  细生地黄  大天冬  淡肉苁蓉 生白芍 火麻仁  全瓜蒌


方解:  治疗原则是“增水行舟”,以治“无水舟停”。重用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生地黄养阴清热。天冬滋液润燥。生白芍养阴敛阴。火麻仁乃含脂液之果仁以润下之。瓜蒌润肺及大肠,降肺气,通大便。肉苁蓉咸温润降,补肾润肠以通大便,诸药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小结


上述治燥三法,皆为体内津液枯燥而设。至于秋燥之病,系秋季所患之风温证,虽名以燥,实为外感温病,症见寒热,头痛,咳呛,口干,唇燥,咳痰不畅。治以风温剂中加入一两味甘寒滋润轻药,如芦根、沙参、麦冬、梨皮、西瓜翠衣之属即可。另有凉燥、温燥之称,系风温、风寒之偏颇,可一炉以治之。


往期精彩节目,请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肩周炎,看老中医的绝杀技!

针灸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现象,处理和预防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只发一次,需要的收好了~


— THE END —



 ▶ 版权声明:

    1、文源/人卫中医   本文摘自 《秦伯未临证经验集萃》 编校/李雅文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微信):936532881

   3、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93653288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味药】芦根
沙参、百合、芦根三者功效及临床应用异同点浅谈
主治
十种药茶2
中年人少生病,先让肝“喝足水”!中华祖先之训,请你用心体会
清肺排毒汤——气阴两虚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