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石散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副作用?

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收录在宋代《金匮要略》)中,曾记载侯氏黑散,与紫石寒食散。侯氏黑散中使用了矾石(含硫酸盐类矿物的矿石),食用方法中注明宜冷食;在有些方书上,矾石被写为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紫石寒食散,则是以寒食为名,其中使用了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锺乳。这两个方剂,常被认为可能是五石散的起源。

我们注意到,五十散中包括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正是推测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矿物)而会使人中毒。

.抄一段医学书籍中关于慢性砷中毒的记载:

除神经衰弱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多样性皮肤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砷化合物可引起刺激性皮炎,好发在胸背部、皮肤皱褶和湿润处,如口角、腋窝、阴囊、腹股沟等。皮肤干燥、粗糙处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日后皮肤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沉着斑。毛发有脱落,手和脚掌有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的表现是手掌的尺侧缘、手指的根部有许多小的、角样或谷粒状角化隆起,俗称砒疔或砷疔,其可融合成疣状物或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转变为皮肤原位癌。黏膜受刺激可引起鼻咽部干燥、鼻炎、鼻出血,甚至鼻中隔穿孔。还可引起结膜炎、齿龈炎、口腔炎和结肠炎等。同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极少数发展成肝硬化),骨髓造血再生不良,四肢麻木、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最早推崇并亲自服用五石散的何晏说:

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篇》引皇甫谧语:

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

但同时管辂形容何晏:

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晋书·皇甫谧传》提到服五石散:

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这分明就是中毒的状态,也就是五石散可怕的副作用。


兴起于魏晋时期的服用丹药的风气是当时人的时尚,服用完之后便要穿宽松衣服,敞开肚皮以散热。在传说里五石散更是类似春药一类的药物,令人浑身燥热、心神不安,那么服用五石散对人体都有哪些可怕的副作用呢?

五石散是当时的养生方剂之一。因服五石散后身体发热,喜好凉物引用,故又称“寒食散”。其组成说法不一。如《抱朴子》载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而《诸病源候论》则认为当由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烧炼而成。其方始于汉代,魏晋时道流名士为求长生,多服食此散。

一般来说服用五石散之后会出现皮肤红肿、异常敏感,甚至还会长些疮疡肿毒,皮肉溃烂,五脏六腑更是烧得难受。当时的名将桓温就因为为了融入上层社会,常服用五石散,但是皮肤过敏,根本不敢穿新衣服,害怕刺破创口,可见五石散的药性很大,在过敏源上是一味很烈性的丹药。

正是因为五石散本身的怪异属性和可怖的发作表现,使得后代医家对它有很多批评。比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五石散是“大大猛毒”,并提出“宁食野葛(一种剧毒草药),不服五石”,把野葛这另一种剧毒药与五石散并论,而药性尚不如五石散。足可印证五石散的危险性,放到今天也应该是麻黄素、吗啡等管制药物。但也有一些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如在《神农本草经》中,这些药石就属于“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是养生佳品。另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也有类似记载说五石散能使人“延年益寿,增强筋骨体力”。

但无论否定还是肯定说,都承认了五石散具有强大的副作用。一般石发(服用五石散分作药效的术语)会异常兴奋,人必须不停地走路、狂奔,还必须饮温酒,来发散药性,直到浑身大汗淋漓汗为止,否则就会危及性命,所以当时人也需要穿一些宽衣大袖的衣物来散热,不然就会有性命之虞。五石散就如同今日运动员为了提升成绩和耐力、爆发力的兴奋剂,它的快感是瞬时性的,一旦发作后就会感到疲乏、燥热,但也不能停止下来,不然就会心率骤停。

最早服用寒食散而知名的名士是三国魏国的何晏,何晏服用后的感觉如何呢?《世说新语》里说“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听起来药效不错可以治疗风湿,还让情绪振奋。余嘉锡先生的《寒食散考》认为寒食散对中古历史影响深巨,推测从魏正始至唐天宝的五百年间,服散者可能多达数百万,因之殒命的无虑数十万。足可想见这种丹药的副作用的可怕,致死率居然如此之高,但服用之人仍然趋之若鹜。

在服散风气最鼎盛的时代,南北方都有人服用,而且跨越了不同的阶层,可谓你不服散就out了,把握时髦是士人必须要做到的。

比如有帝王服散的,副作用如何呢?后秦天王姚兴死于服散造成的热病,而道武帝竟然因为服散导致神经错乱,被儿子弑杀。道武帝晚年喜怒无常,无端躁怒很大程度是因为“热烧肺腑”,而根据余嘉锡先生考证服散是重要原因。此外北魏明元帝、孝文帝都是经常服散的“瘾君子”,明元帝之所以提前退位是因为服散而病发,身体精力不足。

那么活动量大的军人服散会不会好受些呢?毕竟他们可以不断地操练,通过军事训练来散热。但根据史料记载情形也不容乐观,比如南齐的将军房伯玉就是冬日服散为了御寒,最后冬日直接可以穿单衣,算是因祸得福的少数例子,因为他本身有伤寒病。

更有趣的是僧人服散。佛教净土宗初祖、东晋名僧慧远就死于服散。当时,他服散过量,困笃萎顿,门人请他饮酒,不喝,请喝几口米汁,也不喝,因为日已过中,按戒律不得饮此二物。门人又请饮蜜浆,慧远有点熬不住了,就吩咐人查阅戒律,看此物能饮否。方查阅间,他就挂了。慧远还流传有“送客不过虎溪”的著名段子,现在看来,也许是因为服散不堪远涉,并不一定是拿着高僧范儿。慧远之外,南朝宋僧释法度、梁僧释法护等,也均服散。

道士服散。道家本是炼丹重镇,道士爱吃各种炼制的内要,还有内丹、外丹不同的修炼方法。服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就连道士的追随者,也多服散。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全家都信奉五斗米道,王羲之本人又从道士许迈郊游,经常一起炼药服散,是一对好朋友。在他与道士、亲友的日常信札中,多处谈及服散、散发之事。这样看来《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东床快婿”的故事似乎有了另一种版本的解释:郗鉴看到王羲之袒胸露腹的在床上吃胡饼其实是散热,王羲之刚服用完五石散,热的受不了,自然要袒胸露腹以方便身体散热,吃胡饼也是为了平衡药性。这样郗鉴 看到王羲之也服用五石散,有士人风范,自然就决定招他做自己的女婿。

总而言之服用五石散是上层的风雅活动,因为服用成本很高,真正是有闲有钱人才能支撑得起的事业。但广大名士、军人、僧侣的服散风气也波及到了民间。比如当时居丧期间,按照礼法本不应当饮酒,但因为这些“瘾君子”每天都要食冷食、饮热酒多次,所以不得不破例喝酒,毕竟性命攸关的大事。这样礼法规矩自然都被打破,显得不拘一格,大有狂士风度,贵族一开此风,民间也有样学样。
服散还带来了相关的服饰风气、行为举止的变化。如鲁迅先生所说,“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所谓顾恺之的画龙点睛和《女史箴图》等人物的衣服之所以宽大都是因为要服散的原因,飘逸是服散的一个附产品了。

颠倒众生的五石散的服用从魏晋一直延续到隋唐,唐代因为道教是国教,炼丹、服丹药的风气更盛,相传安禄山等人也曾多次服用炼制五石散。但后来由于孙思邈等医家的劝勉和阻挠,五石散逐渐退出了文人风度的中心舞台,风流名士的形象也被重新塑造,形成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魏晋风度。

参考资料:
1、余嘉锡,《寒食散考》
2、郝黎,《寒食散再考》,《文史知识》2002年
3、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上海古籍出版社,


先配图给大家看看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五石散的原料实物

分别为硫磺、雄黄、紫水晶、赭石和绿松石。这是汉墓中首次发现的五色药石的实物。

五石散服用过后,全身发汗,身体不能自已。所以魏晋名士常常倒头便睡,在路边发汗、瘫软。

最重要的是,这就是纯粹的迷信。五石散的方子是在不断变化的:

早期以张仲景的方子为准,以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为主的。这五种矿物都没有大量的毒性。但是,一定要注意,后来到了魏晋,这方子开始变化了,因为传播的地域变广,缺乏通讯的医生们又自以为是。最后起码七八种不同的方子并行于世 。而其中,大多数都含有明矾,明矾,吃多了毒性也不大,但在古代此物又经常和礜石混淆,所以五石散中就出现了礜石。礜石是一种砷化物,也就是现在毒老鼠的毒药。所以,魏晋名士们就开始试用老鼠药了。

而毒药这种东西,少量使用不致死,但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古人认为是强身得道的反应,其实呢,就是中毒反应。

根据文献记载,初期服五石散有轻微中毒现象,根据服食时间可分为:进食多;气下颜色和悦;头面身痒搔;策策恶风;厌厌欲寐,这些不同的症状。而长期服用则会出现: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头痛欲裂,腰痛欲折,腹胀欲决,甚者断衣带,心痛如刺,百节酸疼,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膈上大满欲吐,温温欲吐。所以骚年,成仙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早服用五石散的是东汉的何晏,他是曹操的女婿,相传他貌美,喜欢到处搞女人。服用五石散后,他体力变强,一日御数女,这下轰动京城,人人都开始服食五石散。

可惜,这玩意儿后坐力太大,以至于何晏也玩脱了。相面者对后来何晏的评价是:“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鬼幽者为火所烧。”

所以吃东西前要谨慎啊,骚年。


五石散,是一种中药散剂,最早叫作“寒食散”。据说是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用来治伤寒症。收录在《伤寒杂病论》之中。

“寒食散”又被称为“五石散”,是因为这药方里有五种石头作为主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其药性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兴奋,需要吃冷食、饮温酒、洗冷浴及行路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长期服用,皮肤便会变得白嫩细致,六朝美男子,肤质皆以白皙闻名。但寒石散终究是毒物,长期服用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时光穿越回约1800年前,曹操的其中一位女婿,当时号称容貌赛过嵇康7岁被公认为神童的美男子——何晏,因长期服食五石散面无血色,魂不守舍,行将就木。


于是何晏对寒食散略作调整,并且按照调理的方法,开始服食寒食散。吃了之后,药效的附带作用果然非常明显,何晏高兴地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何晏之后,服此药致羰(tāng)而死者,还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学者皇甫谧则因服散而成残疾。


服用五石散之后不能躺下,得赶紧活动、锻炼身体,让血液快速流通,谓之“行散”(散步); 其次,因药性燥热,必须用寒冷之物与之中和,“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最重要不能穿厚衣服、新衣服,大多数情况其实是干脆不穿衣服,因为身体又热又敏感易破。于是,经常能见到魏晋名士穿旧衣服“扪虱谈天下”甚至发足狂(裸)奔的壮观景象。


寒食散又称五石散,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

魏人

何晏

首先服用。关于寒食散中的“五石”,

葛洪

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

曾青

、慈石也”,隋代名医

巢元方

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唐代

孙思邈

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五石散,亦称寒食散。其五味主药为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黄而言。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故称寒食散。

除了吃冷饭之外,还要注意多外出步行运动;称为散动或行散。还要注意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薰薰有酒势,即处于微醉状态。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西晋的裴秀就是因服药后饮用冷酒而致命。另外,服药后还要用冷水浴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并不能穿过多过暖的衣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名士:我嗑五石散,雨女无瓜!
从“五石散”谈魏晋风度
雅雨丛谈|解读魏晋名士服药(上):寒食散及其实际功用
“随便走走”为何叫“散步”
魏晋风度与药石春药及性之关系
为何魏晋名士多轻衣缓带,风度飘逸?看似洒脱的背后有难言之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