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个方面掌握孟子为人智慧,让人生境界提升一个层次|人生的底气
userphoto

2023.01.03 江苏

关注

本文字数6100,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人生的底气》

本书的作者是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主持过《实话实说》《十二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出版著作《可复制的领导力》系列、《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 讲论语》系列等。

这本书的内容以《孟子》的智慧为基础,告诉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只有拥有足够的底气才不会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孟子》不能为我们做决定,但是读懂孟子的智慧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之气,让我们的人生境界上升一个档次。

本书选择《孟子》中的经典篇章,从初心、人生节奏、选择、交友、反思、善念、成长方向这七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修身、为人的智慧,极具日常生活的指引性。

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其中3个方面,分别是:初心、选择和交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01、初心的力量

什么是人生底气?那就是能够以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做事。那么孟子的底气来自哪?

首先,就是他的自洽。当他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后,剩下的就是心无旁骛地做事。我们同样如此,当认识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向着自己的使命前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迎难而上。

其次,孟子对人性的坚信。这个世界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人性本来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些问题可能难以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相信什么,这就是自己的选择。

最后,对自己的负责。你只需要做好自己,不断地反省和改变。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用理会,坚定自己的初心,不要走偏就够了。对于孟子教给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

每个人都有初心,那么你的初心是什么?比如,我写读书笔记的初心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去了解一本书的价值,让大家有一个参考。只要不忘初心,我们才能克制欲望,找到前进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格局。

那么,樊登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初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就聊聊。

1、不忘初心,才能克制欲望

《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句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

领导者心里装着大家,真心对大家好,和大家心连心,大家才会希望你好,愿意与你同甘共苦。同样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很多领导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而真正的领导者可以想员工之所想,不顾自己的私欲,而努力的让员工变得更好。你想,如果你的领导是这样的人,你会不会将心比心,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领导呢?

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好的享受就抱怨领导,自然是不对的;可作为领导,你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下属,也是不对的。因此,不管是领导者还是下属,都要有正确的目标。而这个正确的目标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不忘初心。

樊登老师格外强调,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你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以及针对这件事,你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面临很多诱惑,产生很多欲望,这时你的初心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只有它,才能帮你克制欲望,在前进的路上始终不偏离目标。

2、别为利益丢了底线

有一本书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因为一个小小的犯罪行为,就可能导致你前面所有努力获得的东西都没有了。

《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句话: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什么意思呢?为了利益,你可以让自己退一尺而进八尺,那以后再为了利益,是不是退八尺而进一尺的事你也会去做呢?

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我们在职场中会看到一种现象,为了签一个单子,拼了命的陪客户喝酒,结果伤了身体。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好的身体,你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

这样正如孟子的观点:只从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为了利益,会一次次地退让和迎合。总有一天,他们也会为了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甚至做出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来。

比如,樊登老师就说,现在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口口声声说希望学生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以后走上社会有出息、有成就,做个成功之人,但他们用的方法却是指责、批评,甚至是谩骂,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压力。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并非简简单单地要个好成绩,而是在跟老师学习怎么做人,怎么正确地处理问题。如果他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方法管用,什么都敢用,那么未来他们走向社会后,为人做事也依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哪怕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也无所谓,这是很要命的。

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为了利益而丢失自己。

3、活出自己

书中提到一个术语,叫做“本自具足”,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缺少,不需要再向外界索取能量,自身就能发光发热,自成一体。如果结合现实来解释的话,就是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得很好,内心充满阳光,自己感觉到喜悦和满足。其实真正的尊贵始于内在的尊严,只有我们活出自己,找到丧失的本心,才能真正的让自己喜悦和满足。

孟子曾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说,人要充分发挥善良的本心,这样就能知晓人的本性。了解了人的本性,就知晓了天命天道。保持人的本心,养护人的天性,就是遵循天道了。也就是说,人要想真正地获得快乐和满足,不应该去外界寻找,而应该回归自己的本心,存心养性,从本心中去寻找。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想变得有钱,住豪宅,开豪车。但是孟子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无法让我们真正快乐,只有我们能够存心养性,才能不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左右。

大家不妨想一想,你想要的这些物质生活,是不是都是由于别人所影响呢?你看到同事买了一个LV的包包,你是不是也想要一个呢?别人嫁了有钱人,你会不会想,她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这么一看,其实阻碍我们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欲望。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我不随大流,我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孟子认为,人生际遇无非就是死生祸福,超越祸福是一种境界,看透生死又是一种境界。无论我们的寿命长短,都不应该改变存心养性的态度。想做到真正的安身立命,就不要去忧虑自己寿命的长短,而是要超越生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修身养性的事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真正达到了化境,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安宁。

因为只有我们不被外界所左右、干扰,内心获得满足,才不会变得焦虑、害怕,患得患失。

02、选择的智慧

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很多人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接下来我们看看孟子对选择有什么看法。

1、突破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陈臻问他:“您之前在齐国时,齐王给您一百镒上等的金,您没接受;而您到了宋国后,宋王送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等到了薛邑,薛侯送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您认为不接受齐国的赠金是对的,那为什么要接受宋国和薛邑的赠金呢?如果您在宋国和薛邑的接受是对的,那您为什么不接受齐国的赠金呢?”

这就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非此即彼的。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这种误区,要么认为A策略是正确的,要么认为B策略是正确的,不可能两种策略都对。

但其实,很多发散性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用这种逻辑来决定。那么孟子是怎么回答弟子的问题的呢?他说:“我的两种做法都没错。在宋国时,我要远行,依据古礼,对方馈赠给我路费,我应该接受;在薛邑时,我有戒备之心,对方为了让我加强警卫,赠送我钱财,我也应该接受。而在齐国时,对方毫无理由地给我钱财,这不是要贿赂我吗?君子怎么能随便收人钱财,被人收买呢?所以我不能接受。”

你看,这就是看待问题的高度不同。当你看待问题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的时候,那么你做决策的时候就容易得多。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问题。

比如,教育孩子,到底是该对孩子严格一点,还是宽松一点?倡导严格的人,一旦严格起来,孩子都感到压抑,不愿意跟他一起生活;而倡导宽容的人,可能又会让孩子放纵得没边界了。这两种方法一定是矛盾的。

但是如果我们提升自己认知水平,就能够摆脱生活中面临的很多二元选择的困境。

2、做事既要坚守原则,也要灵活多变

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提到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尾生的人,他跟一个女子约好在桥底下见面约会,于是就到桥底下等这名女子。等了很久,女子也没来,结果河水涨起来了,但尾生为了坚守自己的承诺,怎么都不肯走,还抱着桥柱继续等,最后被淹死了。

你看,这个人很讲原则,但是我们不提倡。因为这个尾生的人有点太死板了,我们做人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的底线之上的。因为有的人头脑很灵活,但是心思不往正道上走,偷奸耍滑,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是对自己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守护;能灵活地调整自我,这是对客观环境和世界的适应。两者缺一不可。

3、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选择就意味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说,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里面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不要掉入机会的陷阱。有的机会很可能是陷阱,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去投资,肯定稳赚不赔。我没有跟他一起干,因为投资没有什么是稳赚不赔的,如果这次的机会真的那么好,他自己为什么不做,而邀请我呢?所以,当我们遇到所谓的某些机会时候,一定要想想这真的是机会吗?

比如,有个人想要挖一口水井,他先是找了一个感觉有水的地方开始挖,挖了一阵发现没有水,就换了一个地方接着挖,结果还是没有水,于是又换了一个地方接着挖……就这样,反反复复操作下来,一口水井也没挖出来,周围只是徒增了很多个坑罢了。同样还有一个人也要挖井找水。他没有像第一个人那样东挖一下,西挖一下,而是找准了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直到把水挖出来为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需要抓住,有些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层:不要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知道,不可为的事情坚决不为,否则很可能会一事无成。比如,做生意的时候,客户说要给你回扣,这个是你一定要坚守底线,我们要做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够了,如果你真的收了客户的回扣,那么等待你的就是触犯法律。

第三层:不做战略分散,要做战略集中。巴菲特曾让自己的私人飞行员在纸上写下25个目标,然后他让飞行员逐一删这些目标,并把这些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无论如何,不要让这些事情引起你的注意”,最后只保留了5个目标。

这就是巴菲特的时间管理法则:专注20%的要事,坚决不做剩下80%的次要事。

第四层:不要即时满足,而要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选取数十个孩子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孩子分了一颗糖,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这颗糖,那么他们就只能吃到这一颗;如果等15分钟之后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颗糖。

结果,有的孩子没能坚持住,马上吃掉了这颗糖,但有的孩子却忍耐了15分钟,然后又得到了第二颗糖。经过长达30年的跟踪,实验人员发现,那些能够坚持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比马上吃掉糖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普遍要高得多。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被欲望和琐事所左右。

03、交友的心态

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话。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在交友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我们去仔细研究的。比如如何与朋友沟通;如何避免交友不慎等等。那么孟子对于交友,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智慧呢?

1、了解对方内心

书中提到,只有洞悉对方的内心想法,才能有效沟通。《论语》中有一句话:“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就是说,你在跟人打交道时,如果不能分辨对方的言语,你就没办法了解这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做出判断的。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上,其实是可以洞悉他的思想、目的,甚至是心机、欲望的。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段,公孙丑问孟子:“您说您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论,这个怎么理解呢?”孟子就给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对于那些特别偏颇的言论,我知道他所隐瞒的东西是什么;对于那些夸张的言论,我知道他所执着的东西是什么;对于那些偏离正道的奇谈怪论,我知道他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对于那些闪烁其词的言语,我知道他所隐瞒的东西是什么。”

在孟子看来,当有以上这些情形发生时,他就能通过这些判断出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是什么。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从言语中表达出来的。所以,与人交谈时尽量保持警觉,弄清对方的真实想法,不至于被他们那些不真实、不客观的言论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2、交友的“三不原则”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除了亲人,朋友同样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但现实中很多人在交朋友时都怀有私心,比如只愿意跟有钱有势有能力的人交朋友,认为这样的人才对自己有用。

但是孟子告诉我们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也就是说,交朋友,我们最应该看重的是对方的品德。而且,孟子还提出了交友的三个原则: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也就是说,在交朋友时,不倚仗自己年龄大而倚老卖老,让对方尊敬自己;不倚仗自己富贵而颐指气使,让对方屈服于自己;不倚仗自家兄弟的权势而予以震慑,让对方惧怕自己。

这样告诉我们,结交朋友时不应该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是考虑对方的德行。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好,那么我们就需要远离他。很多人会觉得结交有钱的朋友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殊不知,身份地位的差距可能会让你觉得低人一等。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即使对方方位高权重,我们也要不卑不亢,因为我们要交的是朋友,而不是对方的权势。我们要做的是坦坦荡荡。

3、远离负能量的人

负能量的人真的是会坏事。总有一小部分人,身上满满的负能量。这类人,或者戴着伪善的面具,却暗地里处处与人为难,设置障碍;或者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取得一点成就,气人有笑人无,自己却毫无主见;又或者心态极差,稍遇困难和挫折就自暴自弃,从不反思原因、排查问题。

与一个负能量的人相处,只会将你也拉入消极的情绪中,让你也同他一样怨天尤人,放弃进步,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恶意诋毁、伤害别人。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远离这些负能量的人。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长于论辩、文气磅礴,两千年来家传户诵,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更留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等名句,警醒、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有为之人。

我们可以从《孟子》中学到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我们要做一个能够保持终身成长的人,当我们拥有成长型思维,就可以拥有像孟子一样的大智慧。我们就会远离焦虑,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樊登:读懂中国社会进退自如的大智慧
《人生的底气》
隆善言:心之何在,有似万丈迷津
抬头做事是一种勇气,低头做人是一种底气!
孟子说,如果明知人生是苍天导的一场戏,该怎样演?
人生感悟荟萃:《专心致志,牢记初心,才有可能到达前行的目的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