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病皆可生于痰!秦伯未5张方子论治痰饮

痰饮是机体水湿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并可成为继发他病的病因。

秦伯未认为:“凡病未有不发热,不生痰者。”痰为百病之源,是导致疾病发病极为重要的因素。

有形之痰饮,为通过诊查可以发现的痰或饮;

无形之痰饮,是指疾病有明显的痰饮症状,但不一定观察到有形痰饮存在或排除体内。

痰饮虽然不能单做一个病症治疗,“然亦有杂病轻而痰饮重”,即疾病病情主要由痰饮引起,则应该以主要治疗痰饮为主,即使无形之痰,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痰饮病的形成一部分与遗传有关,另一部分与寒冷伤脾和湿浊内伤有关。但不论哪种情况,痰饮病患都有一共同特点是阳气不足,而阳气之亏损以脾、肾为患。秦氏以“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为原则,临床常以温和之药作为治疗痰饮之大法,病浅者宜温脾,病深者宜温肾。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化痰涤饮和顺气止咳等对症疗法。

秦氏以处方的形式

归纳出了痰饮应用的几个法则,

临床也较为实用。

01

健脾温化法

健脾温化法适用于痰饮咳嗽轻证,或平时多痰,或预防发病。

桂枝3g,炒白术6g,云茯苓12g,姜夏6g,陈皮4.5g,炙甘草2.4g。

此为治疗痰饮的基本方剂,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温运脾阳。加入半夏、陈皮与茯苓、甘草配合即二陈汤,能化湿痰,使已有痰饮得以消除。痰饮内阻,最易胸闷,食呆作恶,并可酌加枳壳、神曲等。

痰饮病人多呈衰弱现象,秦氏指出此温阳健(建)中实际上即补的方法,不一定非要用补药方可。

秦氏临床温化健脾之法常以下成方加减选用:苓桂术甘汤(《金匮》方)、二陈汤(《局方》)、苓桂五味姜辛汤(《金匮》方)、茯苓饮(《外台》方)、四君子汤(《局方》)。

02

温肾纳气法

温肾纳气法适用于肾脏虚寒,痰饮不化,咳嗽、气喘,甚则头汗,足冷,心跳,小便频数等证。

熟附块3g,肉桂心0.3g,熟地9g,山萸肉4.5g,山药9g,茯苓12g,补骨脂6g,五味子2.4g。

此为温肾的基本方,以肾气丸加减。凡肾虚不能纳气,发喘属于下焦,与痰阻上焦肺失清肃之实喘大异,但在痰饮证上可有下虚兼有上实证候,用药可将温肾纳气和顺气化痰结合在一起。临床与此基础上温肾酌用枸杞子、益智仁,顺气酌用苏子、橘红,及温中化痰之干姜、半夏、鹅管石等相机选用。

所谓外饮治脾,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以扶阳,内饮治肾,以肾气丸为主方而纳气,未病时用来调理,发病时即根据加减,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

秦氏临床纳气温肾之法以下列成方加减:肾气丸(《金匮》方)、鹿茸丸(《济生方》)、人参蛤蚧散(《宝鉴》方)、黑锡丹(《局方》)。

03

降气消痰法

降气消痰法适用于痰饮壅塞上焦,胸膈满闷,气急,喉如拽锯。

炙苏子9g,炒白芥子3g,炒莱菔子6g,姜半夏6g,橘红3g,炒枳4.5g,沉香片1.2g。

此为治标之法,乃三子养亲汤和导痰汤合剂。但因其克伐元气,尤其下元亏虚者,不宜常用。甚者则为逐饮法,如葶苈大枣泻肺汤、甘遂半夏汤等,以泻剂排痰。秦氏指出由于痰饮根本上是属虚寒证,用消降攻下都属急则治标,使用时须视其元气能否胜任是关键。善治痰饮者,首先当使痰饮不生或少生,其次当使已生者咯吐清利,如此便无堵塞之患,亦无攻伐之必要。

秦氏临床降气消痰常用成方如下:三子养亲汤(《儒门事亲》方)、导痰方(《得效方》)、苏子降气汤(《局方》)、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方)、甘遂半夏汤(《金匮》方)、控涎丹(《三因方》)。

04

温肺蠲饮法

温肺蠲饮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引动伏饮,咳喘复发或兼寒热。

炙麻黄3g,桂枝4.5g,白芍6g,细辛2.4g,干姜1.5g,五味子2.4g,姜半夏6g,炙甘草3g。

此为表里双解法,即以小青龙汤用治。

秦氏本门常用方:小青龙汤(《伤寒论》方)、金佛草散(《局方》)、止嗽散(《医学心悟》方)。

05

清涤痰火法

清涤痰火法适用于痰饮病感染燥气或温热时邪,咳喘咽干,冷热均不能耐。

射干4.5g,炙麻黄3g,光杏仁9g,炙桑皮4.5g,白前6g,生石膏12g,金佛草4.5g。

此为治痰变法。据加味泻白散和十味丸加减而成。痰饮本为寒证,感受燥热之邪,则热不得凉不得,故采用辛寒宣化上焦,放弃一般治法。

俗称痰饮咳喘为老痰火,并非真有火气,不宜用此。又痰饮内阻,津液不能上承,口常作干,干而不欲饮水,饮又必须热汤,亦不可误认为热象。

秦氏清涤痰火常用成方:加味泻白散(《证因脉治》方)、十味丸(《外台》方)、定喘方(《证治准绳》方)、清气化痰丸(验方)。

总结与思考

由上,痰饮治法重在温化,所有开肺、肃气、涤痰、泻饮等均属治标。但在痰饮中附列的悬饮、支饮、溢饮证则相反,是以攻下和发汗为治疗大法,这些都为水气停留在胸、胁、皮肤之间,只宜通过利下和发汗排出,与痰饮治法是为不同。

与西医之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相较,中医论病从整体出发,不限于局部,如咳、痰、喘三者可互为联系,中医痰饮病可将此三者相互联系起来,对痰饮病治疗常主张治饮而不治咳,对于呼吸系统疾患,常将治疗重点置于脾肾。

秦氏指出,若从疗效来看,中医这种治法是胜于对症治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中医依型而治高脂血症】(1)痰湿内阻【...
慢性支气管炎分型治疗
中医分型治疗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如何辩证认识和治疗肺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