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老陕》

老陕

关中人有三大爱好:吃棍棍面,说闲话,骂人。

这种生活环境跟关中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产的小麦主要是红麦。这种麦子成熟期长,硬度大,做出来的面食劲道,吃起来有嚼头。再者,北方气候单调,相对来说蔬菜的种类比南方少了很多,所以就以面食为主,菜只是搭配,有了也可,无了也行。

另外,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号称天府之国,这里的黄土粘性大,容易保墒,在远古就被称为“上上土”,种什么长什么,而且旱涝保收,气候更是风调雨顺,不遭灾,不受难。这就养了很多闲人,吃饱了没事干,一有空便围在一起说闲话。

以前在农村,家门口有一片空地,一天到晚,总是聚集着一堆人,跟开会似的,村里人叫闲话中心。平时见不到的人,在这里肯定能遇上。

什么话都说,大到国家主席,小到鸡毛蒜皮。谁家的猪下猪娃了,谁家的牛卖了,谁家的媳妇骚情,谁家的小伙子懒惰,谁又不是东西,对爹妈不孝……什么事都能扯出来,只要有人开个头,就会一直说下去。说不到一块儿了,有人就抬杠、打盯,脸红脖子粗,甚至动起了手。两个驴打滚一样,在地上粘一身土,打完了,土一拍,又接着说。

说着说着,就到了吃饭的时候。各家的婆娘,便站在门口扯出嗓子喊,跟叫魂一样,动作慢了,就会骂骂咧咧,叫人抬不起头。有些爱显摆的婆娘,甚至把饭给送到空地上来。这时候的男人,就跟皇上他爷一样,洋洋得意。也有灰溜溜的,夹着尾巴溜回去,稍顷,也跟着端出一个大老碗来,敞口的碗,比头还大。油泼辣子,棍棍面,十个碗里,有九个都是一样。没有菜,只有一点葱花蒜苗,剩下的全是红艳艳的辣子,裹在面条上。

说到骂人,陕西人最能行,任何一个字都能赋予骂人的意思。骂的时候,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祖宗十八代也不得安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跟唱戏似的,整条街都是她的叫声。我曾听到过一次骂街,先做个铺垫,哭哭啼啼一阵子。就像戏曲里亮相之前总是要敲几声锣,然后正式开场。

先怪自己命不好,哭着骂着就扯到自己男人身上,紧接着公公婆婆,叔伯妯娌,大姨小姑,左邻右舍,都成了她攻击的目标。什么猪呀、猫呀、狗呀、羊呀、全都搬出来。“我这辈子就是一块骨头,让你整天追着咬。”“我想听你说话哩,听来听去咋成了哼哼声了?”“你是敞口窑里出来的半成品!”说说歌歌地就把你给骂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接话,接上一句,她就会骂十句,而且一句跟一句都不重复,一句比一句难听。

关中人野,说话声音大,爱叫唤。有时候,听起来好像不是在说,而是在喊。秦腔,可能就是这样来的。陕西人自趣,把秦腔叫:“挣破撒”,这个“撒”就是头的意思(这个字是陕西的方言,字典上没有,只能用这个字代替。)陕西人嗓门大,吼一声秦腔震破天,宋时就有流传,唱苏东坡的词,须八尺关中大汉,手持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关中汉子以雄浑伟岸,充满阳刚之气闻名于世。五大三粗,彪悍里有一股粗野,凶狠,叫人看起来好像无法无天,即使拉个家常也像是在吵架,一点也不柔软。

把快一点说成,克里马擦,把聊天说成,谝闲传,把好了说成,嘹咋咧。把二百五叫:瓜皮,把心烦意乱叫:木乱,把吃饭叫:咥一碗,不耐烦了就气汹汹地说:包说咧!这个“包”字就是“别”的意思。

说话能简就简,凡是一个字可以表达的意思,绝不会说出两个字来。天冷了,去串门儿,一进门,先上炕,炕上暖和(陕西的炕是火炕,里面可以烧柴禾),陕西人热情也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吃饭不吃?不,喝水不喝?不喝,家里都好?好。嘘寒问暖过后,开始说闲话。屋里屋外,人前人后,一定要说得透透彻彻,干干净净。等到一直说的没话说了,说烦了,说累了,说的口干舌燥了,再说一个字:僻!

我曾经为陕西人说话的简练而感到自豪,当听到那些啰里啰嗦,没完没了的说辞,真替他们家的粮食感到可惜。关中人不作假,不扭捏,直来直去,是啥就是啥,一个吐沫一个钉,不拖拉,三言两语搞定。这可能跟秦始皇有关系,你说他要是婆婆妈妈,那六国什么时候才能统一?西楚霸王项羽,如果是个秦人,可能也不会自刎。他就是优柔寡断,不干脆,才失去了江山。每当秦腔响起,那血脉扩张的音乐告诉你,做事一定要干净利落,男人能站、能蹲、能吃、能睡,那才叫本事。“挣破撒”可不是白演了几千年,你看关中,出了多少英雄好汉,吼几句秦腔,策马飞扬,天下一会儿就给平了。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陕西人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西域的粗犷,豪放,东方的豁达,明朗,全被陕西人学会了。这好像有点儿中西合璧的意思,尤其是盛唐时期,丝绸之路达到了巅峰。贞观之治让社会繁荣昌盛,长安城,在大唐时期,那可是亚欧大陆的中心,也许还是世界的中心。穿唐服,吃唐食,说唐话,算是当时的潮流。

我喜欢陕西,特别是关中,那也是我的家乡。八百里秦川,一马平川,渭河两岸,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这里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逃荒要饭的人很少有从关中出去的。除非懒汉,胡吃海喝,把家当踢净光了,丢人现眼实在待不下去,这才走乡串户,流落街头。如果是个手脚勤快的人,抓一把麦子扔在地里,三两年过后又是一个丰收年。旧社会说这儿受灾,那儿受灾,饿死人的地方里,是绝对没有关中。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长庄稼,随便一把种子就能养活一家人。

这几年,关中也跟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了。尤其是西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兵马俑,大雁塔也算是西安最具特色的国际名片。“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是古时的关中,而“西安——咸阳一体化”这是现代化的关中,古老的三秦大地正以它新的规划,新的建设,新的形象,融进世界最佳城市之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升:用毕生的精力研究陕商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共吼秦腔
文雅的关中方言
陕西十大怪(精美图文)
中国这7个生僻字,你认识几个?
游关中风情园,听秦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