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沾衣跌与内家拳的贴身短打
论沾衣跌与内家拳的贴身短打

                        作者:宗岳门 叶金山


                        --------------------------------------------------------------------------------


                        中国内家沾衣跌法

                        中国内家武术中有所谓一触即跌的"沾衣跌法","沾衣跌"的原始模样,虽然已经佚失而无法完整见到,但是在古代武术战斗记录中,仍然可以约略看到这种跌法的大概样子。大体上来说,"沾衣跌"就是让敌人的身体贴近至沾到自己的衣服,然后靠着力距的缩小,再用身、手、腿(踩、套、勾)的体势,以及随人而动、因敌变化、因敌成体的技巧,用内劲将敌人摔跌在地。


                        柔道、合气道与沾衣跌

                        沾衣跌的技巧和日本柔道及合气道相去不远。沾衣跌的技巧和柔道的不同之处,是沾衣跌在第一时间内,不特别强调用"强力拉扯"来破坏敌人的重心,而是采用"因敌变化、因敌成体、随人而动、他法他行"的融合控制技巧摔跌敌人。至于沾衣跌与合气道的不同之处,则是在第一时间内,不特别强调使用强力击打,或抓筋截脉、强压关节,而是透过内劲控制敌人的技巧来摔跌敌人。


                        柔道、合气道与沾衣跌之异同

                        我们说沾衣跌有异于柔道与合气道,并不是说它们之间完全不同;事实上就摔跌的精神层面而言,沾衣跌与柔道及合气道三者是完全相同的,甚至基本身法手法也有互通相同之处。只是它们在最高境界上或在正式比赛时,各自突显并强调自己的某些独特武术特征罢了。譬如柔道强调跌法中破坏重心再持摔的技巧;合气道强调跌法中击打、压制关节后的摔跌技巧;而沾衣跌则为了配合兵器与拳脚的击打,而特别强调跌法中顺人而动,再以内劲控制而发跌的摔跌技巧。


                        内冢武术与沾衣跌

                        中国的沾衣跌法,在漫长的演化中,逐渐为各种武术所吸收、接纳与融入,并演化成各种形态的摔跌技;日本的柔道、合气道,也都是根植于中国内家武术的沾衣跌法而形成。中国内家拳中则以"程派高氏八卦揉身连环掌"对沾衣跌的吸收最为彻底。高义盛大师的后天八卦掌中,一开始的前八掌:开、捧、顿、探、捩、挑、盖、缠。全都是以摔技为本,而且完全融会贯澈了内家沾衣跌的神明之技。


                        宗岳太极摔技

                        至于太极拳王宗岳大师,则以"制"字,道尽了先控制再发劲的内家上乘摔技,这是沾衣跌的高度呈现。可惜后来的太极拳师,从根本上否认了王宗岳的太极拳祖师地位,他们妄将太极拳的发明,归于道士张三丰或陈王廷;因此近世百家太极对王宗岳的拳论,几乎都是采取轻蔑忽略的态度;演变到最后,甚至发展成不打、不摔,只片面地强调奋力一"推"的逗趣门派;把王宗岳先制而打、摔的技法,完全丢在一旁;即使偶尔谈到摔技,也根本失去内家沾衣跌以内劲控制敌人的技巧精华。这是由于各门派否认王宗岳太极祖师的地位,进而否认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多面技击技巧,造成太极拳技击窄化的悲惨结果。


                        八卦掌保留了沾衣跌的精神

                        沾衣跌的技巧,虽然在"程派高氏八卦揉身连环掌"中幸运地保留下来,但是其命脉也几近断绝,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沾衣跌的技巧完全是贴身近战,如果不是练到最上乘的武者,在战斗时,往往不等敌人近身、贴身,便慌忙地以内劲将远处的敌人用劲发出。有些拳师更以能够在敌人未近身时推出敌人,而自命为发劲高手。这些武者在战斗时根本不敢让敌人靠近贴身,更别谈诱敌深入的贴身近战了。


                        内家拳的贴身短打

                        想要恢复内家拳的沾衣跌技巧,首先要恢愎内家拳"贴身近战"的"短打"精神;如果不恢复内家拳的贴身短打精神,沾衣跌的技巧根本无法发挥。因为武者不敢让敌人近身,也不敢贴近敌人,所有摔跌的技巧都成为空谈。武者不妨想想看,一个柔道选手或合气道选手,不敢贴近敌人,又不敢让敌人贴进,那还要玩什么柔气道或合气道?


                        手脚故意伸长不是太极拳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是"长拳短打",长拳不是指手伸长、脚伸长,而是指太极拳以‘连环打手’攻守,滔滔不绝,所以称为长拳;"短打"则是指太极拳是以贴身近战的技击为能,太极拳根本就是以贴身近战做为自己武术的荣耀。然而当前各种武术竞赛所编的太极拳套路,却都故意将势架弄成手伸长、脚伸长,并自以为这是大开大阖;殊不知这种比赛套路,完全违背了太极拳的长拳本义,形态上虽仍保有太极拳的势架,实质上却已经成为手脚大开大展、善于长打的"教门长拳",根本就不是善于短打的太极长拳。


                        似是而非的谬论造成摔跌技的荡然无存

                        近来有许多太极拳师们,喜欢高唱"掤不要掤到别人身上去,履不要履到自己身上来",并且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一说再说。这句似是而非的话,不知吓坏了多少后学,造成他们对贴身近战的无端畏惧。其实"掤一定要掤到别人身上去,只要不败形即可;履一定要履到自己身上来,只要不被击中主轴即可"。练习时如果一昧地在敌人未贴身时就用劲阻挡或发出,甚至格挡敌人,不肯让敌人接近,更不敢在贴身近战中锻炼自己的身法手法腿步法;在真的战斗中,万一不幸被敌人粘住贴身,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内家以贴身近战为能

                        心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本以贴身近战为能事,
                        内家拳的松柔技、连环技、甚至连推手,都是为了贴身近战作最精确的准备;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无非是与敌人贴近融合在一起而战斗。有些不明究里的拳师却高唱贴身近战的危险,以吓唬后学;这是根本不知内家拳为何物的外法庸师,只会遗误后学,败坏内家武学的命脉。有心维护内家武术的武者,一定要在这个要点上严辨,以免自误误人。


                        摔跌技承传靠内家

                        中国内家武术中的摔跌技,被日本吸收改良而形成柔道、合气道。在中国,至今能够保有沾衣跌法的,也只剩下内家拳而已。内家武者如果不肯重视内家沾衣跌的摔跌技巧,内家拳的摔技命脉,早晚要在中国武术界中断绝。将来外国人问起中国内家武术中的摔跌技巧,真不知中国武者要拿什么来见人。因此,中国的内家武者对摔跌技的承传,负有无比的使命与责任。如果别人不做,自己也一定要不畏困难地去做去实践。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三尺青锋寒,一剑凝电光。
                        江湖漂泊短,书琴伴身长。
                        秉烛读诗卷,月下舞拳枪。




                  回民



                  级别:论坛游侠
                  论坛币:78
                  经验:1017
                  文章:38
                  注册:04-10-27 11:47

                        发表: 2004-11-08 13:16:03第2楼

                        照你这么说古代战场上可热闹了。


                        你想象一下是不是类似于同性恋聚会的大场景?


                        哈哈


                        短打擒摔确实是内家拳精华,可是跟文章里说的可不是一回事。

                        真正的奥妙在于“我不打你也别想打”“半进半让,我顺你背”贴不贴身根本无所谓,是现象不是内涵。

                        强调贴身其实是钻学术上的牛角尖的最好的反面教材

                        好有一比


                        那些走钢丝的声称“不会走钢丝,就不能说是真正会走路的”

                        其实内家拳各派嘴脸大多如此。

                  



                  rujier



                  级别:大侠
                  论坛币:219
                  经验:2377
                  文章:117
                  注册:04-09-21 02:17

                        发表: 2004-11-10 04:46:26第3楼

                  从中国武网转几个帖子来供大家参考:

                        从中国武网转几个帖子来供大家参考:

                        顶楼这篇是台湾"宗岳门太极拳"创始人叶金山所作。据宗岳门网站介绍,"'宗岳门太极拳'是道家圣学派宗师叶金山,证悟破解太极拳祖师王宗岳'太极拳论'心法,并印证心意拳、八卦掌等三大内家武术心法,所发展出来,重理论讲实战的内家独门武术,是武术界的后起新秀。"我一般见了自称宗师的人就起疑心。更何况自我标榜的行为好像跟道家思想尤其格格不入,所以自称道家宗师的就更可疑了。不过这年头为了普度众生而不得不自我宣传也完全可以理解,不然我咋会听说有宗岳门呢!所以我还是不敢乱下评论,而是希望更懂行的人来指点迷津。

                        从网站上的录影片段看,叶先生的功夫很像合气道。他讲的“补位反擒拿”、“太极拳是方位拳”等理论,乍看上去也像跟合气道有渊源。不过叶先生有专文讲他的太极跟合气道不一样,而且我也不懂叶先生的功夫,所以到底如何我也不敢说。另外据说合气道创始人也受过中国内家拳的影响,所以叶先生跟植芝盛平受过同样正宗内家拳理影响也未可知。诸位如能上得了叶先生的网站,不妨看看。他的网址是:

                        http://home.pchome.com.tw/sport/zongyue/index.htm

                        茹寄儿谨识


                        转贴:叶金山网站《太极拳与合气道的差异》
                        http://home.pchome.com.tw/sport/zongyue/perfect2/pe_16.htm

                        一种武术和另一种武术,无论是差别多么地大,如果用‘异中求同’的精神去寻找,也多少会找到异曲同工之处;一种武术和另一种武术,如果其本质完全不同,一般人从外形上难以分辨,这时候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便会显得很重要,这时候我们便要用‘同中求异’的方法,去分别这两种武术的不同之处。

                        合气道绝对不是太极拳,太极拳也绝对不是合气道。太极拳从中国老子哲学的基本原理而来,讲‘无极生太极生阴阳,松柔,舍己从人,顺人而动’,合气道则同样讲老子哲学中的‘不争’但并不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的哲理创拳;‘松柔,舍己从人,顺人而动’与‘不争’两者从出处及字义去了解,不能说完全没有近似之处,因此合气道与太极拳经常会被某些人视为近似的武术。

                        由于合气道与太极拳部份思维的近似,我们多少听过合气道人士说:‘合气道才是真正太极拳。’这样的话,当然是对太极拳具有强烈眨抑的味道。而一些知名太极拳派的弟子,也不时在言语中对合气道及其宗师植芝盛平,有过度的阿谀奉承,这也令我们极为不安。

                        人们最难了解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能了解自己的人,也绝对无法了解别人。太极拳家也是一样,不能了解太极拳,却过度相信合气道的太极拳家,最后必然会失去太极拳的生命,走到合气道的路上去。

                        太极拳和合气道的差异极大,太极拳的理论是王宗岳祖师根据老子哲学发展而来,所以太极拳是全世界唯一根据一个哲学体系发展而成的‘哲学拳’;太极拳的操作性技术从王宗岳祖师的‘十三势’八卦五行方位发展而成,所以太极拳是‘方位拳’。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顾盼进退定,所采取的是‘摔打擒化踢’全面统整的‘圆全拳’。

                        合气道虽有‘不争’的观念,却不是根据完整的哲学体系所建;合气道虽有有踢打,但目前合气道所展现的仍以摔技居多,其走向较接近偏长的层面,这与太极拳的‘圆全拳’观念不同。

                        至于合气道的摔技虽然强调‘不争’,但其摔技所使用的仍以主动性的‘关节擒拿技’为多。太极拳的摔技则是采取彻底舍己从人的技,而‘关节擒拿’并不是太极拳的最高阶主技术,只是引进落空之后可用可不用的技法,对太极拳而言,‘引进落空’是本,‘关节擒拿’是末,因为对太极拳而言,‘关节擒拿’在没有‘方位引进落空’的强烈指导下,多少还会带着主动攻击以及用力改变对方的意识,这对太极拳而言,并不是真正完全舍己从人。

                        所以即使合气道的‘不争’,与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在理论上有近似之处,我们一旦深入了解两者在理论技法上的重大差异,便不会再有‘合气道才是真正太极拳’或‘太极拳才是真正合气道’的说法了,因为太极拳与合气道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能视为近似的武术啊!

                        当然从王宗岳太极拳大松大柔,沾粘连随,舍己从人所发展而来的‘敷盖对吞’战技,可以说是合气道完全没有的技法,而太极拳也因为这些技法的运用,而成为一种独特与众不同而卓越的武术,并且能够与时常存。



                        附叶金山着:为什么不敢大松大柔?

                        太极正道:"大松大柔、极松极柔"


                                
                        太极拳祖师王宗岳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太极拳大师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就是太极拳大松大柔、极松极柔的法则,任谁都不能违背。



                        没有大松大柔就没有太极拳


                                 
                        松柔至虚空,才能够发出极坚刚的"气打";大松大柔才能形成推不动的"沉着内劲";极松极柔才能做到与敌人彻底融合的"沾粘";松至无形无相,听劲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松至全体透空,才能"不为人制";...........。太极拳的一切,都从大松大柔开始;没有大松大柔就没有太极拳。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敢大松大柔?还要在大松大柔中妄加点"刚"、妄加点"硬"、妄加点"力"、妄加点"紧"、妄加点"重"、妄加点"掤劲"?


                                 一般人完全无法体会真正"松"的真实感受和境界:


                                
                        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没有练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却是事实。每天嘴里说松,每天练松,每天教人放松,但是却完全不知道松是什么的人,遍地都是。为什么?因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这么简单而已。一定要松到别人接触你时,完全感觉不到你有一丝一毫的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觉自己好像完全没有重量,几乎不存在才行。如果你的小手臂,从被人由下抬高而超过头顶,只要别人感觉到你的手臂有丝毫的重量,或自己觉得肘、肩关节,有丝毫卡住的感觉,就表示连基本的松都没有达到,离全身松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生都没接触过大松大柔的师父


                                
                        有些人一生都没见过真正大松大柔的师父,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极松极柔、大松大柔;因此误把不松不柔当成松柔。如果有大松大柔的师父,让你将他的手臂从下垂状态抬过头顶,而不是抓着他的手在胸前晃晃而已,那是一千两黄金都换不到的经验,因为你将从这个难得的经验中,得到一个追求大松大柔的典范,至少知道大松大柔的感觉是什么,以后就不会把不松不柔当成松柔了。



                        一生都没见到能用全面战技以柔克刚的师父


                                
                        有些人一生都没见过能摔、能打、能擒、能化、能踢,能用全面松柔的战技,来完成以柔克刚的师父;所见到的全都是偷偷使用硬力,或者只能用小松小柔,把别人拨开、推开的偏功师父,因此跟本不相信太极拳在实战时能以柔克刚。也因此,完全不把大松大柔当一回事,丝毫不肯在大松大柔中花心思,用心血。



                        误用限制太极全面战技的推手,判定松柔是无用


                                
                        有些人想学大松大柔,却见到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大松大柔的选手全都输了,因此觉得太极拳松柔无用。却忽略了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其全面战技应包含摔、打、擒、化、踢;而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唯有在能同时使用这些战技时,才能完全而彻底地发挥;只要部份战技受限,大极拳的战力就会受限而无效。目前的太极拳推手比赛规则,正是限制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发挥全面战技的主因。譬如像推手时,别人身强体壮,以全身力量冲撞过来,我们只要稍加吞化或微微避开,即可以拳脚,迅速加以攻击;但是在推手比赛中,却只有推出、推倒才能得分;这种奇怪的比武规则,也是造成硬力、蛮力横行的原凶之一。


                                 误把受挤压的内劲当成硬力


                              
                        有些太极拳师,误把因大松大柔所形成的内劲当成硬力,因此才会主张要"软中带硬"。太极拳无论动、静都应该大松大柔,有些太极拳师在让弟子摸手时,故意用内劲顶住弟子的力量,让弟子们感觉到他受挤压而形成的强大内劲。结果弟子们就误以为太极拳在战斗时身上、手上随时都鼓着所谓的"掤劲",造成后来以讹传讹,每一个人都在暗中鼓着"掤劲",而发展成可笑的"掤劲不失"论,并且把这种可笑的掤劲,解释为"沉甸甸、重砣砣、棉里藏针、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松中有紧、软中带硬"等种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这些拳师根本不知道内劲是因身体松沉,而自然形成的结构力;内劲在身体移动或静止之时,只是安安静静地蕴藏在体内,丝毫没有对外散发,更不会鼓着、涨着;若不是身体或手部受到主动挤压,或受到被动挤压,太极拳无论是动是静,内劲根本不向外发出。



                        误把气打当硬力


                                
                        太极拳在战斗时完全要大松大柔,任人而动、随人而荡。即使在攻击气打时,也是靠来自涌泉所发出的内劲从环中将拳射出,根本不让身体和手,用上半点力量,以免身体和手部,造成短暂僵硬的"占煞",反被敌人所制。可是一般拳师分不清内家极松柔的强力气打,与外家的硬力打击有何不同;在看到气打的极坚刚力量时,误以为是用硬力在打,于是就要弟子在出拳时抓紧拳头用硬力打击。



                        实战用法错误,造成非硬力不起作用


                                
                        太极拳在战斗时用"敷、盖、对、吞"四大战技应敌,其中没没有一种是要用硬力来改变对方力线的战技;即使腾挪闪战不及,也只有维持最佳攻守之形,以不重要的部位"受打",以换取更好的攻击,根本不用硬力远远挥拳"格挡"。可是在许多知名大师的太极拳体用法中,却挥舞着手臂,远远去格挡对方来拳,甚至还想要用手去抓住对方快速出拳的手臂;这种莫名其妙的战技,是造成战斗时非用硬力不可的罪魁祸首。因为想要挥拳去远远格挡敌人的力量,如果不用更大的力量,便不足以达成;要硬拿、硬抓敌人的手,也非要用更大的力量,便无法完成;于是就只好硬来硬去。这就是不肯"舍己从人"偏误"舍近求远"的错误战技所造成。



                        不会气打,只好用硬力


                                
                        环中出拳"气打",像老虎的爪子和牙齿,是内家拳的两把利刃;"环中气打"是大松大柔,丝毫不动手,出拳后也不收拳于腰,完全藉着脚底上传的内劲,利用身环、手环以四手法,向敌人连击不停的"连环杀技"。由于"连环杀技"在很多门派中已经完全失传,许多武者在战斗时,一定要拉动手臂才能出拳;太极拳只要一动手内劲就会因败形而中断,只好靠硬力来打击,这也是许多太极拳师非用硬力不可的原因。



                        最后一代的武者


                                 
                        太极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与"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的大松大柔战技,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失传,或受到比赛制度的局限而无效,这都是现代武者必需研究克服重新开启的。否则太极拳的战技,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与人才的淍零,而逐步失落;终有一日,将再也寻不回它原来的光彩。甚至后代子孙在看到太极拳的武术记载时,说不定会以为这是先人吹牛夸大之辞罢了。在这个连语言文字都有可能失落的年代,我辈会不会变成大松大柔太极拳的最后一代武者呢?真是值得省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与武学
“多误舍近求远”无须质疑
【特约】杨宗杰:寻访“舍己从人”
武林屁话(三)
太极拳光靠练是不够的,这个字也很重要!
论太极拳之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