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userphoto

2023.06.21 广东

关注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释】
  (1)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2)洞庭山:太湖最大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4)陶朱: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乃乘扁舟遁去,变易姓名,弃官从商。至陶,称朱公,故世称陶朱公。
  (5)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不久,囧果被杀。
  (6)撇浪:搏击风浪。
  (7)汀湾:水中港湾。
  (8)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9)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10)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11)刺棹:即撑船。

【前言】
  《水调歌头·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作于作者被罢官苏州次年,作者正值壮年,本应建功立业,然而却怀才不遇。全词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进退矛盾的心态,风格清旷豪迈,慷慨深沉。
 
====
【赏析】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响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这首词虽侧重写太湖风景,抒发作者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谗而退隐,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隐,由忧谗畏讥转为愤世嫉俗,进而转为疏狂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的积极人生观。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

====
品读
苏舜钦在政治上有抱负,也有作为,仅因“循前例”,用卖故纸钱祠神,以伎乐娱宾,就被诬“谤及时政”、“监守自盗”,“减死一等定罪”,削职为民,放废苏州。他遭此沉重打击,胸中愤恨难平。曾说:“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时复嵘屹于胸,一夕三起,茫然天地间,无所赴愬”(《与欧阳公书》)。《水调歌头》这首词,正是对这种愤懑之气的宣泄。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起句气魄恢宏,豁然拉开画面,总括出沧浪亭所在的湖山形胜。“潇洒”形容秋色的萧疏爽朗,与杜甫“秋色正潇洒”之句意同。潇洒是近处之景,淡伫为远观之色,从近及远,极目而望,看那气蒸波撼的一派迷濛,心中陡然升起强烈的感慨:“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吴中自古即为高人隐逸之地,自己此来却不是主动隐退,乃是衔愤沥血的斥逐奔窜。湖山虽好,无心消受。想到陶朱(即范蠡)、张翰见机避祸,心中更是悔恨万端。

“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这四句生动逼真地显示了渔人捕鱼晚归的情景,同时结合个人沉郁的胸怀,把这种情景描写得雄浑苍茫,清新脱俗。渔人不避风波之险、飞舟斩浪、勇敢而矫健的形象,映衬在落日风雨、烟波渺茫的宏伟背景中,引起作者的豪情,为下片的抒志作了铺垫。人们评价苏舜钦的作品,称之为“超近横绝”,这不仅是他胸襟英爽,用语豪迈,主要还是因为他气壮势足,胸中积郁如江河奔泻,回旋曲折无不如意。以上九句,一气呵成,因“潇洒”、“淡伫”而蓦然想见“烟雾渺弥”;由“鱼龙隐处”而念及陶朱、张翰,一语未了,又“忽见”渔舟急驶。顿挫刚劲,有着极强烈的气势。

下片从渔人往还于风波之中,联想到自身的不测之祸,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遭到打击以后,他也曾想学渔樵归隐,“潜伏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上集贤文相公书》)。然而,这只是他故作旷达,用以慰安亲友而已,在他的内心是极为悒郁愤激的。“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即从正面抒发怀才遭妒、年华蹉跎的感叹,表露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前人曾说此和潘师旦不欲他去丹阳小住有关(事见《东轩笔录》)。但从词意来看,又决非囿于一事之感。封建官场,多以势利相交,苏舜钦被罪之时,“举朝无一言以辩之”,而且“友仇一波,共起谤议,被废以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答韩持国书》)。这种情形,使壮怀激烈的苏舜钦寒心彻骨。“寒潭垂钓”,景况何等孤寂,而鸥鸟尚且“相猜”远去,作者虽以一个巧妙的比喻淡化了愤懑的痕迹,但他的心绪可说是孤独悲凉到了极点。

空有慷慨大志,却不得不以闲居终老,满腔积愤,却又无处赴愬,名辱身冤,却又亲交相弃,诗人的感情如喷薄的火山欲一吐无余,但末句却如此结束:“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在默默无言之中,且把这千言万语寄情于万顷烟涛,让这永远动荡不定的阵阵波澜,诉说我不尽的愁苦罢!这个结尾正如猛然勒住狂奔的骏马,看若淡远,笔力千钧。

历代骚人墨客多在失意无聊之时,产生颐情自然的消极思想,词风也低回悱恻。苏舜钦却能在失意遭冤之时,不减当年浩然之气。这首词气象悲凉雄阔,写景抒情,都用直笔,并无含蓄,但景与心会,肝胆照人,更觉情真意切。这种豪隽的词风,在宋初的词坛上,是有其鲜明特色的。

【评点】
**冯金伯《词苑萃编》:苏子美滴居吴中,欲游丹阳。潘师旦深不欲其来,宣言于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调歌头》,有“拟仿寒潭垂钓,又恐沙鸥猜我,不肯傍青纶”之句,为是也。
**魏泰《东轩笔录》:苏子美谪居吴中,欲游丹阳。潘师旦深不欲其来,宣言于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调歌头》,有“拟借寒潭垂钧,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之句为是也。

淡伫  拼音:dàn zhù
淡雅;淡静。 宋 周邦彦 《玉团儿》词:“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德奴家烛有异香》:“其长女曰 蓬仙 ,其为人心怀洒落,精神淡伫,似非尘俗中人。”

渺弥(渺瀰)  拼音:miǎo mí
水流旷远貌。《文选·木华〈海赋〉》:“冲瀜沆瀁,渺瀰湠漫。” 李善 注:“渺瀰湠漫,旷远之貌。” 唐 李咸用 《江南曲》:“晚云接水共渺瀰,远沙叠草空萋萋。”《西游记》第四三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 陈三立 《峥庐书所见》诗:“昨岁备枯旱,今岁困渺瀰。”

陶朱  拼音:táo zhū
即 陶朱公 。后泛指大富者。《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 猗顿 、 陶朱 、 卜祝 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 黔娄 、 原宪 之贫,而谓古者无 陶朱 、 猗顿 之富。” 明 王錂 《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 陶朱 ,机谋不下于 黄石 。” 郁达夫 《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 陶朱 。”参见“ 陶朱公 ”。
陶朱公  拼音:táo zhū gōng
春秋 时 越国 大夫 范蠡 的别称。 蠡 既佐 越王 勾践 灭 吴 ,以 越王 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 陶 ,称 朱公 。以经商致巨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诸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 陶 ……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 陶朱公 。”

疏闲(疏閒)  拼音:shū xián
清闲;安逸。 唐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杂言》:“野性惯疏閒,晨趋兴暮还。” 宋 苏舜钦 《水调歌头·沧浪亭》词:“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閒。”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老丈摇头不允,意志疏闲。”

青纶  拼音:qīng lún
(1).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后汉书·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虎章之服。” 李贤 注引《说文》:“纶,青丝绶也。” 宋 陈师道 《甲亭》诗:“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
(2).借指高官。 宋 沉辽 《寄才仲》诗:“公子负文华,少年成青纶。”
即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文选·郭璞〈江赋〉》:“青纶竞纠,缛组争映。” 李善 注引《尔雅》:“纶,似纶;组,似组。 东海 有之。” 刘良 注:“青纶、缛组,二草名,皆有彩色。” 南朝 梁 萧子云 《玄圃园讲赋》:“漂青纶之蓑折,荡碧组之鬖髿。”

刺棹  拼音:cì zhào
划船。 宋 苏舜钦 《水调歌头·沧浪亭》词:“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欣赏:苏舜钦被免职后,愤世嫉俗,写下《水调歌头·沧浪亭》
苏舜钦诗词佳句
【转载】《等你》作者:洞庭一扁舟 朗诵:珍惜
等你 作者:洞庭一扁舟 朗诵:珍惜
视频: 等你 作者:洞庭一扁舟 朗诵:珍惜
《等你》 作者:洞庭一扁舟 朗诵:珍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