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 系列专题03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    系列专题03

第三节  山石程序

山体是由土和石两部分结合而成,描绘时,石为骨,为实;土为肉,为虚。两者结合,则骨肉停匀、苍润相亲,虚实相生。这样画成的山石既坚凝又润泽。一幅画中,土石结合的方法既体现在每块山石的表现上,也体现在整幅山水的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上。前者,每块山石都含土或戴土,画时用笔需有钩勒、有皴擦、有破醒,刚柔相济,枯中含润;后者,此石山与彼土山相间,石山用笔干、硬、重,土山用笔、柔、润、虚,虚实相生,方显山之坚凝、浑厚、丰茂。不同画家在画山石时,有偏于石之刚者,有偏于土之柔者,二者都应注意土石结合,不可无石或无土以失自然之神态。

石为山之骨,画时既要有外露的锋芒,又要有深蕴的内涵,同时还要具有立体感。关键在于勾皴得宜。可先勾后皴,可边勾边皴,亦可先皴后勾。皴与轮廓要浑融相接,象天生自然纹理,方入化机。《芥子园画传》山石谱中“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谓顽石,犹无气之骨则谓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与骚人韵士笔下乎。是画无气之石固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於无可捉摸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娲皇,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称量厚薄,以及矾头菱面,负土胎泉,此虽石之势也,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石要分三面,山峰也要表现出立体纵深感。皴法对山峰的形势有重要的作用,但光有皴法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山头的形式脉络。山脉的转换变化关系着画中气势。山头要折搭转换,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脉络要有开有合,宾主历然,有结聚有澹蒙,有高耸有平修,正侧相应,起伏自然,不可强扭乱拉,或闭塞浅露,或呆重漏缺都为死脉。不光同幅山脉有起伏开合,局部又有开合起伏,具体表现时,要紧扣着主脉的折搭转换。

山石具体落墨,传统中有较为严格的程序,一般可用勾、皴、擦、染、点五者概括。(画树也有勾、皴、染的技法,具体画法见树法审美)

勾或勾勒,是指勾取山石的轮廓和脉络。不加皴擦,仅是勾廓,是画山水的第一步功夫,皴法以此为准。唐人及其以前的山水皆空勾无皴,加青绿设色而成。元明以后的某些文人画也有“重勾一遍”而不加皴擦的。

勾勒要得法,勾者首先胸中要有丘壑,一经勾勒就现出丘壑的高低、远近、转折、龙脉走势、刚柔气势、妍丑形态、阴阳向背之神等。

勾轮廓用笔要活,要有顿挫转折,呈一波三折,不可光滑求俊,不可草率为老。忌太圆太板,当拙中寓巧,不可妄生圭角而呈俗态。

勾轮廓要懂得石分三面,勾出其凹凸之状。要笔笔相搭而生,大小相间,前后掩映,主宾顾盼,错综而生。即使块数再多也要连络有情,不可块块单出,层层罗叠,如垒蚌壳、排鱼鳞状,无丘壑深山之感。

《芥子园画传》山石谱中“画石下笔法及层累取势法,余所谓一字金针曰活者。尤须於三面未分,一笔初下,具有磊落雄壮气概,一笔须有数顿,使之矫若游龙。先用淡墨勾框,再以焦墨破之。石廓若左既勾浓,则右宜稍淡,以分阴阳向背。千岩万石不外参伍其法。参伍中又有小间大,大间小之别。画成依廓加皴,渐有游及。虽诸家皴法不一,石体因地而施,即与一家之中,尺幅之内,或弁於山,或带於水,甚夥其形,总不外此一二法则。则他无论,即米山乃全是墨点晕成,不需勾廓者,然与不勾之中亦未尝不具此法,於层层烘染处逼出,甚森严也。”

(见皴法)

皴不足而后用擦。擦,用笔干而碎。有轻重二法,轻柔者将笔横卧纸上或侧笔拂拭;重者则中锋直下,笔头着纸铺开,重而有力。

擦不见笔,见笔既类于皴;擦若多水,则近乎渲;擦须防滞防涩,防模糊一片。

有皴而后擦,有边皴边擦,有染中带擦。皴后加擦,可使山石苍茫或深秀,融浑一体,厚而松。皴法有笔迹太露或欠深厚处,用干笔擦之,可取妥帖或沉郁。

运墨为染,有湿染,渴染之分。

渴染,以极干之笔,轻拂纸面,不见笔痕。清·孔衍栻《山村画诀》中有云:“墨少着水重磨,用秃湖颖不着水即蘸焦墨,先用别纸试微润,轻拂画上,笔笔勾起,可染二三次,惟无笔痕为妙,颇有秀色。”它的效果是“满幅皆笔迹到处,却不见笔痕,但觉一片灵气,浮动于上。”

湿染,又叫大泽,是先把纸打湿,趁未干时染之。染时须随山石形状、理路、浓淡浅深、,笔笔相接,不可横涂乱抹。染又贵见笔,见笔可以代皴。

染又有复染和增染。复染染于勾内,使石面突出;增染染于轮廓处,使石脊隐隐。

染往往分几次进行,不可一遍完事。染不到火候,墨气则不足,烘染过度,则晦暗俗浊。染时用墨,需用新墨,忌用浊墨宿墨。

山水要得苍润之致,全凭皴与染相洽合,故皴未足时以重墨发其华,皴已足时以轻染生其韵。

点又称点苔,是山水画的重要技法之一。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中云:“点苔法,其意或做石上苔藓,或做树中薜萝,或做山顶小树,概其名曰点苔,不必泥为何物。”

清唐岱《绘事发微》云:“一幅山水通体片断皴染已完,要细玩搜求,何处墨光不显,阴凹处不深,加之以苔……盖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非无意加增也。”

华琳《南宗抉秘》指出:“若笔有脱节,苔可以接也;皴有遗漏,苔可以补也;合者欲其分,苔可以分也;连着欲其断,苔可以断也。借宾以成主,苔虽数点,而取助匪轻。”

以上论述可以说明点苔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是:一可以用来表现小树、远树、草痕、苔迹之类;二是对画面可以起到提、接、补、断、借、醒、救的作用,能造成节奏、韵律等的形式感。

点的种类很多,有圆点式、横点式、垂点式、斜点式、杂点式、嵌色点式等。用笔有尖笔、有秃笔,运墨有浓、淡、焦、渴之别。

圆点式,有大圆点、小圆点之分,小圆点又称胡椒点。宜用中锋点,似鸡啄米,方显圆厚有力。其松紧、快慢、虚实变化及组合形态、情调等较其他点法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山水画中运用得较为广泛。

横点式,又称扁点,由较平整的短线组成,特别适宜与披麻皴相匹配,也适宜于表现远树。若以中锋横按,所形成的横点则为小混点和大混点,适于表现苍翠欲滴的丛树。大小混点的差异在笔锋横按的轻重及墨色多少的不同。

重点式,又称直点,由极短的竖点笔划组成,上细下粗者称针尖点,上平下尖者称钉头点,笔锋无论藏露,都要沉着虚灵,不可飘浮燥硬,也有上下匀齐的,更要中锋用笔,使之熟而不甜,自然而有蕴趣。

嵌色点式,又称嵌宝点,青绿山水里常用,方法是墨点之上再用矿质色复点,用笔要沉着肯定,不可犹豫飘浮,其象如宝石般闪烁。

杂点式,包括泥里拔钉点,破墨点以及杂用各种形式的点法。泥里拔钉点由垂直向下形如钉子的线条组成,宜中锋用笔,注意线条长短、粗细、干湿、浓淡的变化。破墨点多采用两遍或两遍以上的复点,或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用笔中侧锋皆可。其他杂点式,如石涛所云:“夹水夹墨一气浑杂点,香苞藻丝缨络连牵点,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焦似漆邋遢透明点,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12等,用笔多中锋,也有间以侧锋或卧锋的。

清笪重光《画筌》中云:“点分多种,用在合宜。圆多用攒,侧多用叠;秃锋用衄,破笔用松;掷笔者芒,按笔者锐;含润若滴,带渴为焦,细等织尘,粗同坠石;淡以破浓,聚而随散。繁简恰有定形,整乱因乎兴会。”

关于点苔在着色前后的画法,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指出:“苔固有宜点,有不宜点者,还有应点在未着色之先,有应点在已着色之后。如写北苑披麻法,笔墨之迹交融,淋漓变化,要点与皴两相和会,则点苔应在未着色之先,若着色后则纸为色水胶结,墨不能入,而前之皴与后之点格不相食矣。如写子久马牙法,刚劲老苍,着色后乃加浓墨点苔以取醒凸,若点于未着色之先,则墨渗纸背,反见平匀,殊不醒目。其余斧劈乱柴荷叶凡苍劲要醒凸者,点苔宜着色之后,如雨点芝麻鬼皮牛毛折带云头解索凡秀润要浑化者,点苔宜未着色之先。然此特为写生纸而言,至写矾纸又不在此论。”

关于选用何种点苔法,龚贤《山水课图稿》云:“点苔有宜扁点者,有宜直点者,趁势也。”选用那种苔点,要视画面态势而定,比如纵横相破的原则,即树或山石用笔以纵直为主,就选用横点,反之树或山石用笔以横为主,就用竖点,以求对比变化。总之,要通过点苔行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加强整个画面的情趣感染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宗”山水画技法(10)
国画山水画五大技法
山水画基本画法
中国画用笔--笔法
山水画技法之山石画法:要画好山水画须先画好山石,如何画山石?
山水讲座----浅绛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